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五行針灸指南》讀書筆記(七)

第九章 腧穴組合

一、附體:外七龍和内七龍 食用外七龍穴和内七龍穴的曆史可追随到孫思邈(公元6-7世紀)之試用13鬼穴,甚至還可能源于更早的年代(參閱《沿着黃帝的足迹》,213-214頁)。 把診斷和治療“附體”納入治療大法,是華思禮教授在傳授五行針灸時,對“巫”的某種傳承。承認有這樣一種情況,即一個人看來被自己所不能駕馭的某種能量控制。 在病人身上,“附體”沒有任何“玄”的意味!相反,它是構成病人的天然保護機制的一部分,保護他免受更深的精神傷害。嚴重時,病人可能的确感到自己似乎被某種力量控制,不過我們最好把它看成是人失去自我控制,而不是一種外力的強加。 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病患者是“附體”之極端例證。在不太典型情況下,病人僅有一些奇怪的表現或者輕微行為一場,隻有最敏銳的觀察者才能發現“附體”的存在。此時我們感到自己不能真正接近這個(有“附體”的)人,當我們試圖與之接近時,會有一種空洞之感,不像與正常人的接觸。 清除“附體”是五行針灸最有益、最有效的療法之一。施治者着急内七龍穴或者外七龍穴來幫助驅趕邪靈。用更現代語言表達——針刺七龍穴可起重新溝通心神的作用:使病人的“神”從它的防衛屏障後重新顯現。當針刺發揮作用時,“附體”得以清除的信号是病人跟我們能有眼神交流,而眼神空洞無神正是“附體”之特征。 為什麼會出現“附體”? “附體”的出現,一定是病人已經長期經受持續或極端打擊,它如此嚴重以至超出一個人的正常承受能力。為保護自己,免受進一步痛苦,我們會縮回到自己創造的一個内心世界中尋求安全。某種程度上,“附體”類似一個人一直處于受驚狀态,他人可能對此毫無知覺,而一旦到了非常程度才被人注意。任何大的創傷、打擊或持續的精神壓力,諸如吸毒、酗酒、性虐待或身體摧殘等都可導緻“附體”。一些沉重事件,如童年遭遇父母突然死亡,都可以是“附體”的成因。 一個有“附體”的人,常常是那些身體和意識顯然能正常運行的人,但它們受到損傷的“神”已經躲到屏障之後。這個人因此還能抱住他的工作,隻有最敏感的觀察者會注意到他的異常。當情況惡化,身體與意識也會受到損傷,此時身心已異常。病人失去正常運轉的能力,到一定程度,大家都意識到他顯然已嚴重失常。 那些被“附體”的人,常常感到自己失去方向,似乎不能肯定周圍究竟是怎麼回事,其“神”陷入困惑之中,把他拉入另一個世界,在這裡正常的行為規則見見不複存在。此時我們可能聽不懂病人再說什麼,因為語言能反映這種異常。在極端病例中,病人自己會說被其他力量左右。被“附體”的人常會說:“我身體内有種東西主宰了我……”一病人曾說:“我腦袋裡的惡魔告訴我該做什麼。” 怎樣發現“附體” 唯一确定“附體”是否存在的方法是注視病人雙眼,試圖以己之神會彼之神。眼睛乃心靈之窗,它能反映病人有神、無神。要求病人注視你的一隻眼,你對視病人的眼,專注于病人與你對視的那隻眼,用你的凝視力與病人的神取得聯系。如沒有“附體”,在這樣直接的凝視下病人會感覺不安,會眨眼或微微躲開視線;而一個有“附體”的人,他不會有任何反應,你感到自己面對一片空白,或有如臨深淵之感。 随着不斷實踐,我們将學會辨認病人有神無神。起初不易把握,因此所有治療者都應查看每個病人的眼神,作為診斷的一部分。 治療 治療又稱放出七條龍以祛邪,使用“内七龍”與“外七龍”兩組腧穴。在我的實踐中,發現區分這兩種失調很不容易。在一個可認為是外因造成“附體”的情況,如長期受虐待,使用“内七龍”可清除“附體”;而有時明顯屬内因造成,如酗酒,可能需要外七龍來治療。 治療一定從使用“内七龍開始”,隻有極少數情況下,即“内七龍”尚不足以祛除“附體”時,才使用“外七龍”。無論内、外七龍,都先用瀉法(龍先平息邪魔),然後予補法(龍祛除邪魔)。 每條龍各有七個腧穴,要求每個穴位必須得氣,以确保治療成功。如同開密碼鎖,每個插銷都要對準才能解開密碼。 清除“附體”之後,緊接着一定要監測有無“邪氣”并治療。即使以前曾做過“祛邪”治療,也必須重複,因為“附體”可掩蓋“邪氣”。 使用内七龍的步驟
  • 首先檢查并記錄脈象;通暢“附體”清楚後,脈象上有所反映
  • 在病人身體上标記以下穴位:
    -主穴鸠尾(劍突下約1/2cm)
    -天樞(雙側)
    -伏兔(雙側)
    -解溪(雙側)
  • 按以下方式進針
    -從上至下進針(首先針鸠尾)
    -從右到左,帶瀉意
    -直刺,刺入後針能直立,要求得氣,并保持得氣感;如針倒伏,須進針深一些
  • 要求病人反饋對每個穴位的得氣感;如果其中一穴未得氣,須重新進針直到得氣;如果所有七個穴皆定位不準,治療将無效
  • 所有穴位正确針刺後,将按進針的先後順序給每個穴位充分施以瀉法(180度反時針方向旋轉),先右(穴)後左,然後留針
  • 可留針20分鐘左右,但如果“附體”已經清楚,則可提前出針,出針順序與進針相同;留針期間,不時檢查病人眼神和脈象
  • 如果超過20分鐘“附體”尚未清除,按進針順序個每個穴位充分施以補法,注意:先左後右!然後依次出針
  • 再次檢查“附體”是否得以清除
    -已清除,進入下步“祛邪”治療
    -未清除,使用“外七龍”

