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秘方: 胡希恕驗方大全之桂枝加減湯 資料來源/網絡 編輯制作/荷花小女子 荷花小女子将緻力于将手頭世家所傳的全國各民族海量的民間祖傳秘方陸續整理登出,務求秘方齊備,為醫家和普羅大衆提供治病資源。所登出的秘方中,有的雖然題目相同,但處方絕對不雷同! 本人所收錄的中醫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獻方人、薦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醫的嘔心瀝血之作,曆經幾十年甚至千百年的臨床驗證的驗方,可作參考的珍貴醫家資源。歡迎選用和轉藏,造福天下百姓! 一、桂枝湯方 【方劑組成】桂枝 9克,芍藥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棗(擘)4枚, 【用法】水煎溫服。服已須臾,食熱稀粥一碗,以助藥力,同時蓋以棉被令一時許,遍身__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若不汗更服依前法。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病證猶在者,更作服。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方解】桂枝、生姜均屬辛溫發汗藥,但桂枝降氣沖,生姜治嘔逆,可見二藥都有下達性能,升發之力不強,雖合用之,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棗、甘草純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藥微寒而斂,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棗草的滋津。尤其藥後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發汗解熱湯劑,又是安中養液方藥,也就是後世醫家所謂的“甘溫除熱。” 甘溫除熱之熱不是一般的熱,是胃氣不振,津血有傷所緻之熱。有關汗出身熱的機理,《内經》有類似的論述。如《素問評熱病論》曰:“有病溫者,汗出辄複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氣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複熱,複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辄複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這裡主要是說:汗出身熱是邪氣盛,精氣虛。汗出為精液外溢,此時邪乘虛入于肌表。正氣為陽,邪氣為陰,正氣與邪氣交争于肌表故稱陰陽交。此時精氣流于外,邪氣入于裡,故病死。桂枝湯證雖不全同于《内經》所說的陰陽交之證,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熱的病機是相同的。桂枝湯的主要性能是甘溫健胃,通過調和營衛使精氣勝而表固,邪氣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熱除。也即甘溫除熱的道理。 【辨證要點】基于以上論述,可見桂枝湯為一太陽病的發汗解熱劑,但因藥味偏于甘溫,而有益胃滋液的作用,故其應用,宜于津液不足的表虛證。若體液充盈的表實證,或胃實裡熱者,不可與之。有關具體的适應證,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而脈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時發熱汗出者。 3。發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陽明病,脈遲,雖汗出多。而微惡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脈浮弱者。 6。霍亂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驗案】例一熊某,女,56歲,門診病曆一号:22725,8月20日初診。三個月來。每日下午3~5點鐘發燒,兩臂肘窩發緊,肩背拘急。熱後汗出,兩脈緩,苔薄白潤。此屬“病人髒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故予桂枝湯: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 結果:服一劑後,發熱時間縮短,兩劑後熱已,諸證全消。 例二賀某,男,8歲,門診病曆号79322,1965年10月23日初診。外感發熱一周不退,每日上午11點30分出現發燒(T38?左右),汗出,至夜12點後燒自已,飲食精神均好,大便隔一二日一行,無他不适,苔白潤,脈虛數。證屬營衛失調,治以調和營衛,與桂枝湯: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 結果:上藥服兩劑,上午已無發熱,下午一點後尚有低燒(T37.2?~37.5?),苔薄黃,脈尚稍數,與桂枝湯合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服三劑,諸證解。 二、桂枝加桂湯秘方: 【方劑組成】桂枝 15克,芍藥9克,生姜(切)9克,甘草(炙)6克,大棗(擘)4枚。 