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三)小柴胡湯——長期發熱

21少陽外感——李宇銘醫案

葉某,男,23歲,香港人。2013-10-08感冒半天。今晨開始流涕,數小時前始覺整個咽喉部不适,輕咳無痰,平素眠淺易醒。舌暗紅胖,苔薄白,脈寸澀,關尺弦。與小柴胡湯原方。柴胡120g,黃芩45g,姜半夏60g,黨參45g,炙甘草45g,生姜45g(切),大棗45g(切)。2劑。以水12碗,煎剩下6碗,去渣,再煎剩下3碗,一天分3次溫服。

2013-10-11上藥服後,咳嗽與咽喉不适已除,睡眠佳,容易入睡,無易醒。藥後覺身體熱。刻下仍有痰,流涕,質黏稠。脈右寸浮細,左寸仍細澀,關尺仍弦如前。

病仍未愈,再與上方2劑,守方如前。但因無姜半夏,改用法半夏60g。

2013-10-16上藥服後,諸症已除。《原劑量經方治驗錄》

論:半天即入少陽,此如何理解。寸脈澀,尺脈弦,法當腹中痛,此無腹痛。小柴胡湯,和解表裡。另一點,小柴胡湯,有時不用原方原量,半劑的量就可以。

22少陽外感——李宇銘醫案

李某,女,39歲,香港人。2011-02-01發熱3日。病初起發熱、咽痛、欲嘔,至今天發熱稍減,但咳嗽有痰,頭頸痛,時冷時熱,熱時不冷(往來寒熱),不欲食,不能入寐,周身酸痛,小便覺熱,心悸,多口瘡,無咽痛,不渴。舌紅,苔黃膩,脈沉細緊。與小柴胡湯加減法六、七。

柴胡125g,黃芩45g,清半夏60g,桂枝45g,炙甘草45g,五味子45g,幹姜30g,2劑。上藥以水12碗,煎剩下6碗,去渣,再煎剩下3碗,分3次溫服;翻煎,以水6碗,煎剩下3碗,分3次溫服。服藥後,蓋被子取微汗。

2011-02-06藥後蓋被汗出,諸症減,無往來寒熱,無頭痛,眠可,隻餘下咳嗽,身上稍有酸痛。中病即止,勿藥而愈,囑咐休息調養。《原劑量經方治驗錄》

黃元禦醫學研究 讀《傷寒論》學古中醫,每天分享三條提綱,研究黃元禦學術理論,為每一個想學習《傷寒論+金匮要略》學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24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 23長期發熱——祝谌予醫案

範某某,男,37歲。發熱3個多月,上午37℃左右,下午逐漸增高,體溫在38℃~39℃之間,先惡寒後發熱,形成往來寒熱之象,入夜逐漸下降。乏力倦怠,口苦咽幹,胃脘悶脹不适,有時惡心,納差,大便幹,小便黃赤。經檢查肝功能、膽囊引流均未見異常,使用多種抗生素未見療效,乃邀會診。除上述症狀外,舌質紅、苦黃膩,脈細弦而數。

證為表裡不和,濕熱内蘊。以和表裡,消濕熱為治。方用小柴胡湯加茵陳。服藥6劑,熱退病除。病人除感疲倦外,無其他不适。予五味異功散收功。(祝谌予?若幹古方之今用.中級醫刊.1979(10):46)《名醫經方驗案》

論:本案發熱3個月,也未入髒腑,病仍在經,三陽合病。

24發熱——聶惠民醫案

張某,男,12歲。2005年9月23日初診。發熱20多天,某西醫院治療診斷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後入院治療18天,住院期間WBC總數一直較高,最高時達74.7x 109/L,嗜酸性粒細胞最多時達94%,入院後積極尋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病因,進行相關檢查,如寄生蟲、細菌、真菌以及病毒學檢查均為陰性或非活動性感染,影像學檢查提示肝脾肺等實質髒器無浸潤性改變,于是沒有給予特殊治療,隻是進行了對症、抗炎等治療,雖然病情有所好轉,體溫恢複正常,但WBC總數仍在14.7x 10L,嗜酸性,粒細胞仍達80%,故要求出院前來向中醫求治。現症:咽部不适,食納不佳,脈細弱小數,咽赤,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形體消瘦,舌紅苔薄黃根部略厚。證屬熱病之餘,邪熱未清。治以疏解餘熱,清利咽喉。拟小柴胡合桔梗湯化裁。處方:生甘草5克,桔梗10克,川貝8克,柴胡10克,黃芩10克,白茅根12克,雙花12克,連翹10克,敗醬草6克,生芪10克,炒三仙各12克,太子參10克,杭芍10克,生牡蛎20克先煎,7劑。

