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小柴胡湯惡性腫瘤中運用

經方是指中國漢朝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 後世分為《傷寒論》及《金匮要略》二書) 所記載之方劑,是相對于宋、元以後出現的時方而言的。經方是“ 醫方之祖” ,組方嚴謹,療效卓著,為曆代醫家所推崇,如辨證準确,常常效如桴鼓。
小柴胡湯是經方中一個重要方劑,在《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治》中主治:1) 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裡,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幹,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水适斷,寒熱發作有時;或瘧疾,黃疸等内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
小柴胡湯治療各科雜病其有效病例數不勝數,文獻報道頗多。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已初露頭角。在臨床工作中根據“ 但見一證” 獨特的辯證方法,不僅在惡性腫瘤患者的外感病,而且在内傷症的治療中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一、小柴胡湯在治療化療後消化道反應中的應用。
化療過程中,患者常常由于對化療反應的恐懼而出現情志不暢、煩躁不安,加之化療藥物之毒氣損傷中焦脾胃之氣,使中氣虧虛。因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胃之氣虧虛,不能正常受納、運化水谷,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以緻濕濁中阻;聚而成痰成飲。終使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而發生惡心、嘔吐等症狀。與小柴胡湯證的“ 心煩喜嘔” 相似,而不能簡單的調理脾胃。治療應以疏肝健脾,和胃降濁為主。小柴胡湯方中柴芩合用,一疏一清,苦降寒瀉.氣
郁通達生姜、半夏性味辛開熱瀉,能和胃降逆.為止嘔聖藥。人參、大棗和甘草為甘補藥,補中益氣,扶助正氣。共奏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益氣扶正的功效。
患者黃XX,女,56歲,主因“ 卵巢癌化療後惡心嘔吐1周” 就診。其症狀為:頻繁惡心嘔吐,無法迸食,嘔吐物為粘液,心情煩躁、焦慮,乏力,眠差,二便少。舌質暗紅,苔黃白厚膩,脈弦滑。處方如下: 柴胡10克、黃芩6克、清半夏9克、黨參15克、白術9克、茯苓10克、佛手9克、竹茹9克、桔皮9克、厚樸9克、月季花6克、玫瑰花6克、黃芪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克、大棗3枚。
5劑,水煎服,每日2次。患者連服5劑後嘔吐症狀明顯減輕,可進食,睡眠也有改善,後又連續服用5劑,鞏固療效。

二、小柴胡湯在癌性發熱中的應用。
惡性腫瘤的發熱是陰陽失調、毒瘤内蘊所緻的正虛邪實或正邪交争的結果,其熱型主要是低熱,為“ 往來寒熱” ,發作有時。一般為下午體溫逐漸上升,至次日早晨體溫逐漸下降,循環往複。多伴有“ 口苦、咽幹” ,其證與小柴胡湯證類似。柴胡味辛苦微寒,辛能升浮疏散、升發陽氣、祛散外邪,苦可降逆,寒能清熱。用之既能清内蘊之火熱;又配黃芩疏解少陽之郁、清少陽之熱,為平調陰陽的主藥。半夏、生姜調理睥胃;人參、甘草、大棗益氣補
中,扶正以祛邪。
患者,陳XX,男,75歲,主因“ 膽管癌術後發熱2月” 就診。其症狀為發熱,午後開始加重,上午減輕,體溫最高達38.2℃,燥熱,口苦,咽幹,乏力,納眠差,大便少,小便黃。舌質暗紅,舌中後部幹黃苔,脈弦滑數。處方:柴胡10克、黃芩10克、清半夏6克、黨參15克、茯苓l O 克、龍膽草9克、夏枯草9克、炒栀子9克、竹葉9克、黃芪10克、丹皮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克、大棗3枚。5劑,水煎服,每日2次。患者服用3劑時口苦症狀消失,體溫下降至37.5℃左右,服完5劑後體溫基本正常,之後又予滋陰養胃中藥調理。


三、小柴胡湯在解除癌症患者抑郁情緒治療中的應用。
在現有的醫療水平下,大部分癌症患者都将無法治愈,在不久的将來會逐漸惡化,甚至導緻死亡。這一現實導緻很多癌症患者在得知病情後出現精神上的抑郁,情緒低落,不思飲食,甚至抗拒治療。與小柴胡湯證“ 默默不欲飲食” 類似。邪郁少陽,樞機不利,疏洩失暢,則表現為神情默默。樞機不利,疏洩失暢是抑郁之本,郁久化熱,邪熱内擾或可出現心煩,肝郁乘脾則不欲飲食,膽郁犯胃或見喜嘔。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疏暢氣機,清透邪熱則抑郁之氣自然而解。
患者熊XX,女,39歲,主因“ 右側乳腺癌保乳術後1月” 就診。其症狀為:面色晦暗,情緒低落,易哭,恐懼感強烈,消瘦,納眠差,夜間噩夢多,左側腋窩及脅肋部疼痛不适,胃部疼痛不适。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B超:左側腋窩及脅肋部未見明顯異常。處方:柴胡10克、黃芩6克、清半夏9克、黨參15克、白術9克、茯苓10克、川楝子6克、八月劄9克、香附6克、川芎9克、元胡9克、白芍6克、黃芪l O 克、炙甘草6克、生姜5克、大棗3枚。14劑,水煎服,每日2次。患者連服14劑後症狀明顯減輕,面色出現光澤,睡眠也有改善,後又連續服用7劑, 恢複可。


四、小柴胡湯在治療惡性腫瘤術後胃輕癱中的應用。
胃輕癱,即胃排空延遲或張力下降而導緻的脾胃壅滞。其主因在于脾胃氣虛,運化無力,無法完成正常的“ 清氣上升,濁氣下降” 的功能,緻使生痰成飲,清濁不分,共同壅滞予腸胃之内,出現氣機失調。肝主調暢氣機,肝氣疏洩不利導緻肝胃郁熱,出現惡心、嘔吐,口苦,胸脅及腹部脹滿不适。與小柴胡湯的“ 胸脅苦滿” 類似。其中柴胡、黃芩清肝胃郁熱,半夏、生姜健脾化濕,升清降濁,開胃腸積滞,人參、甘草、大棗益氣補中,扶正祛邪。全方合用使中焦郁熱得除,然後再用健脾消導之劑脾胃同治,切忌先用補脾胃之藥使壅滞加重。
患者張XX,女,72歲,主因“ 胰頭癌術後7天出現胃輕癱” 就診。其症狀:有少量自主排氣、排便,呃逆,體弱無力,胸脅及腹部脹滿不适,進食較少,口微苦,眠差。舌質暗紅,苔微黃幹躁,脈沉弱無力。處方:柴胡10克、黃芩6克、清半夏6克、黨參15克、白術9克、茯苓10克、淡豆豉9克、炒栀子6克、枳殼9克、厚樸9克、黃芪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克、大棗3枚,5劑,水煎服,每日2次。連服5劑後症狀明顯減輕,可進食,排氣、排便增加,腹脹減輕,後又連續服用7劑,鞏固療效。


通過以上應用可以看出,經方小柴胡湯應用非常廣泛,不僅适用于普通的外感及内傷雜症,在惡性腫瘤這一特殊治療領域同樣可以發揮它的療效,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 有是證,用是藥” ;又是中醫異病同治理論的充分體現。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