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巴蜀辭賦學院楹聯班預備課第六講 詞的多重性及詞性活用

巴蜀辭賦學院楹聯班預備課第六講

詞的多重性及詞性活用

主 講:辛 勤

今天微笑發來一聯,正好契合今晚的學習内容,相信大家通過今晚的學習,就明白了。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為什麼“難”與“自”為什麼能相對。

同學們好,前面我們讨論了古代漢語的字類和現代漢的詞性。由于漢字及漢語的特殊發展曆史,以及漢字是基于象形文字的本質,漢語的詞不像拉丁語等拼音文字可以用時态、語态、主被動态、單複數格等格式固定,所以漢語的詞,詞類和詞性具有“同義近義(一義多詞)”、“一詞多義”、“詞的兼類(一詞多性)”、和“詞性活用”等多重性。今天我們的課程就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一、同義近義(一義多詞):

1、同義、近義詞的概念:

同義近義詞:字義相同或相近的詞,指同一個事物或同一動作等可以用多個詞來表示,即是一義多詞。

同義詞和近義詞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語言發展中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産,并正在繼續豐富中。就詩詞聯而言,同義詞和近義詞又為我們準确描述事物、情感,及表達聲律美、音韻美方面提供了選擇的空間。

⑴特點:

①同義詞、近義詞的詞類和詞性一般不會改變。其充當句子成分的作用不會改變。

1題小倉山房 孫原湘

黃初詞賦空千古;

白下江山送六朝。

注釋:

黃初:三國魏曹丕(文帝)年号。

白下:地名,指南京,唐武德九年更金陵為白下。在這裡,“白下”與“南京”是同義詞。其詞性都是名詞。在名詞分類上,都是專有名詞。因此,也都是單純詞。不論是“白下”,還是“南京”,在句子中都是作為定語修飾“江山”的,句子成分是不變的。

大家再看,在此聯中,“黃”對“白”為顔色類工對。古漢語字類中,“初”是時間詞,“下”可以看做方位詞,都屬于半虛字相對。聯中,“黃初”對“白下”尤為精巧。但如用“金陵”而不用“白下”,雖黃與金能相對,但初與陵平仄不能相對,則失去了工對的巧妙。

②同義詞和近義詞,有時在表達情感方面會存在一些細微差異。 如下聯“羞”、“愧”是同義詞,常常并列使用:“羞愧”。但在感情色彩上,“羞”和“愧”會有所不同。

2憑吊嶽墓感題 秦大士

人從宋後羞名桧;

我到墳前愧姓秦。

在此聯中“羞”、“愧”都是動詞,都作為謂語。但在整個語境中,感情色彩卻不一樣:

出句的“羞”, 假借為“恥”。感到恥辱。“羞名桧”,取名是自己的主動行為,與秦桧同名是一種恥辱;

對句的“愧”, 本義:慚愧。“愧姓秦”,因祖姓非我可改,所以慚愧與秦桧同姓。

又如:傲骨”與“傲氣”,前者喻高傲不屈的性格,後者指自高自大的作風習氣。

再如:“潔廉”與“潔癖”前者清白廉潔,後者潔身自好,不為外物所污的習性。

對于以言志為目的的詩和聯來說,同義近義詞在感情色彩方面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注意辨别的。所以,同義近義詞的選用,往往是煉字的重點。

2、同義詞、近義詞辨析的方法:

①所指對象不同:

“皮”和“膚”是一對同義詞,但所指稱的對象是不同的,先秦時代“膚”:指人皮;“皮”:指獸皮,區别是嚴格的。

“沉重”與“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負擔重,而“繁重”則指工作、任務的數量重。

又如中國,有函夏”、“赤縣”“華夏”、“中原”、“神州”、“震旦”等同義詞。

②詞的輕重不同:

“饑”和“餓”:前者指吃不飽,含義輕;而“餓”上古時指根本吃不飽,受到死亡的威脅,含義比較重。

“破壞”與“摧毀”,前者損壞,程度淺,後者指徹底破壞,程度深。

③所指範圍不同

“聆”和“聽”是一對同義詞,“聽”用在一般場合;“聆”一般用在莊重的場合。

“觀看”也是是一對同義詞,“觀”可用在莊重的場合的,而“看”用在一般場合。

還有“瞻”、“望”、“視”、“眺”他們用的場合不一樣,遠近不同。

“戰争”與“戰鬥”,前者範圍大,後者範圍小。

“眺”,望遠處看,“望”望高處看,範圍都大。

還有其他一些差異,請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去積累。

二、一詞多義

1什麼是一詞多義?

