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不離寒。
養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遠寒涼,吃的、喝的、穿的,都要遠寒涼。
如果寒氣已經入體了呢?
推薦張仲景的理中湯。
中,指的是中焦脾胃,理中湯是調理脾胃虛寒的一張名方,但是呢它的作用又不僅僅局限于脾胃。
明代有本醫書叫《慎齋遺書》,裡面是這麼說的:“脾胃一傷,四髒皆無生氣。”那麼,反過來,脾胃好了,其他髒器沒有不受益的,這叫“居中央而統治四方”。
理中湯都有哪些妙用呢?接着往下看。
1、口水很多,而且是很清很清的那種口水,可以用理中湯。《内經》裡面提到,澄澈清冷皆屬于寒。這意思是說隻要身體流出來的水是清冷的,那就是寒。古人管口水叫涎,又說涎為脾之液,所以嘴巴老是泛着清冷的口水是脾胃虛寒。
2、不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手腳都涼的人也可以用理中湯。注意,有的人是冬天手腳涼,到了夏天手腳心又是熱的,這是血虛,可以吃上一點玉靈膏。還有的人雖然手腳是涼的,但心口發熱,容易煩躁,這是氣郁,要用四逆散來調理。
3、流清水鼻涕。涕為肺之液,肺髒有寒氣,肺裡面的津液遇到寒邪以後會變成稀稀的痰,身體想要給它排出去,鼻子就成了一個不錯的排邪通道。理中湯把肚子暖起來,熱氣從下往上蒸騰,鼻涕就收住了,就像茶壺一樣,茶壺裡面裝的是熱水,那壺嘴冒出的氣都是熱的。
4、迎風流淚。五髒分别對應不同的體液,我們講了涎為脾之液,涕為肺之液,那眼淚呢?淚為肝之液。吹陣風就流眼淚,稍微動一下也要流眼淚,這是肝寒。理中湯暖脾土,水泛濫的時候用土來治,它是這麼一個思路。
5、疝氣。中醫有句話叫七般疝氣,病在厥陰。就是足厥陰肝經,肝受了寒,寒性凝滞,肌肉筋脈往回一收縮,氣血走到那裡堵住了,過不去,不通而痛。肝經是怎麼走的?從下往上,沿着腿的内側,繞陰器,上巅頂。所以疝氣引起的疼痛,從腹股溝,到陰器,再到小腹都跟着痛。理中湯加小茴香10克,小茴香是引藥,把藥性帶到小腹,散寒止痛。
6、心動過緩,心髒跳的很慢,這是心太寒了,心髒陽氣不夠了,跳着跳着,沒力氣了,跳不動了。還有就是流冷汗,晚上睡覺,夢裡面都是一些很吓人的東西,醒來之後出一身冷汗,汗為心之液,也是心髒虛寒。再有就是半夜醒來,想要上廁所,上廁所之前先要作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去吧,心裡頭怕怕的,不去吧,憋得怪難受,覺也睡不好。怎麼辦呢?理中湯加桂枝9克。
7、冠心病,屬于中醫胸痹的範疇。我們知道心在中醫五行中屬火,心髒的陽氣是很足的,像太陽一樣,光芒萬丈。假如心髒的陽氣變少了,變得像燭火一樣微弱了,外界的風一吹,它就左搖右晃,這種“搖搖欲墜”感會讓人感到不踏實,就容易心慌氣短。心陽不足,不能把寒邪抵擋在外,寒邪進到心髒導緻心髒周圍氣血流通受阻,不通而痛。所以冠心病,一遇冷胸部就悶痛或者加重的可以考慮用理中湯。理中湯在《金匮要略》裡也叫人參湯,原文是這麼說的:“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人參湯亦主之。”
8、小便頻多,這邊一碗水才剛下肚,那邊就要跑廁所,到了晚上更過分,總有尿意,哪怕是一點也要去上廁所,否則就睡不好覺。小便次數多,尿量多,尿液清晰,像水一樣,基本上沒什麼味道。這裡頭既有脾的問題,也有腎的問題。脾腎虛寒,氣化無力。
9、腹瀉。吃點寒涼的食物就拉肚子,大便也是像水一樣,經常可以看到沒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吃進去的是米,排出來的還是米,這叫完谷不化。這個時候一般認為是脾胃功能出了問題。但如果再往下發展,同樣的也會牽連到腎。有多少人是早上四五點鐘,天剛蒙蒙亮,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肚子就開始不舒服,又冷又痛,被迫醒過來,這叫五更瀉。理中湯加附子9克,把脾腎暖起來,不用頻繁起夜,也不用每天早早起來跑廁所。
10、除了腹瀉,還有些人表現出來是便秘。大家不要以為便秘都是上火引起的,有一種便秘叫寒秘,就是寒邪引起的。
11、寒氣再往下走,囤積在小腹這個地方,那麼,對于女性而言,特别容易導緻痛經。小腹有寒氣,津液運化不開,慢慢的聚成一灘死水,現代醫學叫盆腔積液。理中湯加小茴香10克,可以把小肚子周圍的那些積水氣化掉。
理中湯:人參、炙甘草、白術、幹姜各9克
下一篇
在兒子升學宴上的講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