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四川有多奇妙多重要:西南重地、天府之國、戰略大後方

這裡是“天府之國”,是上天饋贈給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禮物,得天獨厚、絕無僅有、不可多得!這裡是戰略要地、西南重地、地緣腹地、文化高地、資源寶地、人間福地,是無可比拟的戰略大後方:四川!

從太空俯瞰中華大地,第二級階梯之上,高原、山地、戈壁、沙漠廣布,最稀有、最寶貴的是大平原!

四川盆地的形狀

隻有将目光移到西南、華中和西北地區的結合部,才會發現一個類似“天坑”的巨大凹陷:四川盆地。

三級階梯

這裡是“天府之國”,是上天饋贈給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禮物,得天獨厚、絕無僅有、不可多得!這裡是戰略要地、西南重地、地緣腹地、文化高地、資源寶地、人間福地,是無可比拟的戰略大後方:四川!

四川的位置

中國的區域劃分

一、四川之大

一是面積大,四川轄區面積48.6萬平方公裡,位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之後,居中國第五位。

二是跨度大,四川位于東經97°21'-108°33'、北緯26°03'-34°19'。東西跨經度11度,長1075公裡,東西邊境時差51分鐘;南北跨緯度8度,寬921公裡。

三是落差大。四川地勢西高東低,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貢嘎山是四川省地理最高點,海拔7556米。成都平原地勢低平,平均海拔450-500米,高低懸殊7000米!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四是多大山。四川大山、名山衆多,曆來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說,并有“夔門天下雄,峨眉天下秀,劍門天下險,青城天下幽”之譽。四川有貢嘎山(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蜀山皇後)、華蓥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等名山,周邊有巴顔喀拉山、大巴山、螺髻山、錦屏山等著名山峰,有橫斷山系的沙魯裡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以及大涼山、小涼山等。

四川的山地和高原

五是多大川。四川号稱“千河之省”,河流衆多,地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絕大部分屬于長江水系。黃河一小段流經四川西北部,為四川和青海兩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長江上遊金沙江為四川和西藏、雲南的邊界。長江幹流橫貫本省,在攀枝花流經四川南部,在宜賓流經四川東南部,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

四川水系

六是大盆地。四川盆地位于中國西南部、長江上遊,面積26萬餘平方公裡,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市大部,是川渝的主體區域,其中四川部分占四川行政面積的33%。四川盆地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婁山、雲貴高原環繞而成。

四川盆地

七是大平原。四川盆地底部自西向東分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四川盆地是中國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也是中國最大的外流盆地。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是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

四川盆地

二、四川之奇

(一)四川盆地形成之奇:是否是隕石天坑?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環繞,東西部高低懸殊,唯獨中間赫然平躺着一個超級大盆地!怎不令人生奇?難道是史前巨大的隕石撞擊後留下的天坑?

隕石撞擊

地質學家已解開謎底:四川盆地是由闆塊碰撞而成,并非隕石撞擊所緻。數億年前,中國南方大地還未成形,大大小小的闆塊散落各處。其中一塊因後來大緻位于長江流域而被地質學家稱為揚子闆塊。距今2億多年以來,無數的闆塊拼合擠壓,揚子闆塊的一部分因為岩石極為堅硬,在錯綜複雜的碰撞中幾乎巋然不動,周邊地塊卻大幅變形,隆起為高山,将其四面環繞,由此形成四川盆地。

(二)古蜀文明之奇

“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李白在《蜀道難》中,曾發此浩歎。

現在研究表明,距今25000年前,四川開始出現人類文明,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形成了以寶墩文化、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我們現代人尤其被三星堆文化中的縱目青銅、太陽輪、青銅神樹等造型驚訝到了!

