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如何構建

01
思政教育理念轉換是思政課程建設的基本前提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的提綱中》提出要堅持從“感性的人的活動”,也就是從實踐活動中理解人,要在人的複雜的社會關系和生活世界中去認識人的本質。從這個理論出發理解教育問題,就是要以人——社會——教育三維互動的關系為前提,克服二元對立思維方式和孤立片面的思想模式,建立系統的和聯系的觀點對待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課程協同發揮作用。所有專業學科都可以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範式,将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

一是要樹立協同育人的理念

協同的目的是産生超越各個要素單獨作用的整體效益,産生協同作用的前提是各個子系統或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

二是整體育人的理念

整體思維超越單向度思維,孤立思維和片面思維的阈值,以整體的視野關照思想政治教育,對影響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實施的各種要素進行整合、融合和統合,形成一緻效能、同質效力和同向效果。

三是發展育人理念

以發展的眼光和生成性思維對待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和行為是特定時空結構的産物,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式方法都要因勢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興。在當前的情況下,實現各學科和課程的有效銜接,實現不同階段和不同層次思想政治教育的銜接,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是各個學科和課程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要義。



02
大思政教育是思政課程建設的根本要求

在課程思政的視角下,大思政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準确定位和功能明确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各個課程的思政資源,優化教育環境、拓寬教育的渠道,發揮所有教育主體的協同作用,并将理論與實踐、教師與教材配備、教學目标與教學内容高度集成與融合的思政教學觀。表現在教育系統集成性教育内容與方式的開放性和教育過程的延伸性。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需要在宏觀上整體把握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擴大輻射範圍,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體思政教育,創新思政教育理念。

一是要發揮思政課程的核心引領作用

在課程思政的一體兩翼架構中,傳統思政課處要發揮主渠道、主課堂的顯性功能,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内容,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二是要拓寬通識課的思政内涵

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就要根植學校的學科特色,引導、鼓勵教師打破思政學科和專業學科的界限,以培育大學生的價值選擇能力、是非辨别能力,美醜鑒賞能力等開發通識課的思政教育資源。


三是挖掘專業課程思政資源

完善課程思政體系,要将專業課程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各個學科的獨特視域、理論和方法,創新專業課程話語體系,實現專業授課中知識的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

03
教育共同體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依托

滕尼斯認為共同體是基于情感、習慣、記憶以及地緣和精神而形成的一種社會有機體,每個共同體成員具有共同的傳統和價值觀,彼此相互依存,親密互動形成共同成長的整體。

教育共同體是基于一緻的教育信仰,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或組織基于一定的行業規範,在充分合作的基礎上形成穩定的,志同道合的團體。

列甯在《論國民教育部的政策問題》一文中充分肯定教師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偉大作用,認為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都是由教學人員決定的。因此一定要提高教師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複雜性和育人目标要求,需要高校所有課程的教師形成一個共同體推動專業教師和思政課教師的合作交流。

從機制上看,一是要通過認知溝通形成合作共同體。教師本人的成長和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都需要高校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相互配合、共同參與、充分合作。

二是要建立協作構築實踐共同體。實踐作為教育的歸宿,是每個教師的教育效果的檢驗标尺,實踐的複雜性和開放性要求高校教師積極關注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形成研究課題,充實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更有溫度和力度。

三是要形成精神共同體。高校教師雖然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專業特長和智慧特質,但是在育人的終極目标都是一緻的,具有相同的教育對象和共同的志趣和價值追求。在這三個維度上,高校所有教師實現了目标的一緻和實踐的統一,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04
課程開發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前提

現代課程論之父拉爾夫·泰勒深刻闡述了課程資源的利用問題,提出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學校的資源。伴随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的深化,高校的思想政治資源開發要做到:

一是充分利用其它各門專業課的育人資源。

不僅社會科學中關于道德倫理、美學藝術、辯證思維的内容博大精深,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中關涉到倫理價值、道德責任和家國情懷的内容也是浩如煙海。

二是要充分利用各門課教師的主體力量。

所有課程教師,不管是專業課、公共課、通識課還是實踐課,教師都在其教育環節中發揮着價值引導,情感傳遞和道德示範的作用。要按照全面系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改變有些教師隻教書不育人甚至以錯誤言行對學生産生消極影響的傾向,避免德育與智育、體育相互脫節現象。

三是要加強“課程思政”課程設計。

課程的開發設計就要從大學生求知需求出發,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立足人才培養目标和學科優勢,進行系統設計,在教學目标的制定過程中注重“術道結合”,深度拓展教學内容。另外課程設計中要注意課堂話語傳播的有效性,在網絡深度探讨,角色體驗與情感模拟、翻轉課堂等探索當中,引導大學生通過體驗式思考,實現理性認知和情感共鳴與行為認同。

END

來源:大學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