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肝經為什麼叫“足厥陰”?

(以下是個人學習體會,非學術文章)

立春了,東風吹,肝木生,這個節氣就是要養肝的時候,肝髒有一條經絡,叫足厥陰肝經。所以在中醫時在,一講足厥陰就是指肝經,一講肝經就是說足厥陰。

簡單地說,足厥陰肝經這個名詞中,“足”是指這條經絡是起于足下,這個好理解。“肝經”是指肝髒的經絡,這個也好理解。而“厥陰”就有點讓人不好理解了。

為什麼肝經叫厥陰呢?

“厥陰”這個詞有點讓人費解。要理解它的含義,還得從漢語的字義來理解。厥陰在漢語中為多義詞,在中醫中指穴位名、一種疾病或經脈。但為什麼古人用這個詞與肝髒,肝經聯系起來呢?

“厥”的字形中它的“廠”部是山崖的意思,“欮”部是向上沖的意思,合起來的本義是指發射石塊,它是一個會意字,取“欮”的音作為讀音。你可以想像一個人在山涯底下向上發射石頭這樣來理解它的本義。後來,厥的字義就引伸得很多了,其中厥也表示短,缺,少的含義。中醫裡講厥陰的厥,就是指短缺的意思。而陰字,代表着陰陽二氣中的陰氣。“厥陰”的意思就是陰氣發展的最後階段,開始重新向陽的方面轉化的過程。它剛好與陽氣中的少陽相對應。

那麼為什麼中醫要用“厥陰”來表示陰氣發展的最後階段呢。原來,早在易經裡就将宇宙中氣的狀态分成陰陽二氣,并按陰陽二氣的大小劃分成各個層次: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這樣形成一個陰陽二氣的消長循環。厥陰就是陰氣最後的階段,也是陰氣最少的階段。張仲景稱這種陰陽運動為六經,黃帝内經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結合它成書之前的人體生理實踐活動和醫學觀察,将六經應用在人體,把人體的肌表層表示為太陽,腸胃層為陰陽,膽與焦為少陽,肺脾為太陰,心腎為少陰,肝與心包為厥陰。這是易經的陰陽理論在中醫裡一個偉大結合,是通過無數年醫學觀察并不斷總結的結果。所謂易醫同源,一點不假。

既然厥陰是陰氣發展的最後階段,那為什麼與肝經搭上關系呢,并用它來命名肝經呢。古代人觀察天體運動與自然氣候變化時,将大自然的陰陽二氣運動用後天八卦來表示,當陰陽運動到醜寅這兩個位置時,宇宙中北鬥七星的鬥柄剛好指向東北方向,這個時候剛好是東風吹,一陽初生,大地回春,所以有話說“柄指東北為立春”,也因為對應八卦圖上的方位,剛好是寅的位置,也有話說“柄指寅為立春”。

人與自然是同步的,此時人的身體也一陽初生。而一天中的十二時辰也是個小宇宙的陰陽運動,也是同步的。這個一陽初生的之前,也是陰氣發展的最後階段,在十二時候剛好處于醜時這個位置,而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這個時辰是氣血向肝髒回流,肝經發生作用的時候。因而将肝經定義為厥陰階段。顯然,厥陰肝經這個詞最初是源于天文學觀察,通過八卦推演,将這種陰陽運動狀态精确到人體的結果。既有天人合一,取類比象的辯證邏輯,也有實踐觀察。如下圖:

也由此可以看出,東方也對應春天,春天也對應當内髒中的肝,而肝就是陰陽六經的厥陰階段所在器官。如果肝髒出了問題,人體的一陽就初生不了,會給整個生命帶來最嚴重的後果,所以肝癌是所有内髒癌證中位列惡性之首,很難醫治。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