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國醫大師李濟仁的“補心方”,通治各型冠心病,很實用

​這篇文章,我和大家聊一張很實用的經驗方。它是用來治療冠心病的。

這個案例故事要從李濟仁老前輩說起。

我國首屆國醫大師稱号獲得者,李濟仁:生于1931年,卒于2021年。他的學術地位、生平,我在就不詳細說了,以免說有廣告嫌疑。感興趣的可以到網上查閱。

有一次,李老師接待一個患者,男性,大約50歲,姓張。

這個人在五年前就有冠心病史了,經過多年治療,效果不理想。

多年後來找到李師,

刻診:見脈沉細、苔薄白,舌質淡,常常還覺得的心痛,就連着後背也疼,胸口裡面還經常發悶,偶爾還伴有心慌,愛出汗,後背陣陣發涼,晚上也睡不好,面色看上去也沒有血色。

李濟仁老師開了幾味藥。方見——

當歸、黨參、丹參各15克,川芎、五味子、制附子、枳殼、枳實各10克,黃芪30克,肉桂6克,麥冬12克。共五劑藥。水煎服,每日一劑。

五劑藥服完,患者感覺心痛、胸悶有所減輕。但在勞累過後,還是會發作,還出現了食欲不振。

這時候,李師把黨參換成了紅參10克(炖服),然後加炒白術10克。再服五劑,症狀緩解不少。李師緊接着,再開10劑,最後,諸證悉平。

李濟仁老師用的這個方子,黃芪、當歸、丹參、五味子、黨參、麥冬、川芎。在這七味藥的基礎上,加上肉桂、附子、枳實和枳殼。肉桂、附子是溫陽的。枳實和枳殼幹是行氣開郁的。

為什麼這麼用方呢?

首先,這個人有心氣不足和心血瘀滞的問題。心氣不足,他就會氣短乏力、不耐久勞,心慌出汗,脈象沉細,舌淡苔薄。心血瘀滞的問題是,氣不足,血行不暢。所以他胸悶、心痛。他睡不好覺是心氣心血不足,心神不安。你還總氣虛流汗,必然也會傷陰。

既然如此,那就用黃芪、黨參補氣,丹參、當歸、川芎養心血。五味子配麥冬養心陰、安心神還能補心氣。

不過患者還有明顯的寒象,即胸陽不足。你看,他後背發涼、背寒肢冷。這可得溫陽。所有加上肉桂和制附子。

最後加上枳殼、枳實,有利于行氣寬胸。

複診患者有所改善,但勞累後依然會發作,而且還有食欲不振情況。看來脾虛日久。李老師用黨參換紅參,并加白術10克,來大補脾益氣。

其實,當歸、黨參、丹參、黃芪、川芎、五味子、麥冬這個幾味藥,還有别的搭配方式。如果患者伴有氣滞,表現為胸痛走竄、脅肋脹滿,因情緒波動而加劇,食欲不振,總歎氣,脈弦,可以在加郁金、枳實、金鈴子散。

如果患者有脈滑、痰濁、苔厚膩、咳嗽痰多、甚至無法平卧,加上薤白、瓜蒌、等等。如果患者心陰、心血、虧虛明顯,表現為心急、心煩、失眠多夢、心中惴惴不安、舌紅少苔脈細數,可以酌加“柏子養心丸”服用。血瘀明顯表現為'脈沉澀、舌紫暗,患處疼痛拒按,夜晚疼痛明顯,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比如失笑散、紅花等等。

這些,都是李濟仁老師此方的一般加減之道,在業界是廣為流傳的。我寫出來,不過是轉述一下而已。

說起這個"冠心病",困擾着我們的常見病。如何有效預防、改善症狀,是擺在醫學界面前的一個難題。李濟仁老前輩的這張驗方,我覺得算是比較好的經驗之一。我不敢說,他一定最适合誰。從總體上講,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