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能一眼望到頭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文丨小雲 來源丨雲說職場

    全文約5700字,建議閱讀時間 10分鐘

    你好,我是小雲。
    朋友最近很糟心,工作了10年,跟工作相處的不痛不癢,覺得再努力十幾年,才是上面那些領導的樣子,光想想就覺得不甘心。
    我問,“你是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還是不喜歡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
    他說可能都有吧。
    如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以試着内部調崗。
    如果不喜歡現在的公司環境,可以去外找找發展機會。
    如果僅僅隻是不喜歡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那你可是太矯情了啊,朋友。

    1 工作失業率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世界就業與社會展望:2021年趨勢》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失業人數将達到2.05億人,遠超2019年的1.87億人,其中主要是美國、印度和巴西3個國家。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們看到,近幾年以來,失業率基本穩定在4%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響,失業率有擡頭傾向,創曆年來新高,4.2%。


    其實,真實的失業狀況,遠比這個統計數據糟糕。
    原以為疫情可能一段時間就過去了,誰能想到,現在成了世界難題,人類或許将長期與疫情共存,這對經濟來說,肯定是有打擊的,有些現金流緊張的企業,很多都熬不下去了。
    我們身邊行業凋敝,解雇裁員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
    這兩個月以來,字節跳動的主旋律好像就是“裁員”,涉及的不僅有商業化的團隊,還有字節教育、字節遊戲等業務線,裁員最多達70%。
    教育體制改革,對教培行業來說可以說是攔腰斬,很多人昨天還抱怨工作的繁重,今天就已經徹底失去了工作崗位。
    也有不少藥企裁員信息爆出,在轉型、醫改政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多家知名藥企開始裁員,H公司調整架構,裁撤産品線,解散培訓團隊;M公司裁撤了整個患教團隊。
    大型中介公司貝殼在10月份爆出裁員20%,8月初高途裁了上萬人。
    再加上互聯網企業對從業人員用工紅利期的看重,中年裁員現象依然普遍。
    上一秒還在開開心心的曬工牌,下一秒就被迫卷鋪蓋卷走人了,現實生活被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還來的倉促。
    很多人以為失業隻發生在沒上過大學,經濟不穩定的藍領身上,但 越來越多的白領也沒犯什麼錯,依然被裁員,比如行業挂了、崗位外包了、公司不景氣、資本遷移,或者隻是為了縮減成本。
    本來沒覺得有壓力的人,看了這些新聞和網上的讨論,也感覺焦慮恐慌,好像明天就要失業,失業了就要天塌下來了。
    所以 今年的就業市場,大家都比以往更加向往穩定的工作,比如國企、體制内等。

    2 今年考公情況
    2022年,國考共有200萬人報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3.5萬。
    今年的平均錄取率是1:59,去年是1:54.5,競争其實挺激烈的。
    西藏自治區某郵政管理局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一職,報名人數突破了2萬,而這個崗隻錄取1人,真是萬人過獨木橋,橋的壓力不大,人的壓力很大。
    西藏這個地方吧,海拔高,經濟不發達,交通不像大城市那麼便利,大家競相報名,也無非就是因為這個崗位入職門檻低,不限制專業、不限制應屆生還是往屆生、不限戶籍所在地。
    這還僅僅隻是國考而已。
    從2009年開始,國考已經連續13年報名人數超過百萬大軍,考公上岸已經成為了很多就業人士的選擇。
    胡潤在接受《十三邀》的采訪時說, 十幾年前,中國大教育行業的首富是俞敏洪,那個時候很多人想去跨國公司工作,要做世界貿易,要學英語。
    五年前,中國的教育首富已經不是俞敏洪, 是學而思(現在叫好未來)的張邦鑫,人們對教育尤為重視,學而思可以幫助小孩進好一點的學校。
    現在,中國的教育首富是中公教育的李永新,是做公務員培訓的,可以幫助人們進入體制内。
    也就是說, 在求職的時候,進體制成為了更多人的首要選擇,甚至是最好的選擇。
    每年,除了國考招錄公務員之外,各省區也會招錄公務員,隻不過國考報名人數更多,省考關注度不那麼大,網上議論沒那麼激烈,但競争也是很激烈的。
    其實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在體制外工作,在今天這種大環境下,讓人殚精竭慮,戰戰兢兢,寝食難安。
    公考很難,人們為了追求穩定也是不遺餘力,國有企業就成為了繼考公之後的第二選擇。

