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小學的孩子,個子沒有其他孩子長得快,就會有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不是孩子自發産生的,是家人在養育過程中傳遞給他的這種意識。比如家人會說,你不好好吃飯,就長不高,長不高就會被欺負等等這樣的話,而且孩子果然沒有同齡孩子高,他就真的會被人欺負,不敢和小朋友交往,越不敢交往就越自卑。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一是不能随意否定和指責孩子。被否定和指責的孩子,自信心不能建立。孩子做錯什麼事情的時候,心平氣和地和他溝通,啟發他思考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以後怎樣做可以避免同樣的錯誤發生。
二是适當地贊賞孩子。為什麼說贊賞要适當呢?因為有一個誤區。“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種賞識教育的理念有點深入人心,但凡事過猶不及: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并不是說賞識教育不好,而是如何運用它。“最棒的!最聰明的!多表現!出人頭地!”這些詞語當然會激勵孩子的自信心,但家長不可掉以輕心的是,孩子年齡小,缺乏是非判斷的能力,他真認為他是最棒的、最聰明的、多表現、将來能出人頭地。這些詞語很寬泛很籠統,就像吹氣球,使勁吹,氣球會爆的。合理的賞識教育是,盡可能地具體化,具體說孩子的某一件事情做得好,比如進門就收好了鞋子、早晨起床不用催、書包自己整理等等,讓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好、好在哪裡,這樣既可以增強自信心,又不至于氣球吹爆。
怎樣誇獎孩子呢?假設,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說:你的衣服很漂亮。而另一個男孩對這個女孩說:你氣質好。女孩喜歡聽哪一句話?答案很顯然。為什麼?因為衣服漂亮是外在的,而氣質是内在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有個詞叫做“泛泛而談”,意思是說的都是一些皮毛的、表面的東西。我在這裡要用一個詞:泛泛而誇。說的是你誇的是皮毛的、表面的、衆所周知的一些東西。比如家長誇孩子:你很聰明。這句話孩子可能一聽完就無聲無息了。如果家長誇孩子說:你的空間想象力很好;你的領悟能力很好;你的動手能力強。他就會很認同,因為這是他内在的東西。所以家長誇孩子不要泛泛而誇,要誇到孩子的内在,最好是别人都沒有看到的内在,這樣既能提高他的自信心,又不會讓他膨脹。
一個不被溺愛、不被寵愛、不被包辦、不被控制的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才會成為一個自信的孩子。放手讓他從小事情做起,讓他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體會到成就感,這是他自信心的來源。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