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壽世保元》補益

補益

脈法。氣虛。脈細或緩而無力。右手弱。血虛。脈大或數而無力。左手弱。陽虛。脈遲陰虛。脈弦。真氣虛。脈緊。男子久疾。氣口脈弱則死。強則生。女人久病。人迎強則生。弱則死。

夫人之正氣不足曰虛。複縱嗜欲曰損。緻病之因。有六焉。一曰氣。二曰血。三曰精。

四曰神。五曰胃氣。六曰七情憂郁。六氣委和。則各司其職。曰無病。失養違和。陰陽偏勝克剝則諸病生焉。夫氣乃肺之主。血乃肝藏之。精乃腎之主。神乃心之主。飲食乃脾胃之主。

七情則七神主之。凡應事太煩則傷神。喋談朗誦。饑而言多則傷氣。縱欲想思則傷精。久視郁怒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此五勞七傷之屬也。其有禀賦素薄之人。又兼斫喪太早者。真陰根本受虧。腎水一虧。則火必勝。勝則克肺金。肺主皮毛。則腠理不密。鼻不聞香臭。火炎痰升。而緻咳嗽。甚緻腎水枯竭。肺子能令母虛是也金水既病。則五髒六腑皆為賊。此火乃内出之火。宜補精血。而火自退。當服五仁斑龍膠丸培複精神之聖藥也。夫鹿者。得先天氣質之濃。又食靈苗之精。故曰壽牲。角乃衆體之首一身精華所聚者也。方名五仁者。黃精、參、杞之類是也。男女虛弱之病。服之以複真元非此不能。故斑龍膠丸為血肉上品之良劑。善斡旋心腎。資填五内。益精神。充氣血。滋益于一身。兼以參、杞、門冬、鮮地骨皮等為佐。配以八物湯。如幹咳嗽。痰中見血者。加以二門冬、牡丹、知母、五葉、制柏。其卻病延年之功。誠在斯矣。世俗補陰丸。以知母、黃柏為主者但可施于壯盛人。縱欲相火之多者可矣。若虛損不足之症已成者。及五十歲外人服之。則元陽精氣。何由而生。又人辄以人參肺熱還傷肺之說。将以人參為虛損人之忌物者蓋不究心于本草經耳。參本味甘微寒。善補五髒。安精神。健脾胃。生津液。況素問言虛者治以甘溫。乃萬世不易之定論也。彼何期後學泥書所注肺熱還傷肺之句惑焉。則可說體壯人患内外感。并積熱固結于膈。宜清涼滌導言之。若概以虛損虛火痰嗽。及氣虛中滿者。妄議人參為不可用。是惑世人。陷于不壽。甚矣。

一論元氣虧損。脾胃虛弱。飲食少進。或肢體腫脹。或大便不實。面瘦而黃。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等症。

四君子湯

人參(二錢) 白術(一錢五分) 白茯苓(去皮二錢) 甘草(炙一錢)

上锉一劑。姜棗煎服。加陳皮。名異功散。加半夏、陳皮。名六君子湯。去茯苓。加幹姜。名理中湯。

一論心血虧損。肝脾腎血虛。發熱。或晡熱甚。頭目不清。或煩躁不寐。胸膈作脹。或脅作痛等症。

四物湯

當歸(酒洗) 懷熟地黃(各三錢) 白芍(酒炒二錢) 川芎(一錢)

上锉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氣血虛弱。惡寒發熱。煩躁作渴。或不時寒熱。眩暈昏 。或大便不實。小便赤淋或飲食少思。或小腹痛等症。宜用八物湯。又名八珍湯。即四君子湯合四物湯是也。

一論凡人元氣素弱。或因起居失宜。或因用心太過。或因飲食勞倦。緻遺精白濁。盜汗自汗或内熱晡熱。潮熱發熱。或口幹作渴。喉痛舌裂。或胸乳膨脹。或脅肋作痛。或頭頸時痛或眩暈眼花。或心神不甯。寤而不寐。或小便赤淋。莖中作痛。或便溺餘瀝。臍腹陰冷。

或形容不充。肢體胃寒。或鼻氣急促。或更有一切熱症。皆是無根虛火。宜服後方。

十全大補湯

人參(二錢) 白術(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熟地黃(三錢) 黃 (二錢) 肉桂(五分) 麥門冬(二錢) 五味子(三分) 甘草(炙八分)

上锉一劑。生姜、棗子。水煎。溫服。

一論年老。房有少艾。緻頭痛發熱。眩暈喘急。痰涎壅塞。小便頻數。口幹引飲。遍舌生刺。縮斂如荔枝然。下唇黑裂。面目俱赤。煩躁不寐。或時喉間如煙火上沖。急飲涼水少解。已濱于死。脈洪大而無倫。且有力。扪其身烙手。此腎經虛火遊行于外。投以十全大補湯。加山茱、澤瀉、丹皮、山藥、麥門冬、五味、附子。水煎服。熟寐良久。脈症各減三四。再與八味丸。服之而愈。