【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本方于桂枝湯加重治氣上沖的桂枝用量,故治桂枝湯證,而氣上沖劇烈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117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以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注解:《金匮要略》有“奔豚病,以少腹起上沖咽喉,發作欲死,複還止”的論述,可見奔豚病是一種發作性的、自我感覺的症狀。 病在表,當發汗,但以燒針劫使大汗出,是不得法的治療,病必不除。大汗表不解,本易導緻氣上沖,若針處被寒(實即感染)紅腫如核者,則更促進氣上沖的劇烈,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即其候也。宜灸其核上各一壯以治針處被寒,與桂枝加桂湯以解外,并治奔豚也。 按:關于奔豚病的病因,《金匮要略》曾提到“皆從驚恐得之”,很難理解。經過多年的體驗研究,知此所謂驚恐,不是指外來的可驚可恐的刺激,而是指機體自身發驚發恐的神經證。例如痰飲瘀血諸疾,常有驚恐的為證,尤其不得法的治療,更常緻驚恐的發作。《傷寒論》中也有多處提到這種情況,如“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奔豚病即常于此驚恐神經證的基礎上而發生的。本條之燒針令其汗,亦正犯太陽傷寒加溫針的誤治,再加針處感染,給神經以劇烈刺激,未有不使其驚發者。由于燒針逼汗太過,或練氣功不得法等而使氣逆而上。皆可導緻奔豚的發生。 【辨證要點】仲景關于本方的論治僅此一條,但已很清楚說明了桂枝加桂湯證,為治桂枝湯證而氣上沖劇甚者。 【驗案】張某,女,59歲,門診病曆号:182577。12月13日初診。因練氣功不得法,出現氣從臍下上沖至胸已半年多,伴見心慌、汗出、失眠、苔白潤,脈緩。證屬營衛不和,汗出上虛,因緻氣上沖逆。治用桂枝加桂湯: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 結果:上藥服三劑,氣上沖已,但有時臍下跳動。上方加茯苓12克,服三劑,跳動已,睡眠仍差。繼用酸棗仁湯加減善後。 三、桂枝加芍藥湯秘方: 【方劑組成】桂枝9克,芍藥18克,生姜(切)9克,甘草(炙)6克,大棗(擘)4枚 【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桂枝湯加量芍藥,以在解表的同時加強緩急止痛。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注解:本太陽病,依法當發汗解表,而醫反下之,不但表未解。且因誤下,因使腹肌不和,拘急劇甚,以至腹滿時痛。屬太陰者,專就此腹滿時痛的證候而言也。其實此腹滿并非太陰病的虛滿,此時痛也非太陰病的寒痛,是陽證而非陰證。因外未解,故用桂枝湯以解外,加芍藥量以治腹滿痛。 按:桂枝加芍藥、饴糖即小建中湯,加饴糖更加重緩中止痛的作用。有的藥房無饴糖,隻好用本方,也能治腹滿痛。後世常加當歸,是增加溫中活血作用。如加五靈脂亦妙。 【辨證要點】據以上的說明,可知桂枝加芍藥湯為治桂枝湯證見腹拘急而滿痛者。 【驗案】劉某,男,30歲,XX廠門診部病曆号:118,3月18日初診。胃脘疼痛四五年。伴見汗出惡風,左臂疼痛,胸脅滿悶,脈弦滑,左浮細,證屬表虛挾腹肌不和,予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10克 結果:上藥服五劑胃脘痛減,仍感胸脘堵悶或灼熱,與栀豉枳實湯繼調服而解。 四、桂枝加大黃湯秘方: 【方劑組成】桂枝9克,芍藥18克,生姜9克,甘草(炙)6克,大棗(擘)4枚,大黃6克 【用法】水煎溫服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注解:條文前半部分已解如上,茲再就大實痛者以下為文略加說明。大實痛乃承腹滿時痛而言,意思是說,腹滿時痛,隻是由于腹肌拘急所緻,病仍在表,故于桂枝湯增加芍藥即治。若病已陷于裡,而裡實,則加劇了腹滿痛,因以大實痛稱之,故須更加大黃以下之。 【辨證要點】桂枝加大黃湯證,即桂枝加芍藥湯證又見裡實拒按,或大便不通者。 【驗案】賴某,男,56歲,1966年3月25日初診。左腹疼三天。一周前感冒發熱,經用西藥治療熱退,近三天左腹刺痛、脹痛,時輕時重,服用阿托品後痛緩不明顯,伴見頭微痛,汗出惡風,大便三日未行,左腹按之痛,苔白根膩脈沉細,左尺弦滑。證屬表虛挾痰瘀,予桂枝加大黃湯:桂枝10克,芍藥18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大棗4枚,大黃6克 結果:上藥服一劑大便行兩次,左腹痛減,去大黃又服二劑,頭痛,汗出、惡風悉除。 五、桂枝加葛根湯秘方: 【方劑組成】桂枝9克,芍藥9克,生姜9克,甘草(炙)9克,大棗(擘)4枚,葛根12克。 【用法】以水先煮葛根數沸,再内餘藥煎取一懷,溫服。 【方解】葛根甘平,《本經》謂主消渴,身大熱。可見是一清潤性的解熱藥,而有解肌及緩解筋脈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項背部強急的作用。今加味于桂枝湯,故治桂枝湯證而又見項背強急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12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注解:“幾幾”是形容短羽之鳥,不能飛騰,動則先伸其頸之狀。項背強幾幾者,即項背強急,俯仰不能自如之謂。太陽病汗出惡風,是桂枝湯證,今又見項背強幾幾,故加緩解是證的葛根來主治。葛根湯是治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這裡的“反汗出惡風者”,是對葛根湯證而言,暗示二方在應用上的主要鑒别點,而以一“反”字傳其神。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又見項背肌肉強急。 