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陽還五湯加這一味藥治中風,可謂是神來之筆!

2022-03-29 10:28

張某酒量很大,平常酷愛鬥酒。那天晚餐,朋友請吃飯,喝了很多。第二天早上起床,感到一陣的頭暈,站立不倒摔倒在地上。其妻在廚房裡做着早餐,聽見響聲,過來一看,發現張某已經摔倒在地上,馬上打120。由于搶救及時,張某沒有生命之危,并且恢複得較好,說話等都沒什麼問題,就是走路不自然,特别是左手左腳無力。

張某說:“老譚啊,聽說你對中風病有一定研究。”

見張某的眼裡明顯流露出渴望的眼神。譚律明便說:“我幫你把一下脈吧.”

脈象沉弱,陽氣不振,氣血不足。譚律明也沒給什麼藥方,隻是說:“張局,加強鍛煉吧,少喝點酒。”
張某點頭稱是。
轉眼過了兩個多月,譚律明又在公園晨散步,遇到了張某,張某精神狀态比兩個月前差遠了,左手左腳更是無力。

譚律明說:“怎麼了?”

張某有氣無力地說:“二次中風。”

譚律明說:“二個多月不見你了,我以為你身體恢複,回單位上班了呢。”

譚律明心裡想:“如果二個月前給他開藥方,應該不但不會發生二次中風,恐怕身體已經有很大的好轉。”為什麼譚律明不給張某藥方?

原來,譚律明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不給高官顯貴看病開方。

為什麼?他認為,這些高官顯貴們官位顯赫,權力在手,關系極廣,什麼樣的名醫院沒住過?什麼樣的名醫沒看過?那裡用得着像他這樣的一個平民百姓去給他們看病。

張某雖稱不上高官顯貴,但也是關系極廣,能随時進出省裡最權威的醫院,能請到專家、教授給他看病。更何況,原先譚律明和張某在同一個單位時,脾氣不太對。

但這次,看到張某二次中風後無精打采的樣子,譚律明決定開個方給他試試。

藥方:黃芪6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地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山楂60克,大黃2克。每日一劑,水煎,分四次溫服。

有人一看就知這是補陽還五湯加減。補陽還五湯是治療中風病裡相當有名的一個藥方,是由清代名醫王清任所創。

但在藥方裡加入山楂、大黃,則是山東名醫張志遠先生的經驗,他曾用此方治一患者,僅20多天就取得極好的效果。
張志遠先生經驗的神妙之處,就是在方裡加入山楂60克。 譚律明在給朋友講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時,曾經做過一個用食用酸醋清洗茶杯上的污垢的實驗,實踐證明,酸醋能很好的清理茶杯上的污垢,同理,能很好的清理血管、血液裡的污垢,能軟化血管,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在補陽還五湯的基礎上加入山楂,可謂是神來之筆。

後來,譚律明在向另人介紹張志遠先生的這一經驗時,還提到了張志遠先生的這一經驗是師法于張考峰先生的《懸崖醫話》。 張考峰先生認為,治中風病單純用補陽還五湯,存在局限性,也不符合辨證論治的精神,應當從溫化、補氣、養血、通絡來通盤考慮,而且要有重點。

張考峰先生的經驗方為:黃芪30-120克,當歸15-30克,川芎15-30克,雞血藤15-30克,何首烏15-30克,人參10-15克,丹參10-15克,地龍10-15克,附子10-15克,紅花6-10克,桃仁6-10克。每日一劑,水煎,分四次服,連用30天後,改為2天1劑。

病案舉例:
崔某, 男, 63歲, 退休教師。初診: (2007年4月10日) 左側麻木無力三個月, 伴疲乏無力, 氣短, 健忘, 無精神, 曾在縣醫院住院一月, 診斷為:腦梗塞;高血壓;頸椎病。舌質淡, 苔白, 脈弦緩。辨證:氣虛血瘀, 風中經絡。治法:益氣活血通絡, 兼以平肝熄風。方藥:黃芪30g、當歸12g、赤芍12g、川芎12g、桃仁12g、紅花10g、地龍10g、丹參15g、 山楂15g 、天麻12g、遠志10g、水蛭5g、路路通15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天竺黃10g, 水煎服20劑。
二診: (2007年5月4日) 訴服上方20劑, 初服時自覺效果良好, 後期則收效甚微。上方取天竺黃、遠志, 加葛根、伸筋草、太子參。
三診: (2007年6月15日) 服藥兩月後, 左側肢體麻木症狀消失, 氣短乏力減輕。囑長期服腸溶阿斯匹林片, 定期複查并仍按上方加減常服中藥, 以鞏固療效。
按:此例患者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風中經絡病人, 以左側肢體麻木、無力, 神疲, 健忘等為主要症狀。此病人既有腦梗塞, 又有高血壓, 還有頸椎病。其病機要點為氣虛血瘀絡阻, 風中經絡, 故以補陽還五湯為主化裁, 再加丹參、生山楂、水蛭、路路通等化心腦瘀血;天麻、天竺黃、遠志等平肝熄風化痰。以此方加減, 服3月後, 該病情得以控制。