一論中氣不足。肢體倦怠。口幹發熱。飲食無味。飲食失節。勞倦身熱。脈洪大而虛。

或頭痛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或脈微細軟弱。自汗。體倦少食。或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或瘧痢因脾胃虛而不能愈。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不勝發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後感冒。或感冒而後入房。亦用此湯。急加附子。或瀉痢腹痛。急用附子理中湯。此方能治一應諸症。誤用攻擊之藥太過。以緻元氣脾胃虛損之極。病已垂殆。用之實有起死回生之效。宜此補中益氣湯(方見内傷)

一論經雲。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夫人之生。以腎為主。人之病。多由腎虛而緻者。此一方天一生水之劑。無不可用。若腎虛發熱作渴。小便淋閉。痰壅失音。咳嗽吐血。頭目眩暈。

眼花耳聾。咽喉燥痛。口舌瘡裂。齒不堅固。腰腿痿軟。五髒虧損。盜汗自汗。便血諸血。

凡肝經不足之症。尤當用之。蓋水能生木故也。此滋水化痰之聖藥。血虛發熱之神劑也。又治肝腎精血不足。虛熱不能起床。加大附子、肉桂各二兩。名八味丸。又治腎陰虛弱。津液不降。敗濁為痰。能治咳逆。又治小便不禁。收精氣之虛脫。為養氣滋腎。制火導水。使機關利而脾土健實。宜此

六味地黃丸

懷生地黃(八兩要真懷慶生幹地黃酒洗淨入砂鍋内蒸黑為度如病胃弱畏滞再加生姜汁拌勻再蒸半晌取出用手掐斷入後藥同搗成餅今市賣熟地黃皆是用鐵鍋煮過則不可用者矣) 山茱萸(酒蒸剝去複選肉曬幹四兩) 懷山藥(四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牡丹皮(去土三兩) 澤瀉(去毛三兩)

上忌鐵器。将藥精制。秤為一處。入石臼内搗成餅。曬幹。或微火焙幹。或碓杵。或石磨為細末。煉熟蜜一斤。加水一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幹。用瓷器收貯。每服三錢。空心鹽湯酒任下。忌三白。腎水不能攝養脾土。多吐痰唾。姜湯下。加麥冬、五味。名八仙長壽丸。腰痛。加鹿茸、木瓜、續斷。消渴。加五味子。諸淋瀝。倍茯苓、澤瀉。老人夜多小便加益智仁。去澤瀉。茯苓減半。老人下元虛冷。胞轉不得小便。膨急切痛。四五日。困笃垂危者。倍澤瀉。遺精。去澤瀉。虛火耳聾。加黃柏、知母、遠志、石菖蒲。小兒遺尿。加破故紙、益智仁、人參、肉桂。小兒鶴節。加鹿茸、牛膝、人參。小兒解顱頭縫開解不合。

亦加人參。小兒禀賦。腎經虛熱。耳内生瘡。或肌肉消瘦。骨節皆露。名節疳。加鹿茸、牛膝各一兩。五味子四兩。若顱解不合。牙齒不生。眼睛不黑。腿軟難行。最宜此藥。

一論大補元氣。培填虛損之聖藥也。即六味地黃丸。根據本方再加五味是也。

五子益腎養心丸

甘枸杞子(四兩) 柏子仁(二兩) 覆盆子(二兩) 楮實子(炒二兩) 沙苑蒺藜子(麸炒二兩)

上共十一味。為細末。用蜜八兩。入斑龍膠先煉。次入浮小麥粉四兩。芡實粉四兩。水調。亦入膠蜜同煉熟。和藥。再杵千餘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百丸。淡鹽湯送下。

一論腎虛不能制火。六味地黃丸主之。腎非獨水也。命門之火并焉。腎不虛。則水足以制火腎水虛。則火無所制。而熱症生矣。名曰陰虛火動。河間氏所謂腎虛則熱是也。令人足心熱。陰股熱。腰脊痛。率是此症。老人得之為順。少年得之為逆。乃咳血之漸也。地黃、茱萸味濃者也。經曰。味濃為陰中之陰。故能滋少陰。補腎水。澤瀉味甘鹹氣寒。甘從土化。鹹從水化。寒從陰化。故能入水藏。而瀉水中之火。丹皮氣寒味苦辛。寒能勝熱。苦能入血。

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陰。平虛熱。山藥、茯苓味甘者也。甘從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之以制水藏之邪。且益脾胃。而培萬物之母也。

一論腎虛移熱于肺。咳嗽者。六味地黃丸主之。有足心熱。内股熱。腰痛。兩尺脈虛大者病原于腎虛也。地黃、茱萸味濃者也。味濃為陰中之陰。故能益腎。腎者水藏。虛則水邪歸之。故用山藥、茯苓以利水邪水邪歸之。則生濕熱。故用澤瀉、丹皮以導坎中之熱。滋其陰血。去其邪熱。則精日生。而腎不虛。病根既去。咳嗽自甯矣。