青銅神樹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蜀文明的璀璨和神秘。

三星堆縱目青銅

蠶從縱目。《華陽國志》記載:“姬周無道,蜀自為王。則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漢揚雄《蜀王本紀》載:“蜀王之先,名蠶叢、伯灌、魚鳧、蒲澤、開明。”開明即鼈靈。

蜀王中另一位名人是杜宇,号望帝,傳說他禅位鼈靈歸隐後化身為杜鵑島。《蜀記》載:“蜀人聞子規鳥鳴,皆曰望帝也。”因此,在詩歌中杜宇、子規、望帝都是杜鵑鳥。

關于杜宇的詩歌很多,如李商隐《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再比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再比如文天祥《金陵驿》:“從今别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等等。

古蜀文明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令人稱奇!但最終古蜀文明亡于秦。

(三)氣候之奇

一是形成垂直氣候帶。因高低落差懸殊,四川山地呈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帶,形成“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奇觀。

二是“華西雨屏”之奇

華西雨屏帶

四川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太平洋水汽和印度洋水汽均能到達,在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的過渡地帶,形成了著名的“華西雨屏帶”!

華西雨屏形成與季風

在這一南北延伸總面積大約為2.5萬平方公裡的區域内,地形急劇變化,從地勢低平的成都平原,往西海拔迅速升高,地勢相對高差在2500米以上。在升高過程中暖濕氣流受川西高原阻擋,被迫擡升,冷暖空氣交彙,形成了豐富的地形雨,恰如“雨水的屏風”,生動形象。

三是“焚風和幹熱河谷”之奇

“焚風”是由于空氣作絕熱下沉運動時,因溫度升高濕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種幹熱風。

幹熱河谷是指高溫、低濕的河谷地帶。幹熱河谷具備幹、熱兩個基本屬性。幹熱河谷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區,以橫斷山區河谷地帶最為常見。

幹熱河谷分布圖

幹熱河谷的形成,與地形、氣流和光熱條件密切相關。必須光熱資源豐富,還必須有高聳的山脈和不易散熱的河谷。暖濕氣流在山地的迎風面受地形擡升,形成地形雨降落。當其越過山脈進入背面河谷時,水汽已稀少,又受到山谷增溫,形成幹熱風,稱為“焚風”。“焚風”的加熱減濕效應,導緻幹熱少雨。幹熱河谷這種氣候,會造成當地植被稀少、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等消極影響,其積極的一面是使更低緯度地區的植物,也能在這些幹熱河谷中生長。

除我國西南地區外,焚風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亞歐交界處的高加索山和美洲的落基山最為有名。

(四)四川奇特的曆史現象

四川奇特的曆史現象是:“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

因四川地處西南,遠離統一王朝的核心區域,又是形勝之地,外圍地形險阻,内部沃野千裡,物産豐富,天然具備割據稱雄的條件。故在統一王朝衰落時,極易形成割據一方的勢力,即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将定之時,蜀地又因在西南一隅,自成一地理單元,如果此地不能被競争對手攻占,則無關大局,往往最後才被納入版圖,即所謂“天下已治蜀未治”。如明初平蜀,即在掃清中原之後。

三、四川之險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仙李白脍炙人口的《蜀道難》是古代四川交通的真實寫照。

四川位于中國大陸地勢的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處于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的過渡帶,西高東低。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五大部分。地貌複雜,作為主要人口聚居區的四川盆地,總體上被山地、高原圍繞,是險塞之地,形勝之地,四川之險,名聞天下。

四川周邊山河之險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四川雖然險塞,但通往處界并非無路可走。秦并巴蜀之後,“秦蜀古道”最為有名:這是一條由關中平原穿越秦嶺到達漢中盆地,再由漢中盆地翻越大山到達四川盆地的古道。當年司馬錯等人率兵滅蜀,就是走的子午道和金牛道進入成都平原的。

四川盆地與漢中盆地和關中平原

由于曆代的探索和開拓,秦蜀古道并非隻有一條,而是多線的道路系統。幾千年來,蜀道基本形成“北四南三”的七條主幹道:即以漢中為劃分,北有故道(陳倉道)、褒斜道、傥駱道、子午道;南有金牛道、米蒼道、荔枝道。

