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對于課堂教學改革模式的探索很多,其品質優劣不一。而劉靜校長的“自學·釋疑·達标”課堂教學模式,因有相對深厚的課堂教學基礎,則有着比較好的教育創新品質。
”其實,學生大多有着比較強的自學能力,可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忽略了學生的這種能力,教師之講代替了學生之學,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學能力便漸漸消解。其實,學生消解的還不隻是學習能力,還有探索問題的主動精神,以及質疑問難的能力。而課堂教學的至高境界,不是教師教得精彩,而是學生學得精彩。中國第一篇教學論著《學記》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當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之後,教師就會處于引領的位置,就會特别輕松,而學生學得既多又快,而且特别快樂,并感謝教師。評判一堂課的優劣,當然不止一條标準,而學生狀态的好壞當是一個重要的标準。死氣沉沉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效率絕對是低下的;相反,學生學習狀态好的時候,學習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其實,自學不隻是一個開端,而且是整個學習中一以貫之的行為。沒有自學,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效率。劉靜校長的智慧在于,不管是哪一個教學環節,都是在有意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并逐漸讓其成為一種意志品質,成為終生受用的能力。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群體之中的,學生亦然。所以,學生的學習除了自學之外,還要有交流。劉靜校長特别關注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沒有任何心理阻隔的。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暢談自己的想法,即使錯了,也不必擔心。正是在這種交流中,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表達,他們的疑問得到了解決。有時候,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交流,而不隻是教與學的關系。在新型的課堂上,“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情況是時有發生的。即使教師比學生更有知識、更有智慧,師生之間的交流依然可以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劉靜校長的妙道在于,不是讓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呈現一種強者尊者的态勢,而是更多地讓位于學生,有時候還會故意後退一步,讓學生占上風。這樣,不管是生生之間的交流,還是師生之間的交流,都展現了思維的開放性。
劉靜校長還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幾乎人人都有展示的欲望,尤其是有了某種見解的學生,更希望得到展示的機會。而“自學·釋疑·達标”課堂教學模式,則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小組之間的展示,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學生展示時沒有多少心理障礙。可是,在整個班上展示就不一樣了,不但有全班同學在聽,而且有教師在場,有時候就會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劉靜校長則有效地破解了這個難題。他認為,課堂首先應當是學生心理安全的場所,為此,就要在學生展示得好時,全班同學給予鼓勵;展示得不成功時,全班同學為之加油。教師的言行則應該讓學生感到不管展示得如何,教師都高興,都支持,都欣賞。當創設了一個安全的心理場後,學生的展示就會異彩紛呈,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建立起來了。
“自學·釋疑·達标”課堂教學模式還特别關注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學貴有疑”這一古訓是一個真理。沒有質疑問難,就很難形成創新品質。即使對教材這樣的權威性文本與教師,也應當敢于質疑。我非常欣賞亞裡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當有了對真理的追求,有了不畏權威的精神之後,也就有了比較強的創新能力。當然,這裡的創新品質不是背離科學精神而行的,相反,是與科學求索精神同屬一個系統的不同分支而已。
與質疑問難精神同樣重要的就是合作學習。《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自學·釋疑·達标”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也倡導合作精神的培養。學生學習之間的合作,是一種共赢。即使學優生幫助學困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促進自己更好地學習。自己會了,不一定能講出來;講出來了,不一定能讓聽者聽明白與學會。學優生教會學困生的過程,就是要讓學困生聽明白與學會的過程,也是自己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與提升的過程。而且,這種模式大多采用捆綁式的評價方式,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了“組興我興、組衰我恥”的集體榮譽感。即使是學困生,為小組争光之後,也多會産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内趨力。
當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引向深入、學生學習越來越主動積極的時候,教師水平的高下是不是越來越不重要了呢?劉靜校長認為,不但重要,而且更重要。因為這個時候的教師,不能隻是一個聽者,而應當是一個優秀的導演,一個将學習引向深入的引領者。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地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甚至不斷地向學生學習,從而讓課堂教學步入一個更高的境界。有些一度走在課堂教學改革前沿的學校,後來之所以遭遇到了徘徊不前的尴尬,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沒有太大的發展力,隻是成了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無足輕重的局外人。劉靜校長研究了他們失利的原因,制定了本校教師發展規劃,讓教師随着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有了越來越大的發展。
2014年1月18日于濟南
— END—原載于《新課程理念的現實落腳點:“自學·釋疑·達标”課堂教學模式》,劉 靜 編著。
收入《品鑒教育文化盛宴——陶繼新序跋屯集》,陶繼新 著;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有删改。
下一篇
卡廷事件的來龍去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