    使用外七龍的步驟
  • 重複針内七龍的步驟,但使用以下腧穴:
    -百會
    -大杼(雙側)
    -腎俞(雙側)
    -仆參(雙側)

如果你肯定在内七龍/外七龍治療後,“附體”仍未清除,不要進行“祛邪”治療,而以病人五行所屬原穴結束治療。囑病人下次再來,重複以上整個步驟。第一次治療時,如果你很專注并肯定所有穴位都已得氣,“附體”不能清除的情形較少見。不過可能在有些情況下, “附體”非常頑固,甚至需要兩次才得以清除。

三、邪氣

五行針灸中“邪氣”(aggressive energy,AE)這個概念是指人體内的一種濁氣(《沿着黃帝的足迹》,19頁),可認為是邪氣的另一個稱謂。其他形式的濁氣還包括“附體”和“夫妻不和”。上個世紀60年代,法國著名針灸師拉維爾首先提出“邪氣”(AE)這一概念,他是華思禮教授的針灸老師之一。據拉氏觀念,有兩種方法可清除人體的濁氣(邪氣):

  • 通過背俞穴、
  • 通過五輸穴



    五行針灸使用的隻是第一種方式,其他針灸流派,包括現代的中醫,使用第二種方式清除邪氣。
    根據五行針灸理論,認為邪氣存在是治療的一大阻滞,為了保證整個治療有效,必須先清除邪氣。除有“附體”的病人,其他所有病人皆應首先進行祛邪治療。
    有無“邪氣”的診斷和治療同步進行,使用各髒的背俞穴。
    “邪氣”的出現是長期精神壓力或精神創傷作用于五行中的一行,削弱其防禦能力的結果。之所以稱其為“邪氣”是因當五行之氣受削伐,它不再是人健康時的生生之氣,而變成一種破壞力與我們自身為敵。此情況一旦出現,受損這一行為擺脫“邪氣”的困擾,将其傳至另一行。據五行相生規律,為保護其子不受邪氣,遂将邪氣傳給最遠一行,即通過相克将邪氣傳給其孫。一旦“邪氣”出現,五行之相克即成為一破壞性循環。在其他所有情形下,五行相克其平衡、制約作用。