一論下消者。煩渴引飲。小便如膏。六味地黃丸主之。先有消渴善飲。而後小便如膏者名曰下消。懼其燥熱漸深。将無水矣。故用此方以救腎水。地黃、茱萸質潤味濃。為陰中之陰故可以滋少陰之腎水。丹皮、澤瀉取其鹹寒。能制陽光。山藥、茯苓取其甘淡。能療消渴一論渴而未消者。用八味丸主之。此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肉桂是也。渴而未消。謂其人多渴。喜得茶飲。不若消渴之求飲無厭也。此為心腎不交。水不足以濟火。故令液亡口幹。

乃是陰無陽而不升。陽無陰而不降。水下火上。不相既濟耳。故用附子、肉桂之辛熱。壯其少火。用六味丸益其真陰。真陰益則陽可降。少火壯則陰自升。故竈底加薪。枯籠蒸溽。

槁禾得雨。生意維新。惟明者知之。昧者鮮不以為迂也。

一論腎間水火既虛。小便不調者。八味丸主之。腎主水火。主二便。司開合。腎間之水竭。

則火獨治。能合而不能開。令人病小便不出。腎間之火息。則水獨治。能開不能合。令人小便不禁。是方也。以肉桂、附子之溫熱益其火。以地黃、茱萸濡潤壯其水。火欲實。丹皮、澤瀉之鹹酸者。可以收而瀉之。水欲實。則茯苓、山藥之甘淡者。可以制而滲之。水火既濟則開合治矣。

一論腎間水火俱虛者。八味丸主之。君子觀象于坎。而知腎具水火之道焉。故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少火也。又曰。腎有兩枚。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相火也。相火即少火耳。夫一陽居于二陰為坎。水火并而為腎。此人生與天地相似也。今人入房甚。而陽事愈舉者。陰虛火動也。陽事先痿者。命門火衰也。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息則盛夏不熱。故人樂有善藥餌焉。是方也。地黃、茱萸、丹皮、澤瀉、山藥、茯苓、六味丸也。所以益少陰腎水。附、桂。辛熱物也。所以益命門相火。水火得其養。則二腎複其天矣。

一論陰虛于下。令人嘔甚者。六味丸加鹽湯送下。諸陽氣浮。無所根據從。故嘔咳氣上喘此陰虛于下。而令孤陽上浮耳。是方也。地黃、茱萸。質潤味濃。可使滋陰。丹皮、澤瀉。氣味鹹寒可制陽光。山藥、茯苓。味甘而淡。可使調下。

一論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宜六味丸加黃柏、知母主之。腎者水藏無水則火獨治。故令腎熱。腎主督脈督脈者。行于脊裡。腎壞則督脈虛。故令腰脊不舉。

骨枯髓減者。枯涸之極也。腎主骨。故曰骨痿。是方也。地黃、茱萸。味濃而能生陰。知柏苦寒能瀉火。澤瀉、丹皮。能去坎中之熱。山藥、茯苓。能制腎間之邪。王冰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此方主之。

一論入房太甚。宗筋縱弛。發為陰痿。八味丸主之。腎。坎象也。一陽居于二陰為坎。

腎中有命門之火焉。凡人入房甚。而陽事作強不已者。水衰而火獨治也。陽事柔痿不舉者。水衰而火亦敗也。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足以生萬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奈之何而可以無火乎。是方也。桂、附味濃而辛熱。味濃則能入陰。辛熱則能益火。故能入少陰。而益命門之火。地黃、茱萸味濃而質潤。味濃則能養陰。質潤則能壯水。故能滋少陰。而壯坎中之水火欲實。則丹皮、澤瀉之酸鹹。可以引而瀉之。水欲實。則山藥、茯苓之甘淡。可以滲而制之。水火得其養。則腎宮不弱。命門不敗。而作強之官。得其職矣。一論腎勞背難俯仰。

小便不利。有餘瀝。囊濕生瘡。小腹裡急。小便赤黃者。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主之。腎者。藏精之髒也。若人強力入房。以竭其精。積久則成腎勞。腎主精。精主封填骨髓。腎精以入房而竭。則骨髓已枯矣。故背難俯仰。前陰者。腎之竅。腎氣足則能管攝而溲溺惟宜。腎氣怯。則欲便而不利。既便而有餘瀝。是失開合之常度也。腎者水藏。傳化失宜。則水氣留之。而生濕熱。水氣留之。故令囊濕生瘡也。小腹裡急者。此乃是真水枯。

而真火無制。真水枯。則命門之相火無所畏。真火無制。故灼膀胱小腹之筋膜。而作裡急也便赤黃。亦皆火之所為。地黃、茱萸、。味濃者也。味濃而為陰中之陰。故足以補腎間之陰血。山藥、茯苓。甘淡者也。甘能制濕。淡能滲濕。故能去腎間之陰濕。澤瀉丹皮。鹹寒者也。鹹能潤下。寒能勝熱。故足以去腎間之濕熱。黃柏、知母。苦潤者也。潤能滋陰。苦能濟火。故足伏龍雷之相火。夫去其灼陰之火。滋其濟火之水。則腎間之精血自生矣。

