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醫道+治萬病的大法則:理中與扶陽+定萬病之提綱+六經辨證的思路
舍得 2012-12-27 15:22
2、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樸,枳實。
3、小承氣湯: 大黃,厚樸,枳實。
4、白虎湯: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三)、少陽病:
1、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大棗,生姜,甘草,半夏。
2、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大棗,生姜,芍藥,枳實。
(四)、少陰病:
1、當歸四逆湯:當歸,芍藥,桂枝,細辛,甘草,通草,大棗。
(五)、太陰病:
1、四逆湯:附子,幹姜,甘草。
2、理中湯:人參,白術,甘草,生姜。
(六)、阙陰病:
1、烏梅丸:烏梅,附子,桂枝,細辛,生姜,川椒,人參,當歸,黃連,黃柏。
二、治萬病以理中為主
比較分析以上六經病之主藥,我們不難發現治萬病以理中為主的規律:
六經病的的12個主藥中,除了大實大熱的陽明病外,其它五經病,包括太陽、少陽兩經病,均要理中:
太陽病:桂枝湯--大棗;麻黃湯--甘草。
陽明病:白虎湯證的甘草、粳米;人參白虎湯證的人參、甘草、粳米。
少陽病:小柴胡湯--人參,大棗,甘草;大柴胡湯--大棗。
少陰病:當歸四逆湯--甘草,大棗。
太陰病:四逆湯--大棗;理中湯--人參,白術,甘草
阙陰病:烏梅丸--人參(如是李可用藥,還要加上甘草)。
治萬病以扶陽為主
讀了諸多扶陽理論,然後試着分析醫聖張仲景的六經病主藥,對扶陽理論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原來治萬病不但以理中為主,而且也以扶陽為主。
一、六經病主藥
(一)、太陽病:
1、桂枝湯: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2、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二)、陽明病:
1、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
2、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樸,枳實。
3、小承氣湯: 大黃,厚樸,枳實。
4、白虎湯: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三)、少陽病:
1、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大棗,生姜,甘草,半夏。
2、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大棗,生姜,芍藥,枳實。
(四)、少陰病:
1、當歸四逆湯:當歸,芍藥,桂枝,細辛,甘草,通草,大棗。
(五)、太陰病:
1、四逆湯:附子,幹姜,甘草。
2、理中湯:人參,白術,甘草,生姜。
(六)、阙陰病:
1、烏梅丸:烏梅,附子,桂枝,細辛,生姜,川椒,人參,當歸,黃連,黃柏。
二、治萬病以扶陽為主
六經病的的12個主藥中,除了大實大熱的陽明病外,其它五經病,包括太陽、少陽兩經病,均要扶陽:
太陽病:桂枝湯--桂枝、生姜;麻黃湯--桂枝。
少陽病:小柴胡湯、大柴胡湯--生姜
少陰病:當歸四逆湯--桂枝、生姜
太陰病:四逆湯--附子,幹姜;理中湯--生姜
阙陰病:烏梅丸--附子,桂枝,細辛,生姜,川椒
治萬病的大法則:理中與扶陽
治病有無大法則?有。
何也?理中與扶陽是也。
讀了彭子益的《圓運動學》,讀了諸多扶陽理論,再對照、比較、分析醫聖張仲景之治六經病之主藥,治萬病以理中與扶陽為大法之理解更為深刻。
一、六經病主藥
(一)、太陽病:
1、桂枝湯: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2、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二)、陽明病:
1、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
2、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樸,枳實。
3、小承氣湯: 大黃,厚樸,枳實。
4、白虎湯: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三)、少陽病:
1、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大棗,生姜,甘草,半夏。
