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張仲景的決心!經脈堵了,我用方子通開,延續千年的博弈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中醫人,很犟。

病在這裡,我不治好,就癢癢。

古往今來,皆是如此。比如,張仲景。

你知道嗎?兩千年前,仲景先師就曾親曆過一次博弈。

和誰?和寒邪。

這場博弈,一直持續到今天,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

來吧,我給你講個故事。

這故事,雖然主人公不是仲景,但它生動地告訴我們,這場和寒邪的博弈,有多麼激烈。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姓鄭,初診時間是1978年的10月份。

什麼毛病呢?大概3天前,她感冒了。

怎麼辦?自己弄點藥吃吧。結果,吃了三天,無效。

咋整?就醫。

找的誰?是我非常推崇的經方大家,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聶惠民教授。

刻診,患者脈象緩而弱,舌淡紅,苔薄白。一量體溫,發現是37.6攝氏度。整個人現在是微惡風寒,而且自汗,鼻塞,流鼻涕。

患者說,最難受的症狀,是後脖子和後背拘急,緊張,疼痛,不能自如運動,緊梆梆的。就連面部,都有拘緊感。給她的感覺,就是項背部位好似被什麼東西給“鎖住了”,動也動不了,轉也轉不開。

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醫家聶惠民教授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桂枝6克,芍藥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棗6克,葛根12克,桑枝10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患者服用2劑以後,渾身微微出汗,病勢十去七八。接下來,原方再投2劑,患者症狀完全消失,恢複正常。

這是聶師早年的一張真實案例。

這雖然沒啥特别複雜的東西,但是非常典型。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其實,醫案裡患者的情形,我們在各自的生活中,也都可能體驗過。

這就是,感冒了,身上有汗,發熱,鼻塞,流鼻涕,比較怕風,同時身上僵緊,後背和頸部僵硬疼痛,緊張不适,甚至連夜裡睡覺翻身,都感覺到有些疼。

這一番情形,你記住,中醫稱之為太陽中風,經輸不利。

什麼意思啊?就是說,外頭的風寒之邪,傷害人體最表層的足太陽膀胱經。風邪打開人的腠理毛孔,所以患者出汗、惡風。體表衛氣和風寒搏鬥,所以體溫升高。衛氣不能如常溫煦肌膚,所以患者怕冷。足太陽膀胱經,走我們的項背部位。風寒之邪郁滞膀胱經經脈,所以患者從上到下,都跟着緊張、疼痛、僵硬。

這個情形,就是太陽中風表虛。有表虛,就有表實。表實和表虛啥區别?要點之一,就是有沒有汗。表虛證,是有汗的。

這樣的情形,不但現代人容易碰到,古代人同樣有人能碰到。距今将近2000年前的東漢末年,就是這樣。

在那個年月,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不好。外感風寒,中風表虛的事兒,常有。所以,張仲景才在親人的臨床基礎上,總結創制出了一張方子,專門應對這個事兒,這就是桂枝加葛根湯。

請注意,上面醫案裡聶師用的配伍,其實就是桂枝加葛根湯的原方,加上一個桑枝。我們再來看一下——

桂枝6克,芍藥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棗6克,葛根12克,桑枝10克。

這裡頭,去掉桑枝,就是桂枝加葛根湯。這裡頭,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甘草,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的桂枝湯。桂枝湯在這裡解決的問題,就是把風寒之邪散開,改善肌表營衛失和的狀态,使得患者不再畏寒、惡風、出汗、流鼻涕、鼻塞。說白了,就是幫助我們把“感冒”徹底治好。

在這個基礎上,加一個葛根。葛根,幹啥的?升發脾胃清陽之氣,疏布津液到我們的項背部位,最大程度地改善局部僵緊不适。患者不是感覺後背仿佛被“鎖住了”了嗎?葛根湯,就是一把鑰匙,把鎖頭打開。

此外,再加上一個桑枝。桑枝,善于通絡止痛, 而且走我們的四肢。它可以增強全方的藥力。

在這裡,我想請大家,把桂枝加葛根湯牢牢記住。這是源于《山寒論》裡的經方,特别實用。主治,你記住,就是風寒傷及我們的太陽經,導緻惡風、汗出、怕冷、發熱、項背強痛緊張,僵硬不适。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感冒以後,渾身疼,不自在。脈象,一般較為緩,或浮緩,舌淡紅,苔薄白。

也就是說,這方子,專門用于打通、恢複我們被風寒之邪郁滞的經脈。經脈一通,渾身不痛。

它是張仲景深思熟慮以後,誕生的經方,代表着仲景的決心。這就是,寒邪阻滞在哪,我就要在哪裡把你擊潰。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文老師,我也身上筋骨痛,是不是也可以用這方子啊?你記住,未必。關鍵看,是不是符合太陽中風表虛證。隻有在這個特定症候下,才能用。不然,不能用。中醫裡從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所以說,這個桂枝加葛根湯,也需要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加減、應用。聶師喜歡在裡頭加入桑枝,以加強療效,這個做法很值得借鑒。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