如火受“邪”,它不會把濁氣傳給其子土,而傳其孫金。如果“邪”太盛,而金難受之,則金再将“邪”傳給其孫木,依次類推。

據五行針灸理論,當“邪氣”沿着相克順序進行破壞性傳遞,緻五行皆受此濁氣,人體内将五足夠正氣維持生命,死亡便是最終結果。如“邪氣”從木傳到土,然後土到水,從水到火,直至五行全部失守,這相當于西醫所謂腎衰竭(水行紊亂),繼而導緻心衰(火行紊亂)。

“邪氣”隻見于五髒。六腑因其中空之性,能自行祛邪于外。

邪氣的成因

  • 持續的精神壓力使五行受伐
  • 各種形式的精神打擊、床上,包括放療、化療,突然或持續的驚吓

    為什麼邪氣會反複

    邪氣的出現是身體受到打擊的标志。如這種打擊持續,邪氣會重新出現,除非病人的護持一行通過治療得到加強,能抵禦進一步的壓力,這需要得到足夠深入和頻繁的治療。如病情無改善或加重,治療者一定再次檢查有無邪氣,以保證其他治療前邪氣已清。如确有邪氣,你當自問:是原來的治療取穴不準使邪氣未能正常排除?還是因為治療沒能針對病人的護持一行?或者病人仍然在巨大壓力之下?

    以下情形當懷疑可能有邪氣存在
  • 當患者表現出明顯的情緒不穩,這是五行處于緊張狀态的表現
  • 患者易哭
  • 胸部和上背部疼痛
  • 背俞區,尤其在肺腧、心包俞和心俞區肌肉緊張
  • 以上背俞區皮膚出現紅斑
  • 背俞穴進針處有白色凹陷,針尖好似被皮膚吸入,針孔周圍随即出現紅斑

    治療原則
    除有“附體”情況下(以内七龍和外七龍治之,然後祛邪),每個病人的第一步治療都是祛邪。如邪氣未清除,實施任何其他治療終将無效,甚至會令病人感覺更差。祛邪治療時,如果按賠償針刺背俞穴的深度進針,非常危險!因為這樣會引邪深入,令病人身心受害。

    邪氣的診斷和治療步驟
    針隻能淺淺刺入皮膚。不可将針刺至針身與身體成90度直角的深度,針身與身體最多呈45度。隻有在進行祛邪治療時才如此進針,其目的為避免将針刺入該穴之正常深度,而隻是打開一向外的通道,給“邪氣”出路。這樣淺刺進針,任何“邪氣”皆可清除,而不緻有引邪深入之虞。

将針刺入分布于膀胱經第一線的五髒背俞穴,雙側皆針,穴位如下:

  • 肺俞
  • 心包俞
  • 心俞
  • 肝俞
  • 脾俞
  • 腎俞

隻有在發現心包俞有“邪氣”時,才針心俞。這與五行針灸所強調的原則一緻,即盡量避免針刺與心有關的腧穴。在刺心俞時,須格外謹慎,勿進針過深。如果“邪氣”已波及心髒,過深進針必令“邪”深陷,極其危險,慎之!

針刺入所有五髒背俞穴後,等待5-10分鐘,觀察有無圓形紅斑出現于任何針刺部位。為确定紅斑非皮膚對針刺之過敏反應,在背俞穴附近,非腧穴位置,刺入幾針對照。如對照針有紅斑出現,應待此處紅斑消退後,才能判定背俞區之紅斑是否屬“邪氣”反應。

在背俞區針孔周圍,“邪氣”可表現為深淺不等的紅斑,直徑為0.5-2cm。如“邪氣”之出現于一側背俞區,應調整另一側的針,很可能這些針位置不準,因為“邪氣”很少僅出現于單側。