一論氣短有痰。小便赤澀。足根作痛。尺脈浮大。按之則澀。此腎虛而有痰飲也。用四物送六味丸而已。

一論六味地黃丸。專補左尺腎水之藥。八味丸既補左尺腎水。兼補右腎相火之藥。少年水虧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虧。宜服八味丸。況老年腎髒真水既虛。邪水乘之而為濕熱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閉等症。非附桂之溫散。而能治之乎。

一論八味丸。治下元虛憊。心火上炎。渴欲飲水。或腎水不能攝養。多吐痰唾。及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

一養生書曰。立秋後。宜服張仲景八味丸。治男子虛羸百病。衆所不療者。

一論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至脾胃虛寒。而患流注鶴膝等症。不能消潰收斂。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臍腹疼痛。

夜多漩溺。經雲。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此方也。又治婦人脬轉。小便不通。殊效。

八味丸

懷生地黃(用酒蒸黑八兩) 山茱萸肉(酒蒸去核) 山藥(各四兩)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各三兩) 肉桂(且三分濃者去皮方能補腎引虛火歸源) 大附子(一兩半重者切四片童便浸火焙幹各二兩) 澤瀉(三兩)

上忌鐵器。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滾湯送下。

一治腎髒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或多或少。腰脊疼痛。用八味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

一論凡有人不耐勞。不能食冷。或飲食脹大便不實。或口苦常破如瘡。服涼藥愈甚。或盜汗小便頻數。腰腿無力。或咽津。或呼吸覺冷入腹。或陰囊濕癢。或手足覺冷。或面白。或黧黑。或畏寒短氣。以上諸症。皆屬虛甚。八味丸主之。此丸用附子有功。夫附子一物大辛熱除三焦痼冷。六腑沉寒。氣味勁悍。有回陽之功。命門火衰。非此不補。附雖有毒。但炮制如法。或用防風甘草同炒。或童便久浸。以去其毒。複将地黃等味同用。以制其熱。潤其燥。緩其急。假其克捷之功。而駕馭剽悍之勢。則雖久服。亦有功而無害。惟在善用之而已若執泥有毒。果有沉寒痼冷之疾。棄而不用。其能療乎。觀東垣八味丸論。則昭然矣。

一論諸虛百損。五勞七傷。滋腎水。降心火。補脾土。添精補髓。益氣和血。壯筋骨。

潤肌膚。聰明耳目。開心定智。強陰壯陽。延年益壽。此藥性味溫而不熱。清而不寒。久服則坎離既濟。陰陽協和。火不炎而神自清。水不滲而精自固。平補之聖藥也。

加減神仙既濟丸 尚書劉春罔方。

楝參(去蘆二兩) 嫩鹿茸(酥炙二兩) 肉苁蓉(酒洗三兩) 枸杞子(酒洗二兩) 茱萸(酒蒸去複選肉二兩) 懷山藥(二兩) 遼五味子(二兩) 石菖蒲(去毛二兩) 嫩黃 (蜜炒二兩) 川巴戟(水泡去心二兩) 川黃柏(酒炒二兩) 知母(去毛二兩) 柏子仁(二兩) 懷熟地黃(酒蒸二兩) 菟絲子(酒蒸搗餅曬幹二兩) 天門冬(去心二兩) 當歸(酒洗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二兩) 小茴香(鹽酒炒二兩) 白茯神(去皮木二兩)懷生地黃(酒洗二兩) 川杜仲(去皮酒炒二兩) 川牛膝(去蘆酒洗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熟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送下。或酒任下。忌三白。

一論此方。主滋養肝腎。補心血。利足膝。實肌膚。悅顔色。真衛生之良藥也。

歸茸丸

懷熟地黃(酒蒸四兩) 懷山藥(酒浸二兩) 茱萸(酒蒸去核二兩) 白茯苓(去皮二兩)牡丹皮(一兩) 懷牛膝(去蘆酒洗二兩) 當歸(酒洗二兩) 大附子(炮去皮臍二兩) 嫩鹿茸(酥炙四兩) 澤瀉(一兩) 遼五味子(四兩) 官桂(二兩)

上為細末。鹿角半斤。酒打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溫酒送下一論五仁斑龍膠。專治真陽元精内乏。以緻胃氣弱。下焦虛憊。及夢洩自汗。頭眩。四肢無力。此膠能生精養血。益智甯神。順暢三焦。培填五髒。補腎精。美顔色。卻病延年。乃虛損中之聖藥也。

五仁斑龍膠法

鹿角連腦蓋骨者佳。自解者不用。去蓋用生。淨五十兩。截作三寸段。新汲淡泉井水。

浸洗去垢。吹去角内血腥穢水盡。同人參五兩。天門冬去心皮五兩。麥門冬去心五兩。甘枸杞子去蒂八兩。川牛膝去蘆五兩。五品藥以角入淨壇内。注水至壇肩。用筍殼油紙封固其口。大鍋内注水。用文武火密煮三晝夜足。時常加入沸湯于鍋内。以補幹耗。取出。濾去渣。将汁複入闊口砂鍋内。煎熬成膠。聽用。和藥末。其角去外粗皮。淨者為細末。名之曰鹿角霜也。

