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渾身乏力,艾灸“内關穴”,能給你加油補力

如果你氣短、自汗、胸悶、胸痛、面色蒼白、渾身乏力。用下面的2個方法就可解決:
方法 1 :艾灸内關穴10分鐘,大面積艾灸前胸和後背各灸10分鐘。

法2:西洋參3克、炙甘草2克、黃芪10克,煮水喝。
心氣虛,說白了就是心髒以及全身機能活動衰弱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症狀。心氣虛的人常常會氣短、自汗、胸悶、胸痛、面色蒼白、身體沒有力氣。
二姐最近給我打電話,說她自己最近經常會突然出現心裡發慌、胸前發悶的情況,有時候還會心裡痛。她有時不敢走路,走一會兒就感覺氣兒都跟不上了,還動不動就渾身是汗。
我一聽這情況就知道,這肯定是“心氣虛”。四五十歲的人,有這種情況很常見。
心氣虛的發病原因一般有三:後天失養、勞則氣耗、久病不複。
先說說後天失養,生活中吃得不好,或者吃東西不全,身體營養不充分,結果導緻心氣不足,鼓動沒有力量。大家看年輕人的皮膚,又光滑又充盈,而老年人的皮膚則皺巴巴的,為什麼?就是氣不足了。這就跟氣球差不多,氣球沒有吹起來的時候,就是皺巴巴的。如果吹起來了,那就又光潤又好看了。
第二點原因是勞則氣耗。有次我碰到一個閑不住的人,她笑着說,自己就是當牲口的命,整天忙,結果由于過度勞累而傷心耗氣。這在四五十歲的女性當中最為常見,要忙工作又要做家務,還要操心孩子,造成了心氣虛。
第三點原因就是久病不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一直有病。病得時間長了,心氣兒自然會受到損害,這也很容易縮短壽命,所以更要趕緊想辦法治一治了。
我和二姐說,不用花太多錢,回去到那些好一些的中草藥店,買西洋參3克、炙甘草(用蜜烘制的甘草)2克、黃芪10克。把這三味藥當茶葉放入玻璃杯中,用煮開的水沖泡,第一次加水後要加上杯蓋悶半個小時左右再喝,再續水時不需要加蓋悶了,沖到藥味比較淡後,還可以直接将藥片吃掉後再重新沖。一般一天一次就可以了。
這道茶裡面的西洋參、甘草都有補氣養心的作用,長期服用能改善心慌、乏力、氣短等症狀。黃芪能夠補氣固表止汗,對于動不動就出汗的人來說,是味不可缺少的良藥。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除此之外,在家的時候,每天晚上可以用艾條灸灸内關穴以及前胸後背。灸内關穴的時候,要用雀啄灸法灸10分鐘。施灸時,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

前胸和後背比較簡單,把艾灸盒/箱放在上面,點燃艾條放進去即可,時間長短自己決定,我建議前後各10分鐘就可以了。

前胸和後背是心髒的對應部位,内關穴就像是保護心髒的城牆一樣,灸這三個部位,可以補心氣、溫心陽。很多人灸完之後都會感覺一股熱氣灌入整個胸膛,心髒鼓動得很有力量,心裡感覺很踏實,甭提多舒服了。二姐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僅過了20天,身上的毛病就減少了很多。

我的内關取穴法,找準了,才有效果

内關好用,但你找準了嗎?教科書上的骨度分寸法隻能給醫生一個大概的位置。我用半年時間摸清了定位方法,分享給大家。 内關是臨床常用穴。按骨度分寸法,内關位于腕橫紋上2寸,但骨度分寸法隻能給醫生一個大概的位置。

這個穴位,書上說的是腕上2寸,兩筋間。但認識穴位,必須循摸審視,我大概用了半年才認識了内關穴。
在大約20世紀60年代,我給一位胸悶、胸憋的患者紮内關,得氣至手指,病人說:“我的胸開了。”我奇怪這個穴位怎麼這麼厲害,便坐下來仔細審視内關,也是腕橫紋上2寸,沒有什麼區别,但印象非常深,回家記了臨床筆記。
但第二診紮的時候病人隻感覺脹。我坐那兒瞧那個點,按原來的針眼紮,也不行。内關為什麼沒有了?這給我的刺激很大。
第三次,我就仔細摸了。病人說:“就是那個地兒。”然後又出現了第一次的針感。
因此找内關時,先找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而且, 在腕橫紋上2寸左右,有一條靜脈從尺側到桡側橫向穿過兩條肌腱,内關位于此靜脈的上緣。 因為每個人的解剖結構不盡相同,所以此靜脈可在腕橫紋上大于2寸或小于2寸的位置。
若此靜脈不明顯,還可從大陵往上循推到第一個凹陷處,内關就在凹陷中的縫隙。進針時要在靜脈的上緣或在靜脈和肌腱的交叉處,靠近桡側腕屈肌的内側。此靜脈和肌腱邊緣的縫隙就是經絡,經絡位于皮、脈、肉、筋、骨之間。
省荷包!血管免排毒 這習慣加速“清血管”血管堵塞了,人體健康就會亮起紅燈,帶來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血管堵塞了,就像家裡的水管堵住,人體健康就會亮起紅燈,帶來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于是,許多保健品商家推出各式各樣的産品,告訴我們隻要定期清理“血管垃圾”,就不會罹病,真的是這樣嗎?聽聽專家的說法,告訴你一個日常生活最簡單的“清血管”方法。

