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帶本《詩經》穿越回古代,能PK過孔子學生麼

帶本《詩經》穿越回古代,能PK過孔子學生麼

本 文 約 2741 字

閱 讀 需 要

7min

現在的語文考試題,據說能把大人做得懷疑人生。這是一道小升初的語文題,誰會想到圈出來裡面的字是什麼?

帶本《詩經》穿越回古代,能PK過孔子學生麼

你應該也想不到這五個成語是什麼↓↓↓

帶本《詩經》穿越回古代,能PK過孔子學生麼

而當著名學者周國平的文章收錄進了語文考試閱讀題之後,他自己也做不好了。周國平曾表示,他做這些閱讀理解的試卷,按照标準答案打分也隻能得69分,“差點不及格”。

這件事給了周國平很大的感觸,覺得這更印證了他之前的看法:“語文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能力。”

穿越回古代,你也未必能考好

01

那有人就說了,古代的人不都是天天背書麼,回到古代我沒準都能中狀元呢!

畢竟在許多人眼中,古代教育是這樣的:死讀書!死記硬背!

很多穿越小說會意淫主人公回到古代以後,背幾個詩詞佳句就名動天下,盜用幾篇傳世名作就金榜題名。

實際上,古代教育也注重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子貢曾經問孔子:“假如有個人貧窮時不谄媚,富貴時不驕橫,你覺得如何?”

孔子回答說:“這樣是不錯了,但還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子貢又問:“《詩經》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說的就是這個嗎?”

孔子聽了之後很高興。他向來很看重學生們舉一反三能力,曾經說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意思是:“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顯然子貢的舉一反三做得很好,能夠把為人處世之道與《詩經》的學習相結合。所以孔子回答說:“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這是說,子貢已經夠水平跟他讨論《詩經》了。這是很高的評價了。

帶本《詩經》穿越回古代,能PK過孔子學生麼

影視劇中的子貢(左)和孔子(右)

成語“聞一知十”也出自《論語》,原話是: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核心意思是誇贊顔回“聽見一分就能知十分”。

從舉一反三到聞一知十,用現代教育學的話來說,孔子很重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所謂知識遷移,是說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停滞在單個知識點上死讀書,而是用一種學習去影響另一種學習。

這種能力并不容易憑借自身去獲得。近代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小時候在私塾讀書,他回憶說私塾的老師教《大學》時,天天隻讓學生們背誦,而不作講解。讀了幾個月,他隻記住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至于什麼意思,完全不明白。

這個問題在民國時期已經引起了重視。1929年2月的《安徽教育行政周刊》就有一篇文章稱,“舊式閱讀方法指定某書的某頁到某頁,使兒童囫囵吞棗般地讀下去,實為無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汪曾祺的初中國文老師高北溟。據汪曾祺回憶,高老師教學很有方法,自己編一些字形歌訣,幫助學生辨别形近字;在講《訓儉示康》時說:“‘廳事前僅容旋馬’,閉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狹小了”,這使汪曾祺受到極大啟發。

帶本《詩經》穿越回古代,能PK過孔子學生麼

汪曾祺

可見,光憑學生自己閱讀在理解上是有困難的,需要好的老師給予适當的講解指點。

所以說,假如孔子時代也有語文考試,帶本《詩經》回去,也未必能考得過子貢。想來,默寫填空題還能抄一抄,材料分析和閱讀理解就不一定能搞定了。畢竟人家子貢是能把知識靈活應運,并且有名師指點啊!

越來越“難”的語文怎麼學?

02

說回來現在的語文教育,其實與孔子的理念是一緻的。

語文在1949年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政治教育讀本。改革開放以後,新一輪語文課内容變革才拉開序幕。2013年,教育部啟動普通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實驗稿的修訂工作。修訂後的語文課程标準從學科育人價值的角度,提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方面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這也就是前述周國平所說的“不是知識,而是能力”。換言之,死記硬背不靈了,如果不具備足夠的語文學習思維能力,語文肯定是越來越“難”,而且有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這已成定勢。

具體來看,所謂的“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閱讀速度不行,答不完題。

語文的核心是閱讀能力,閱讀不好,題面理解能力差,考試都很難答完題。據調查統計,2018年有高達81%的考生在高考時根本答不完卷子。

就連小學語文考試,都經常出現答不完的情況。特别是三年級以後,題量增大,以至于有家長吐槽說:“這每次考試,答不完題是平均水平,能寫到作文就已經不錯了。”

2、考題不再僅局限于課本。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