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57歲。2013年1月28日初診。
主訴:陣發性頭痛、汗出伴頸腰背痛2個月餘。
病史:2個月前,患重感冒頭痛身痛發熱,在診所輸液治療5天。輸液時加有地塞米松針,當時總是出汗。此後,每天動辄出汗,并有陣發性頭痛,頸部及後背僵硬沉重疼痛不适,腰部沉酸疼痛。2個月來,到處治療,服西藥布洛芬緩釋膠囊等對症治療傷胃,無奈也服了20多劑中藥,療效不明顯,并且病情逐漸加重,非常痛苦,求治。
刻診:頭痛,頭頂及後頭部較重,呈陣發性。頭不暈。頸部、背部僵硬沉重疼痛及腰部沉酸疼痛,呈持續性。出汗多。無惡寒發熱,無乏力,無幹嘔和嘔吐,心煩,時心慌,口不苦,口幹,口渴欲漱水(濕濕唇舌)不欲咽。納可,二便可。舌質黯胖大,邊有齒痕,舌苔黃膩。脈寸關浮滑,尺沉弦。
六經脈證解析:頭痛,頸背及腰部疼痛,出汗多,脈寸浮,為太陽中風證。
口渴,欲漱水而不欲咽,舌質黯,脈弦,為瘀血。
頸、背僵硬沉重及腰部沉酸,脈滑,舌胖大,邊有齒痕,舌苔膩,脈沉弦,為太陰飲逆,濕阻。
口幹,心煩,脈滑,舌苔黃膩,為陽明微熱。
六經辨證:太陽太陰陽明合病。
病機:風寒外束,營衛不和,津虧濕盛。
治療:桂枝加葛根湯合腎着湯加味: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20g,葛根40g,幹姜40g,茯苓40g,生白術20g,生龍骨、生牡蛎各30g,生姜30g(切片),紅棗12枚(切開)。4劑。日1劑,水煎分3次服。
二診:患者說療效很好,頭痛、出汗明顯減輕。仍然頸背部僵硬沉重疼痛及腰部沉酸疼痛,但較前減輕。上方加狗脊30g,又服8劑,諸症消失。
六經方證病機辨析思路
該案從證舌脈上辨主要是太陽病,但并非單純的太陽病。
頭痛,頸、背、腰沉重疼痛,是衛氣凝聚與寒濕痹阻協同為患。汗出過多,傷損衛氣津液,津液不足,津不養氣,氣盛為邪,裡熱内生,故見煩熱;津液虧虛則血虛血瘀而水濕盛;因津液可補充血,津液虧虛則血少,水濕就盛。
證屬太陽中風營衛不和,津虧濕盛。太陽中風與太陰寒飲夾雜,風、寒、濕三邪犯表,濕飲凝聚于肌表不化而成痹。治之方選桂枝加葛根湯合腎着湯加味。
《傷寒論》第14條說:“太陽病,項背強,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證病機為風寒外束,營衛不和,津虧熱燥,筋脈失養。以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祛風寒。加葛根“起陰氣”,提升津液上布外達;治“諸痹”,除寒濕聚之痹。《本經》說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金匮要略·五髒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中說:“腎着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表裡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腎着湯為太陰方,方證病機為寒濕痹阻于腰間。
加生龍骨、生牡蛎,暗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以降逆定悸。
《傷寒論》第118條說:“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主之。”《傷寒論》第64條說:“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桂甘龍牡湯就是桂枝甘草湯加龍骨牡蛎。以桂枝甘草湯解表降逆定心悸,加龍骨、牡蛎鎮心安神。
狗脊有祛風濕、補肝腎、強腰膝之功。《本經》說狗脊:“味苦平。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狗脊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尿頻、遺尿等療效很好,缺點是味苦。
該案的部分症狀與柔痙相似,應做一鑒别:
所謂痙病,病位在筋脈,為外感風寒,津液不足,筋脈失養而緻,以項背強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張為特征。如《金匮要略·痙濕暍病脈證》中所說:“太陽病,發汗太多,因緻痙”,“夫風病,下之則痙,複發汗,必拘急。”
痙病病機:津液不足,筋脈肌肉失去濡養,與誤汗和誤下有關。
痙病分為剛痙和柔痙。剛痙無汗,脈弦而緊,治以葛根湯。柔痙有汗,脈沉遲,治以栝蒌桂枝湯。
《金匮要略·痙濕暍病脈證》中說:“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金匮要略》柔痙條文說:“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蒌桂枝湯主之。”這是說太陽中風證具備,又有桂枝加葛根湯證的頸背強急,但這不是桂枝加葛根湯證,而是太陽陽明合病,汗出傷津,陽明裡熱上沖。
栝蒌桂枝湯證與桂枝加葛根湯證主要在脈象上鑒别。
桂枝加葛根湯證脈象為浮,柔痙脈不浮而是沉遲。這個沉遲脈不是主裡寒證而是主嚴重的津液不足,陽明裡實證脈也是沉實的。所以用桂枝湯解肌調和營衛,加栝蒌根清熱生津。
作者: 毛進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