    3 國有企業有多香
    今年,我國的大學畢業生人數約為909萬。
    這909萬畢業生,将湧向哪裡?
    根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21年中國重點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狀況報告》顯示,2021年的就業機會明顯多于過去兩年, 在受訪的211或985高校畢業生中,有79%将“最願意工作的企業”首選投給了國有企業。
    大學生就業求穩,畢業後考研、考公比例很高,也就出現了“慢就業”現象。
    不得不說,國有企業确實有着國有企業的優勢。可戳:
    前兩天,有人給我留言說,真懷念毛主席年代的國有企業,畢業包分配,進了企業就能待一輩子,而且沒有那麼大壓力。
    我猜測,這位朋友應該就在國企,而且工作的并不順利,有可能面臨被裁員的危機。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國有企業也來到了能聽得到炮聲的地方,在市場經濟下的一片叢林裡厮殺。
    90年代的下崗潮想必大家還有印象,不好的企業,可能會被并轉,宣布破産,面臨倒閉,崗位也會不保。即便企業發展還行,也有自己跟不上的時候,也會遇到職業瓶頸和危機。
    相對來說國企還是很穩定的, 但更穩定的是你的能力。
    所以,在崗的時候,不妨想想,給自己的人生做好設計和規劃。
    讓自己避免陷入職場危機。

    4 如何避免陷入危機
    找到穩定的飯碗很重要,更為重要的是,抓住工作紅利期使勁投資自己、兌換資産做投資理财等,打造自己的四條增長曲線。
    是在第一曲線尚未到達峰值,就開始投入建設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在第二天曲線尚未達到峰值,就開始投入建設自己的第三增長曲線。
    因為在開始投入時,你的收入産出比總是很慘淡,這樣你就可以依靠前面一條曲線獲得的收入,去培育、開發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于是能夠一直交替增長下去,獲得終生成長。
    第一條增長曲線: 穩紮公司,打造自己的上升通道。
    這也幾乎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路徑,要麼成為技術大拿,要麼進入管理通道走上人生巅峰。
    為什麼工作十年以後同齡人拉開的差距很大?
    因為在大學裡,我們學的都是規制化的東西,考60分和考100分根本看不出來有多大的差别。
    工作後,有實力的成分,也有運氣的佐證,如果你恰巧選擇了一個好行業,遇到了一個好公司,跟對了一個好老闆,那麼大概率上,你會在這條賽道上領跑,并遠遠甩掉你身後的人。
    每年都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進步、有成長、有經驗積累,不要做重複的工作,所謂的成長都不是在你的舒适區,往外邊探一點點,就能夠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積澱人脈。
    到了一定階段,大家基本都穩定在了一個相對難以突破的職場層級,如果想要突破,要麼需要過人的能力, 要麼需要一個跳闆,而這個跳闆大多數來源于你的周邊,你身邊的人,來自于他的推薦。
    如果發現選錯了行業和公司, 要及時進行轉換和調整,就像當年的董明珠一樣。
    在這條賽道上打拼,不妨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自己的核心優勢和不可替代性是什麼?有沒有目标企業,分别是哪幾家?有沒有人脈資源可以動用?
    第二條增長曲線:賦能貼簽,打造自己的個人IP。
    這個時代真是太好了,尤其對于普通人來說。
    以前,大家都說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但現在你看,隻要你選對了賽道,時刻都可能彎道超車,人生就變成了一場接力賽,所以我們總會有機會。
    如果你善于給大家制造快樂,你就好好耍寶,就像瘋産姐妹,抖音上逗個樂子,也能變現。
    如果你有知識經驗積累,那你就給大家分享你的專長,比如健身、穿搭、課輔、理财、做飯等等。
    如果你正好有技術,那你就跟大家分享你的成果,比如秋葉大叔的PPT。
    總之, 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建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所謂社群和平台,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做起來的。
    李佳琪、薇娅,直播間一天直播能賣掉幾億的貨。即便你擁有百萬粉絲一個小時也能賣到幾十萬。
    時代的好處就在于人人都在發聲,人人自成媒體,人人可以為自己代言。
    在别人為自己貼上标簽之前,自己先給自己貼上标簽,打造自己的個人IP。
    有個本職證券的朋友,就一直在知乎記載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然後變成了理财博主。
    有個喜歡旅遊的朋友,就一直在網絡書寫旅行攻略和出行遊記,然後變成了旅遊博主。
    有個喜歡育兒的朋友,就一直在微博分享育兒理念和成長記錄,然後變成了育嬰博主。
    這個标簽或者是你的第一職業給你的,或者是你的社會身份給你的,或者是你的興趣愛好給你的。
    持續做下去,就會成為你的個人品牌。
    在這條賽道上,不妨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自己特長和經驗是什麼?你有沒有可以貼在身上的标簽?能不能在一個領域持續深耕一萬小時?能不能進行變現轉化?