仙傳斑龍丸 滋補中之聖藥。

鹿角霜 鹿角膠 柏子仁(另研) 菟絲子(酒炒) 懷生地黃(酒蒸黑各十兩)

上為末。先将鹿角膠瓷器内慢火化開。卻将膠酒煮糊和藥。搗二千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鹽湯下。酒亦可。

長生固本方

人參 甘枸杞子 懷山藥 遼五味子 天門冬(水潤去心) 麥門冬(水潤去心) 懷生地黃懷熟地黃(各二兩)

上锉片。用生絹盛之。煮酒三十斤。将箬封壇口。放鍋内。水煮。壇水不過壇口。以米百粒放箬葉上。候氣熏蒸米熟。住火。埋土出火毒飲之。此藥甚平和。治勞疾。補虛弱。烏須發。忌蘿蔔、蔥蒜。食之與地黃相反。令人易白發。肉面不忌。亦忌蒙豆飯。

一論人乳能益心氣。補腦髓。治消渴勞怯。及風火症。老人尤宜。可揀年幼壯盛潔淨無病婦人之乳飲之。

一論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用人乳兩盞。好酒半盞。入銀旋或錫镞器内蕩滾。每五更服。

一論主壯元陽。益真氣。助胃潤肺。宜用

補精膏

牛髓(搗爛去粗) 胡桃肉(去皮) 杏仁(去皮) 人參(各四兩) 山藥(姜汁拌蒸熟去皮八兩) 紅棗(去皮核半斤)

上将杏仁、胡桃肉、棗子、山藥四味搗為膏。用蜜一斤。煉去白沫。與牛髓同和勻。入瓷罐内。重湯煮一日空心以一匙用酒或白湯化服下。

一論治傷寒汗吐下後。及行倒倉法吐下後。與諸症用攻擊之過。以至元氣耗憊。用此補之。韓飛霞曰。人參煉膏。回元氣于無何有之鄉。王道也。又肺虛嗽。亦有人參膏補之。如肺虛兼有火邪者。人參膏與天門冬膏。對服之最妙。

人參膏

人參去蘆。不拘多少。切片。入砂鍋内。放淨水。文武火熬幹一半。傾入瓶内。将渣又煎。

又如前并之于瓶。凡熬三次。驗參渣。嚼無味。乃止。卻将三次所煎之汁濾去渣。仍入砂鍋内。文武火慢慢熬成膏。如人參一斤。隻好熬成一碗足矣。

及成膏入碗。隔宿定有清水浮上。亦宜去之。隻留稠膏。每服二三匙。清米湯漱下。

白術膏

白術要好雪白者。去蘆油不用。淨一斤。入砂鍋内。水熬三次。取汁。濾去渣。再入砂鍋内文武火慢慢熬至三碗。入蜜四兩。又熬成膏。入瓷罐收貯封固。埋土七日。然後取之。每服四五匙。不拘時。米湯調服。善補脾胃。進飲食。生肌肉。除濕化痰。止洩瀉。

茯苓膏

大白茯苓堅硬者。不拘多少。去黑皮。為細末。用水漂去浮者。漂時用白滾水。如和面之狀令藥濕。方入水漂澄。取下沉者。用淨布扭去水。曬幹。複為細末。再漂再曬。反複三次再為細末。每末一斤。拌好白蜜二斤令勻。貯長瓷罐内。箨皮封口。置鍋内。桑柴火懸胎煮。盡一日。抵晚連瓶坐埋五谷内。次早倒出。以舊在上者裝瓶下。舊在下者裝瓶上。再煮再入五谷内。反複三日夜。次早取出。埋淨土定七日。去火毒。每早晚用三四匙。吃嚼少許将白湯送下。補虛弱。治痰火殊效。

延壽丹

用白茯苓十斤。淨鍋内煮一夜。曬一日。去皮切片。調真蜂蜜二斤。蒸三炷香。曬幹再加蜂蜜。

再蒸再曬。如是三次。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三四十丸。溫湯送下。久服大補。殊效。

地黃膏

真懷慶大生地黃一斤。酒洗令淨。加麥門冬去心四兩。貯砂鍋内。入水。熬幹一半。傾入瓷罐内。又入水。又熬。如是三次。将汁濾去渣。用文武火慢慢熬至三碗。入蜜四兩。又熬至膏。入瓷罐内封固。入土埋。去火毒。取出。每服二三匙。空心白湯點服。能補腎水真陰。

填髓固精。生血烏發。

枸杞膏

甘枸杞子一斤。放砂罐内。入水煎十餘沸。用細絹羅濾過。将渣擠出汁淨。如前再入水熬濾取汁。三次。去渣不用。将汁再濾入砂罐内。慢火再熬成膏。入瓷器内。不可洩氣。不論男婦。早晚用酒調服。能生精補元氣。益榮衛。生血悅顔色。大補諸虛百損。延年益壽。