臨床體悟: 筆者以補陽還五湯組方為基礎, 自拟增益補陽還五湯, 治療中風恢複期的氣虛血瘀證, 取效滿意, 現介紹如下。
藥用:黃芪40g, 川芎12g, 當歸15g, 赤芍10g, 地龍15g, 紅花、水蛭、路路通、桂枝各10g, 山楂30g , 牛膝10g。常規水煎服, 每日1劑, 分2~3次口服。功效:益氣活血、逐瘀通絡。用于中風恢複期 (包括腦出血、腦梗塞) , 證屬氣虛血瘀者。證見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語言謇澀, 精神萎頓, 面色無華, 舌質黯淡, 或有瘀斑, 脈細弱或細澀無力。
體會 中風證, 屬氣虛血瘀者, 是由于氣虛行血無力, 氣血瘀滞, 脈絡痹阻而緻 。故本方以補陽還五湯為基礎, 補氣活血, 化瘀通絡, 加水蛭、路路通、桂枝、山楂、牛膝, 以加強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全方攻補兼施, 寒溫并用, 上下通行, 共奏益氣活血, 通脈舒絡之功。血壓高者加龍骨、牡蛎;語言障礙明顯加膽南星、石菖蒲;口角歪斜加全蠍、蜈蚣;便秘加火麻仁等。應注意肝風内動, 痰熱未清之實證者忌服。
後記

補陽還五湯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後還應繼續服用,以鞏固療效,防止複發,王氏謂:“服此方愈後,藥不可斷,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風後半身不遂屬陰虛陽亢,痰阻血瘀,見舌紅苔黃、脈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加減化裁:

補陽還五湯本方生黃芪用量獨重,但開始可先用小量(一般從30-60g開始),效果不明顯時,再逐漸增加。原方活血祛瘀藥用量較輕,使用時,可根據病情适當加大。若半身不遂以上肢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藥上行,溫經通絡;下肢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藥下行,補益肝腎;日久效果不顯著者,加水蛭、虻蟲以破瘀通絡;語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遠志等以化痰開竅;口眼㖞斜者,可合用牽正散以化痰通絡;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黃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溫陽散寒;脾胃虛弱者,加黨參、白術以補氣健脾。


補陽還五湯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種病證,取得較好的療效。

  缺血性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梗死):症見半身不遂,口舌偏斜,語言蹇澀,舌質淡暗,脈緩弦。腦CT:正常或梗死。方用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100g,地龍15g,桃仁20g,紅花20g,川芎10g,當歸20g,赤芍15g,雞血藤50g。水蛭5g,蟄蟲15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如有血壓偏高可加牛膝、杜仲、桑寄生、鈎藤。

  胸痹:症見心胸隐痛,痛有定處,心悸且慌,倦怠,乏力、氣短,易汗,動則加重,或伴下肢浮腫,納呆,少尿,舌淡稍暗,苔薄白而潤,脈虛緩。為心氣虛無力鼓動血液運行,心血瘀阻,心電圖示心肌缺血改變。方用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75g,地龍10g,桃仁15g,紅花15g,川芎10g,當歸20g,赤芍15g,五靈脂15g,蒲黃10g,黨參100g,甘草20克五味子20g,薤白10g。下肢浮腫、少尿加茯苓皮10g,桂枝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高脂血症:症見頭暈,頭痛,耳鳴,心悸,胸悶氣短,腰膝酸軟,舌質暗或瘀斑,苔白,脈沉或弱。化驗血脂明顯增高,或伴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宜用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60g,地龍10g,桃仁15g,紅花15g,川芎10g,當歸20g,枳殼15g,白芥子15g。水蛭5g,赤芍15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突發性耳聾:症見突然聽力(單或雙耳)減退或喪失,既往無中耳炎、無應用耳毒性藥物、無噪聲接觸史;鼓膜外觀正常,電測聽力示感音性聾,或伴頭暈,耳鳴,乏力,舌質淡暗,苔白,脈弱。處方:黃芪45g,桃仁15g,紅花15g,川芎15g,當歸尾15g,赤芍15g,地龍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面神經麻痹:症見口眼歪斜,脈虛,屬氣虛者。方用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50g,地龍10g,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當歸15g,蜈蚣1條,全蠍2g,白附子10g,防風2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痹症:症見骨節酸痛,時輕時重,而以屈伸時尤甚。或筋肉時有驚掣跳動,面黃少華,心悸乏力、氣短,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舌淡白稍暗,苔白或無苔,脈象濡弱或細微。治療時用補陽還五湯合黃芪五物湯加減,處方:黃芪50g,紅花10g,地龍10g,桃仁10g,川芎10g,當歸20g,桂枝15g,赤芍15g,白芍15g,蜈蚣1條(研沖),全蠍5克(研沖),生姜三片,大棗5枚。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痹證日久不愈氣血虧虛,邪氣伏經髓,入絡道纏綿難愈,葉天士:“風邪流于經絡,須以蟲蟻搜剔。”因此,單用草木治療難以收功,非用蟲類藥物不可。