血栓形成的3個原因

既然“毒素”不會造成血管堵塞,那麼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從臨床上看,血栓形成有3個原因:

1、血脂增高

人體攝入适量脂類物質有助于身體正常運轉,但是攝入過多的話,使其長期存在于血管中,就容易使血流速度減慢,或出現動脈血管斑塊而誘發血栓。

2、凝血系統功能失衡

在人體血管内皮細胞的作用下,血管中的血液是不會凝固的,但是在各種緻病因素影響下,血管内皮細胞會出現紊亂,導緻凝血系統功能失衡,就會引起一系列病理反應,最終形成血栓、血管堵塞等問題。

3、血液組分發生變化

血漿中存在一些具抗凝作用的蛋白,如蛋白C、蛋白S、類肝素物質以及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抑制物等,不過,如果由于某些因素導緻抗凝蛋白發生異常化,就會引起血液高凝。

喝水是最簡單的“清血管”習慣

我們想要排出血管垃圾,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多喝水”。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血管堵塞,是因為裡頭堆積太多垃圾,必須定期排毒清理才行。不過,專家提醒,血管其實沒有必要借助外界的幹預來排毒。

所謂“血管垃圾”,主要是指人體新陳代謝所産生的一些代謝廢物,而經由血液的流動可以将其運送到特定的身體器官,再被肝髒、腎髒所代謝分解,然後排出體外。

理論上說,這些代謝廢物并不需要采取額外手段排出,而人體正常的代謝廢物并不會堵塞血管,堵塞血管的是脂類物質。

所謂“脂類物質”,例如膽固醇,适度水平的膽固醇能維持人體正常運轉,但是如果長期膽固醇的水平較高,就會容易引起動脈血管粥樣斑塊。斑塊一旦破裂就會形成血栓,這種情況可能導緻血管堵塞,引起腦梗、心肌梗塞等疾病。我們想要排出它,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多喝水”。

改善生活習慣預防血管堵塞

預防血管堵塞的方法,并非通過服用保健品等方式來“排毒”,而是應該從生活習慣入手,“治本”而非治标。

例如:飲食方面經常攝取高油、高鹽、高糖食物,易使血管裡的脂肪越積越多,最終形成血管堵塞。長期熬夜的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會被打亂,引起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導緻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等不良現象。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血管堵塞的高發人群,應該重視血液流變學和凝血酶原的檢測,定期檢查血管彈性,判斷是否已存在硬化迹象,以便及早防範。

5個動作摸出血管好不好

血管隐藏在皮膚下,雖然我們從體表看不出來,但是身體的5個地方從可以“摸”出來,大緻判斷出你的血管好不好。但是,這些自檢方法隻能起到提示的作用,發現異狀還是需要到醫院進行更多的檢查,由專業醫師判斷。

1、摸脖子

位于男性脖子正中的喉結(女性為相應位置的軟骨突起)兩側是頸動脈,你可以将4指輕輕搭在一側,感受一下頸動脈的搏動,然後再換到另一側,判斷兩側的搏動是否強弱一緻。如果發現到一側搏動減弱,甚至消失了,這可能是頸動脈狹窄的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用力按摩,或同時觸摸兩側的頸動脈,以免造成腦部缺血。如果自己做的不好,應請專業人士幫忙檢查。

2、摸手腕

将手指輕輕搭在手腕靠近大拇指的一側,感受自己的脈搏。正常脈搏和心率一緻,每分鐘60~100次,而且間隔規律。如果脈搏跳動不規律,可能暗示房顫、血管狹窄等疾病。

觀察脈搏是我們發現房顫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也可以讓家人同時把手放到自己的手腕和胸口,檢查兩者的跳動是否一緻,若心髒和脈搏跳動不一緻也是房顫的表現。

此外,鎖骨下動脈狹窄也會影響到脈搏的正常跳動,出現一側脈弱,甚至摸不到的情況。嚴重的鎖骨下動脈狹窄不僅影響到上肢血流,還會影響腦部供血,産生頭暈、視物不清、走路不穩等症狀。萬一發現自己的脈搏跳動過快、過慢或節律出現紊亂,要盡快檢查,找出原因。

3、摸肚子

肥胖不是福,它會增加我們全身各個髒器,尤其是血管的負擔,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是否肥胖不隻看體重,還要看腰圍,腰圍是心腦血管疾病更為敏感的預測指标。

腰圍測量的方法:用皮尺在肚臍上方0.5~1公分處水平繞一周,肥胖者就選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繞一圈。男性≥85公分、女性≥80公分就被認為是腹圍超标了。

4、摸腿部

按壓一下自己的腿部,如果發現一側比另一側還要粗,一按下就一個坑,或者是雙腿發沉、發脹,可能是水腫了。

下肢水腫是因為血液回流不暢或體液淤積在下肢導緻的,沒有明顯誘因的一側或雙側下肢水腫,可能反映出嚴重的疾病,例如心功能不全、靜脈曲張、肝腎疾病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及時就醫。

5、摸腳背

足背動脈的搏動也能反映出血管的健康狀況,但其強度因人而異,有些人搏動很強,有些人則似有似無,這主要和天生差異或腳的胖瘦相關。

不過,如果一個人的足背動脈搏動發生了變化,有可能預示動脈出現問題了。

如果發現一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且左右不對稱,通常就是下肢動脈硬化。若是雙腳的足背動脈都越來越弱,還要警惕髂總動脈等位置相對更高的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等問題。糖尿病患出現血管問題的風險更高,對于足背動脈搏動更應該加以關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