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我用上瘾模型給自己設計了人類高質量讀書任務

上瘾模式是由尼爾·埃亞爾,瑞安·胡佛提出的, 它由四個階段構成,分别是:觸發、行動、多變的籌賞、投入。

為幫助自己養成讀書、複盤、寫作的好習慣,遂按照上瘾模型為自己設計一套“上瘾”計劃。

上瘾模型看似相對獨立的四個階段,卻又相輔相成,形成一個“正循環”。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并不受控制的做某件事情。這種“正循環”是無數産品設計者都想要去尋找的觸點,也是要催使筆者養成習慣的主要方式。

如何觸發?

觸發的方式主要分為外部觸發和内部觸發。外部觸發又包括:付費型、回饋型、人際型和自主型這四種。内部觸發包括: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

而我的需求是:觸發我每日要讀書的動作,需要有以下觸發類型和動作:

1、加入讀書社團:在豆瓣和知乎甚至app内都有各類讀書社團,加入讀書社團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心理滿足”。每個人都想要找到那個能夠容納個人的群體。這種“群體效應”會對個人産生影響。例如看到别人打卡完成了讀書計劃,自己也會有一種負面情緒驅使自己完成任務。當自己完成了閱讀後,又希望得到别人的關注,“霍桑效應”很明顯的揭示了人的心理需求,也是人們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很重要的一環。

2、讀書後分享:讀書後的分享動作是觸發“正循環”重要的一環。分享後我們希望得到關注,來滿足自己炫耀的心理需求。這種人際性的交往是我們炫耀的對象。

3、設置時間節點,告訴自己這是一項任務,必須完成:設置節點後,就會在内心營造一種緊急感,這種負面壓力會迫使遵循看書計劃。

如何行動?

如果沒有行動,那麼一切的觸發都隻是徒勞。決定用戶是否行動起來的三個因素是:你有沒有充分的動機、你有沒有完成這個行為的能力、你有沒有付諸行動的觸發。用福格行為的模型公式體現即為B=MAT。B代表行為(Behavior),M代表動機(Motivation),A代表能力(Ability),T代表觸發(Triggers)

觸發行為的動機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手機上/電腦上設置提醒,在固定時間告訴自己需要開展閱讀計劃了

2、營造一種閱讀的心理暗示,例如吃完飯洗洗澡,喝杯奶茶,吃個水果,然後坐在書桌旁,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可以開始投入閱讀了。這時候的閱讀效率會更高

3、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 羅切斯特大學的心理教授愛德華.德西博士對于動機的定義:行動時擁有熱情。而時刻保持心胸開闊是做一切事情最基本的要求,不管是閱讀還是工作。工作後的勞累讓我一回家就打開B站,這時候我是在尋求快樂,是想擺脫工作的勞累。如果把讀書當做一種快樂的話,那就很容易讓自己行動起來。

如何給自己“多變的酬勞”?

在《上瘾》一書中介紹到,多變的酬賞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

社交酬賞:人們從産品中通過與他人的互動而獲取的人際獎勵;

獵物酬賞:人們從産品中獲得的具體資源或信息;

自我酬賞:人們從産品中體驗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終結感。

從讀書中獲取信息是我們讀書最基本的需求,我們從書中找到信息,并填補自己的空白。我個人覺得,這類“獵物籌賞”并無法真正養成習慣,要想實現“需求”,需要以下動作:

1、将讀書學到的知識進行二次加工,形成自己的觀點。無論是以文章還是随筆的方式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觀點。觀點不在乎對錯,隻在于讓自己二次思考。

2、線性的知識加工方式隻會讓自己覺得沒什麼觀點,如果可以實現網狀的知識鍊接。就可以快速實現“镝”增,就如“複利模型”描述的那樣,終值以一種指數倍的方式增長。

投入多少?

投入多少才算合理,這個暫時沒有什麼答案。但一切都需要跟着自己的節奏。目前的計劃是:

1、每周至少五次閱讀,每次最少不低于一小時。

2、每月至少一本書籍。

以上就是我為自己設計的上瘾模型。

聊聊最近:

1、某大破産:關于某大的破産,我翻閱了很多論壇觀點,但目前自己還沒形成觀點,暫且不發表觀點。

2、微信等各大平台放開外鍊限制:9月17日,已經有部分app可以支持直接打開微信小程序了,并且點擊微信聊天鍊接會直接跳到對于的app,這對整個互聯網行業影響重大。後續我會寫一篇文章專門來介紹我的看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