秦蜀古道

四、四川之重

四川是戰略要地、西南重地,地緣腹地、文化高地、資源寶地、人間福地,是全國的戰略大後方。

四川尤其是四川盆地兼具要地、寶地、腹地的所有特質和優點,是中國陸地上得天獨厚、絕無僅有、不可多得的天府之地!最重要、最優質、最長久,是功在千秋萬代的絕好之地!是上天眷顧着中華民族!

(一)戰略要地

一是區位優越。四川北連陝西、甘肅、青海,南接雲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位于西南、華中、西北的結合部。以四川盆地為戰略基地,可輻射周邊數千公裡,是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彙點和交通走廊。

二是縱深廣大。四川深居西南腹地,與西北、華北、東北、華東、華南等地距離遙遠,縱深廣大。即便從西南一隅來看,四川盆地到邊境亦有上千公裡之遙,有廣闊的戰略縱深。

三是是險塞四固。四川地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幾大地貌單元,特别是四川盆地周邊群山、高原環繞,險塞四固,外敵極難深入。

四是腹地廣闊。四川盆地面積達26萬平方公裡,以平原和低地丘陵為主,面積廣大,沃野千裡,可承載巨量的人口。現今,四川、重慶兩省市人口已過億!四川的面積和人口不亞于一個中型國家!

五是有水陸之險,可對低地和下遊形成地緣壓制。四川自古有劍閣、瞿塘(現屬重慶)之險。四川位于長江上遊,居建瓴之勢,有舟楫之利,可對中下遊地區形成沖擊和壓制。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稱:“蓋蜀者,秦隴之肘腋也,吳楚之喉吭也。”四川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二)資源寶地

李白詩曰: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四川盆地處處是錦繡山川,雨熱充足,滿目蔥綠,氣候宜人,物産豐饒,是上好的風水寶地。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在成都平原岷江中遊“深淘灘,低作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此後,“水旱從人,不知饑謹,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華陽國志》)。”真正是沃野千裡,美田彌望,生機盎然。都江堰生态水利工程不僅造福當時,而且澤被後世,至今已2200多年。

都江堰水利工程

《漢書·地理志·巴蜀志》稱巴蜀“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實之饒。”又稱“民食稻魚,亡兇年憂,俗不愁苦。”

四川盆地雨熱充足,江河縱橫,美田彌望,物産豐饒,而且出井鹽,不但完全能自給自足,而且能支援整個西南和其他地區。四川盆地地緣上大而精,物産上多而全,是影響國之根本的重要精華地區。四川奠國之基、成國之勢、弘國之運,真正是不可多得之地!

試想一下,如果中國沒有四川盆地,那對中國的影響會有多大?!最起碼,“胡煥庸線”不會大幅度向西南傾斜!那中國的耕地面積還會大幅度減少!人口起碼要少1億!中國會因此少一大塊寶地!

四川與胡煥庸線

胡煥庸線四川部分

秦漢三國時期,四川的蜀錦、漆器天下聞名,甚至遠銷異域。隋唐時期,四川社會安定,經濟進入全盛時期,有“揚一益二”之說,即揚州第一,益州第二。兩宋時期,四川工商業發達,紡織業、制鹽業、制茶業、造紙業、印刷業、制船業、制糖業、釀酒業都達到新高峰,出現了最早的紙币“交子”。

明清以來,隻要不是大規模的戰争破壞,四川在全國均占有相當重的份量。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一五”、“二五”計劃和“三線”建設,奠定了四川的現代工業體系。