2005年9月30日複診:服上方後,體力漸增,食納轉佳,WBC總數降至10.8x10/L,嗜酸性粒細胞降至27%,仍用前法。上方去敗醬草,加赤芍,生栀子,予藥14劑,水煎溫服。

2005年10月15日三診:繼服藥後,體質明顯好轉,WBC總數降至7.9x109/L,嗜酸性粒細胞降至15%,以前法調理而愈,半年未見複發。《聶氏傷寒學》

論:本案是小柴胡化裁醫案。

25項背強痛——吳光烈醫案

蘇某某,女性,46歲,1985年8月23日就診。症見:項背強痛,轉側不靈,伴寒熱往來,每日一發,寒輕熱重,熱來大飲不解其渴,不欲飲食已4天,經到某醫院門診,治以葛根湯連服3劑,汗出甚多,寒熱往來未除,項背強痛益增,而求治。查問病史,去年患膽石症曾到福建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手術,素體虛衰,月經行期色淡,白帶多而清稀,面色無華,脈弦而細,舌質淡,苔薄黃,證屬少陽熱重傷津,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湯治之:柴胡、黃芩各12克,半夏、黨參各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紅棗6粒(剖)。

1劑而寒熱解,3劑盡,項背強痛除。[福建中醫藥1987,(5):15]

按語:本案項背痛而無表證,故用葛根湯無效。但見寒熱往來,寒輕熱重,熱來大飲,不欲飲食,證屬少陽熱重傷津所緻。當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樞機,待樞轉氣活,則寒熱自除,郁熱自解,津傷自複,而項背疼痛自止。《傷寒論名醫驗案精選》

論:少陽五;傷寒四五日,身熱惡寒,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頸項強,是太陽之病,而肝膽主司筋脈,相火旺則筋脈燥急,少陽之經,自頭下行,而循頸項,故亦有頸項強證。脅下滿者,少陽之病。手足溫者,陽明之病。四肢秉氣于胃,胃陽盛旺,則手足溫,而手少陽自手走頭,足少陽自頭走足,故亦有手足溫證。是宜小柴胡湯也。

26三陽不解——董正平醫案

這位女生因為近1個多月來“注意力不能集中”,找我診治。首診時,我見其舌尖略紅,苔略黃膩,并伴有胃脘略脹滿等症,遂予四逆散合半夏瀉心湯開其中焦。

患者服藥4副,胃脘症狀緩解,但“注意力不能集中”未見減輕。我見其形體尚為健碩,精力、體力尚可,後背略有拘緊感,小便偏黃,餘無明顯不适。舌淡紅,苔薄白,脈略浮弦。遂考慮為三陽經表之氣不暢,清陽不得舒展。處方:葛根20g,生麻黃6g,桂枝10g,生白芍10g,生甘草6g,柴胡12g,黃芩6g,姜半夏8g,黨參10g,生姜3片,大棗4枚。4副。

服藥後,頭腦明顯清爽,已能集中注意力,學習狀态大有提升。繼服4副,病遂愈。《經方淺悟》

27汗下目閉——許叔微醫案

李思順得傷寒,惡寒發熱,口中氣熱如火,不絕七八日矣,而目閉不肯開。予診其脈,陰陽俱緊,是必汗之而複下之故也,此壞證矣。病家曰:一醫于三日前汗之不愈,一醫複下之,而目閉矣。遂投以小柴胡湯,五啜而愈。《傷寒九十論?證七十七》

按語:許叔微曰:“或問何以知其汗下而目閉?予曰:仲景稱傷寒發熱,口中氣勃勃然,頭痛目黃,若下之則目閉。又雲: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目赤脈多,睛不慧。醫複汗之,咽中傷。若複下,則兩目閉,此壞證,須小柴胡湯調之愈。”《傷寒論名醫驗案精選》

論:《傷寒懸解》457頁,不可汗下一,傷寒發熱,口中勃勃然,頭痛目黃,衄不可制,貪水者必嘔,惡水者厥,若下之,則因咽中生瘡,假令手足溫者,必下重便膿血。頭痛目黃者,若下之,則兩目閉,貪水者,脈必厥,其聲嘤,咽喉塞。此是外感傷寒,而濕熱之上壅也。

不可汗下二,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漸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晉寒甚者,翕翕汗出,咽中痛,熱多者,目赤脈多,睛不慧,醫複發之,咽中傷。若複下之,則兩目閉,寒多者,便清谷,熱多者,便膿血。我就沒看到用小柴胡。許老師這句提綱,用小柴胡湯,是何出處?