一論此膏能鎮玉池。存精固漏。通二十四道血脈。鎖三十六道骨節。主一身之毛竅。貼之血脈流暢。龜健不衰。精髓充盈。養精聚神。壯陽助氣。固下元。氣透三關。乃通行之道。

老人貼之。夜不小便。大人精不洩。補益虛損。延年益壽。至珍至寶。又治男子下元虛冷。小腸疝氣。痞疾。單腹脹滿。并一切腰腿骨節疼痛。半身不遂。貼三日神效。婦人子宮久冷。

赤白帶下。久不坐胎。産後戰腸風。貼之三日神效。

千金封臍膏 内閣秘傳。

天門冬 生地黃 熟地黃 大鼈子 大附子 蛇床子 麥門冬 紫梢花 杏仁 遠志牛膝 肉苁蓉 官桂 肉豆蔻 菟絲子 虎骨 鹿茸(各二錢)

上為末。入油一斤四兩。文武火熬黑色。去渣澄清。入黃丹半斤。水飛過松香四兩。熬用槐柳條攪。滴水不散為度。再下硫黃、雄黃、朱砂、赤石脂、龍骨各三錢。為末入内。除此不用見火。将藥微冷定。再下腽肭臍一付。阿芙蓉、蟾酥各三錢。麝香一錢。不見火。陽起石、沉木香各三錢。俱不見火。上為細末。入内。待藥冷。下黃蠟六錢。貯瓷器盛之。

封口。放水中浸三日。去火毒。取出。攤緞子上。或紅絹上亦可。貼之六十日。方無力再換。

又方。加乳香、沒藥、母丁香。此方其效如神。

太和丸 飲食勞役。所關非細。飲食失節。損傷脾胃。勞役過度。耗散元氣。脾胃損傷。元氣衰竭。乃成内傷。諸病難治。保合太和。預防無慮。大補諸症。專進飲食。清痰降火。解郁消滞。養氣健脾。王道之劑。不問老幼男女通治。

白術(去油土炒四兩) 白茯苓(去皮二兩) 懷山藥(二兩) 蓮肉(去心皮二兩) 當歸身(酒炒四兩) 白芍藥(酒炒二兩) 陳皮(一兩) 川黃連(姜炒一兩) 山楂(去子一兩) 枳實(面炒一兩) 半夏(湯泡切片姜炒一兩) 神曲(炒一兩) 香附(用童便炒一兩) 木香(五錢)龍眼肉(一兩) 炙甘草(五錢) 人參(五錢) 白豆蔻(去殼五錢) 嫩黃 (蜜水炒用一兩)

上為細末。荷葉如掌大者。煎湯下。陳倉米半鐘煮稀粥。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後臨卧米湯送下。年幼壯者去參、 。

坎離丸 治燈窗讀書辛苦。學問易忘。精神昏倦。妙不可言。思慮房欲。人為所累。

思慮過度。心血耗散。房欲失節。腎水枯瘁。腎水一虛。心火即熾。釀成勞瘵。雜症難治。防其未然。坎離既濟。補髓添精。調榮養衛。聰耳明目。定神安志。滋陰降火。百病皆治。日誦千言。不忘所記。

龍骨(火 五錢) 遠志(甘草水泡去骨一兩) 白茯神(去皮末一兩) 石菖蒲(去毛五錢)龜甲(炙酥五錢) 酸棗仁(炒一兩) 當歸身(酒洗一兩) 人參(五錢) 麥門冬(水洗去心用一兩) 天門冬(水淨去心一兩) 生地黃(酒洗二兩) 熟地黃(酒蒸二兩) 山茱萸(酒蒸去核一兩) 川黃柏(去皮酒炒一兩) 五味子(一兩) 柏子仁(一兩) 山藥(一兩) 甘枸杞子(一兩) 知母(去毛酒炒一兩)

上忌鐵器。精制。合為一處。石臼内搗成餅。曬幹。磨為細末。煉蜜滴水成珠。每蜜一斤。

加水一碗。調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清晨空心鹽湯下。或酒亦可。節欲忌三月。

長春不老仙丹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滋腎水。養心血。添精髓。壯筋骨。扶元陽潤肌膚。聰耳明目。甯心益智。烏須黑發。固齒堅牙。延年益壽。壯陽種子。卻病輕身。

仙茅(酒浸洗四兩) 山茱萸(酒蒸去核二兩) 白何首烏(同赤首烏制各四兩) 川萆 (酒洗二兩) 赤何首烏(米泔浸洗捶碎如棗核大入黑豆同蒸三日極黑) 補骨脂(酒炒二兩) 黃精(酒蒸四兩) 大懷生地黃(酒洗淨掐斷曬幹二兩) 大懷熟地黃(用生地黃酒浸洗碗盛放砂鍋内蒸一日極黑掐斷曬幹二兩) 巨勝子(二兩) 懷山藥(二兩) 甘枸杞子(二兩) 天門冬(水潤去心二兩) 麥門冬(水潤去心二兩) 白茯苓(去皮人乳浸曬三次二兩) 遼五味子(二兩)小茴香(鹽酒炒二兩) 覆盆子(二兩)參(二兩) 嫩鹿茸(酥炙二兩) 懷牛膝(去蘆酒洗二兩) 柏子仁(二兩) 青鹽(二兩) 川杜仲(去皮酒炒二兩) 當歸身(酒洗二兩) 川巴戟(水泡去心一兩) 菟絲子(酒洗淨入砂鍋酒煮爛搗成餅曬幹二兩) 肉苁蓉(酒洗二兩) 川椒(去目微炒一兩)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二兩)