待針孔周圍紅斑退盡後才可出針,可能需要20分鐘至2小時以上。條件允許時,應留出充足時間,以确保一次治療将“邪氣”祛盡。因此安排首次治療時,不妨準備兩小時。如果下以病人已在候診,而前一病人時間不夠,仍可出針,但勿閉針孔,最後以病人的護持一行原穴結束治療。并囑其盡快返回,下次繼續行祛邪治療。

如病人離開仍有邪氣表現(紅斑未退盡),出針後它會通過針孔繼續向外排,因此病人下次來時,可能已無“邪氣”表現。不過,為确保祛邪徹底,仍應再次針背俞穴檢查。

我們可把這些針想象為一根根避雷針,将邪氣引出體外。

怎樣判斷何時應該出針

  • 即使邪氣完全排除,針孔周圍仍可有淡淡紅色,如再侯10-15分鐘仍不退,可能是皮膚對針之反應;這意味邪氣已除,可安全出針。
  • 有時紅斑可能由針灸針引起,尤其在腎俞穴處,即使此處并無邪氣。記住:如果紅斑不随時間小腿,表示并無邪氣。
  • 如懷疑,則留針時間稍長。随着經驗積累,你會判斷何為、何非邪氣反應;何時表示邪已退盡,何時邪未清。

幫助提示

  • 清除附體後,一定要重複祛邪治療,因為附體能掩蓋邪氣。
  • 如不能肯定背俞穴定位(有些病人的背俞穴很難确定),先從上至下,然後再從下網上數以便更準确定位。遇到很困難的情況,難以數清脊椎時,則将針刺入跟所有背俞穴相當的位置。人的脊背可能完全或有畸形,可能很難找到椎間隙,盡量把我們能用的法子都用上。總之目的在清除邪氣,而非腧穴準确定位的練習。
  • 邪氣重新出現告誡我們不可沾沾自喜,可能以為有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或涉及治療(五行判斷有誤),或涉及病人生活方面的問題(過度飲酒、吸毒或處于受虐關系中)。

祛邪治療舉例

  • 一病人因骨癌廣泛轉移接受大劑量放療,接受放療的背部看上去如被燒傷:皮膚紅,觸痛明顯。祛邪治療後,皮膚燒傷的顔色消失,而呈正常紅色,長期以來之疼痛亦為之大減。
  • 一病人因重度呼吸困難、胸部刺痛而就診,祛邪治療後,諸症皆失。
  • 另一嚴重腰痛患者,祛邪後,腰痛頓失。


    三、夫妻法則

夫妻法則表示左手脈力應略強于右手脈力。左脈成為“夫”脈,右脈為“妻”脈。

在一個傳統社會中, 一般認為夫主外而妻主内。每人自身亦有夫妻兩面,即陽剛一面和陰柔一面。無論男女,其夫面,包含君主之官——心。正常情況下,左手夫脈應略強于右側妻脈,表示君當其位。反之,則心失主宅,生命危矣。

病人有夫妻不和脈之特征表現為另一種無可奈何之感,反映于脈象為左手三部脈甚虛,而右手脈象十分有力。此時病人的語言常能證明此脈象,它們會說:“我堅持不下去了”,“我想放棄”,“我看不出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夫妻不和乃由某種創傷、打擊造成,尤其來源于人與人的沖突、不愉快(此時心難主宅局面),使各官(髒腑)承受相當壓力。例如,一男或一女可能感到自己是雙方感情中受害一方(妻子一方越權),或認為對方對自己要求過分(丈夫一方不得不接管大權,而妻不情願)。

切記:兩側脈象不同不一定表現出顯著差異,即妻側正常(+),而夫側甚弱(-2),脈象之差别往往是相對的。夫妻不和脈最重要标志是心和小腸之脈嚴重不足,因為它們正掙紮求生存。另一标志是右手三部脈出人意料有力,而病人給我們以絕望、無可奈何之感。

治療

治療十分特殊:

  • 瀉妻以助夫
    為達到此目的,通過經氣轉化将“妻”(右)側所有髒腑之氣血轉給夫(左)側髒腑。

根本上說,糾正夫妻不和之治療是極盡簡單,卻具有起死回生之深刻效力。如此不合未得糾正,君主之官可能因不堪重負而行将倒下,最終導緻生命終結。一旦診斷确定,夫妻不和必須立即予以治療。如不予處理,将危及生命。

