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基礎
[來源]《傅青主女科·血崩》
[原文]“婦人有年老血崩者,其症亦與前血崩昏暗者同,人以為老婦之虛耳,誰知是不慎房帏之故乎?夫婦人至五十歲之外,天癸匮乏,原宜閉關守寨,不宜出陣戰争。苟或适興,不過草草了事,尚不至腎火大動。倘興酣浪戰,亦如少年之好合,鮮不血室大開,崩決而墜矣!方用加減當歸補血湯。”(《傅青主女科·血崩》)
[組成]黃芪一兩,生用 當歸一兩,酒洗 三七根末三錢 桑葉十四片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養血,化瘀止血。
[主治]崩漏下血。
[方解]方中重用當歸補血活血以止血,黃芪補氣健脾攝血,三七乃止血之聖藥,急止崩漏之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佐以桑葉滋腎陰而又有收斂之功,《本草從新》記載桑葉:“滋燥,涼血,止血”,蓋桑葉性涼又可清熱涼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化瘀止血之功。
臨床心得
王教授博覽醫書,擇善而從,臨床治療崩漏、月經量多淋漓不盡等婦科諸疾,喜用傅青主之加味當歸補血湯。王教授認為:崩漏發病主要是由于虛瘀挾雜,因虛緻瘀。如氣虛寒客而瘀血内阻,或自然生産、流産後沖任氣虛,血行難暢亦可緻瘀,更有流産後自服補益之劑或止血之藥,氣虛而無力運化,瘀血由此内生。王教授體會,崩漏之本在虛,瘀血卻是其發作之關鍵。唐容川《血證論》雲:“舊血不去,則新血斷然不生”。特别是久漏不止的病人,多屬于瘀滞所緻,臨床常見漏下日久而經色紫黑,兼有下腹脹痛、唇舌有瘀斑者。王教授在遣方施藥時,不一味固守三大常法,一見血,便塞流,一味收澀止血;而謹遵“宜行血不宜止血”之論,依據“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的治療原則,以氣血為本,寓補于澀,求因固本合為一法,拟益氣活血,佐以溫經散寒或清熱消瘀法治療本證,取得止血佳效。蓋婦女以血為本,但血與氣又相互資生,息息相關,二者之中,又以氣居主導地位,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滞則血瘀。故月經失常雖表現為血病,實則與氣機紊亂有着密切關系。崩漏日久,氣血随之大虧,因而出現頭暈目眩、短氣乏力等症。所以王教授指出在治療崩漏一病中加入氣分藥後,可以起推動作用,氣帥血行,俾血無瘀滞。王教授據此病機創立以補氣攝血為主,先塞其流兼以活血的方法,臨床收效顯著。
本方出自《傅青主女科·血崩·年老血崩七》,君以黃芪、當歸,藥重力雄,雙補氣血,俾氣固血充,以防血虛氣脫;三七乃化瘀止血之聖藥,急止崩下之血;佐以桑葉甘苦微寒之性,《本草拾遺》言其:“去老風及宿血”,《本草秘錄》則雲其:“吐血止渴,種子安胎,調和血脈”。桑葉入肝滋陰以息風,入腎甯志以滋液,能安水木之宅,以靜龍雷之亢而起收斂之功。本方原治老婦血崩,王教授靈活施治,并借鑒近代名醫張錫純經驗:“原方加生地黃、萸肉、龍骨,其方不但善治老婦血崩,即用以治少年者亦效……今此方中又加萸肉、龍骨者,因其下血既久,下焦之氣化不能固攝,加萸肉、龍骨所以固攝下焦之氣化也”。廣泛用于治療婦人崩漏諸病,收效卓著。然此乃治标之劑,标證已安,應治其本,俾氣陰充足,能生化精血,則陰平陽秘,崩漏方可根治。王教授随證加入黨參、白術、熟地黃、生地黃、山藥、山萸肉、煅龍骨、煅牡蛎等品,以求鞏固療效。
驗案舉例
案一:當歸補血湯加減治療功血
王教授曾治療一功血患者,體豐,46歲,漏下幾近三月,曾服中、西藥,并刮宮,仍下血不止,用傅青主老婦血崩方,加黨參、北沙參、太子參補氣,生地榆炭、棕榈炭等止血藥(白頭翁)。患者服藥第一煎後,次晨血即止住,以上方調理,又開14劑,回原籍後觀察。王教授深信中藥治療此類崩漏下血效佳,但此例取效之速,實在意料之外。
案二:加味當歸補血湯、柴胡桂枝湯合十全大補湯、封髓丹加減治療崩漏
于某,女,39,2013年4月12日初診:
主訴:月經淋漓不盡2年餘。現病史:患者2011年因行經期間為家人守靈而受寒,從此月經淋漓不盡,多則20多天月經才能結束,後接受中醫治療有所好轉,仍時有月經淋漓不盡,10餘天方能幹淨。今日就診,患者自述末次月經7天結束,自覺小腹發涼,胃中有氣逆上沖之感,手腳涼,左膝關節、手指部分關節發涼疼痛,半側身體麻木,偶有口腔潰瘍。舌淡紅,苔薄白,脈沉滑。既往史:子宮肌瘤;陰道炎;宮頸炎伴輕度宮頸糜爛;慢性盆腔積液;乳腺纖維瘤。