指一個詞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

1贈吳佩孚

民國正需廉恥将;

吾家曾出廣平侯。

将(jiàng),〈名〉将領,帶兵的人,高級軍官。

2題得月樓 陶澍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将月送來。

将(jiāng):〈介〉把。

〈副〉

将: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傳·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動〉(形聲。從寸,醬省聲。從“寸”,表示與手有關。(jiàng)本義:将領,帶兵的人)

扶持,扶助

将,扶也。——《廣雅》

無将大車。——《詩·小雅·無将大車》

攜帶

将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元結《賊退示官吏》

順從;随從

備物以将形。——《莊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再看文言文中:

①古之學者必有:(名詞,老師)

②巫醫樂百工之人:(名詞,擅長某種技術的人或者是樂師)

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疑難問題)

②于其身也,則恥焉,惑矣:(形容詞,糊塗)

①師者,所以傳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師之不傳也久矣:(名詞,風尚)

2、一詞多義有時會改變其讀音或聲調。如剛才提到的兩幅聯中:

“廉恥将”,“将”是名詞,讀“jiàng”,仄聲;

“将月送來”,“将”是介詞,讀“jiāng”,平聲。

3、一詞多義已經比較固定。

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一詞多義已經形成固定的用法,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在古今詞典、字典裡都有專門的記載。我們可以查到同一個字、詞的多種字義、詞義及其詞性分類和讀音變化。包括我們前面為大家介紹的韻書,都可以查到的。

文言文中: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左傳》)離心,背叛
例:不遷怒,不過。《論語·雍也》)再,重複。 

例:“越國以”)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我。”)看不起,輕視。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頭。”)約數  

例:”、“許君焦、暇”)  答應,聽從 

4、辨析一詞多義的作用:

在詩詞聯中,一詞多義的辨析,對正确辨析平仄、詞性、句意具有重要作用。

①正确辨析一詞多義可以幫助我們正确确定其讀音。如:

“古迹聞一朗興,斸煙尋得寶階層。

“山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形容詞,重複之意,讀“chóng”,

“千裡送鵝毛,禮輕人意”,“重”,形容詞,表輕重,讀“zhòng

這對于我們在欣賞或創作詩詞聯的時候,正确還原或運用馬蹄韻,以表現詩詞聯之音韻美感,具有重要作用。

②正确辨析一詞多義可以幫助我們正确界定詞性,準确理解或創作詩詞聯。

賀張之鼐夫婦雙壽 李漁

人共,看雙影今宵,清光并照;

客滿樽俱滿,羨齊眉此日,秋色平分。

月圓的圓是形容詞,人共圓的圓為團圓,作動詞。

自題聯(清)錢大昕

月寫個文疏映竹;

山行之字曲通花。

個文:像“個”字的文字。因竹葉像個字,以喻清淡之性情。

之字:像“之”字形的彎曲山路,喻行路曲折艱難。

譯文:

稀疏的竹葉被月亮映照着像寫下“個”字,

彎曲的山路被花兒簇擁着曲折如“之”形。

“個”和“之”是竹葉和山路的形狀,可判定為形容詞。

如果我們把“個”誤解為量詞,把“之”誤解為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這副聯就難以理解:

三、 詞的兼類(一詞多性)

1什麼是詞的兼類

詞的兼類:即同一個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一系列經常性、不同語法特征的詞:

如何判斷一個詞的類别,應該把句子成分(主謂賓)和語法功能(詞性在句子中的功能)結合起來才更加科學、合理。

①“詞的兼類”必須是同一個詞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詞類的語法特征。也就是說,隻有多義詞才會是兼類詞。

如:拂水山莊 柳如是

淺深水琴中聽;

遠近青山畫裡看。

聯中的流,為形容詞,本身同時還有動詞性。這裡為動兼形的類型。“流”這個詞本來是動詞,由于詞義引申的原因,又逐步分化出一個形容詞的義項。

②“詞的兼類”表現的語法特征是經常性的,而不是臨時的。在實際應用中已經比較固定,在相關辭典、字典中已有專門詞條說明。

如:賀張之鼐夫婦雙壽 李漁

人共,看雙影今宵,清光并照;

客滿樽俱滿,羨齊眉此日,秋色平分。

“圓”,本義:形容詞,圓形。“月圓人共圓”,在這句,第一個“圓”是形容詞,月圓指中秋月圓圓的,“月圓”用的是“圓”的形容詞本義,表形狀;而“人圓”用的是“圓”的動詞性,意為“團圓”。同時暗指夫婦同是中秋節出生。這兩個“圓”詞性都是基于“圓形”這個詞義。所以,屬于“詞的兼類”。

③同一語境場合不能同時具備兩種詞類的語法特征。

如:瀛山書院 闵鑒

無窮生面青山在;

不盡心機水來。

聯中的“活”,為形容詞,表示活動的。在這裡不能把它理解為動詞。

四、詞性活用

①吾道也:(名詞做動詞,學習)

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作動詞,從師)

我們在看聯句: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照人

難,查韻典動詞、形容詞,難:難以,不易;不能。“難”相當于“使……難以……”此語境下是動詞。

自:查韻典代詞、名詞、副詞。自:自然、本來,“自”被活用為動詞,“便……開始……”從而使“自”這個名詞具有了“使動”的動詞特性“自”具有詞性活用。

所以難與自是可以相對的,是在此語境下名詞活用為動詞。

再看一首宋代王安石的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綠江南岸”在這句詩中,表示春風又使江南綠起來,就是說,“綠”相當于“使……變綠……”。從而使“綠”這個形容詞具有了“使動”的動詞特性,那“綠”具有詞性活用的功能嗎?