治療步驟

  • 補至陰,複溜(雙側) 夫側水受妻側金所補
  • 補太溪(雙側) 經氣通過五行相克從妻側之土轉到夫側的水
  • 補中封(雙側) 經氣通過五行相克從妻側之金轉到夫側的木

最後由補君主之官心來收功,恢複其主宅:

  • 補腕骨、神門(雙側) 補心與小腸之原
  • 補病人五行所屬原穴(許可時可加灸) 把主動權交給病人

    如果夫妻不和脈第一次治療時未得到糾正,病人下次來時重複以上治療。

夫妻不和脈是心髒承受巨大壓力的表現。因此應要求病人幾日後返回做進一步治療并檢查此不和是否已糾正,如果仍存在,要重複治療直到它消除。

四、出入阻滞

經氣在十二官之間循環往複運轉,我們稱此為衛氣的循行,相對于五行之間氣機的生克轉化來說,衛氣循行更淺表。在衛分階段,經氣由心傳遞到小腸,由小腸傳給膀胱,再傳到腎,如此沿十二官順序循環傳遞(始于心最後又回到心)。

經氣在衛分上流轉可能在前一官末端至後一官始處受阻。果如此,則經氣積聚于前一條經脈,而不能像正常狀态下流動到下一條經脈,此即為出入阻滞。這些阻滞一定隻能通過脈象診斷,也可能表現為顔色、聲音或者情志方面的失調,或者在阻滞周圍出現一些身體症狀。

任、督二脈之間也可有出入阻滞,成為任督不通。這是所有出入阻滞中最嚴重一種,阻止這兩大經脈對十二經的氣血供應。任督不通在脈象上表現為雙手三部脈皆虛(十二官脈皆為-2,三部脈沉取皆無),病人表現為氣血衰竭。隻有任督不通得以糾正後,病情才會出現轉機。

阻滞主要出現在五行中兩行交接之處,如木之末與金之始處。同一行之間很少出現阻滞,如膽和肝之間,因為同屬一行之陰陽二官會盡量均分氣血。不過,有時也會出現阻滞,脈象上成為分裂脈,通過針補氣虛一官之絡穴調整二者經氣。

如木和金之間有阻滞,脈象上會出現肝膽之脈(木所主)相對盛大,而經氣在衛分流經下一站,大腸與肺脈(金所主)相對虛弱。好像是肝經在其經氣出口期門穴受阻,使經氣不能由肺經入口中府穴傳入肺,我們稱此為肝/肺阻滞。脈象會顯示肝膽之脈實而緊,而肺、大腸之脈顯空虛。可能還有其他感官信号的改變,提示該阻滞存在,比如易受激怒,易生氣動怒,胸部發緊、疼痛,或面帶白色(肝或肺失調的表現)。

何時出現出入阻滞

盡管出入阻滞可能一開始就已存在,它們常于治療數周後出現。如在幾次治療後出現,表示氣血狀況在深一層改善,是疾病由裡出表的佳兆。由于它會暫時引發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症狀,因此很有必要告訴病人此乃病愈之象,不必擔心。

大的阻滞如任/督不通,則是另一回事,它如閘門切斷整個經絡之氣血流通,造成十二官虛損。任/督不通常見于童年手術之後,剖腹産手術後難以康複亦與此有關。所有伴有嚴重及長期疲倦症狀的疾病,或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逐漸退化的情況,諸如多發性硬化症(MS)等,都應考慮任督不通。

出入阻滞長期存在,表示經氣隻能從一官緩慢流動至下一官,這可能正是所有疾病之根源。如在婦女,腎、心包阻滞或脾、心阻滞可引起,或至少加重乳房囊腫,因為正常時循行至胸部之氣血此時不再順利流通。