2、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大棗,生姜,芍藥,枳實。
(四)、少陰病:
1、當歸四逆湯:當歸,芍藥,桂枝,細辛,甘草,通草,大棗。
(五)、太陰病:
1、四逆湯:附子,幹姜,甘草。
2、理中湯:人參,白術,甘草,生姜。
(六)、阙陰病:
1、烏梅丸:烏梅,附子,桂枝,細辛,生姜,川椒,人參,當歸,黃連,黃柏。
二、治萬病以理中為主
比較分析以上六經病之主藥,我們不難發現治萬病以理中為主之規律:
六經病之12個主藥中,除了大實大熱的陽明病外,其它五經病,包括太陽、少陽兩經病,均要理中:
太陽病:桂枝湯--大棗;麻黃湯--甘草。
陽明病:白虎湯證之甘草、粳米;人參白虎湯證之人參、甘草、粳米。
少陽病:小柴胡湯--人參,大棗,甘草;大柴胡湯--大棗。
少陰病:當歸四逆湯--甘草,大棗。
太陰病:四逆湯--大棗;理中湯--人參,白術,甘草
阙陰病:烏梅丸--人參(如是李可用藥,還要加上甘草)。
三、治萬病以扶陽為主
比較分析以上六經病之主藥,我們不難發現治萬病以扶陽為主之規律:
六經病之12個主藥中,除了大實大熱之陽明病外,其它五經病,包括太陽、少陽兩經病,均要扶陽:
太陽病:桂枝湯--桂枝、生姜;麻黃湯--桂枝。
少陽病:小柴胡湯、大柴胡湯--生姜
少陰病:當歸四逆湯--桂枝、生姜
太陰病:四逆湯--附子,幹姜;理中湯--生姜
阙陰病:烏梅丸--附子,桂枝,細辛,生姜,川椒
四、結論
治萬病,以理中和扶陽為大法。
定萬病之提綱
一、三綱之陰陽定萬病。三綱者,病位、病性、病态。此三綱之陰陽,即定萬病之提綱。
三陽者,表也,實也,熱也。
三陰者,裡也,虛也,寒也。
陽之表,太陽也。其裡陽明也。少陽者表裡之中也。
陰之表,少陰也。其裡太陰也。厥陰者表裡之中也。
此三陰三陽六經之本義也,以定萬病之提綱(病位、病态、病性)也。
一個病,必然要分清表裡的位置,然後分清寒熱的性質和虛實的狀态,這就是六經辯證的法則,千古不易的法則。
二、三綱之陰陽:
疾病的6個特定位置:
陰的表――裡――半表裡;陽的表――裡――半表裡;疾病的六個部位。(還要和上、中、下交叉定位。)
陰的虛――實――半虛實;陽的虎――實――半虛實。疾病的六個狀态。
陰的寒――熱――半寒熱;陽的寒――熱――半寒熱。疾病的六個特性。
三、例子:
太陽傷寒證,運用六經理論如何分析呢?太陽是個表證,傷寒無汗發熱,周身骨節痛,又是個實證,這樣舉一反三,就明白了。
四、六經治療指導法則:
表實則發之,裡實則下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半則和之。
五、六經之綱要提綱:
原文7: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了于陽,七日愈;發于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原文11:病者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六、寒熱之分辨:
1、看舌苔舌質;2、看脈;3、看飲水。4看二便,5看穿衣,6、看精神,7、聽氣息,八、聽話音。
寒:舌質淡胖,舌苔不多;脈多數沉弱,即使浮也是無根的浮。口不渴,即渴也喜熱飲。大便自利,小便清白,穿衣多,精神倦怠,氣息粗大,聲音洪亮,
熱:舌質降紅,舌苔黃垢;脈數浮洪,口渴飲冷;大便幹燥,小便短赤。穿衣少。精神不倦,氣短聲低,少氣懶言。
也談六經辨證的思路
我們的許多中醫,在給病從進行診斷時,思路十分零亂,不知所遵循的程序到底是什麼。有的中醫更是病人一來,就直接進行切脈,然後直接開出藥方,什麼望、聞、問,都省略了,簡直是對病人的不負責。
一、常用的六經辨證步驟:病位--病性--病态--其它--結論--方藥
不少人在進行六經辨證時,均認為六經辨證應是如下的步驟:
第一步,先辨病位(表、裡、半表裡);
第二步再辨病性(寒、熱、半寒熱);
第三步再辨病态(虛、實、半虛實);
第四步,綜合前三步,辨出為何經之病;
第五步,步再辨其它,如水、濕、痰、飲、痞、郁、瘀、燥、痹等。
第六步,根據所患何經這病,綜合其它,确定所用何方,再和加減。
二、中醫四診合參的步驟:望、聞、問、切
幾千年以來,中醫講究給病人診斷時,都認同并沒有争議地遵循着同樣的一個步驟:望、聞、問、切四診合一,“望”排在第一,“聞”排第二,“問”排第三,“切”排第四。
既然是都認同的,沒有争議的,并共同遵循的,那麼,“四診合一”的步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們診斷的程序。
三“望”診
1、“望”診的核心是判定陰陽
“望”診可以判定陰陽,可以判定寒熱,可以判定虛實,但其核心仍在于判定陰陽。
病人來就診時,我們總是先進行“望”診。
一望精神,精神狀态如何,是精神飽滿,還是精神疲倦;
望穿衣,穿衣多少,是怕寒還是怕熱;
