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有幾千年的曆史,起源于上古時代,根據古代典籍記載,遠在上古時期,中國就出現了不少名醫。古人把許多醫藥方面的發明創造都歸功于這些聖人、賢人、名醫。傳說中,這些名醫或為醫藥學的始祖,或具有高超的醫技,為後人尊崇,有的甚至成為中醫藥學的代名詞。現介紹如下:
1 伏羲伏羲,又作宓羲、包犧、伏戲、伏義,為中國上古三皇之一,傳說與女娲為兄妹,同為人類的祖先。伏羲畫卦,有陰爻,有陽爻,始有陰陽學說,始有八卦。《易傳·系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伏羲)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皇甫谧的《帝王世紀》說:“伏義嘗百藥而制九針。”認為伏羲創制了針灸學的九針。因此前人又把伏羲當作針灸的鼻祖。
2 神農神農氏,即炎帝,亦為三皇之一,為中國農業和醫藥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上古聖人。神農氏最為出名的故事,即是“神農嘗百草”。《淮南子·修務訓》:“神農乃始教民,嘗百草之滋味,識水泉之甘苦……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焉。”晉代幹寶所著的《搜神記》還傳說神農氏還有一條神奇的赭鞭,神農氏用它鞭打各種草木,赭鞭上即會自然顯現出百草的寒熱溫涼之性,由此發現了藥物的性味。後世著名的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神農本草經》便托名為神農所著。《帝王世紀》說神農氏“嘗味草木,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
3 岐伯相傳岐伯是黃帝之臣,《黃帝内經》又稱之為“天師”。《黃帝内經》開篇即說:“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于天師曰……”從而才引出黃帝、岐伯君臣二人關于各種醫學問題的探讨。整部《黃帝内經》大部分内容就是以黃帝、岐伯二人問答的形式來進行闡述的。《帝王世紀》還認為黃帝“又使岐伯嘗味百草。典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鹹出焉”,将“常百草”歸功于岐伯。相傳岐伯還曾奉黃帝之命,乘坐由十二頭白鹿拉的雲車遠行至海外仙山蓬萊島,向仙人求取不死藥。
4 俞跗傳說俞跗為上古黃帝時候的名醫,《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便談到了俞跗,說他有高超的醫術,稱贊他“治病不以湯液鳢灑,镵石橋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髒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髒,練精易形”,甚至可以施行複雜的外科手術。俞跗的弟弟少俞也是當時的一位名醫,擅長針灸之術,在《黃帝内經》裡也曾出現過。
5 巫彭、巫妨巫彭,相傳為黃帝之臣。《呂氏春秋》說:“巫彭作醫,巫鹹作筮,此十二官者,聖人之所以治天下也。”巫妨,又作巫方,相傳為上古堯帝之臣,精通醫道,著有《顱囟經》。
6 桐君桐君為黃帝之臣,南北朝學者陶弘景曾說:“上古神農作為《本草》……其後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藥對,廣其主治,繁其類族。”後世有《桐君采藥錄》托名桐君所著。《東醫寶鑒》載:“《采藥錄》,桐君所著。黃帝臣也。”因此,桐君被稱為是“藥祖”。
除外,上古的名醫還有雷公、少師、鬼臾區、伯高、僦貸季,在《黃帝内經》中都有出現。
作者簡介
汪劍:博士,在站博士後,雲南中醫學院講師,主治醫師,碩士生導師。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目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在站博士後。
雲南中醫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中醫基礎理論與醫史文獻教研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中醫文化學後備學科帶頭人。
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9部,其中主編《脈訣彙辨校釋》《中醫曆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鄭欽安》《目經大成》等3部、副主編2部、編委4部。主編的《脈訣彙辨校釋》獲得2014年“雲南省第十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為當年省社科獎中唯一的中醫藥獎項。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各級科研課題6項,其中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廳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2項。獲得科研、教學成果獎勵4項,其中省級獎項2項、校級2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