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這一講開始,我們進入臨床案例的具體分析,以舌診為主要輔助手段來分析病情以及治療。
第一講,慢性淺表性胃炎。
首先,這雖然是一個西醫的病名,但作為臨床醫生,西醫的常識也是要清楚的,尤其是各種現代科技的輔助診斷是不分中西醫的,可以看作中醫四診的一個延伸。如果非要較真的話,用手機拍舌像,不也是用了現代科技了嗎,難道這樣看舌像就不是中醫了?所以,隻要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之下,任何工具的應用都是可以的,都屬中醫的範疇,在這一點上,大家沒有必要拘泥。
什麼叫做慢性淺表性胃炎:它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可因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因幽門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狀,如進食後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氣、惡心、泛酸,偶有嘔吐。
胃鏡是現代用來确診胃炎的主要手段,胃的淺表性炎症,在胃鏡下觀察主要表現為:胃黏膜充血、水腫,或呈點狀出血或糜爛,伴有黃白色的粘液滲出。簡單地說,隻要有胃黏膜的紅腫、充血,表現發炎的情況,就都可以叫做淺表性胃炎了。我們的眼睛,結膜炎,也是黏膜的充血、紅腫;常見的鼻炎,也是鼻黏膜的紅腫造成的鼻塞等一系列症狀,也是一個道理的。所以,可以看出,淺表性的胃炎是非常常見的病症,其病變與症狀相對來講都比較輕微。而接下來我們還會講到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胃穿孔,那些都是更嚴重的胃部疾病了。
下面我們進入案例1:
女病人,27歲,慢性淺表性胃炎一年,飲食不振,吃飯泛酸,小便頻數,尿中有紅細胞,大便稀軟;面色淡白少華,舌淡胖、齒痕、苔白、呈水滑狀;脈細弱。
分析:飲食不振、泛酸、大便稀軟,為脾氣運化不利、胃氣上逆;小便頻數,尿中紅細胞,可能是下焦有濕;面色淡白少華,體現素體偏陽虛;胖舌、齒痕為脾虛,淡舌為陽虛,苔白水滑更是一片寒濕之象。所以,從舌像、症狀都指向了其病機為脾陽虛、水濕盛。最後中醫診斷為:脾虛濕困。從病人素體來說,脾胃虛寒;從邪實講,濕邪困脾,所以才會食欲不振,大便稀軟。治療應以健脾利濕為主,可選用五苓散、參苓白術散之屬。這是我們的第一個案例。
案例2:
男,47歲,胃脘疼痛反複發作兩年,最近一周加重,慢性淺表性胃炎與十二指腸球部炎症并潰瘍,幽門螺杆菌陽性;其人面色暗淡,舌色青紫,舌前瘀斑,苔白微膩。
分析:這個案例從西醫診斷上看,與第一例都有慢性淺表性胃炎,但本例病人還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從症狀上看以疼痛為主,反複發作兩年,也與第一例不同,而是要嚴重一些。從舌像來看,很明顯的一派血瘀之象,中醫診斷為胃腑血瘀。治療應以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為主,可選用失笑散、丹參飲或少腹逐瘀湯加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