因為這一名句已被廣泛引用,所以《新華字典》專門為“綠”列了一項詞性

1什麼是詞性活用?

詞性活用:一個詞在特殊語境下臨時性地表現為不同于其原本的詞性,從而在句中充當不同的句子成分。在相關字典、辭典中,查不到其所起的臨時性詞性。不同于詞的兼類性。

繼續分析,如:春風又綠江南岸”

“綠”,本義為青中帶黃的顔色,形容詞,

《康熙字典》:“ 《說文》帛靑黃色也。”

《新華字典》:綠 (緑) 藍和黃混合成的顔色,一般草和樹葉呈現這種顔色:綠色、綠葉、綠燈、綠化、綠洲、綠茶、綠地、綠茸茸、綠水青山

上述字典的注釋,都說明,“綠”是形容詞。

綠(動),呈現綠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總結:“綠”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具有動詞性,不再是詞性活用。

這裡大家看明白了嗎,“綠”形容詞是詞性活用為動詞,是詞性活用,但綠在現代詞性中已經具有動詞性,也是因為王安石的這句名句,“自”原本沒有動詞的詞性,隻是在此語境下臨時充當了動詞的詞性“自”原本沒有動詞的詞性,隻是在此語境下臨時充當了動詞的詞性

名詞作動詞

①晉函陵/ 秦軍汜南 (軍:名詞用作動詞,駐紮)

②與鄭人  (名詞作動詞,結盟、訂立同盟)

形容詞作名詞

()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吾未見其()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③是故()益聖,()益愚(形容詞作名詞,聖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塗的問題)

⑤位()則足羞,官()則近谀(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 盛:勢盛位高的人)

2、詞性活用的特點:

詞性活用不是固定的、經常性的(即在字典、辭典中沒有列明該詞具有該種詞性),而是在特定語境下臨時性地改變了本義的詞性。這是區分“詞性活用”與“詞的兼類”的重要依據。

如上例的“綠”,通常都是作為形容詞運用,并不經常地、固定地兼有動詞的特性,隻在“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語境下被臨時賦予“使動”的動詞性。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用法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這個詞就由活用變成了形動兼類詞。

3、詞性活用産生的原因

古代的詞彙不夠充足,造字之初,多為實字,也就是今天稱為“名詞”的字,所以就出現了名詞活用作動詞用的情形。

如:《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将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其中,“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如果翻譯成現代文,意思為:解衣服給我穿,讓食物給我吃。第一個“衣”、“食”是名詞;第二個“衣”、“食”是動詞。這就是詞性活用。

随着漢語詞彙的不斷豐富,尤其是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的出現,現代漢語已經基本上沒有詞性活用了。但是,因為詩詞聯的特征,形成了詩家語特征,所以在詩詞聯中,仍然不時會有詞性活用。

4、詞性活用的主要類型:

詞性活用主要有以下類型:直接活用為其他詞性;使動用法;意動用法。

1)直接活用為其他詞性:

指本來某些詞不具備充當某種句子成分的詞性,當它處于句子某種成分的位置上,便臨時被賦予該成分應該具有的詞性

①名詞被直接活用為動詞

當沒有動詞性的名詞,處于句子的謂語位置上的時候,便被直接活用為動詞。

我們都知道,謂語是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的。名詞、數詞和虛詞,一般不能充當謂語。但是,在古文或詩詞聯的句子中,有時候會出現名詞或虛詞處于謂語的位置上,如果這些名詞或數詞或虛詞不是兼類詞,那麼,它們就臨時性充當了動詞的角色,被活用為動詞。

菽莊花園

海負山勝概;

以栽花種竹怡情。

襟,原為名詞。本義:古代指衣的交領,後指衣的前幅。引申義為名詞懷抱。但在這裡“襟海負山”的語境下,“襟”與“負”都是處于謂語的位置,臨時被賦予動詞性,活用為動詞,意為:抱海扛山。

名詞作動詞

()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聖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

②數詞被直接活用為動詞:

