一、社會學習論:
社會學習論:試圖通過學習機制來解釋人們社會行為的形成和變化。社會學習論吸收了行為的主要理論假設,認為先前的學習對現在的行為有決定作用。
(一)簡史:社會學習論起源于行為主義。
俄國的巴甫洛夫和美國的華生,是行為主義早期的代表。後來霍爾,特别是斯金納發展了行為主義。20世紀50至60年代米勒、多拉德等學者用學習的原則研究人的社會行為,後來班杜拉和沃爾特斯提出社會學習論(1963)。
(二)學習的機制:
社會學習論學習過程有三種機制:聯想、強化與模仿。
1、聯想:聯想是經典條件反射。巴甫洛夫鈴唾液分泌實驗。
狗形成鈴聲—食物的聯想。
2、強化:個體為什麼能學會某種行為,或者避免另一種行為?原因是行為後的獎賞與懲罰作為強化物,使某種行為固定下來并反複出現。獎勵是正強化,懲罰是負強化。
3模仿:人的言語習得過程是通過模仿進行社會學習的典型事例。
(三)觀察學習:觀察學習是班杜拉社會學習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個體通過對他人行為與結果的觀察,獲得新的行為反應模式,或對已有行為模式加以修正.觀察學習包括四個過程:
1、注意過程:2、保持過程:3、動作再現過程:
4、動機過程:動機過程包括外部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
(四)社會學習論的不足
1、認為行為決定于過去的學習經驗,比較忽視當時的情境等細節
2、傾向于将行為歸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視個體對當時情境的情緒狀态和主觀感受對行為的影響。
3、社會學習論主要關注外在行為的解釋,而忽視内在的心理過程的分析。
二、社會交換論:主張從經濟學的投入與産出關系的視角研究社會行為的理論。它重點強調:人們之間的互動是物質與非物質的一種交換。社會交換論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創始人是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其他代表人物有布勞、埃莫森、蒂博特、凱利。
社會交換論的基本觀點,體現在霍曼斯的五個相互關系的命題:
1、成功命題:個體的某種行為能得到相應的獎賞,就會重複這種行為。2、刺激命題:相同刺激可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行為。
3、價值命題:某種行為的結果對個體越有價值,他重複這種行為的可能性越高。4、剝奪滿足命題:個體或群體重複獲得相同獎賞次數越多則該獎賞對個體的價值越小。5、侵犯贊同命題:
社會交換論認為,趨利避害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
人們在互動中傾向于擴大收益、縮小代價或傾向于擴大滿意度、減少不滿意度。後來布勞發展了社會交換論,認為社會交關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礎上的人們自願的活動。
三、符号互動論:
特别重視與強調事物的意義、符号在社會行為中的作用。
符号互動論始于美國學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紀30年代。
符号互動論的基本假設:
1、個體對事物采取的行動是以該事物對他的意義為基礎的。
2、事物的意義源于個體于他人的互動。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3、個體在應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時,往往通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事物對他的意義。
四、精神分析論:亦稱深層心理學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論主要概念和觀點
1、意識與潛意識 2、力必多 3、快樂原則和現實原則 4、生本能和死本能5、人格結構:有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
(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心理學治療的目的應該是發展病人的創造性潛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療症狀。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為理解人類的社會行為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三)新精神分析論的主要觀點
1、霍妮的“文化因素論”:男女之間的心理差别是文化因素論
2、沙利文的人際關系學說:沙利文認為人際關系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