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甫(1883年7月11日——1936年3月3日),字兆清,生于北京,與其祖父楊露禅、伯父楊班侯、父親楊健侯均為太極名家。繼承了楊家拳、劍、刀、槍、大捋、散手、對刀、黏劍、粘槍及内功心法,技藝超群。1912年,楊澄甫在北京中山公園設立拳場,公開傳授楊式太極拳劍刀槍。先生教拳三十四年,桃李天下,入室弟子不下百人,記名弟子多不勝數,學員逾越千人。
一、太極拳之練習談
中國之拳術,雖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術。曆來古人窮畢生之精力,而不能盡其玄妙者,比比皆是。學者若費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裡藏針之藝術,于技術上、生理上、力學上,有相當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需經過一定之程序,與相當之時日,雖然良師之指導,好友之切磋,故不可少,而最緊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鍛煉。否則談論終日,思慕經年,一朝交手,空洞無物,依然是門外漢者,未有逐日功夫。古人所為,終思無益,不如學也。若能晨昏無間,寒暑不易,一經動念,即舉摹練,無論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則一也。
近來研究太極拳者,由北而南,同志日增,不禁為武術前途喜。然同志中,專心苦練,誠心向學,将來不可限量者,故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兩途,一則天才既具,年力又強,舉一反三,穎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滿足,邃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經一載,拳、劍、刀、槍皆已學全,雖能依樣葫蘆,而實際未得此中三昧。一經考究其方向動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則式式皆須修改,且朝經改正,而夕已忘卻。故常聞人曰:習拳容易改拳難。此語之來,皆由速成而至此。如此輩者,以誤傳誤,必緻自誤誤人,最為技術前途憂者也。
太極拳開始,先練拳架。所謂拳架者,即照拳譜上各式名稱,一式一式由師指教,學者悉心靜氣,默記揣摩,而照行之,謂之練架子。此時學者應注意内外上下:屬于内者,即所謂用意不用力,下則氣沉丹田,上則虛領頂勁;屬于外者,周身輕靈,節節貫穿,由腳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初學之時,先此數句,朝夕揣摩,而體會之,一式一手,總須仔細推求,舉動練習,務求正确。習練既純,再求二式,于是逐漸而至于習完,如是則毋事改正,日久亦不緻更變要領也。
△楊澄甫拳照
習練運行時,周身骨節,均須松開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閉氣;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強勁。此二句,學内家拳者,類能道之,但一舉動,一轉身,或踢腿擺腰,其氣喘矣,其身搖矣,其病皆由閉氣與起強勁也。
摩練時頭部不可偏側與俯仰,所謂要 “頭頂懸”,若有物頂于頭上之意,切忌硬直,所謂懸字意義也。目光雖然向前平視,有時當随身法而轉移,其視線雖屬空虛,亦為變化中一緊要之動作,而補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其口似開非開,似閉非閉,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當随時咽入,勿吐棄之。
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脊梁與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開合變化時,有含胸拔背、沉肩轉腰之活動,初學時節須注意,否則日久難改,必流于闆滞,功夫雖深,難以得以緻用矣。
兩臂骨節均須松開,肩應下垂,肘應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運臂,以氣貫指,日積月累,内勁通靈,其玄妙自生矣。
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體重移于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于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所謂虛者,非空,其勢仍未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餘意存焉。所謂實者,确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故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撲,即失中正姿勢。
腳掌應分踢腿(譜上左右分腳或寫左右起腳)與蹬腳二式,踢腿時注意腳尖,蹬腿時則注意全掌,意到而氣到,氣到而勁自到,但腿節均須松開平穩出之。此時最易起強勁,身軀波折而不穩,發腿亦無力矣。
太極拳之程序,先練拳架(屬于徒手),如太極拳、太極長拳;其次單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則器械,如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槍(十三槍)等是也。
練習時間,每日起床後兩遍,若晨起無暇,則睡前兩遍,一日之中,應練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後、飽食後,皆宜避忌。
練習地點,以庭院與廳堂,能通空氣,多光線者為相宜。忌直射之烈風,與有陰濕黴氣之場所,因身體一經運動,呼吸定然深長,故烈風與黴氣,如深入腹中,有害于肺髒,易緻疾病也。練習之服裝,宜寬大之中服短裝,與擴頭之布鞋為相宜。習練經時,如遇出汗,切忌脫衣裸體,或行冷水揩抹,否則未有不罹疾病也。
二、太極拳術十要
1、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氣貼于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3、松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力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4、分虛實
太極拳術,一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滞,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5、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松開下垂也。若不能松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墜肘者,肘往下松墜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淤外家之斷勁矣。
6、用意不用力
太極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松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滞于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而氣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滞,轉動不靈,牽一發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滞。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内勁。即太極論中所雲: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也。太極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勁,不足尚也。
7、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極論所雲:“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随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動,即散亂矣。
8、内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雲:“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内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9、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續有斷,舊力已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複始,循環無窮。拳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曰:“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10、動中有靜
外家拳術,以跳踯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以靜禦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慢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偾張之弊。學者細心體會,庶可得其意焉。
上一篇
七香十二精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