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尉缭子》卷11治本詩解1男耕女織至治無私

《尉缭子》卷11治本詩解1男耕女織至治無私

題文詩:
治人者何?曰非五谷,無以充腹,人非絲麻,

無以蓋形.充腹有粒,蓋形有縷.夫在芸耨,

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積蓄.夫無雕文,

刻镂之事,女無繡飾,纂組之作.木器滲液,

金器帶腥.飲之于土,食于土故,真情聖人,

埏埴為器,天下無費.今也金木,之性不寒,

而衣繡飾;馬牛之性,食草飲水,而給菽粟.

是治失本,而宜設制.春夏夫出,耕于南畝,

而秋冬女,練于布帛,則民不困.今民短褐,

不蔽形體,糟糠之食,不充其腹,失其治也.

古時也者,土無肥硗,人無勤惰,古人何得,

今人何失?耕不終畝,織有斷機,奈何寒饑!

古治之行,今治之止.夫謂治者,使民無私,

則天下為,一家而無,私耕私織.共寒其寒,

共饑其饑.有子十人,不加一飯;有子一人,

不損一飯.焉有喧呼,耽酒作樂,敗善類乎!

【原文】

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無以充腹,非絲麻無以蓋形。故充腹有粒,蓋形有縷。

夫在芸耨,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積蓄。夫無雕文刻镂之事,女無繡飾纂組之作。木器液,金器腥。聖人飲于土,食于土,故埏埴以為器,天下無費。

今也,金木之性不寒而衣繡飾,馬牛之性食草飲水而給菽粟。是治失其本,而宜設之制也。春夏夫出于南畝,秋冬女練[于]布帛,則民不困。今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古者,土無肥硗,人無勤惰,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耕有不終畝,織有日斷機,而奈何寒饑!蓋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夫謂治者,使民無私也。民無私,則天下為一家,而無私耕私織。共寒其寒,共饑其饑。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飯;有子一人,不損一飯。焉有喧呼酖酒以敗善類乎?

【譯文】

治理民衆用什麼辦法呢?回答是,沒有五谷人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絲麻人們就沒有衣穿,所以吃飯有了糧食,穿衣有了絲麻,男子從事耕種,女子從事紡織,人們專事耕織不受其他事務的影響,國家就有儲備了。提倡男子不要從事奢侈品的雕刻,女子不要從事裝飾品的刺繡。木制的食器容易滲水,金屬的食器帶有腥味,聖人的飲食用具都是來源于土,因而制作陶土用具,這就可杜絕天下的浪費了。
如今,金木本來是不知道寒冷的,卻要給它披上錦繡,牛馬本來是吃草炊水的,卻要喂它糧食,這種做法完全違反了它們的本性,應該建立合理的制度才是。春、夏男子到田裡耕種莊稼,秋、冬女子在家裡染織布帛,這樣人民就不會貧困了。現在人民穿的是粗布短衫,而且還遮不住身體,吃的是粗劣食品,而且還填不飽肚子,這是沒有把國家治理好的表現。古時候,土地的肥瘦同今天沒有兩樣,人民的勤惰同今天也沒有兩樣,為什麼古人豐衣足食,而令人缺吃少穿呀?主要是種田的人不能經常耕作,織布的人不能經常紡織,這怎能免于饑寒呢?總的來說,這是由于古代行之有效的耕織制度,到今天已經把它廢止了的原故。

所謂良好的政治,在于教育民衆不要自私。如果民衆不自私,天下就象一家人一樣,而不必進行私耕私織,大家都把别人的寒冷當作自己的寒冷,把别人的饑餓當作自己的饑餓。因此,有十個孩子的人,也不加重他的生活負擔,隻有一個孩子的人,也不減輕他的社會責任,這樣人們哪裡還會喧喧嚷嚷嗜酒作樂,以緻敗壞良好的風尚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