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五運六氣學術價值

七篇大論續入《素問》,如同《周禮》以《考工記》代替亡佚的《東官》一樣,不僅補充了類如《素問·六節藏象論》的運氣思想和程式化的推步、天人合一、應時論病,還使《素問》注入了新鮮理論和血液,大大提高了《黃帝内經》的理論層次,其學術價值主要有以下七點。

一是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系統化。從觀測天象授時制曆,繼而順時察運,因變以求氣,繼而以氣化勝複論病,最後落實到求屬病機治法,每步都貫穿着天人合一的理念。運氣以人與天地相應為主旨。大自然的生命依賴天地的能量和資源所滋養,五運六氣就是按年序和一年六節候的應見不同而與之協調一緻,這是天人合一的理論範型,使人能充分利用自然力。

二是提高拓寬了中醫藥理論體系大廈的構架,三分陰陽為六氣,五運三紀有平、太過與不及,比二分陰陽五行更豐富而有活力。

三是對氣一元論陰陽五行的整合創新。氣論的發展在春秋時有《管子》精氣說,戰國時有呂氏春秋《鹖冠子》元氣說,之後有氣一元論。《天元紀大論》引《太史天元冊》說“肇基化元”,元氣的一氣化經五氣為“五氣終經天”,之後“九星懸朗、七曜周旋”後有陰陽寒暑,繼以生化萬物。從元氣創世到發展為宇宙世界,五運本體的五氣就是元氣所化。由此元氣論導出《素問·至真要大論》的“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的人身小宇宙論,這是以五運和六氣諸種關系進一步發揮《呂氏春秋·有始覽》“應同”的小宇宙論。此論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首舉。此五運用五行的學說生克規律。但有勝複和一分為三(平、太過、不及)的發展,五行在一年中始于冬至,五運在一年中始于“正月朔月”即大寒。

四是首創氣化學說。用氣的運動變化闡述萬物的生成與演變,特别是五運六氣之化之變及六氣的升降出入是為氣化學說。認為氣始而生化,氣聚而有形,氣散而蕃育,氣絕則象變。《五常政大論》稱動物為“神機”,稱植物為“氣立”,人的緻病和自然災害都與各種環節的氣化異常有關。五運六氣系統論述了五運之勝和不及緻五郁為病,又論述了六氣為病和十二變之病。 《氣交變大論》稱:“善言變言化者通神明之理。”氣化的升降融進本草,使藥性理論突破了性味歸經概念而有所發展。

五是提出“病機”的概念。《素問·至真要大論》兩次提到“病機”,并序列了病機十九條,把在相應的時間内發病的要害和關鍵點稱之為病機,使認識疾病把握疾病更深透。《黃帝内經》其他論篇隻有“病邪”之論,中醫在《黃帝内經》後隋代有《巢氏病源》的“病源”,宋代以後才有“病因”稱謂,比較起來還是“病機”内涵豐富而深刻。病機後來又擴大到雜病,又有了機理機制的含義并發展成為病機學。

六是對時病有預測性。可預測性是高層次的認知學術,五運六氣有其氣候的基本規律和周期的把握性。五六相合不僅是框架因素,還是60年大周期的因子。60是一個特殊的數,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翁文波曾據60周期預測我國的地震,幾次得到驗證。氣候與疾病有相關性,氣候有大小周期性等知識,使“五運六氣之應見”可以預測有關時病的發生。邏輯學家汪奠基先生在《中國邏輯思想史》一書中指出:“七篇大論中五運屬歸納法,六氣來自演繹法。”歸納法産出的事物可預測性較高,這是最實用的,值得深入研究。

七是運氣養生擴大了中華養生學特色。養生是培養生氣以冀健康長壽。根據五運六氣理論,《素問·五常政大論》提出了“化不可代,時不可違”的養生要領:“夫經絡以通,血氣以從,複其不足,與衆齊同。養之和之,靜以待時。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其形乃彰,生氣以長,命曰壽王。故大要曰:無代化,無違時,必養必和,待其來複,此之謂也。”這是按節候養生的要言,大有實踐價值。

五運六氣自從唐代王冰推出以後,曆代多次受到質疑,如非《黃帝内經》原文;氣候推導概率值得深入研究,準确性有誤差;按運氣治病有時與辨證論治有抵牾等等。但總的來說,五運六氣是大有價值的文化和科學的寶貴遺産,應當深入研究。

(本文摘編自《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23年1月第29卷第1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