鎖陽(炙酥三兩) 陰虛火動。素有熱者。加川黃柏酒炒二兩。知母酒炒二兩。紫河車一具。(用壯盛婦人首生男胎先将米泔水洗淨次入長流水中再洗新瓦上慢火焙幹)

上忌鐵器。精制。秤和一處。石臼内搗成餅。曬幹。磨為細末。用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酒下。忌三白。如虛甚。用後八仙斑龍膠化為丸。乃補益妙方也。

八仙斑龍膠

人參 天門冬(去心) 懷生地黃(酒洗) 懷熟地黃(酒蒸) 麥門冬(去心) 懷牛膝(去蘆用各五兩) 甘枸杞子 白何首烏 赤何首烏(以上俱锉咀片各八兩) 老鹿茸(燎去毛截二寸長劈兩片水洗淨二十兩)

上将藥均入大砂鍋内。熬汁五次。将渣濾淨。再熬至五碗。則成膠矣。每服銀茶匙二三匙。好酒調化。空心服。或酒化膠為前丸。尤佳。

萬病無憂酒 常服能除百病。理風濕。烏髭須。清心明目。利腰腎。健腿膝。補精髓療跌撲損傷筋骨。和五髒。平六腑。快脾胃。進飲食。補虛怯。養氣血。

當歸(五錢) 川芎(五錢) 白芷(五錢) 白芍(一兩) 防風(七錢五分) 羌活(二兩)

荊芥穗(五錢) 地骨皮(五錢) 牛膝(五錢) 杜仲(炒一兩五錢) 木瓜(五錢) 大茴香(五錢)

破故紙(一兩) 五加皮(一兩五錢) 威靈仙(一兩) 鈎藤(一兩) 石楠藤(一兩) 烏藥(五錢) 紫金皮(一兩五錢) 自然銅(火 ) 木香 乳香 沒藥 甘草(炙各五錢) 雄黑豆(二兩)

上共二十五味。調勻。用缯布為囊盛之。無灰酒一大壇。入藥在内。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後。取酒溫飲之。或晨昏午後。随量飲之。能去風活血。養神理氣。其味佳。如飲一半。再加好酒浸飲妙。

延壽甕頭春 又名神仙延壽酒。周藩宗正西亭傳仙方也。

天門冬(去心一兩) 破故紙(一兩) 肉苁蓉(麸炒一兩) 粉草(一兩) 牛膝(去蘆一兩)杜仲(麸炒一兩) 大附子(水煮五錢) 川椒(去目一兩) 以上八味為末。入曲内同和糜。

淫羊藿(一斤米泔水浸仙靈脾俗名) 羯羊脂(一斤拌淫羊藿同炒黑色) 當歸(四兩) 頭紅花一斤搗爛曬幹) 白芍(一兩) 生地黃(二兩) 蒼術(米泔水浸炒四兩) 熟地黃(二兩)白茯苓(四兩) 甘菊花(一兩) 五加皮(四兩) 地骨皮(四兩)

以上十二味。锉咀片。絹袋盛貯鋪缸内。縮砂蜜(五錢) 白豆蔻(五錢) 木香(五錢) 丁香(五錢) 以上四味。後用煮酒。為末用。

上藥共二十四味。共五斤四兩。用糯米二鬥淘淨。浸一日夜。又淘一次。蒸作糜。取出候冷用細面末四斤。同天門冬等八味調勻。卻将淫羊藿等十二味。貯于粗絹袋。置缸底。将前糜拍實于其上。然後投上品燒酒四十斤。封固七日。榨出澄清。方入壇。加砂仁等四味固封。

重湯煮三炷香。埋土中三日。能出火毒。每日量飲數杯。一七日百竅通暢。渾身壯熱。丹田微癢。痿陽立興。切忌醉酒飽食行房。

一論長春酒。大補氣血。壯筋骨。和脾胃。寬胸膈。進飲食。祛痰涎。行滞氣。消酒食除寒濕等症。

長春酒方 尚書劉三川傳。

黃 (蜜炙) 人參 白術(去蘆) 白茯苓(去皮)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 官桂橘紅 南星 半夏(姜炒) 蒼術(米泔水浸) 濃樸(姜炒) 砂仁 草果仁 青皮(去穣)槟榔 丁香 木香 沉香 五味子 藿香 木瓜 石斛 杜仲 白蔻殼 薏苡仁枇杷葉 桑白皮(蜜炙) 神曲(炒) 麥芽(炒) 甘草(炙)

