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肝氣郁結之立法組方(一)

肝氣郁結之立法組方(一)

肝氣郁結,是指情志不舒,肝系經遂攣急,導緻少陽三焦衛氣升發受阻病變。

調氣疏肝,是據肝氣郁結病機所拟的治法。

[立法組方]

根據《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木郁達之”治療原則,常常選用柴胡、香附、香橼、佛手、青皮、枳殼、木香、烏藥、槟榔等疏達肝氣藥物為主,配伍當歸、川芎活血,白芍、木瓜、甘草、大棗等藥緩急,組成調氣疏肝方劑。代表方有四逆散、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加味烏藥湯等。調氣疏肝方劑,常因寒熱異性,氣血異質,部位異區而有以下幾種配伍形式。

溫肝解郁:肝郁偏寒,常見疝氣疼痛,或小腹冷痛,或月經後期,經色晦黯,胸脅少腹腰部脹痛等證。除冷痛、月經後期、經色晦黯本身即屬寒象之外,還應具備舌淡苔白,脈遲而澀,才可确診為寒。多因寒邪傷肝或功能衰退,以緻筋脈拘急,氣血不能正常宣流而成此證。此類肝郁偏寒機理,常用吳茱萸、台烏藥、廣木香、小茴香等溫性疏肝理氣藥為主;或用一般調氣疏肝藥與幹姜、肉桂、附子等溫陽散寒之品組成解郁溫肝方劑治療。代表方如木香蜈蚣散、橘核丸。此種結構可與 溫肝一法合參。

清熱疏肝:肝郁偏熱,除脅肋脹滿、脘腹脹痛、食欲不振等肝氣郁結證象以外,多兼口苦吞酸,舌紅苔黃,心煩易怒,月經先期,脈象弦數之熱象。多因外邪化熱,或氣郁化火,影響氣機調達,血液流通,阻滞經遂使然。此種氣郁偏熱病機,又宜選用金鈴子、青蒿、茵陳、木賊之屬為其清熱疏肝主藥,或用調氣疏肝之品配伍山栀、黃芩、黃連等藥組成清熱疏肝方劑治療。代表方如金鈴子散、丹栀逍遙散、清肝達郁湯等。也有用清熱藥配伍溫肝解郁藥組成清熱疏肝之方。如左金丸用少量吳茱萸與大量黃連配伍,是去吳茱萸辛熱之性而取調肝止痛作用。這種配伍方法度能夠擴大藥物應用範圍,很能啟人思維,開拓眼界。此種結構可與清肝一法合參。調氣活血:臨床所見,不僅隻有單純氣郁、血滞兩類證型,兩者同時并見證型亦屬常見。既有氣滞不舒,脅肋胸腹脹滿疼痛;也有血行不暢,月經不調,量少、有塊、腹痛拒按證象。常因先有氣滞,影響血液正常流通,或因先有血瘀,影響氣行不利,氣血之間互為因果,緻成此證。治宜調氣與活血同時并舉,才能顧及氣滞血瘀兩個方面。如疏肝解郁湯、加減牛膝湯即體現此種配伍形式。至于調氣與活血兩組藥物比例,應視氣滞與血瘀偏勝而定。氣滞較甚,應以疏肝理氣為主,活血行瘀為輔;血瘀較甚,以活血行瘀為主,疏肝理氣為輔。此種結構,可與活血一法合參。疏肝通絡:胸脅乳房為肝經循行區域,肝藏血而血絡分布全身。病入肝經之絡,郁在少陽三焦氣分,常會出現脅痛或咳唾不得。此證唯宜選用旋覆花、瓜蒌殼、絲瓜絡、白芥子、橘核、橘絡、麝香、穿山甲、皂角刺、刺蒺藜等藥疏肝通絡,與調氣活血、軟堅散結藥配伍,才能收到疏肝通絡效果。常用方如香附旋覆花湯。此外,乳中堅硬如石;新産婦女乳汁不通而呈乳房腫痛,均宜使用本法。如通乳散結湯、軟堅散結湯即為上述證候而設。

配伍調氣疏肝方劑,要注意氣滞微甚。氣滞輕證,隻需選用一般疏肝藥物即可達到治療目的;氣結較甚,則非行氣破結力量很強的三棱、莪術、槟榔不能為為功。也要注意部位上下。一般而言,胸脅部位脹痛喜用柴胡、香附、枳殼、木香、青皮、佛手、烏藥;乳房脹痛喜用橘絡、絲瓜絡、瓜蒌殼;前陰部位喜用烏藥、小茴香、槟榔、荔枝核、橘核。前人這些用藥經驗,可以作為選藥參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