成語“朝三暮四”,源于莊周《莊子·齊物論》,原來比喻用詐術欺騙人,後來用以比喻常常變卦,反複無常,變化多端,捉摸不定

又如:(我)早上 給三顆,晚上 給四顆

這個成語,用數詞“三”和“四”取代了“給三顆”和“給四顆”,被臨時賦予動詞性而充當謂語。

③虛詞被直接活用為動詞:

《紅樓夢》聯 曹雪芹

世事洞明學問;

人情練達文章。

上聯中的“皆”隻有副詞性,下聯中的“即”亦為副詞。但是在這句話裡,因為處于謂語的位置上,被臨時賦予動詞性,活用為動詞,其意相當于“皆是”、“即是”。

④動詞被直接活用為其他詞性:

動詞不能直接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當動詞處于這些句子成分的位置上,就會被直接被活用為名詞、形容詞。而充當狀語的主要是副詞、形容詞等。當動詞處于狀語的位置上,則會被直接活用為副詞。

A、動詞被直接活用為名詞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别”的詞性,按《新華字典》是動詞、形容詞或副詞,沒有名詞性。但是,在這個句子中,“别”是“恨”的賓語,指“骨肉分離”這種狀況,所以被臨時授予名詞性。

B、動詞被直接活用為形容詞:

滿 地。

“落”可作動詞(飄落)、名詞(村落)、量詞(一落磚)。雖然也有形容詞性(冷落),但“冷落”與“飄落”的詞義不同。

而在這個句子中,“落花”指“飄落的花”。“落”作定語。因此,“落”被臨時賦予“飄落的”這種形容詞性。

C、動詞被直接活用為副詞:

(唐)白居易《有木詩八首 其五》

識藥 人,始知名野葛。

動名

“試”,《新華字典》給出的詞性是:<>,試探、試驗;<>,相當于“姑且”。

《漢語大辭典》:試問,試着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按照《漢語大辭典》的注釋,“試”是修飾動詞“問”的,充當狀語。而在白居易的這首詩中的詞義,與《新華字典》給出的“<>,相當于姑且”的詞義又不一樣,所以這裡的“試”是在“試探”這個詞義下的詞性活用。

(二)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指被活用為動詞的名詞對賓語含有“使它怎麼樣”或“使它成為什麼”的意味,它能讓賓語具有“使動”動詞所賦予的行為和性狀。如:

①名詞的使動用法

題李仙園 周升桓

一帶林塘境界;

四時花果隐生涯。

上聯的“詩”本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用的是“使動用法”,意為:“一帶林塘使這境界正适合入詩”。

大家注意看,這一聯與微笑提問的那聯是不是特相似

①既東封鄭 (封:疆界。名作使動,使……成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晉 (利:利益、好處。名詞作使動,使……得利)

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指使賓語成為形容詞所形容的狀況。

春風又綠江南岸。

“綠”本是形容詞。在此句被“使動”為動詞:春風又使江南岸變綠。

③數詞的使動用法:

數詞使動用法是:把相連的兩個數詞表述為“由某個數字變為另一個數字”。

章太炎《秦政記》:“籍令秦始皇長世,……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譯文:“假若秦始皇長壽的話,……就算使秦始皇與三皇并列變成四皇,與五帝并列變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④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動。

《詩經·小雅·斯乾》:“似續妣祖,築室百堵,西南其戶

譯文:“繼承先輩的祖訓,蓋起宮室上百間.使門戶向西向南。”“西南其戶”,意思是使門戶向着西南方開。

動詞的使動用法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習,使……學習)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使……滅亡)

③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使……退卻(撤兵))

若不阙秦(阙:使動用法,使……削減)

⑶意動用法

①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意動,即把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指把被活用的詞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通俗地說,意動用法可以表述為:

…… 為……。如:

① 吾從而()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② 孔子()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越國以鄙遠(鄙:邊邑。名詞作意動,把……當作邊邑)

《前赤壁賦》:魚蝦而麋鹿。”此句的意思是: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

“侶”,伴侶,名詞;“友”,朋友,名詞。但在這個句子中,分别被意動成“以┅┅為伴侶”和“以┅┅為朋友”,“侶”和“友”都被活用為動詞“以為”。這就是“意動”用法。

②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指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這個人或事具有形容詞所描述的性狀。

春聯 翁同酥

老骥思千裡;

鹪鹩一枝。

老骥:老馬。出句化用曹操《短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鹪鹩(jiāo liáo):一種小鳥。下聯化用《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聯中“足”,在句中理解為“滿足”,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滿足于“一枝”。

聯意:老馬猶思千裡之行,鹪鹩以一枝為滿足。此聯表達了作者雖已暮年,仍懷雄心壯志,不願學鹪鹩苟且度日。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本講提綱:

一、同義近義(一義多詞)

二、一詞多義

三、 詞的兼類(一詞多性):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