    第三條增長曲線:多元配置,打造自己的投資能力。
    我們年輕的時候,可以依靠努力工作,加班熬夜來換取一份還算不錯的收入。
    但是等到我們35歲、40歲、50歲以後,體力上已經拼不過市場上的年輕人了,精力上也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我們拿什麼去拼?
    這個時候,如果擁有一份還算不錯的投資收益,會是個人及家庭發展的理想狀态。
    我們總得有一些“睡後”收入,多元化資産配置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抵禦通貨膨脹,并且能夠幫助我們在風險資産中搏得一個較高的收益。

    第一投資的肯定還是自己的身體。
    如果說我們的技能、品牌、資産……都是雪球的話,那我們的身體就是那個斜坡,雪球滾得夠不夠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活的夠不夠久。
    如果沒有五險一金,就去買一點保險,重疾險、商業險等,這是對我們生命的保障。
    人到中年,可能一場意外的病變就會壓垮整個家庭,更何況,我們還是家裡的中流砥柱。
    經濟允許下,建議全家人都投保。
    經濟緊張的話,建議參保對象從我們自己開始,再到家裡其他人,可以有個優先序。
    我們總要先保住自己,才能保護想保護的人。

    第二投資的可以是房産。
    如果幾年前就有人告訴我投資房産的話,我現在肯定是個房姐,成為《小歡喜》裡的宋倩。
    我知道市場上很多人對于房市并不看好,但隻要一個城市的規模和人口流動在擴容,這個城市的房價就會隻漲不跌。
    房子的價值,除了本身的居住功能之外,還有它所附帶的周邊配套資源。
    買房子就像是買股票,如果長期持有就看這座城市的人口規模趨勢,人口持續流入城市向好,到期你就能夠分到城市發展的紅利。
    北京大學的徐遠教授曾經給出過一組明确的買房清單,清單分成“盡量買”“可以買”“可買可不買”和“盡量不買”四大類。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成都、南京、蘇州這8個城市都屬于“盡量買”這一組。
    如果正好你在這些城市工作,已經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購房動機和需求,那麼可以把房産作為投資首選,房子不僅能遮風擋雨,還能資産保值和抵禦膨脹,甚至實現二次創收。
    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依據地段和資源配套,可以選擇性投資。

    第三投資的是股票/基金。
    現在的股市可以說是非常災難,但對于國家産業布局利好的,還是可以投的。
    對于我個人來說,保險、房産我都已經有所配置,那麼下一步我的主要方向就是股票和基金。即便當下資本市場哀鴻遍野,但從長期來看,我還是想試試資本的杠杆撬動力量。
    雖然巴菲特今年也說遇到了百年一遇的股災,但是從長遠來看,他持有的股票赢大于虧。如果十年前買茅台,幾乎翻了五十倍,你隻有先上車,才有機會享受資産增值的利好。
    可以找優秀的基金經理,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好的基金經理,可以合理化配置你的投資,不穩定中實現對沖,保證一個預期的收益。
    在這條賽道上,不如問問自己:你的風險偏好是什麼?财務支持你做個穩健性投資者,還是激進型投資者?你的風險抗壓能力如何?

