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大明帝國的滅亡,宦官專政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如,英宗朱祁鎮寵信王振,才有了土木堡之敗,葬送明軍精銳二十萬兵馬,從此北方邊境由戰略進攻轉為主要防禦;熹宗朱由校寵信魏宗賢,結黨營私,殘害忠良,最終導緻朝綱混亂,百姓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抗擊官府!
那麼,太監是如何産生的呢?他們身居皇宮又過着怎樣的生活?
實際,中國封建社會的太監已有千年曆史,人數多少也根本無法統計。很多帝王一旦擁有天下,勢必要荒淫酒色,奢侈享受,因此大肆采選美女,充實後宮。但要侍奉這些皇家女眷,外加在深宮禁苑幹些女子無法勝任的體力活計,便要引入一些“特殊”群體,即閹割失去性功能的男子,太監一行由此産生。
太監來源大概有三種,一是戰争遭俘,如導緻秦朝滅亡的趙高,他原是趙國貴族之弟,秦始皇滅趙後,将其抓到鹹陽,閹割後入宮,逐漸得寵并幹預朝政。二是因觸怒皇帝龍威,慘遭宮刑,從而失去男人器官,像漢代司馬遷,隻因幫投降匈奴的李陵說了幾句好話,便惹得漢武帝大怒,對其施加如此酷刑。第三便是自宮求職,明朝太監多數來源于此。
明朝由于長期戰亂,田地荒蕪,百姓貧苦,若遭遇天災,更加痛不欲生。很多輕壯男子因此希望進入宮廷尋找一條生路,而一旦受到皇帝寵信,那便可以一步登天,所以很多人就抱着這樣一絲希望揮刀自殘,湧入皇宮,其中最成功者,莫過于王振、魏忠賢等人。
那麼問題來了,大富大貴的皇上如何會重用太監呢?這其中便摻雜了許多原因,但重要一點還是皇上要獨攬大權,防備朝堂那些文武重臣謀奪政力,甚至篡取皇位,這樣例子可謂不少。
而太監多出身寒微人家,閹割入宮後,沒有家族與親戚勢力,猶如附骨之蛆,隻能一心趨奉皇族成員,時間一長,彼此處出感情,個别太監也就飛黃騰達了。
為何說個别太監呢?實際,皇宮太監人數衆多,固然有受到主子恩寵的,逐漸成為權勢熏天的閹宦,而更多人則是受盡壓迫,勞苦一生的底層太監,他們于深宮終日疲于奔命,繁忙勞碌,幹着最苦最累的活計,有時一個不小心,得罪主子或上司,還會挨打喪命、緻殘,或趕出宮外,活活餓死。
太監入宮一般先要認師父,拜在某位有名頭的老太監門下,先盡心盡力的侍奉師父,師父一高興,就會指導他學一些宮内相應規矩,如見到皇上、太後,皇後及妃嫔們如何稱呼,如何行禮,如何奉茶、備膳、傳旨、走路,白天如何站班、夜晚如何打更、值班等等。
太監底層人員稱為淨軍,這類人最多,他們遭受非人勞役,灑掃、跑腿,幹最重的體力活,卻難得一見主人,被伺奉皇家主人的上司閹宦所瞧不起。
而伺奉主人的太監,有時日子也不好過,時刻都要巴結、陪着笑臉,等候皇上、嫔妃們的傳喚,一旦小有過失,就會降為淨軍,為取得主子歡心,他們就算受到屈辱,也要表現出一副樂于承受的樣子。
如建文帝有一次用膳,太監吳誠在一旁執酒壺侍奉,這時,建文帝吃的鵝肉掉了一片,吳誠當即跪地,學着狗叫,爬着舔食了那片肉,此舉逗得建文帝哈哈大笑,随手便又扔了幾片肉給他。由此可見,在主人好壞不定的心情面前,太監的地位便如同豬狗一般。
事實上,太監因是殘餘之身,自身情緒也極不穩定,背後,他們也常自怨自艾,動辄傷感悲泣,還常拿新來的小太監打罵出氣,與同屬之間也要耍滑暗鬥,魏忠賢便曾靠着客氏撐腰,将之前上司魏朝排擠出宮,由此一躍成為皇上心腹,漸掌朝權。
另外,太監入宮本為求取富貴,自身原帶有貪念,因此絕不會放過索财納賄的機會,平時在采購、置辦宮中用品時,就會侵吞銀兩,以次充好。
查看外地為皇上進貢的物品,也是橫加挑剔,尋找麻煩,直令來使要先将他們喂飽,這才算完辦差事,順利複命。
萬曆年間,皇上派往全國各地的礦稅監,一旦走到哪家大戶門外,見不給好處,便指着他家的房屋或祖墳說下面有礦脈,如果這戶人家不想破财免災,那便等着拆房挖墳的後果了。
太監娶妻也算一件奇葩事,他們雖算不上真正男人,卻也有一定的性意識。史上記載很多宦官娶妻、奪妻事件,唐玄宗時,閹宦高力士就曾娶了呂元晤的漂亮千金。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太監娶妻要受剝皮刑罰,可等到英宗時期,就有宦官不顧祖訓,不僅明目張膽娶妻,還甚至納妾。
實際,太監娶妻并非能過正常人生活,隻為滿足一下自身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要求,而真正能娶妻納妾的太監還是極少數,因為身處禁宮的多數太監無權無勢,連自己生活都很困難,又如何能夠成家立業呢?
但話說回來,明代後宮除去成群的太監,還有數千數萬的宮女,他們彼此生活都覺寂寞無聊,感情也無法宣洩,由此漸漸開始搭伴,便在一個屋檐下擺桌吃飯聊天,這便是俗稱的“對食”關系,隻為求得一時相互安慰。
千年以來,人們一提到太監,便覺十分厭惡,除了瞧不起他們的生理缺陷,也因為太監自身存有貪婪、狡詐、谄媚、心理扭曲、惡毒等諸多惡習。
但也有“出污泥而不染”者,像七次下西洋的鄭和,為中國早期航海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并開拓了遠洋貿易的線路,将中華文明傳播到南亞、北非等地。
此外還有憲宗時期冒死搭救忠臣、太子的太監懷恩,神宗時期秉公執法的太監陳炬,都曾受到死後格外恩典,令朝臣也十分敬慕。
最後要說的便是明史唯一一位殉葬帝王陵寝的太監王承恩。
明王朝在最危急時刻,百官都做了鳥獸散,唯有王承恩陪侍在崇祯左右,甚至親自操炮轟擊攻城大順軍,連斃數人,北京内城陷落後,絕望的崇祯自缢煤山,王承恩也随同一道自盡。
滿清入關後,感其忠義,順治皇帝令人為他修墓立碑,褒獎其“貞臣為主,捐軀以從”,将王承恩葬于崇祯皇帝思陵門外,讓他永遠“守護”皇陵。
網圖侵删
上一篇
真神格局法解讀第九(新)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