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認知與知識

搜狐網

2018-06-22 14:29

文 | 蘇亞

在談論了那麼多哲學理論之後,我們終究是要回歸生活。是的,哲學就像其他的學問一樣,最終還是為人生服務的。哲學表面上看起來在生活中沒什麼實際作用,虛無缥缈,但其實對人生是有大用的,那就是提升人的認知水平。

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人們也常說:知識改變命運。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常常有這樣的無力感,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縱使很多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見得活的快樂。那麼,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是知識學得不夠多?還是道理懂得不夠多?是否隻要積累足夠的知識,命運就能發生改變?我認為,其實不然。決定人生高度的,甚至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不是知識,而是人的認知水平。

人體比例圖 達芬奇

認知和知識是兩碼事,認知是主觀的,知識是客觀的。知識是對事物規律的總結,而認知則是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程度。比如說:牛頓的力學三定律,每個定律都有各自的公式,公式本身并不複雜,但力學三定律卻能涵蓋物體的運動規律。從公式的定義到規律的内涵,需要人們去理解和認識,才能最終把定律運用起來,去解決現實問題。

而認知能力的不同決定了人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同一份知識,不同的人理解程度有差别,而且越是複雜的事物,其内涵往往是多面而又深刻的。就拿力學三定律來說,這是現代課本裡中學生(理科生)要學習的内容,并不是十分難理解的。但就對這些定律的認知和掌握程度來說,中學生和牛頓本人絕對是天差地别。

這還是比較客觀的物理學知識,至于人文學科,或者是對社會的理解和認識,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做出的判斷可以截然相反。而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時期,認知也是不一樣的,就拿《紅樓夢》來說,随着閱曆的增長,個人對于《紅樓夢》的解讀也會有新的想法和感悟。

牛頓肖像

這些判斷和認知才是決定人命運的關鍵,而不是知識。知識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知識是靜止的,而世界是流動的。想要把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認知水平是必須要過的一道坎,如果說認知能力不夠,對于事物的因果關系,發展趨勢判斷不準确,那麼知識最終也無法成為改變人生的力量,而是淪落成一種裝飾。

那麼哲學與認知能力又有什麼關系呢? 哲學不是對具體事物的研究,它是讨論知識的知識,思考思想的思想。這些知識和思想(哲學)都是在對人生系統的反思中積累和發展出來的,它們能夠帶領你從不同的角度,甚至是更高、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比方說,在很多哲學體系裡,都提到了“一”,“整體”,“不可分割”的概念,老子的“道”,佛家的“梵”,程朱理學主張的“萬物一體”,這些概念都明确的指向一個道理:世界萬物是一個整體,一切都是有聯系的,人們需要做的就是記起自己與萬物原是一體,真誠用心地照着去做,這将使人逐漸恢複與萬物一體的意識。當你擁有這個意識的時候,便進入與道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了。而哲學就是讓人意識到這一點(萬物一體),而這一點就是提升認知水平的關鍵。

意識到這一點又有什麼具體的作用呢?讓我們回歸生活,生活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是一個整體,每一個挑戰,每一件事情,甚至是每一分、每一秒對于自己的人生都有它獨特的作用或是鋪墊。生活裡所安排的一切,背後都有一個統一的目的,那就是所有的經曆和挑戰最終都是為了塑造你的個性,才華和成就,所以人生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一個都不能少。

知識其實也是一個整體,人們發明很多的學問,不論是數理化,還是文史哲,來解決生活中的困惑和難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習慣了把這些學問分開來看,比如文科啊,理科啊、文科裡又有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等。但實際上,因為生活是一個整體,每一個挑戰裡所包涵的困難或是困惑絕不止涉及某一方面的知識,在生活裡做人,做事所需要的知識一定是多方面的,各種學問都可能需要。

建築設計手稿 達芬奇

而哲學的作用就在于把獨立(各個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我們習慣于把事情單獨拎出來分析,這種理性思維習慣了分割事物。比如說,我們現在來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尤其是在分析社會難題的時候,習慣于把問題分門别類,把他們各自歸于各自的領域——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或是文化的,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也是一個整體,一個社會問題的形成,不僅僅是某一方面或是某一領域失衡造成的,而這個問題所帶來的後果,也不僅僅隻是影響社會的某一方面或是某一領域。

2008年美國華爾街的金融風暴,絕不僅僅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出現了問題,它是政治、經濟各個方面積累的問題一次大的爆發,而這次爆發所帶來的影響也不是隻針對經濟領域,08年的金融風暴對于美國的政治、經濟甚至是軍事策略都有很大的影響。

正因為這個社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事物又都在流變之中,所以孤立的來分析問題是不夠明智,那麼當哲學把各種知識聯系起來的時候(就是你意識到“萬物一體”,知識當然也是一個整體),這樣才能真正的把知識運用起來,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改變人生的命運。

是的,哲學最後還是要落到生活上,不然就是空談,于人生而言,毫無益處。當年,我回國的時候,其實想明白了,夢想不在遠方。隻要肯付出,哪裡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如今,研讀了十年的哲學,我才明白,“道”亦不在書裡,而在生活的實踐之中,在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