28邪人少陽——齊秉慧醫案

張女,寒熱間作,口苦咽幹,兩側頭痛,默不欲食,眼中時有紅影動。其家以為雷号,來寓備述,予曰:非也。少陽熱溢于肝經,目為肝竅,熱乘肝膽,兩目昏紅。予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加當歸、香附宣通血分,羚羊角瀉肝熱而廓清目中,不數劑而愈。[《經方應用)1981:296(引自《齊氏醫案)]

按語:本案脈證所現,顯系邪入少陽之證,故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因挾肝膽郁熱,故加當歸、香附、羚羊角以理肝郁、清肝熱。《傷寒論名醫驗案精選》

29高熱紅斑——矢數道明醫案

4歲女孩,初診于1956年5月15日。從東北地方赴東京某大學醫院入院就醫,經詳細檢查,宣布為不治之症,其于回家途中來餘處就醫。

本病因1954年5月患中耳炎,應用抗生素不見好轉,處于非常困難之境地。1955年5月開始有貧血,腹部脹滿,8月出現高熱,皮膚出現紅斑,自此持續38~40℃高熱,疑為敗血症、關節風濕病、膠原病、佝偻病、惡性貧血、白血病等,曾接受各種治療。近來,體溫37.2~37.5℃之間,每月不定期出現1~2次39℃以上之高熱。在東京某大學醫院入院檢查結果,診斷定名為“感染引起之網狀細胞内皮症”,住院30日期間,使用考的松、去氫皮質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均無效,鼠蹊部淋巴結腫大,步行困難,血紅蛋白48%,紅細胞272萬/立方毫米,白細胞6700/立方毫米。

顔面蒼白,脈浮數,全腹脹滿,劍突下高高隆起,有抵抗壓痛,肝脾可觸及,頸部、腋窩、鼠蹊部淋巴結腫大。胸脅苦滿證1明顯,有往來寒熱。于是,給與小柴胡湯。服藥後數日,曾一度出現39.7℃高熱,以後變為一般發熱,1個月後體力恢複,可以到戶外活動。小柴胡湯繼服兩個月,考慮需改善其貧血狀況,給予小柴胡、連珠飲合方服用5個月,貧血亦恢複,身體完全恢複,健康。之後,6年來未再複發,現在在小學上學。

被診為細網内皮症患者,其後又曾治3例,這一例治療順利,從遠期療效來看,認為已治愈。因為此患者之治愈,經過各大醫院種種質問和對證,所以其診斷是确切的。(作者治驗《漢方治療百話》)《漢方臨床應用》

論:脈浮數,高熱,為太陽病與脈,紅斑,此是營血之熱,外蒸皮毛,此就能确定,是傷寒表實證。有往來寒熱,此是少陽經病。從所有症中,疏理出這幾個脈與症就夠了。其它看不懂的,就是用抗生素之後的各種雜象。

30少陽病——劉渡舟醫案

袁某,男,64歲。外感時邪,乍寒乍熱,兩脅苦滿,伴咳嗽有痰,口苦,心煩,至夜間合目則盜汗出,濕透衣被,甚以為苦。脈弦有力,舌苔白滑。此冬令時邪,先犯肺衛,治不如法,乃傳少陽。少陽氣郁不疏,相火内蘊,逼迫津液外出,故見盜汗。

柴胡12克 黃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6克黨參9克 生石膏15克 炙甘草9克 魚腥草10克桔梗6克

服藥三劑,盜汗止而諸證愈。

解說;《傷寒論》說:'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眼睡,目合則汗。”今人治盜汗,多從陰虛論治,一般不從陽邪考慮。殊不知少陽本寓相火,邪入少陽,則氣郁火蘊;至夜間目合之時,陽入于陰,陽熱内迫,則裡熱更甚,裡熱甚則逼津外出,亦往往導緻益汗。此亦屬于少陽樞機不能主陰陽表裡氣機出入之變,所以用小柴胡湯解郁利樞而能止其盜汗。

