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山西特産】金黃透亮,米脂濃稠,嘗一口,香糯綿軟,餘味悠長,石碾的山西沁州黃小米,帶着陽光的味道!

山巒疊嶂,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山西就像是一個被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一提到山西,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山西的煤礦,的确,山西省百分之七十的土層中都分布着煤炭,儲量那是相當豐富。

但要是說起說起山西特産,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老陳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杏花村汾酒,以優質汾酒為基酒的傳統保健名酒竹葉青,清代就已譽滿三晉的平遙牛肉,“金珠不換”的沁州黃小米。。。簡直不勝枚舉。

在山西,119個縣中就有96個縣有煤炭資源,而地處山西東南部的沁縣是山西少數沒有煤炭資源的幾個縣之一,典型的後發展丘陵山區農業縣。

既沒有沿海沿邊的區位優勢,又沒有礦産資源的能源優勢,甚至連燒石灰的石頭都沒有,山上全是土。所以到了工業文明的時代,沁縣發展很慢。

但大自然總是公平的,沁縣必然也有一種優勢,是别的縣所不具備的。“水好土好”就是沁縣的優勢。

沁縣周圍全是水,這個水是什麼水呢?全部是地下的礦泉水,這可是源頭活水,水質好,還無污染。涓涓冒上來的水,行成了河流,湖泊,星羅棋布,大小河流交彙縱橫,一年四季從來沒有幹過。

沁縣土壤也十分肥沃,養分很充足。全縣1300平方公裡,素有“一圪垯土”之稱。且森林覆蓋率達到32.5%,是全省優勢農産品基地縣和無公害農産品整體推進縣。

中國四大名米之一的沁州黃小米就生長在這裡。沁州黃小米原名“糙谷”、“爬山糙”,是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色澤金黃透亮,顆粒小巧圓潤,細細熬煮,米脂濃厚,嘗一口,綿軟細膩,餘香繞鼻,暖進心窩。

傳說沁州之東有奇山,八角九頂,名曰檀山。檀山的主峰叫鳳凰台,相傳是鳳凰栖身之地。

唐中期,沁州一帶連年大旱,禾苗盡皆枯死,隻有鳳凰台腳下的一座寺廟周圍稀疏長着幾株谷子,秋後寺僧将谷種分散村人,這種特别耐幹旱的谷子就是沁州黃小米,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沁州黃”這個名字還大有來頭。雖然早在明朝嘉靖年間,沁州黃小米就成了宮廷貢米,但它還沒有這麼一個大氣的名字,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當朝宰相沁州籍人吳琠将家鄉糙谷米帶進宮内,敬奉給康熙,康熙食後,神清氣爽,當即賜名“沁州黃”。

沁州黃小米是山西小米的代表,享有“天下米王”和“國米”的尊号。中國書協創始人之一的著名書畫家陸石先生曾題詩:“太行觀燕舞,汾水聽嘤聲,粱買沁州黃,酒沽杏花村。”

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指導,在山東臨沂舉行的“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上,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發布了“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等榜單,沁州黃小米以62.72的影響力指數成為山西省唯一上榜的區域農業産業品牌,位居糧油十強榜第7名。

沁州黃小米産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緻富的支柱産業。目前,沁縣每年種植谷子8萬畝,年産沁州黃小米2萬噸左右,年産值4.79億元,農民人均沁州黃小米産業收入3665元。

郝大叔,今年68歲了,種了幾十年的地,是個老農民,别的不敢說,對小米那是再熟悉不過了。本該是安享晚年的年紀,種了一輩子地的郝大叔卻閑不下來,時刻牽挂着自己的那幾畝地,時不時要去田間走一走,看一看。

張大叔家是村裡的貧困戶,和郝大叔住在一個村,家裡有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全靠着種植黃小米來給孩子交學費,好在張大叔種出來的黃小米品質也好,賣的也好,靠着種黃小米,日子也越過越好。

最出色的黃小米,一大部分來自次村鄉。次村鄉位于山西省沁縣東南,是曆史上沁州黃的發源地之一,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新鮮,是典型的丘陵地貌。

次村鄉還是全縣唯一一個沒有污染源的鄉鎮,是一個綠色的天地。自1998年,“四荒”拍賣以來,鄉黨委政府創造一系列優惠條件,次村鄉先後建了2個“沁州黃”小米基地。

次村鄉有三寶,個大、清多、蛋黃大的土雞蛋,粒大、皮薄、肉厚的南瓜籽,還有就是這最為珍貴的米中珍品沁州黃。

沁州黃小米被譽為“米中之王”,煮出來的米飯清香甘甜。1919年,曾在印度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1986年,在石家莊全國賽米會上被評為一級米,榮膺“全國最佳小米”稱号,被列為國宴用品。1988年,在洛陽全國賽米會上又奪得冠軍。

老徐就是次村鄉的村民,從小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跟着父母種黃小米,憑借次村鄉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及多年來對黃小米的觀察摸索,老徐有自己的一套種植方式。

沁州黃小米是谷子家族中的一個特别。老徐說,真正的沁州黃小米産量很低,擇土性很強,隻适宜在山區瘠薄幹旱的土地生長,還要選擇在陽光充足、通風透光、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的嶺地或者二階地,這是保證品質的先決條件。

地址最好遠離公路和工廠,減少塵土和噪聲,雖然環境好了,但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大型機械無法進入,會導緻間苗和收割大都得依靠人工進行。雖然勞動量增加了,人也會更累一點,但是一想到成熟時那沉甸甸的穗子,幹起活來也格外有勁。

老徐還說,種黃小米最好采用輪作制,輪作是用地養地相結合的一種生物學措施。黃小米、紅薯、玉米輪流種植,可以很好的防治病、蟲、草害,均衡利用土壤養分調節土壤肥力。

對于脫殼的方式,老徐選擇了老一輩傳下來的傳統手法,給牛蒙上一塊布,就這樣一圈圈的拉着磨盤,将谷穗做蛻皮處理,雖然用機器節省人力,速度還快,但是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味道。

這樣低溫低速的打磨方式雖然慢了點,但是打磨出來的黃小米仿佛帶着陽光的味道,留存的營養也是機碾的2倍,口感更加天然。

黃小米米粒小而呈黃或深黃色,煮熟後略帶迷人的甜味且具有一定的糯性,易熟而營養豐富,是較為适宜大衆的早餐食品。

相傳,在封建社會,沁州黃小米從谷子播種到收割、碾制,官府一直派人監護,可見此米的珍貴。據科學分析,沁州黃小米的澱粉含量、米膠長度、糊化溫度、米湯中固形物含量等四方面數據均優于其它小米。

所含的營養成分均高于各種主要糧食作物,它的脂肪含量高達4.22%,比普通小米的脂肪含量高1.25%;可溶量糖類的含量高達1.6%;所含的蛋白質也高于大米、小麥,而粗纖維又在各種主要糧食作物中含量最低。

本周優選

【沁州石碾黃小米2500g】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