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教學設計
【設計簡說】:
一、教材分析:《關雎》是《詩經》的首篇,編排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章描寫一男子對心愛姑娘的思念和追求過程,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他内心深處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其文、義、聲、情俱佳,足為“國風”之始,《詩經》之冠。在藝術表現上,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賦、比、興和重章疊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給人以豐富的美感。
二、學情分析:這是學生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詩經》,盡管詩歌中有些詩句人們耳熟能詳,但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真正理解起來卻并非易事。再者九年級學生通過兩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詩文閱讀基礎,形成較為穩定的學習習慣,有自己的見解,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敢于創新,敢于展現自我,有朦胧的情感體驗。
三、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标準》要求初中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讀詩歌要“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依據本單元教學重點,要求通過“品味,感悟,欣賞”來完成教學目标。
四、教學設想:因是學生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詩經》,首先讓學生對我國最早的這部詩歌總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詩經》“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而後進入文本的學習,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詩歌内容,這次課堂教學我結合一些充滿方言趣味和鄉土情趣的本地歌謠,和課文作一個比較閱讀。教學步驟分為“讀通、讀懂大意、讀出情味”等幾大步,為達到每一步的要求,分别設計相關小問題。重點放在詩的“詩情畫意”上,完成“詩中有畫”,培養學生學詩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聯想與想像以豐富形象的良好思維品質與學習習慣,以及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述的表達能力。在給學生一定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内心感受,培養學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
教學目标: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把握全詩感情基調,準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理解積累“睢鸠、窈窕、荇萊、寤寐”等詞語。
3、明确詩的大意,理解詩的主旨。
4、了解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重章疊句的結構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以誦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朗讀、析讀、品讀中把握詩歌豐富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确的愛情觀,喜愛傳統經典詩文。
教學過程簡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關雎》的mp3)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文學源遠流長。詩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唱起來别有風味。剛才同學們聽到的就是演唱的一首詩,詩名是 《關雎》 ,它選自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自然的導語,曲調優美的音樂,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内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隻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衆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雅”詩多是貴族作品,隻有小部分是民間歌謠;頌是祭祀用的,内容多為贊美神靈和祖先的功德。在表現手法上,《詩經》往往兼用賦、比、興等手法。賦指鋪陳直叙;比指打比方;興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所以,興常常用在一首詩的開頭。“風雅頌” “賦比興”合稱“詩經六義”。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
小結: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不學“詩經”,就不懂得怎麼說話。可見《詩經》的重要影響力,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今天讓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聆聽三千年華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輝煌。
三、初讀,讀通課文
1、一讀,讀準字音
師範讀。朗讀中讓學生注意沒學過的生字詞,同時出示投影:
睢鸠(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ì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裡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芼(mào):挑選。 |
2、二讀 ,讀準節奏
師講解古詩詞的斷句讀法:四言詩(二/二拍)、七言(四/三拍)。示範讀第一句有節奏和無節奏的區别,然後讓學生朗讀詩,說一說怎麼劃分節奏。
明确:《關雎》是四言詩,對于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拍。應該是兩字一頓,例如: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老師的範讀為學生的朗讀提供示範,讓學生能更準确、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析讀,讀懂大意。
1、多媒體顯示: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生交流讨論。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内容,師列舉一首潮汕愛情歌謠:“手騎扇,走到街中看遊戲,看見嬌姿一美女,美女生來合我意。美女生來面刁刁,畬死書生魂魄銷,若欲動手無名色,竹竿吊魚畬死貓。”學生一比較聯系,很容易就理解課文的内容。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明确:這是一首愛情詩,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2、配樂朗讀課文。
了解詩歌的内容後,請學生配樂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語調。
朗讀指導要點:第一節是全詩的序,為下文描寫君子追求淑女作鋪墊,朗讀時音調舒緩平正,要讀出對“窈窕淑女”的贊歎和思慕,“好逑”宜重讀。第二節寫出君子時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語句中流露出一種向往的味道,仍要讀出對“窈窕淑女”的渴慕,但有一絲淡淡的哀愁。第三節寫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讀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狀,讀出求之不得的憂思,可用降調。第四節和第五節意思相近,都是運用了反複的手法,刻畫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樂與幸福之情,用興奮和輕快的語調,“友”、“樂”應重讀,可用升調。(在朗讀的語速、語氣、語調和重音等方面加以引導,着力達成“準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目标。這對學生的語言感受力的培養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3、小結:
朗讀中節奏、重音、停頓、速度和作者情感的把握都很重要。
五、品讀,讀出情味
1、師:美麗的詩歌演繹出美麗的故事。請同學們結合文中的具體詩句,并根據對詩歌内容的理解,按照主人公的心路曆程,通過合情合理的聯想與想像,用優美的語言講述這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然後全班交流、點評。
用多媒體顯示以下内容:
①、君子是怎樣“寤寐求之”的?
②、“悠哉遊哉,輾轉反側。”這時候的主人公情态如何?心理怎樣?
③、你能想像出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具體情景嗎?
預見學生講述的内容大意:清清的河水,水波蕩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沙洲,沙洲上成雙成對的雎鸠鳥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随着微風參差搖擺。有個文靜美麗的姑娘在河邊采摘荇菜。這時,一位青年男子來到河邊,他聽着鸠鳥和鳴,看着美麗的姑娘,不由得向往着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愛慕之情油然而生。他想盡辦法去接近她,日思夜想要的到她的愛情,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情到極處必生幻,朦胧中他和自己的心上人相會了,他彈琴鼓瑟,和姑娘結為夫妻,過上了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
2.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鸠”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師引用充滿方言趣味和鄉土情趣的潮汕歌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内容。如下面的“過番歌”
(1)“天頂飛雁鵝,阿弟有畝(注:妻)阿兄無。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聽了無奈何,收拾包裹過暹羅(注:泰國)。來去暹羅牽豬哥(注:配種公豬),賺有錢銀多少寄,寄返唐山娶老婆。”(2)“天頂飛雁鵝,無錢無米無奈何,背個包裹過暹羅。火船一到七洲洋,回頭便望我家鄉。父母畝仔個個哭,哭到我心如着刀。暹羅船,水迢迢,會生會死在今朝。過番若是賺無食,變做番鬼恨難消。”
明确:用了“興”的手法,首章以水鳥相向和鳴起興,興淑女應配君子;次章寫自己的寤寐不忘,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三章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 、“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 、“樂之”等。
3、詩歌中每句話都是四字,語言幾乎相同,中間隻變動幾個字。這樣循環反複地歌唱有着怎樣的韻味?對情感的抒發有着怎樣的作用?
明确:《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隻變動幾個字,甚至隻變動一兩個字,以重複歌詠的一種形式。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反複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重章疊句的結構特點,品味《詩經》樸素優美、韻律和諧的語言)
六、悟讀,品味欣賞
1、古人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關雎》被冠于《詩經》三百篇之首,肯定有着獨特的藝術魅力。下面請同學們深入研讀這首詩,以“我從 這一句、這幾句詩中,品出了《關雎》的 美”的句式,說一說你的發現和思考。(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習進展,引導分析,然後全班交流。)
2、總結:詩讓我們博學多才,詩讓我們潇灑多情,最後,讓我們再次吟誦《關雎》,再次領悟一下它的藝術魅力。
七、作業: 出示投影:根據提示填空。
(1)《關雎》中統攝全詩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關雎》中抒發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3)背誦全詩。
八、闆書設計:
下一篇
520,中藥情書的浪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