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說肺是嬌髒,其實人的這個脾胃也非常的嬌氣,受不得一點委屈。以至于它在中醫界留下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号,大喇叭,因為它實在是太敏感了,稍微有點兒風吹草動就要“告狀”。
比方說吃了不幹淨的東西,很難受,它會第一時間想辦法排出來,表現出來就是嘔吐。
既然胃有這麼強的自愈能力,為什麼胃病的發病率依然居高不下呢?
說到這兒,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切身的體會,胃病,确實不好治,今天好一點,明天差一點,反反複複,一不小心就拖成了老胃病。
遇到這種情況,大家不妨換一種思路,用疏肝理氣的辦法,一準兒能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中醫五行理論來講,肝屬木,脾胃屬土,木克土呀,有這一層關系在裡面。說的再具體一點,像脹氣,嚴重的甚至覺得有股氣能頂到咽喉處,想打嗝但打不上來,還會惡心,嘔吐,反酸,食欲不振,不想吃東西等等。都是因為肝主疏洩的功能受到了影響,導緻肝氣亂作一團,該升的不升,該降的不降,在身體裡橫沖直撞。所以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是肝,胃不過是代肝受過罷了。清代名醫葉天士是這麼說的:“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
用什麼方?嚴用和的四磨湯。嚴用和是南宋醫家,他寫了一本書,叫《濟生方》,除了今天提到的四磨湯,還有像家喻戶曉的歸脾丸,都出自這本書。
四磨湯:人參、槟榔、沉香各6克,烏藥10克
現在也有中成藥——四磨湯口服液。
隻不過中成藥把人參拿掉了,把沉香拿掉了,換成了木香和枳殼。
那麼,這個方子是怎麼幫我們把氣理順的呢?
首先是烏藥,烏藥能升能降,往上能走到肺,往下能入腎,上下疏通,有點像交通警察,把上中下三部分的氣都理順。而且它又是辛溫的,可以散寒,可以暖腹。要知道寒邪也是會阻礙氣機流通的。它吃下去以後,先把寒氣散出去,再把我們的肚子暖起來。
緊接着沉香,沉香的作用是往下降。心神不甯的時候,打一點點沉香粉,它散發出來的芳香能讓人沉心靜氣。所以沉香沉香,這個沉不光指的是它“入水而沉”,更是内心的沉穩、沉靜。身體的氣亂了以後,有一部分本來應該是往下走的,現在它反而上逆,往上走了,沉香可以讓逆氣降下去,它是很有份量的,就像船錨一樣,船在海上航行遇到大風大浪難以靠岸停泊的時候,把錨抛下去,就能起到固定船舶的作用。
再看槟榔,槟榔在這裡的作用有兩方面,第一行氣,氣滞用它。第二消積,有積食了也用它。在以前,也常常被拿來驅蟲,蟲子不喜歡槟榔的那個氣味,槟榔一去,它就腳底抹油似的溜走了。把槟榔加到方子裡去,它可以讓停留在肚子裡的食積溜出去,食積從下面一走掉,新鮮氣血就往上湧,脾胃就恢複了活力,胃口會變好。
這三味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質地堅硬。如果說中藥也有自己的性格,那它們三個就是強勢的,工作上一點兒也不含糊,行氣的力量非常不一般。
這沉香烏藥槟榔都是行氣的,人參是補氣的,似乎是有點兒格格不入了。對此,明代醫家翁仲仁在他的《痘疹金鏡錄》一書中是這麼說的:“四磨飲中人參者,降中有升,瀉中帶補恐傷其氣也。”
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行氣藥就像是一駕馬車,馬車要跑得快,馬兒得有力氣,換句話說,身體的氣要足,才有力量把郁滞的氣機推開,而且過後不容易虛。
人參吃了以後感覺身上會比較有勁,從前講話低聲細語,現在也洪亮了,從前動不動就出虛汗,渾身乏力,現在呢精神矍铄。這就是氣足了。
正如清代醫家張秉成所說:“大抵此方所治,皆為憂愁思怒得之者多。”憂愁思怒都是情志病,情志病往往要從肝入手,說白了就是肝氣不通,堵住了,影響到了脾胃功能,吃一點兒四磨湯,把氣理順了,脹氣感就消失了,胃口也打開了。
現代常用于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反酸、便秘、腹瀉、肺氣腫、梅核氣等,還有像術後,能促進腸胃功能恢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