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忠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 50 餘年,學識淵博,醫術精湛,機圓法活,知常達變,擅治内科疑難雜症,專長腦病。
咳嗽是臨床上常見病證之一,本文辨證治療咳嗽,主要是肺髒感受外邪及其他髒腑功能失調而累及肺髒,其病因病機錯綜複雜。筆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針對不同的病症,拟定咳嗽辨治十法,僅供參考。
1.疏散風寒、宣肺止咳法
此證多由于外感風寒之邪、肺氣壅遏不宣所緻。風寒在肺在表之證,症見咳嗽痰稀、鼻塞流涕,或兼頭痛身痛、發熱惡寒、怕風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自拟方:荊芥10 g、防風10 g、薄荷9 g、杏仁10 g、前胡10 g、桔梗10 g、枳殼10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炙紫菀12 g、炙款冬花12 g、甘草6 g、大棗4枚、生姜2片。
加減:身痛無汗,脈浮緊,風寒重者,加麻黃、羌活;頭痛重者,加白芷、川芎;若外寒裡熱,咽喉痛者,加生石膏、闆藍根、黃芩等。
荊芥
2.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法
用于傷風感冒初起,症見咳嗽,微熱,頭痛,鼻塞,惡風,有汗,舌苔薄黃,脈浮數。方選桑菊飲(《溫病條辨》,桑葉、菊花、杏仁、連翹、桔梗、蘆根、薄荷、甘草)加減治之。
加減:若咳嗽痰稠,咯痰不爽,加瓜蒌、川貝母;咳嗽痰多,舌苔白膩,加陳皮、法半夏、茯苓;痰多黃稠,舌苔黃者,加黃芩、冬瓜仁;痰中帶血,加仙鶴草、桑皮、地骨皮,枇杷葉;傷津口渴,加麥冬、天花粉。
3.益氣健脾、清熱利咽止咳法
常由于感受風熱之邪,未能及時解除,邪熱郁久,肺氣失宣,壅滞咽喉,導緻咽癢而咳、痰少質黏,遇風邪,或刺激咽喉亦引起咳嗽,往往纏綿不解,10天至半個月,或月餘不愈,甚則呈陣發性咳嗽,夜不能寐,舌紅苔滑,脈滑細。
方選玉屏風散加味(《世醫得效方》,黃芪、白術、防風),酌加桔梗、全瓜蒌、當歸、牛蒡子、僵蠶、金銀花、連翹、甘草。若咳日久,肺氣上逆,胸悶,咳劇者,加蘇子、萊菔子、炙紫菀、炙款冬花,以降氣止咳化痰。此方對咽源性咳嗽效佳。
4.解表散寒、溫肺化飲止咳法
由于外感風寒、内停水飲,症見惡寒發熱,無汗,咳嗽,痰白清稀,微喘,甚則咳喘不得平卧,或肢體面目浮腫,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脈浮緊。
方選小青龍湯加減治療(《傷寒論》,麻黃、白芍、桂枝、幹姜、細辛、法半夏、五味子、炙甘草),該方酌加丹參、枳殼、炒紫蘇子、炒萊菔子、炙紫菀、炙款冬花、大棗、生姜等效佳。
凡咳嗽,痰白清稀泡沫,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者,不論有無惡寒發熱,有汗無汗,均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惡寒重者,重用麻黃、桂枝;惡風自汗,重用桂枝、白芍,再加大棗、生姜;外感已解,喘咳亦除者,去桂枝,麻黃改用炙麻黃;咳痰清稀,胸滿,氣急不得卧,舌苔白膩,而無惡寒發熱者,重用細辛、法半夏、幹姜以散寒、化痰、降逆。
常用本方治療急、慢性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等,均獲良效。
下一篇
我們供養的是自己的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