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觀點|“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不止于台盤

沒人能阻擋台盤村對籃球的熱情,哪怕大雨也不行。

3月27日下午,因降雨延期一天的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冠軍争奪戰,在黔東南州台江縣台盤村火熱開打。決賽中,東道主黔東南州隊68-65擊敗遵義市隊,獲得冠軍。

台盤村是第一個因籃球走紅的村落,他們在政府的助推下醞釀着更大的籃球夢。但台盤村絕不是唯一擁有如此體育氛圍的鄉土。

西至大涼山裡的籃球黑鷹少年,北至甯夏鎮關村的鄉鎮比賽,南至福建石獅“365天都有球打”的野球江湖。“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卻又不止于台盤。

觀點|“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不止于台盤

“村BA”的變與不變

3天時間,4場比賽,現場觀看超10萬人次,全網關注量近5億人次。

這是貴州新聞聯播給出的一組數據,說的便是剛剛結束的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

與半年前走紅網絡之時相比,台盤村的籃球氛圍幾乎沒變。

場邊看球的觀衆依然數以萬計,比賽需要提前四個小時占座才有位置,附近商店裡的馬紮闆凳和梯子都銷售一空;

獎品依然頗具地方特色,香米、麻鴨和鲟魚等農副特産,就像半年前的牛羊豬一樣别具一格;

甚至熱場環節也沒變,隻要小朋友罰球命中,就能拎着豬腳走回家......

這裡依然保持着成為“網紅”前的模樣——場邊沒有廣告牌,看球仍然不收費,球場還是原本的露天塑膠場。

但與此同時,也有頗為明顯的變化,台盤村改擴建了“村BA”球場的觀衆席,現場座位從去年的可容納1萬人變成了2萬多人,還增設了扶手看台。

觀點|“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不止于台盤

為了方便球員和觀衆,台盤村修建了媒體采訪接待間、賓客會客休息間、運動員更衣休息間,改造了公共廁所,拓寬了現有停車場并重新劃分了停車位。

為了打造“村BA”的品牌,總決賽的比賽間隙,還安排了苗族非遺古歌、苗族舞蹈以及蘆笙等民族樂器的演奏,給比賽增添了又一層意義。

當網友津津有味地看着台盤村打鄉球,蹦“苗迪”時便會發現,“村BA”早已不僅僅隻是當地自娛自樂的民間比賽,更是得到了政府助推支持的IP品牌。

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是貴州省首個以鄉村群衆為參賽主體的大型體育賽事,比賽通過中央、省、州、縣等媒體官方客戶端、視頻号、抖音号、快手号、咪咕、B站等平台進行全程免費直播。

當各類主流媒體都将目光聚焦在台盤村,很難有人會在網上錯過這樣一場比賽。

觀點|“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不止于台盤

始于台盤,不止于台盤

去年夏天,“村BA”爆火全網,給台盤這個原本不在貴州旅遊版圖上的自然村寨帶來了50萬遊客,直接拉動全鄉餐飲等行業消費4000萬元以上。

今年總決賽前,村裡開辦了首家由村集體入股的“村BA”官方線下體驗店,店裡有包括籃球、球衣、吉祥物玩偶在内的特色文創産品。

這些隻是“村BA”邁出的第一步,更大的計劃還在醞釀之中。據新華社報道,在球場邊的展闆上,展出了台盤村籃球小鎮的規劃示意圖,包括室内籃球館、“村BA”商業街、稻田休閑區、健身步道、纜車乘降點等。

從意外爆火到産業發展,台盤村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台盤村是第一個因籃球爆紅網絡的村落,但并不是唯一擁有如此體育氛圍的鄉土。

新華社2017年的一篇報道中,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每到NBA、CBA比賽,甯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寶豐鎮趕集的人會少20%左右。

觀點|“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不止于台盤

彼時,在寶豐鎮文化站工作了40年的蘇少榮表示:“全鎮1.7萬人,會打籃球的超過一半,鎮上已舉辦35屆鄉鎮籃球賽。村幹部選舉時,村民投票的一個重要衡量因素就是是否重視籃球。”

而在“村BA”一詞被叫響之前,網上流傳着諸多關于中國野球的江湖文本,泉州石獅也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标。

2015年,石獅市的某個村級比賽,曾有人豪擲千金請來“白巧克力”傑森·威廉姆斯等4名NBA球星,以及60名來自發展聯盟的球員參賽,甚至還有雷霆隊的拉拉隊員前來助陣。

被當地人稱為“石獅球王”的陳榮仁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曾這樣形容當地的籃球文化:“隻要你想打,365天都有比賽。”

在石獅市的各種村級比賽,不光有高水平的對抗,相關的賽事服務也有體系,甚至還衍生出了專門直播比賽的APP。

從火爆全網的台盤村,到民風淳樸的寶豐鎮,再到相對富庶的石獅市,“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村,卻又不止于台盤村。

觀點|“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不止于台盤

下一個“村BA”會是誰?

“村BA”一詞的出圈,讓積澱了數十年的基層籃球文化被更多人認識。

從攝影師手中的一張黔東南籃球賽照片,到成千上萬網友圍觀的直播,再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轉發點贊,最後全國各地的“村BA”賽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鄉村體育在“厚積”之後,如今經由網絡的推廣迎來了“薄發”。

2021年,某短視頻平台推出過一個“年度高光時刻”作品集,一個身穿圍兜的少年在攤位前練習着運球,跌倒後立刻爬起身來。當時網友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是:“身上穿着的是生活,手上拍着的是夢想。”

這位名叫石學念的籃球少年,恰好就來自黔東南。

再往前推一年,來自大涼山的黑鷹籃球隊,以相同的方式引發了人們的共鳴。木闆做的籃球架,布滿砂石的籃球場,以及球員身後的皚皚白雲,都毫無保留地展示着這群少年純粹的熱愛。

觀點|“村BA”的故事走紅于台盤,不止于台盤

類似的動人瞬間不僅發生在籃球賽場,也閃爍在其他運動項目中。

去年的一場全國網球比賽,一位14歲少年用背簍裝着球拍一路奪冠,後來人們知道了這個名叫王發的“背簍少年”。

而在更早的2020年,一部名為《棒!少年》的電影,講述了一群留守兒童因棒球而走出大山,改變人生的故事,同樣得到了無數人的關注與支持。

如此看來,“村BA”的爆火并非偶然。相比已經火爆全國的“村BA”,中國還有更多的鄉村體育文化尚未出圈。

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快手體育運營負責人周天一曾表示:“我們在平台上觀察到,除了‘村BA’外,海南有大規模的排球文化,新疆則是足球特别火。其實每個地區都有符合各自特點的體育文化,這些内容同樣值得我們去挖掘。”

的确,“村BA”隻是中國基層體育文化的縮影,它如一葉嫩芽破土而出,未來,還會有更多體育的種子在這片土壤裡生根發芽。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