    第四條增長曲線:創業。
    2014年,同年入職的同事都紛紛離開了公司,跟我幾乎沒有分過組的潇灑姐也辭職了,開始了自己的育兒分享之路。
    2015年,她的一篇少兒思維導圖的文章在花生網爆了,後來借助“凱叔講故事”這個平台為大家所知,她帶着自己的育兒經驗漸漸走入了更多家庭。
    接着她創立了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自己研發課程,并慢慢有了團隊。
    如今,她在家裡的書房辦公,就實現了年薪百萬的人生理想,現在她又有了新的夢想。
    有些事情不是誰想了誰牛逼,而是誰做了誰牛逼。有些事情不是誰牛逼誰做,而是誰做了誰牛逼。
    這兩句話,重複兩遍。
    八十年代,不止任正非在倒賣交換機,同期交換機市場競争很是焦灼,但隻有任正非看準了市場,決定擁有自主産權的程控交換機,從那一刻起,他就赢了。
    中國到過美國接觸互聯 網的人不止馬雲一個,但馬雲嗅到了商機,在中國黃頁、國富通相繼失敗之後,仍然沒有放棄,成立了阿裡巴巴,一個商業帝國自此展開。
    在這條賽道上,不妨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可以從哪些領域和方面進行突破?有沒有合夥人或者投資人,有沒有資源,有沒有客戶,這些分别都從哪裡來?

    5 萬一失業了怎麼辦
    再退一萬步說,萬一失業了,我們該怎麼辦?
    這兩天看了一檔綜藝節目,《再見愛人》,感觸蠻大的。
    我們以為離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但其實離婚隻是一個選擇,一次重新選擇生活方式的契機。
    我感到,無論是郭柯宇和章賀,還是朱雅瓊和王秋雨,他們離開彼此之後,都會成為更好的人,找到自己最理想的生活,比在一起互相拉低要好很多。
    換成失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失業同時,也意味着你獲得了自由。
    你可以重新開始自己人生下半場的選擇,選擇在什麼行業,什麼公司,跟随什麼樣的領導,做份什麼樣的工作。
    有人問企業家史玉柱,怎麼看待自己在 1997 年遭遇的巨人危機?
    他說,“看什麼時候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是 98 年問我,我說那把我搞慘了;如果你是 99 年問我,我覺得對我有傷害;如果你現在問我,我說我幸虧有這一段經曆,因為如果沒有這段經曆,我現在還不知道在珠海的哪一個小公司,在一個很小的事情上面摸爬滾打。”
    所以,失業後,問問自己, 想要什麼生活方式,從事什麼工作,想要學習什麼技能,然後走出門。
    去投遞簡曆,去敲理想企業的大門。
    去報個培訓班,去學習想要的知識和技能。
    去重新啟動另外一種生活模式,找到自己工作與生活最佳平衡的模式。
    甚至去創業。
    盡可能的折騰自己,因為人生在于折騰,生命在于運動。

    6 寫在最後
    其實,我們窮其一生所做的儲備和努力,不就是為了擁有一個确定的未來嗎?
    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也好,擁有穩定的能力也好,多元化配置資産也好,其實都是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确定性,去擁抱确定性。
    所以,如果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你應該偷偷竊喜,找到自己的工作甜蜜區,跟工作白頭偕老,百年好合。
    如果不行,就順應命運的安排,危機中往往孕育着機遇,找到它,讓它帶你開創第二第三世界。
    無論如何, 擁有積極的心态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共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