四川省礦産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已發現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産132種,占全國總數的70%。四川有32種礦産保有儲量居全國前5位,其中天然氣、钛礦、釩礦、硫鐵礦等7種礦産居全國第一位。釩、钛具有世界意義,钛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82%,釩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3;锂礦、芒硝等11種礦産居全國第二位;鉑族金屬、鐵礦等5種居全國第三位;煉鎂用白雲岩、輕稀土礦等8種礦産居全國第四位;磷礦居全國第五位。

四川天然氣豐富,有全球最大的3座天然氣脫硫廠、全國第一大海相氣田、全國第1大天然氣化工園區,有著名的“川氣東送”工程。

四川是中國西部工業門類最齊全、優勢産品最多、實力最強的工業基地。機械、電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業、建築材料、食品、絲綢、皮革等行業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

四川成為西南的交通樞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均發達,“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逐步形成:正在加快建設“東向”成南達萬高鐵,連通長三角、京津冀;“南向”成自宜高鐵,連通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西向”川藏鐵路,連通青藏高原;“北向”成蘭鐵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

成渝經濟圈和城市帶是西部人口最為稠密、産業最為集中、城鎮密度最高的區域。成渝地區是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四川生物資源豐富。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綠尾虹雉、蘇門羚、黑鹳、雲豹、雪豹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猕猴、黑熊、大天鵝、水鹿、紅腹角雉等。

四川水力資源豐富,所蘊含的水能資源超過全國的1/5。森林資源豐富,擁有全國第二大林區,全省林地面積高達3.7億畝。

(三)地緣腹地

地緣腹地,難聽一點的說法就是避難地或叫避難所。最著名的如唐玄宗避安史之亂,唐僖宗避黃巢之亂,都曾逃往四川避難。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為何西遷重慶?最根本最重要的還是看中了四川盆地這塊地緣腹地。但地緣腹地的作用絕不僅僅是避難。還有積蓄力量後的反擊制勝。

在地緣上,全國問題與西南問題密切相關。不論是外敵入侵還是國内動亂,一旦發生全國性的動蕩或者面臨全國性的威脅,四川的極端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明乎此,我們對上世紀60年代的“三線建設”就能有清醒的認識。以西南特别是四川為中心區域的“大三線”,是中國戰略收縮和戰略反擊的大本營和根據地!隻要有了這一大塊戰略腹地,我們就有了反敗為勝的根基和底氣,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北京出了問題,隻要有攀枝花就解決問題了。北京淹了,還有攀枝花嘛。”

三線建設

四川這塊腹地縱深廣大,除了國内部分之外,整個東南亞的中南半島還可看作我們的戰略縱深。有如此廣闊而深遠的縱深,我們不會懼怕任何來犯之敵。無論是抗日戰争還是冷戰時期面對美蘇威脅,四川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其作用是全局性的,其影響是深遠的。這一大塊戰略腹地,将永遠庇護着中華民族。

遠離全國政治中心卻又自成一極的四川盆地,恰恰因其“遠離”和“自成體系”而顯現出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這個價值就是四川的價值:全國性的腹地、戰略性的基地、相對偏遠地區的精華區!即使在和平時期,四川對西藏、雲南等邊疆省區的支持是巨大的、支柱性的,是保障西南邊疆穩固的穩壓器和倍增器!是永久性的戰略基地!其極端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

(四)文化高地

四川曆史悠久,文化燦爛。

古蜀文化璀璨而神秘。

四川人傑地靈。秦漢以來,蜀地文人雅士文驚海内,如司馬相如、揚雄、李白、蘇轼所著華章分别代表了漢賦、唐詩、宋詞的藝術豐碑,千古傳頌。

高适、岑參、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隐、溫庭筠、韋莊、黃庭堅、陸遊人等人的大量詩詞都是在蜀地創作完成。

四川名人、偉人、英雄輩出。名人有李冰、陳壽、袁天罡、陳子昂、巴金、張大千、郭沫若等;偉人有朱德、陳毅、鄧小平;英烈有趙一曼、江竹筠、黃繼光等。與四川有淵源的名人更是數不勝數。