上各件制了。淨秤三錢。等分為二十包。每用一包。将生絹袋盛之。浸酒一鬥。春七夏三.秋五冬十日。每日清晨一杯。甚為有效。

呼吸靜功妙訣

人生以氣為本。以息為元。以心為根。以腎為蒂。天地相去八萬四千裡。人心腎相去八寸四分。此腎是内腎。臍下一寸三分是也。中有一脈。以通元息之浮沉。息總百脈。一呼則百脈皆開。一吸則百脈皆合。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呼吸二字。人呼吸常在心腎之間。則血氣自順。元氣自固。七情不熾。

百骸之病自消矣。每子午卯酉時。于靜室中。濃褥鋪于榻上。盤腳跗坐。瞑目不視。以綿塞耳。心絕念慮。以意随呼吸一往一來。上下于心腎之間。勿急勿徐。任其自然。坐一炷香後。覺得口鼻之氣不粗。漸漸和柔。又一炷香後。覺得口鼻之氣。似無出入。然後緩緩伸足開目。去耳塞。下榻行數步。偃卧榻上。少睡片時起來。啜粥半碗。不可作勞惱怒。以損靜功。每日根據法行之。兩月之後。自見功效。

不煉金丹。且吞玉液。呼出髒腑之毒。吸采天地之清。太上玉軸六字氣訣。道藏有玉軸經言五髒六腑之氣。因五味熏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積久生病。内傷髒腑。外攻九竅。以緻百骸受病。輕則痼癖。甚則盲廢。又重則傷亡。故以六字氣訣。治五髒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瀉去髒腑之毒瓦斯。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氣以補之。當日小驗。旬日大驗。年後萬病不生。延年益壽。衛生之寶。非人勿傳。呼有六。曰。呵呼 噓嘻吹也。吸則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氣。以呼字治脾氣。以 字治肺氣。以噓字治肝氣。以嘻字治膽氣。以吹字治腎氣。此六字氣訣。分主五髒六腑也。凡天地之氣。目子至巳。為六陽時。自午至亥。為六陰時。如陽時則對東方。勿盡閉窗戶。然忌風入。解帶正坐。叩齒三十六以定神。先攪口中濁津漱煉。二三百下。候口中成清水。即低頭向左而咽之。以心送下。候 至腹中。低頭開口。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瓦斯。念時耳不得聞呵字聲。聞即氣粗。乃損心氣也。念畢。

仰頭閉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氣。以補心氣。吸時耳亦不得聞吸氣。聞即氣粗。亦損心氣也。但呵時令短。吸時令長。即吐少納多。吸訖。即低頭念呵字。耳複不得聞呵字聲。呵訖又仰頭以鼻徐徐吸清氣以補心。亦不得聞吸聲。如此吸者六次。即心之毒瓦斯漸散。又将天地之清氣補之。心之元氣。亦漸複矣。再又根據此式念呼字。耳亦不得聞呼聲。如此呼者六次。

所以散脾毒。而補脾元也。次又念 字以瀉肺毒。以吸而補肺元。亦須六次。次念噓字。以瀉肝毒。以吸而補肝元。嘻以瀉膽毒。吸以補膽元。吹以瀉腎毒。吸以補腎元。如此者并各六次.是謂小周。小周者六六三十六也。三十六而六氣遍。髒腑之毒瓦斯漸消。病根漸除。神氣漸完矣。次看是何髒腑受病。如眼病。即又念噓嘻二字。各十八遍。仍每次以吸補之。總之三十六訖。是為中周。中周者第二次三十六。通為七十二也。次又再根據前呵呼 噓嘻吹六字法。各為六次。并須呼以瀉之。吸以補之。愈當精虔。不可怠廢。此第三次三十六也。是為大周。總之為一百單八次。是為百八訣也。午時屬陰時。有病即對南方為之。南方屬火。

所以卻陰毒也。然又不若子後巳前。面東之為陽時也。如早起床上面東。将六字各為六次。

是為小周。亦可治眼病也。凡眼中諸症。惟此訣能去之。他症亦然。如病重者。每字作五十次。凡三百而六腑周矣。乃漱煉咽液叩齒如初。如此者三。即通為九百次。無病不愈。孫真人雲。天陰霧惡風猛寒。勿取氣也。但閉之。

扶桑至寶丹 扶桑扶桑高拂雲。海東日出氣氤氲。滄海變田幾億載。此樹移根今尚存結子如丹忽如漆。綠葉英英翠可扪。濯磨入鼎即靈藥。芝木區區未許群。葉兮葉兮願玉汝。綠陰裡面有桃源。

胡僧曰。蠶食吐絲。結成錦繡。人食生脂。延年除咎。蓋嫩桑之葉。性本和平。不冷不熱。

生于效野之外。懼為蛇蠍所沿。須擇家園中嫩而存樹者。采數十斤。洗以長流之水。摘去其蒂。曝于日中。以幹為度。複取巨勝子為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二次。約可百丸白開水下。三月之後。體生轸粟。此是藥力所行。慎勿驚畏。旋則遍體光潔。如凝脂然。

服至半年之後。精力轉生。諸病不作。久服不已。自登上壽。老人服之。步健眼明。又能消痰生津。補髓添精。功效不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