又:小柴胡湯,仲景原本是為治療少陽病而立,凡邪氣侵犯少陽,氣機郁勃不疏,肝膽疏洩不利,少陽經腑功能失常,則為少陽病。

少陽包括足少陽膽與手少陽三焦,應時在春,五行屬木,禀條達疏洩之性,具啟陳緻新之能,所以少陽之氣喜條達而惡抑郁,喜疏洩而惡凝滞,有如春氣之升發而萬物生,則少陽之氣對于人體周身氣機的運動有促進并調節的作用。所以少陽為樞,能為人體表裡陰陽、内外上下、氣血津液、脾胃三焦之樞,能樞轉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促進氣血津液的運行。如果少陽受邪,不但使少陽經腑功能失常而為病,而且每因少陽氣郁不疏,樞轉無力,使得周身氣機運動亦因之而郁,内外上下之氣不通,氣血津液不行,則諸病生焉。小柴胡湯具解郁利樞之能,有推陳緻新之功,善開少陽氣郁以利樞機之用,所以,小柴胡湯為少陽樞機之劑,實乃仲景開郁利氣之首方。

凡病及少陽,與少陽氣郁,樞機不利有關,見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證,皆能用小柴胡湯治療。所以仲景指出:“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學者不可以此而非小柴胡湯為治療少陽病的主方,亦不可以彼而非小柴胡湯解郁利樞的作用。一般總把小柴胡湯的治療作用說成是和解少陽,但“和解少陽”四個字決不能概括小柴胡湯治療作用的方方面面。從小柴胡湯的組方來看,其中的藥物可以分為三組:一是柴胡配黃芩。柴胡微苦寒,感一陽春升之氣而生,能直入少陽,升足少陽之清氣,既解少陽經中之邪,又能疏利肝膽氣機而推動六腑之氣,具有推陳緻新的作用,黃芩苦寒,善于清洩少陽膽腑火熱。柴芩相配,一升一降,經腑同治,能使少陽氣郁得達,火郁得發,郁開氣活,則樞機自利。二是生姜配半夏,既能和胃止嘔,又因為姜、夏味辛能散,有助于柴胡疏解少陽之郁滞。三是人參、大棗與甘草相配,味甘補中,一方面能鼓舞胃氣以助少陽樞轉之力,另一方面還能預補脾胃之氣,以杜絕少陽邪氣内傳之路。全方既有祛邪之品,又有扶正之藥,集寒熱補瀉于一體之中,具有升達少陽生氣,疏解肝膽氣郁的作用,能開郁調氣而利升降出入之樞。樞轉氣活,則内外上下、表裡陰陽之氣得以通達和利,氣血津液随之周流而布達于身形各部,從而氣機調暢,髒腑安和。

綜觀《傷寒論》與《金匮要略》二書,凡用小柴胡湯治療者共二十條,歸納起來,其治療範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少陽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及口苦,咽幹,目眩等;②少陽病兼太陽表證;③少陽病兼陽明裡證;④少陽病兼脾家氣血不和;⑤厥陰病外出少陽;⑥陽微結證;⑦傷寒解後,更發熱或胸滿脅痛;⑧熱入血室證;9黃疸病,腹痛而嘔吐;⑩外感熱病,嘔而發熱者;①婦人産後郁冒證。可見,小柴胡湯治療範圍之廣,是任何方劑所不能比拟的。臨床醫家,若能領悟少陽為樞之奧義,掌握小柴胡湯解郁利樞的作用,反複實踐,逐漸體會,即可以執柴胡劑而治百病,起沉疴,去頑疾。因此說,小柴胡湯擅開肝膽之郁,故能推動氣機而使六腑通暢,五髒安和,陰陽平衡,氣血諧和,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無麻桂而能發汗,無硝黃而能通便,無苓術而能利水,無常山、草果而能治瘧。所謂不迹其形而獨治其因,郁開氣活,其病可愈。《臨證指南》

購書學習,進群,請加好友(微商—勿擾)

點擊在看,感謝分享,讀黃元禦,學古中醫

自學中醫,隻讀黃師,不走彎路,快速入門

自學仲景,隻讀黃師,四聖一脈,醫家準繩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