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樣的人,在生活中最不讨喜麼?
答,低情商。
前一陣兒,一段“高情商vs低情商”的短視頻在網上爆火,這種對比式的說話方式,也競相引起了很多朋友的模仿,舉個例子:
低情商:你可太醜了。
高情商:你好像正月十四的月亮,有一種殘缺美。
怎麼樣,是不是聽起來有一點陰陽怪氣……
當然這隻是個極端的段子對比,但是在生活中,相比于低情商的談話,高情商的說話藝術總是會受人歡迎的。
1 什麼是情商?提到情商這個詞,我想先問一下在看文章的各位,你真的了解什麼是“情商”麼?
根據百科官方給出的解釋,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指的是情緒商數,它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認為,情商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系這五種特征組成,同樣情商包含我們日常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信息傳遞,也就是我們所指的“社交技巧”。
對于職場人來說,這種技巧體現在同事間的溝通、協作、以及處世之道上。
對于企業的管理者來講,則更多表現在領導力、管理、以及日常的溝通效應上。
所以在這其中,能否說出得體卻又意義清晰的話,同時舒适又不失尴尬的程度,則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情商高低的标準。
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近期發表的一篇元分析裡,他們提到了2001-2019年期間70個衡量高校學生情商的研究。
發現近17000人的調查裡,過去的20年人們的情商在不斷的降低。
這種降低是評估了情緒幸福度、自控力、情感能力以及情感溝通等四個維度得出的結果,這份元分析也給出了一定的說明:
幸福度、自控和情感能力會在時間的影響下顯著下降;
樣本中,女性比例越多,情商下降程度越低;
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對于情商的降低有一定的關聯性。
因為情商調查的數據複雜性會受到其他複雜因素的影響,雖然分析沒有給出肯定的結果,但我們依舊可以從這份分析中推斷出:
女性在一般情況下情感及共情能力更高,所以情商相對來說較高;
被社交網絡替代的真實社交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促使了不同個體之間的比較與摩擦,帶來幸福感下降和情感能力缺失。
作為社會性動物本身,人類的原本的溝通以及行為模式都是以熟人社交為主。
當面向虛拟網絡走進陌生社交後,必然會對自身的情緒調解、社會關系、歸屬感等産生沖突,這也是情商下降的原因之一。
不過面對情商下降,我們同樣也有解決辦法。
2 說話也是一種情商技巧如何簡單卻又有效的提高情商,最恰當的方法就是“合理的說話”。
作為主持界裡公認情商巅峰的蔡康永,曾經出過一本關于講話藝術的書,叫《說話之道》。由此可見,講話對于情商是有多重要。
不過,對于職場人來說,日常能夠做到以下三點,就能夠保證基本印象了:
避免對他人的事情過多的評論;
不要通過貶低他人來擡高自己;
在溝通時,盡量懂得忍讓。
那麼具體表現應該是怎麼樣的呢?分别舉幾個例子。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一位同事之前邀請大家到家裡作客,當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其中一位同事卻對當天的餐食頗有言辭:
比如這道菜還沒自己做得好吃,吃螃蟹就應該吃澄陽湖的,你家的碗筷樣式太老了…...
總結起來就是“這頓菜你做的不滿意,不符合我的口味标準”,最後也搞得大家滿面尴尬。
這種事件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大多數也都被披着一層“為你好”“給你提供建議”的名義,如果你生氣就是“不識擡舉”,回怼就是“沒禮貌”。
有句老話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很多情況下發出意見的人覺得自己是“說話直”,才讓别人陷入尴尬的境地,但實際上從信息接收者的角度來看,你讓我不舒服了,就是你的問題所在,也就是“低情商”。
我們每個人所經曆的事件、角度不同,看待問題的眼光也不盡相同,當你對他人漫無目的指責隻會體現你的沒有修養,想要做到“高情商”,就要先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問題。
同樣的,在這件事件中,同時對于餐食的“比較”,也會引起邀請者的不适,這種不适不是源于餐食的不合胃口,而是來源于對自己做菜好吃的優越感,在特定場合下也會成為自己滿足心理的來源。
舉個例子,這就好像你熬夜做了三天的PPT,同事一句話就否決“PPT誰不會做呀,我一天能做好幾個”,氣氛瞬間冷場。
孟德斯鸠有一句話:“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
當一個人把刻薄當成率真,把漫不經心歸于耿直,那麼他可能就是“低情商”的代表了,甚至可能會以此和同事、身邊的朋友産生隔閡。
所以,管住自己的嘴,不去貶低他人,也是高情商的表現。
另外,被貼上“低情商”标簽的還有漫無止境的争吵。
當兩個人在溝通出現分歧,甚至是吵架沖突時,我們可以仔細回想下是不是有這種想法的誕生:
1. 兩方的争執讓我很不舒适,我希望在這件事或者其他事件上使他受到懲罰,作為情感交換,我會更舒适些。
2. 他是朋友,所以當出現問題時他應該更多的替我考慮,而不是一昧的職責。
作為第三視角,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意識的顯現,而這種想法也是較為“低情商”的處理方式。
這樣說明,當兩個人在争執時,情緒都處于比較激動的狀态, 這種争執 可能會使沖突升級甚至情感破裂。長久而言,你可能會後悔 。
理性卻又高情商的做法,應該是先思考清楚問題的争執點及原因,雙方再進行坦誠的交流。
比如:這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我們該怎樣解決這件事?如果下次還有,我們應當如何避免。
說到底,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并對他人稍加理解的人,才能成為“高情商”者。
3 有效溝通,掌握分寸“高情商”很重要的一點是“有效溝通”。
這種有效溝通不僅包含共情能力,也包含了信息的傳遞。
比如,你在共情的同時接收到對方的情緒處于什麼樣的狀态,在這種狀态的情況下應該用什麼樣的話術去表達信息更加有效,做個選擇:
同事A想給同事B提出一個比較緊急的文件方案的修改需求,但同事B正處于家人離世的悲傷中,那我們應該采取那種方式比較可行呢?
A. 直接給出方案繼續求,并規定好修改時間;
B.和B簡單溝通下家庭現狀,表示遺憾,再闡述B是否能夠協助工作;如不能,是否有其他的解決方案。
對于我來講,我會選擇後者,當然也會有工作中,同事就是簡要的互利互惠關系,沒有必要過多的社交,A就很好。
當然,A的方式看起來的确很理性,效率優先,溝通清楚,但在《奇葩說》上辯手有一個觀點“絕對理性的背後是相對冷漠”。
這種看起來“理性至上”的溝通方式,往往損失的是人脈和情感,以及落下“低情商”的口碑。
如果想要長期的與同事或者身邊人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還是要在社交上多加思考才是正确的,另外在溝通時也記得考慮:
我是否将他人放在平等的關系上在溝通?
當我是對方時,接收信息的感受是怎樣的?
以對方的經驗來講,更擅長或者溝通更高效的樣子是什麼?
考慮清楚這些,你就能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了。
寫在最後
人際關系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但做得好也是很舒适的一件事情。
它需要你長久的累積,需要不斷去觀察和感受世界,而這個過程也會讓你不斷的成長。
當你真正做到“高情商”準則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可愛或者有趣的事物存在的。
畢竟,世界是存在聯系的,能夠撬開聯系這扇門的金鑰匙,可能就是“情商”之道。
你經曆過哪些令人無語的“低情商”事情?
本文來自公衆号 ,作者:冷梗大王小餅,36氪經授權發布。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