【驗案】任某,女,21歲,門診病曆号;49703,12月l0日初診。昨日感冒,頭疼頭暈,汗出惡風,肩背疼痛,頭向左顧則左項發緊且痛,苔薄白,脈浮稍數。證屬太陽表虛而見項背強幾幾之證。予桂枝加葛根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葛根12克 結果:上藥服一劑證大減,二劑證已。 六、栝蒌桂枝湯秘方: 【方劑組成】栝蒌根9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溫服,取微汗,汗不出少食熱粥。 【方解】栝蒌根苦寒,《神農本草經》謂: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可見為一強壯性的滋潤解熱藥。本方用之即取其滋潤組織枯燥的作用,故治桂枝湯證而身拘急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金匮要略痙濕喝病脈證治》第11條: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蒌桂枝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其證備,謂太陽病桂枝湯證俱備的意思。身體強幾幾然,謂全身有強直性的痙攣自覺或他覺證。太陽病脈當浮,今脈反沉遲,故知為組織枯燥的痙病,因以栝蒌桂枝湯主之。 按:《金匮要略》謂“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本條所述,當是柔痙的證治,此可與葛根湯條互參自明。 【辨證要點】病見桂枝湯證,又見痙攣拘急症狀,口渴、脈沉者,可辨為本方證。 【驗案】馮某,女,35歲,病曆号:74146。近周頭疼,身痛,汗出惡風,低熱(低熱已一年多)面赤,口渴,兩上肢拘急,肩背酸痛,苔薄白,脈沉細。證屬津液本虛,複受外邪,而緻表虛肌不和,是為栝蒌桂枝湯證,治以栝蒌桂枝湯方:花粉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 結果:一劑知,三劑已。 七、桂枝加黃湯秘方: 【方劑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黃芪10克。 【用法】煎服法同桂枝湯。 【方解】黃_味甘微溫,《神農本草經》謂:“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癞疾,補虛。”從所主來看,均屬肌膚間病。也可知補虛,主要是補表氣的不足,故若由于表氣虛衰,邪留肌膚不去,為濕、為水,為黃汗以及上述諸病,均有用本藥的機會。故本方主治桂枝湯證而表氣虛弱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金匮要略水氣病》第27條:黃汗之病,兩胫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曆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辄輕者,久久必身_,_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_湯主之。 注解:本條可分五段解之如下:?黃汗由于表虛,表虛則氣上沖而不充于下,故兩胫自冷。假如發熱而曆節黃汗出者,此屬曆節而非黃汗。?食已汗出和暮卧盜汗出,均屬表虛失固,津液亡失之證,故稱之為勞氣。?汗出不應發熱,汗出而複發熱,故謂反發熱,乃精怯邪留之候。久久不已,則組織枯燥,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日久,更必傷及榮血而出惡瘡。?身重汗出辄輕者,為有水氣,久久必身_,即所謂水氣相擊,沖逆動經之候。水氣攻沖胸中則胸中痛,故_即胸中痛。?氣沖于上故從腰以上有汗而下無汗;濕著于下,故腰髋弛痛,水氣在皮中,故如有物在皮中狀。若證之劇者,以至其人不能食,不但腰髋弛痛,而全身疼重,煩躁不安,小便不利,亦氣上沖的結果,此為黃汗證,無論微劇,宜以桂枝加黃_湯主之。 《金匮要略,黃疸病》第16條: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栀子湯主之。 注解:諸黃疸證,多為瘀熱在裡所緻,故宜利其小便除濕去熱即治,但若見脈浮,為病在表,這時宜用桂枝加黃栀子湯汗以解之。 按:由本條可知,黃栀子有祛黃作用甚明。但黃疸脈浮者,亦有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機會,臨證時宜适當選用之,不可不知。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更汗出惡風者,即表虛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驗案】韓某,女,41歲,哈爾濱人,以“肝硬變”來門診求治。其愛人是西醫,檢查詳盡,診斷肝硬變已确切無疑。但黃疸指數、膽紅素皆無異常,皮膚、鞏膜無黃染。其人面色黧黑,胸脅串痛,肝脾腫大,曾經多年服中西藥不效特來京求治。初數與疏肝和血藥不效。後見其衣領黃染,細問乃知其患病以來即不斷汗出惡風,内衣每日更換,每日黃染,伴見腰胯痛重,行動困難,必有人扶持,苔白膩,脈沉細,确認是黃汗之證,乃由表虛濕盛所緻,故以調和營衛,益氣固表以止汗祛黃為法,與桂枝加黃栀子湯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棗4枚,黃栀子10克。 囑其溫服之,并飲熱稀粥,蓋被取微汗。 結果,上藥服三劑,汗出身痛減,服六劑汗止,能自己行走,繼依證治肝病乃逐漸恢複健康,返回原籍。二年後特來告知仍如常人獻方人:胡希恕
您已閱覽 分 秒 感謝光臨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