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八八)

傷寒論第74條辨原文: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釋:太陽中風症,經過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發熱、畏寒、頭痛等表症,又有心煩、小便不利等症,若出現口渴想喝水,而喝水即嘔吐,這就叫水逆,用五苓散主治。

傷寒論的第71、72、73條辨都講到了五苓散,現在第74條辨又講到了五苓散。連續幾個條辨都是講五苓散,看來這個五苓散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子。

這74條辨是指胃裡面的水,發表發到表面以後,陽往上沖,陽被發到皮膚上去,陽就居上居外,下面的水就往上吸。下焦的水應該小便小掉的,結果虹吸原理被往回頭走,這樣就有間隙,有表裡證,喝水就吐出來了。

下面的水往上走,胃又沒有辦法蒸發掉,喝進來的水,就不能受,所以用豬苓、茯苓、澤瀉,把下焦的水利掉,又健脾整胃,恢複脾胃的功能,所以用五苓散。臨床上常看到有些病人因為喝水喝得太多太快,結果水停在中膈,也變成五苓散證。

太陽中風的基本表現是惡寒或者惡風,發熱,汗出。如果是單純的太陽中風,隻要治療正确,一般在兩三天之内就會好。如果是六七天都不好,這就很有可能是治療不當,用了桂枝湯以後,身上不是微微的有一點汗,而是大汗淋漓,我們前面第七節桂枝加附子湯講過與這個條辨有一點相同,我們來看看桂枝加附子湯的原文:“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在這裡做一下區分,隻要是太陽病,發汗以後,六七天不好,你用發汗的藥,不管是桂枝,麻黃,葛根,病人得汗以後,病并沒有去掉,身體還有不舒适的感覺,當病人給你陳述的時候,說他口很渴,很想喝水,但是一喝水下去就吐,這就是五苓散證,在臨床上,常常病人會說,好奇怪,我喝水都會吐出來,病人隻要說出這一條,我們心裡就應該明白是五苓散證了。如果是大汗淋漓,惡風,小便難,四肢屈伸不利就用桂枝加附子湯。

五苓散證,不一定是中風,用了發表的藥病沒有除。其實,就是中膈被水堵到了,有的人口渴,喝水太快,造成了水隔在了中焦,當水隔在了中焦以後,所以,喝水下去就會吐,隻要是喝水則吐,一樣是五苓散證。五苓散證的特征就是發熱,煩、渴,沒有陽明裡熱熾盛的特征,造成這些的原因就是發汗過多,如果有小便不利,那就更加确定是五苓散證,沒有小便不利,也不影響五苓散證的成立。

五苓散裡面用了少量的桂枝,桂枝在五苓散中用得比較輕,用重了就發表了。少量的桂枝有溫陽化水的功能,這種溫化的功能是專門溫胃的,如果說五苓散中沒有桂枝,那這個方劑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