  痿證:症見肢體筋脈弛緩,手足痿軟無力,舌質淡暗,苔薄白潤,脈緩弱。證屬元氣虧損,血絡瘀阻,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50g,黨參50g,地龍10g,桃仁15g,紅花10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10g,蟄蟲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下肢靜脈曲張:症見下肢靜脈迂回盤繞如曲蛇,自感沉重,夜輕日重,活動後症狀加重,舌質淡暗,脈緩弱。病屬氣虛血瘀,宜用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75g,地龍10g,桃仁20g,紅花20g,川芎10g,當歸20g,黨參50g,牛膝5g,升麻10g,赤芍15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靜脈曲張基本消失後改用血府逐瘀丸和補中益氣丸鞏固療效。

  軟組織挫傷或骨折:對于扭轉、挫傷、跌仆、創擊等暴力所引起的皮下出血、筋膜、肌膜的損傷及骨折,伴周身無力,氣短,倦怠,乏力,舌質淡紅,脈緩弱。屬氣虛血瘀者。處方:黃芪50g,桃仁20g,紅花20g,川芎10g,當歸20g,赤芍15g,白芷10g,元胡10g,獨活20g,羌活20g,乳香10g,沒藥10g,蟄蟲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腰椎間盤突出症:症見腰腿疼痛,活動受限,伴周身無力,氣短,倦怠,乏力,舌質淡紅,脈緩弱。處方黃芪60g,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當歸10g,赤芍10g,蘇木20g,細辛5g,獨活20g,羌活20g,乳香10g,沒藥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腦震蕩後遺症:外傷後症見頭暈,頭痛,惡心,怕光,周身無力,倦怠,記憶力減退,舌質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緩弱。症屬氣虛血瘀絡阻。處方:黃芪50,地龍10g,桃仁15g,紅花15g,川芎15g,赤芍15g,黨參30g,蟄蟲10g,全蠍2g,細辛5g,鈎藤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婦人産後病:①産後漏下:症見陰道流血淋漓不斷,量時多時少,色黯紅挾有血塊,小腹急兩側少腹隐痛,痛甚時即有較多血塊排出,伴面色萎黃,四肢倦怠,心悸氣短,頭暈少寐,腰膝酸軟,色質淡,苔薄白,脈細。子宮B超示宮腔内有少量殘留組織,證屬氣虛血瘀,胞絡阻滞。處方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50g,地龍5g,桃仁5g,紅花5g,川芎6g,當歸10g,赤芍10g,益母草15g,蒲黃10g,香附10g,黨參10g,續斷15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②産後痛經:經來下腹疼痛,經期不定伴乳房脹痛,經後腹痛減輕,兩側小腹下墜,心煩易怒,色質淡邊有瘀斑,脈細澀。證屬氣虛血瘀,處方:黃芪40g,地龍5g,桃仁5g,紅花5g,川芎10g,當歸15g,赤芍10g,柴胡10g,白芍10g,枳殼 10g,青皮6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凡症見氣虛血瘀表現者均可選用補陽還五湯為基礎方加減治療。方中黃芪為主藥,意寓補氣為主,氣足以行血,其餘化瘀通絡藥用量很輕。臨床用量視病情而定,氣虛嚴重者加重黃芪用量,血瘀甚者加大化瘀通絡藥量,黃芪最大量可用至150g,補氣效果較著,最少用30g,如嫌補氣力小,應加黨參等輔助,活血化瘀藥以桃仁、紅花、當歸為主,酌加蟄蟲、水蛭等藥。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網絡。 文章内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侵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