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哪種動物的生命力最頑強?可能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同。不過,全球有不少孤島,島上遍布毒蛇,幾乎看不到其他動物的身影。但其實這些島嶼以前不隻有毒蛇,還有其他動物,後來其他動物逐漸因食物短缺而死亡,這些毒蛇卻依靠超強的生命力存活了下來。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就是大連蛇島上的黑眉蝮蛇,這座蛇島原本與大陸連接在一起,是一個小山峰。後來,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周圍的地面,使得它成為了一座孤島,随後島上的動物由于食物匮乏,動物逐漸滅絕,隻剩下黑眉蝮蛇。那黑眉蝮蛇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
對于島上的蛇而言,食物幾乎都來自于經過小島的候鳥。為了生存,黑眉蝮蛇逐漸演化出了兩項獨門絕技,第一項是:緻命毒液,另一項則是:夏眠。
緻命毒液可以幫助黑眉蝮蛇在捕捉候鳥時,更容易得手,提高捕獵的效率。在演化的過程中,那些毒性更強的黑眉蝮蛇,活下來的概率越高。所以,這使得大連蛇島上黑眉蝮蛇的毒性越來越強。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大連蛇島上的黑眉蝮蛇要比大陸上的近親毒性更強,至少強5倍。
不過,候鳥也不是一年到頭都會來到大連蛇島,隻有春秋兩個季節會途經大連蛇島。也就是說,在春秋兩季,黑眉蝮蛇才有足夠多的食物,而蛇在冬季是冬眠的,可以幾乎不進食,那麼問題來了,夏季該咋辦?
大連蛇島上的黑眉蝮蛇為此逐漸演化出了“夏眠”的技能,也就是說,到了夏天,它們也會長時間的休眠,類似于冬眠一樣不需要食物,這樣夏季也就不需要攝入能量。這也使得黑眉蝮蛇成為了唯一會進行夏眠和冬眠的蛇。
這兩項絕技讓黑眉蝮蛇成了大連蛇島上主要的動物,根據統計,大連蛇島土地總面積不到1平方公裡(大概是0.73平方公裡),黑眉蝮蛇的數量卻達到了驚人的2萬條,密集程度可想而知。照理說,黑眉蝮蛇在島上應該是絕對的霸主,可偏偏卻曾一度瀕臨滅絕,至今仍然受到其他動物的威脅,那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為何一度瀕臨滅絕?
根據現有的記載,蛇島上的蛇曾經曆過幾次大規模的洗劫,甚至一度瀕臨滅絕,而罪魁禍首卻是:人類。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1937年,日本人登島,捕獵了大概7000條黑眉蝮蛇運到中國台灣,把這些黑眉蝮蛇制作成毒酒進行出售; 1946年,前蘇聯軍隊為了修建靶場,登上了大連蛇島,殺死了不少黑眉蝮蛇; 1958年,大連蛇島發生了火災,持續了7天,2000多條黑眉蝮蛇在這場大火中喪生; 上世紀的60年代到70年代之間,大連蛇島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态,不少人登島捕獵黑眉蝮蛇,并制成蛇酒進行銷售。1982年,考察隊登島對黑眉蝮蛇進行詳盡地調查後,估算出大連蛇島上的黑眉蝮蛇數量隻有9000條左右,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從這時開始,大連蛇島被保護了起來,設立起了專門的自然保護區,島上出現了“守蛇人”。
半年鼠吃蛇,半年蛇吃鼠
正是在“守蛇人”的努力下,大連蛇島的黑眉蝮蛇數量逐漸增加。不過,島上的蛇依然面臨着潛在的生存威脅。其中最大的威脅來自于島上的褐家鼠。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島上的褐家鼠并非是原住民。在當初蛇島剛形成時,島上的鼠已經滅絕了。那這些褐家鼠是從哪裡來的呢?
罪魁禍首還是:人類。根據科學家的分析,島上的褐家鼠應該是跟随停靠蛇島的漁船而來,也就是說,它們是人類帶到蛇島上的,并成為了大連蛇島上的入侵物種。褐家鼠身體強壯,性情暴躁。不過,由于島上缺乏食物,對于褐家鼠而言,要生存下去也十分困難。不過,好在褐家鼠和黑眉蝮蛇的捕食時間是完全不一樣的,褐家鼠是夜間捕食,而黑眉蝮蛇是白天捕食,兩者是不沖突。
不過,問題就出在了黑眉蝮蛇需要“夏眠”和“冬眠”。處于休眠狀态的黑眉蝮蛇都是窩在自己的蛇洞當中一動不動,尤其是冬天,溫度特别低,黑眉蝮蛇由于是變溫動物,幾乎是凍僵的狀态,體溫很低,身體中酶的活性很低,運動極為遲緩。而由于島上實在是太缺少食物,到了黑眉蝮蛇休眠時,褐家鼠就有可能進入到蛇島當中去捕獵黑眉蝮蛇。這也讓褐家鼠成為了黑眉蝮蛇的最大威脅,不過好在褐家鼠的數量還不多,并不會導緻黑眉蝮蛇數量銳減。
當然,如果黑眉蝮蛇屬于正常的狀态,褐家鼠便不會是黑眉蝮蛇的對手。尤其是春季和秋季,如果黑眉蝮蛇沒有捕獵到候鳥,也會有一定的概率會捕獵褐家鼠。也就是說,黑眉蝮蛇和褐家鼠互為對方的美食,有人說這就是“半年鼠吃蛇,半年蛇吃鼠”,雖然稍微有點誇大,但基本上就是這個理,雙方在不同的季節,互為對方的獵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