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明朝不割地不賠款,為何領土面積會縮水?

明朝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繼承了漢人的血性,真正做到了“不割地,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然而奇怪的是,從不割地賠款的明朝國土面積卻一直在縮小。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登基稱帝,建立明朝,其後經曆數次北伐,到永樂年間國土面積達到最大,疆域包括兩京十三省、奴兒幹都司、關西七衛、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舊港宣慰司等,約997萬平方公裡土地。但此後就一直走下坡路,直至明末所轄領土僅僅包含漢地十三省,約350萬平方公裡土地,這是為何呢?

原因之一就是明朝實行的特殊民族政策。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統一的大國,但大部分時間國家的主導者都是漢族,因此如何治理少數民族成了統治者頭疼的問題。明朝采取的是“以夷制夷”的政策,給予少數民族高度的自治權力,中央政府隻需要任命一個少數民族的首領,就可以達到管理整個少數民族的目的,簡單又高效。

起初這個政策十分有效,畢竟周邊少數民族的實力弱于明朝,除了順從外别無選擇。但一個王朝不可能永遠強大,随着明初幾代英明帝王的隕落,明朝的國力也逐漸衰弱,這些羁縻地區就會慢慢脫離中央王朝的控制,而朝廷對此也是有心無力,隻能随他們獨立。

最好的例子就是後來建立清朝的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是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布于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明朝在東北設置了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分别是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剛開始明朝還能憑借着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控制東北地區,但到了明末,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與明朝分庭抗禮,明廷對此毫無辦法,徹底失去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其他羁縻地區也是如此,在明朝國力減弱的過程中慢慢脫離明朝控制。

不得不說明朝确實是我國最剛的王朝,将漢人的血性展現的淋漓盡緻,就算是亡國之君崇祯帝也能選擇自缢殉國而不苟且偷生。可哪有不落的太陽,明朝最終也沒能守住江山,也體現出古代王朝喜歡使用的羁縻政策的局限性。後繼的清朝吸取了教訓,根據邊疆地區的實際情況設立不同的行政機構,加強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因此清朝也成為我國實控面積最大的王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