西醫診斷: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中醫診斷:崩漏——氣血兩虧,瘀血内阻,陰陽失調。中醫治法:益氣養血,化瘀止血,燮理陰陽。處方:加味當歸補血湯、柴胡桂枝湯合十全大補湯、封髓丹加減。
生黃芪25g,當 歸10g,白 芍15g,熟地黃10g,柴 胡10g,炒黃芩10g,桂 枝10g,法半夏15g,炙甘草10g,茯 苓20g,黨 參10g,炒白術15g,黃 柏10g,砂 仁10g,菟絲子10g,葫蘆巴15g,煅牡蛎15g,三七粉3g(沖服)
14劑,水煎服,日一劑分服。醫囑:避風寒,忌食生冷油膩。
2013年5月3日複診:服前方後效佳,末次月經6天幹淨,無痛經,月經量一般,無血塊。胃中氣上沖感消失,手足涼及半身肢體麻木大減,但停藥2周後手足涼又反複,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前方基礎上加制附片10g以助溫陽驅寒之功,14劑。
三診:服前方14劑以後,患者手足涼大為改善,繼續服用28劑,手足涼、半身麻木等症狀基本痊愈,停藥後月經淋漓不止未見複發。
按語:崩漏是婦女非行經期間陰道出血的總稱。臨床以陰道出血為其主要表現。來勢急,出血量多的稱“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斷的稱為“漏”。西醫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腫瘤等所出現的陰道出血,皆屬崩漏範疇。《諸病源候論》有雲:“崩下者髒腑受損,沖任兩脈俱虛;漏下者,傷氣血,沖任兩脈受損故也”,沖脈為血海,任脈主胞宮,兩脈與月經關系密切,若有損傷,勢必導緻經血異常而緻崩漏。人身真元之氣推動激發髒腑氣血發揮正常作用。元氣充沛,陰平陽秘,五髒安和,氣血調暢,則沖任充盛。若元氣虛衰,則血失統攝而妄行,發為崩漏諸症。
本案患者月經淋漓不斷有2年之多,雖經中醫治療後有所好轉,但仍因長期的月經淋漓,耗傷陽氣陰血,不能溫養四肢而出現“手腳涼,左膝關節、手指關節冷痛”,脘腹不得溫煦則出現“小腹發涼,胃中有氣逆上沖之感”,故以十全大補湯補養耗傷之氣血,輔以菟絲子、葫蘆巴溫陽益氣固攝,煅牡蛎收澀止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雲:“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患者“半側身體麻木”,除了因筋肉不得氣血榮養外,單側發病是陰陽道路不通之表現,故選用柴胡桂枝湯,既能補養氣血,亦能調和營衛,條暢樞機,是為正治之法。患者“偶發口腔潰瘍”,則借鑒已故名老中醫蒲輔周先生的治療經驗,以封髓丹(黃柏、砂仁、炙甘草)治之以求良效。患者複診時,諸症均有所好轉,但停藥後又有反複,此是腎中陽氣尚不充盛,氣血不足之故,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再加制附片10g以溫腎助陽,患者服藥後基本痊愈。
發皇師意:
(1)治血病重視益氣、行氣
婦女以血為本,生血、行血、攝血均離不開氣,二者息息相關。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滞則血瘀。所以氣血之中以氣為主導,崩漏雖表現為血病,實則與氣機紊亂有着密切關系。王教授指出在治療崩漏一病中加入氣分藥後,可以起固攝、推動作用,氣帥血行,氣充血固,俾血無瘀滞,血無所漏。
(2)重視調理脾胃
王教授認為:後天生化之源脾胃是病機關鍵之所在。所以治療崩漏傷血之病必須注重脾胃功能的調理,以健氣血生化之源。正如清葉天士所說:“夫奇經,肝腎主司為多,而沖任隸屬陽明,陽明久虛,脈不固攝,有開無阖矣”。黃芪、黨參、白術為其臨證常用之品,而且稱黃芪乃必用之藥,不可替換。
(3)溫陽攝血用幹姜
《本草經疏》曰:“其言止血者,蓋血虛則發熱,熱則血妄行,幹姜炒黑,能引諸補血藥入陰分,血得補則陰生而熱退,血不妄行矣。”王慶國教授臨證對中焦陽虛、氣虛血瘀之崩漏,多加幹姜配伍使用,取得佳效。
王慶國評語:婦科疾病變化多,奇證多,然以天地自然之理推之,庶可不出大錯,此即一例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