如一病人就診,既往胸部有問題,盡管不能從脈象上肯定是否有以上出入阻滞,作為一預防性措施,考慮其存在之可能并予以治療總是十分重要。

由于會陰穴所處位置,治療者往往下意識情願沒有任督不通。因此切記提醒自己,為避免這一治療,我們可能下意識說服自己:病人脈象比實際強。此類情況發生頻率極高,而疏通任督的效果令人驚歎。

一旦發現出入阻滞,應立即解決,否則将阻礙整個治療。不像任督不通,這些阻滞不一定表現為兩個髒器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而表現在脈象上:位于經氣出口處的髒器脈帶一點緊象或硬,而與之相接髒器脈象顯得弱一些。任督不通将阻滞病人的任何改善,其他阻滞對病情沒有如此大影響,但會有些令人不适的短暫副作用。

除任督不通,任何一出入阻滞的出現皆表示氣機在衛分循環受阻。一定應讓病人和你自己安心,此通常為佳兆,至少氣血正有力地通過原本日益閉塞之通道。

出入阻滞治療(任督不通除外)

治療極其簡單而效宏

  • 針補經氣實之一官所屬經脈出口穴(雙側),先陽後陰(即先左後右)
  • 針補經氣虛之一官所屬經脈入口穴(雙側),先陽後陰

在上例中,需先補肝經之期門釋放堆積于肝經之尾之經氣,後補肺經入口中府,将所釋放之肝氣引至肺

疏通出入阻滞時不灸。因為此時并不打算溫暖該穴,隻為疏通其停滞之氣。

任督不通治療

  • 針補會陰、承漿(不留針)
  • 針補長強、龈交(不留針)

由于會陰、長強二穴位置的特殊性,應讓病人能選擇同性治療者針刺以上穴位。如病人更願意由原來的針灸師,而他與其性别相異,治療時應有與病人同性之另一人在場。

出入阻滞穴位列表

入口穴位一定是每條經脈之首穴,但大腸經除外,其入口為合谷。對女性,心包經第二腧穴天泉為入口穴,因婦女禁針心包第一穴:旁開乳頭之天池。各經出口穴各補相同。

出入阻滞穴位表

------------------------------------------------------------------------------------------------------------------

入口 出口

------------------------------------------------------------------------------------------------------------------

心極泉 少沖

小腸 少澤聽宮

膀胱睛明至陰

腎 湧泉步廊

心包 天池(女性:天泉)勞宮

三焦關沖耳和口

膽瞳子髎足臨泣

肝 大敦期門

肺 中府列缺

大腸 合谷 迎香

胃承泣 沖陽

脾隐白 大包

任會陰承漿

督 長強龈交

------------------------------------------------------------------------------------------------------------------

五、瘢痕導緻的阻滞

手術後形成的瘢痕組織或者人受傷後,可能阻礙經氣運行的通路。經氣會在瘢痕周圍或通過瘢痕另尋通路,但在傷痕嚴重而深大之處,很難建立另外通路。如治療陷入僵局,可能因為經氣難以通過有瘢痕一邊,不能像流經身體其他部位那樣通暢無阻。

此情況常見于曾經曆重大手術的病人,如子宮切除術,剖腹産術等,此時手術切口劃過任脈和其他一些經脈。

治療

治療極其簡單

  • 将針刺入緊鄰瘢痕上下之腧穴,順經絡方向行針,施補法。例如,腿部經過肝經循行區,在蠡溝和中都穴間有瘢痕,順經脈方向則先針蠡溝,後針中都。如膀胱經飛揚和跗陽穴間有瘢痕,則先針飛揚,後針跗陽。
  • 針用補法往往已足夠,但如未達到期望效果,可瀉先針之腧穴,即上例中的蠡溝與飛揚可瀉之,并留針,然後刺中都和跗陽,把經氣引将過去,穿越瘢痕。
  • 如瘢痕跨越好幾條經脈,則可參考脈象,治療針對明顯失調的髒腑。如,瘢痕在手臂肺經和心包經上,而治後心包之脈象無改善,則應針位于瘢痕上下方心包經腧穴。
  • 下腹曲骨穴處有瘢痕時(常見于剖腹産),當針會陰,中極。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