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末年洋務派的重要成員,因為他對清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傑出貢獻,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三大重臣并列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此外,他嚴格約束自己,著有名作《曾國藩家書》。
在“立德立功立言”的評價體系中,有人把儒學創始人孔子稱為“大成至聖先師”,把曾國藩崇拜的“心學”大師王陽明稱為“絕頂”之人,把曾國藩稱為半個“聖人”。
第十三講
曾國藩說“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意思是說,知足則樂,務貪必憂。知足就會樂觀,貪得無厭就會憂心仲仲。《菜根譚》中講: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總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意思是說,面對眼前的一切,知足的人會覺得像生活在仙境中,不知滿 足的人則擺脫不了凡俗的境界;總結世上的一切原因,善于運作 的人能把握機會,不善運作的人則處處都是危機。
明朝,有一個金溪人名叫胡九韶,家境非常的貧困,他一邊教書一邊耕作,僅可每天溫飽。
他每天上香求菩薩保佑,賜給他一天的清福,他的妻子笑他:“三餐的菜粥哪來的清福啊?”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争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裡沒有人生病,也沒有人犯罪入獄。這樣的好日子不是清福是什麼?”
胡九韶分析清福,從大環境聯系到小環境,從國而到家,從家而到個人,一環扣着一環。因此,享清福,也決不能僅僅着眼于一人、一家,而要放眼大家、衆家。有了國家的安定,衆家的和諧,才有各家人享受到的清福。
最幸福的人就是知足之人。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