四川得名于宋,建省于元。是道教的發源地,是佛教的重要傳播中心。儒釋道三教和諧并存。

四川民族風情濃郁,有“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彜族聚集區”、“中國第二西藏”。

川菜為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國烹饪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味型豐富、變化多樣著稱。

川劇以變臉、吐火著稱于世。

四川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遺産7處,列居全國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遺産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栖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1處(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産1處(青城山—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産2處(東風堰、都江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保護區有4處(九寨、卧龍、黃龍、稻城亞丁)。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省級風景名勝區75處。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境内國家5A級旅遊景區15家,4A級284家,擁有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七洞溝東漢崖墓群等2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共有自然保護區166個。已發現地質遺迹220餘處,有3處世界地質公園(其中自貢恐龍博物館為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有國家地質公園14處,國家水利風景區16處,有國家曆史文化名城8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1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39項。

(五)人類福地

溫潤的氣候、豐富的資源、安逸的環境,使四川人的生活具有強烈的世俗化特征!麻将聲聲、茶館遍地、美酒飄香、麻辣火鍋,古典般的慢節奏,四川人的生活具有強烈的煙火氣和市井味,閑散慵懶,會吃愛玩。古人說:“少不入川,老不離蜀。”四川真是人間福地、人間天府。

四川這種中間是超級大盆地、四周是廣袤的群山高原的地緣結構,最主要的特點是高低懸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一方面為動植物在遠古冰期的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和遷移通道,使許多孑遺動植物在此栖息生存;另一方面大山高原又為動物躲避人類的侵擾提供了庇護。山高林密、灘險水急的環境極不利于人類活動,但十分有利于動物生存和躲藏。因此,四川不但是人類的福地,相當程度上也是動植物的福地,是動植物的天堂!

曾在侏羅紀、白垩紀與恐龍共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桫椤和裸子植物蘇鐵都在四川南部有大量遺存;大熊貓更是赫赫有名!目前有3/4的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少量分布于甘肅及陝西。

五、曆代治蜀淺談

自秦并巴蜀之後,整個四川的曆史地理即納入曆代統治者的視野。如何用兵,如何治蜀成為重大課題。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提出:“四川非坐守之地”的重要論斷。有用蜀而成就帝業者,如漢高祖劉邦,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稱:“漢高王巴蜀,都南鄭,出陳倉,定三秦,戰于荥陽、成臯之間,而天下遂歸于漢。”再如西晉舉蜀滅吳,“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一統天下。而據險自守如公孫述者,終至敗亡。

如何用兵?如何治蜀?成都武侯祠内的“攻心聯”很有見地,是清人趙藩所寫: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關于攻心,馬谡曾提出:“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深得諸葛亮贊賞。諸葛亮七擒孟獲,即是攻心戰的經典戰例。關于“反側”,在這裡是不正直、不順從。《詩、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意思是作此歌以窮極其反側不正之情。《苟子、王制》:“道逃反側之民。”楊注:“反側,不安之民也。”故反側有不正、不從、不安之意,常用于指不安分守法之人。

下聯,實際是駁斥一些人認為諸葛亮是法家嚴刑峻法的片面說法。儒家治國主張“刑罰世輕世重”,“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刑罰寬嚴,要根據時代和國情作辯證調節。諸葛亮用重典治蜀,因為前代太寬,并非片面使用法家嚴酷治蜀。

用兵和治蜀的要略全在于“攻心”和“審勢”四字。

四川是如此奇妙、豐富、重要!是中華民族世代栖居的寶地。此文僅為管窺蠡測,不當不妥謬誤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參考資料:

1. 星球研究所:《四川從哪裡來》;

2. 地理沙龍:《“華西雨屏帶”不僅僅是我國的雨霧之極》;

3. 自駕地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

4. 穿行時空的蝸牛:《幹熱河谷:打破植物生長界限的特殊小氣候環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