三望肥瘦,是肥是瘦;四望步履,步履輕盈有力,還是軟弱無力。
四望面色,是滿面紅光,印堂發亮,還是面青唇紫。
五望舌頭,紅、黃、談、白、紫、濕、燥等。
總之,“望”的就是其人是陽多還是陰多,是陽證還是陰證。其根本就是“望”其陰陽。
2、“望”診兩樣可以判别虛實、寒熱
判定陰陽雖然是“望”診的核心任務,但“望”診同樣可以判定病人的虛實、寒熱。如通過精神狀态的飽滿程度如何,步履的有力與否等,我們可以判定出病人的虛實。通過病人穿衣的多少、面色的情況、舌頭的反映,我們可以判定病人的寒熱。
3“望而知之謂之神?”并不是神話
中醫界裡有流傳着這樣的一句話:“望而知之謂之神”,并把它作為中醫的最高境界。
但這确定是存在的,我們經過上面的分析可知,“望”診至少可以診斷出病人的陰陽、寒熱、虛實。
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如果能判定出病人的陰陽、寒熱、虛實,往往已經能确定藥方的大方向了。“寒則熱之,熱則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我還要加上一句“陰病則治之以陽藥,陽病則治之以陰藥。”
鄭欽安所胃“成病先分陰陽”。
四、“聞”診
“聞”診的核心是判定虛實。
1、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來判定虛實。聲音高亢、有力,甚至有點狂躁,則可判定為實證;聲音低微、無力,則可判定為虛證。
2、根據氣息來判定虛實。氣粗、氣熱,則為實證,氣短、無熱氣,則為虛證。
3、聞而知之。高明的醫家,能通過病人的聲音來判定病情的發展。如經過治療後,病人的聲音由微弱逐步有力,則可判定病人的病情正在由虛向正、向實發展,亦可由此可判定病人的病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好轉。高明的醫生,即使是閉着眼睛,也能做到這一點,也能判定病人的虛實,做到“聞而知之”。
我在給某一肝腫瘤患者治療地過程中,就把患者的聲音力度的變化過程,作為病情變化的一個重要依據。
五、“問”診
“問”診的核心是寒熱。
當然,“問”診也能問出表裡、寒熱、虛實。但我認為,“問”診的核心任務是判定“寒熱”。
1、問冷暖。怕冷,欲得衣者,為寒證;怕熱,不欲得衣者,為熱證。
2、問飲水。寒者則不愛飲水,飲亦少少,或愛飲熱水;熱者愛飲水,愛飲冷水。
3、問二便。小便黃多為熱,小便清多為寒;大便青、糖、稀,多為寒,大便黃、硬、秘多為熱。
4、根據六經總綱進行問診,确定為那一經之病。
5、問而知之。問是也是一個較為全面的診斷方法。除了寒熱,也可以問出虛實,如有力無力等。同時,最主要的是根據六經總綱來問診,确定為那一經之病。如能通過部診,确定病從之寒熱,确定六經之病,則也可以做到“問而知之”了,甚至做“問而知之謂之神”了。
六、“切”診
1、病位。把脈的核心任務是判定表裡、寒熱、虛實。其中最核心的是病位的判定,即青裡的判定。
2、神秘。把脈是中醫診斷最後的一道關口,也是中醫最具傳奇色彩、最具神秘感的一個診斷方法。
如果懂得把脈,人們往往就認為你是一個中醫水平很高的人。
3、重要。醫聖張仲景就非常注重把脈,無論是《傷寒論》,還是《金匮要略》,每個章節中均有“脈證并治”幾個字,說明張仲景診斷病情靠的就是兩手絕活:一是脈,二是證。也說明了把脈的重要性。
4、全面。把脈能判定人的陰陽寒熱虛實表裡,李時診把其總結為二十八種脈象,是一種相當全面的診斷方法。如遲數表示寒熱,浮沉表示表裡,強弱表示虛實,大、洪、長、滑等表示陽證,小、弱、短、澀等代表陰證。
5、切而知之。把脈是四診裡面最後的一道關口,也是診斷得最為全面的一把方法,熟悉掌握此種方法,可以做到“切而知之”,可以“謂之神”了。
6、“切”診還包括對腹部的觸摸診斷等。
七、最後診斷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确定中醫診斷的一個程序,它包含六步:
望(重點定陰陽)---聞(重點判虛實)----問(重點定寒熱,問六經總綱,問何病症)----切(重點定病位,定表裡、虛實、寒熱)----判(判定為何經之病)---方(确定用何方之藥)。
通過望診,我們重點診斷其陰陽病類。
通過聞診,我們重點診斷其虛實病态。
通過問診,我們可以重點診斷其寒熱病性,同時可以重點診斷其所歸何經,同時可以問出其所患何病(不是指六經病之“病”)
通過切診,我們可以重點診斷其表裡病位,同時可以進一步診斷其陰陽病類、虛實病态、寒熱病性,所歸何經。
如此,我們就可以得出病人的陰陽、虛實、寒熱、表裡,得出病人所患何經之病,得出病人所患何病(不是指六經病之“病”),從面确定用何方之藥,加減什麼。做到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相結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