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黃帝内經》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給你說說,耳朵的事情。
說來不怕你笑話,文老師作為凡夫俗子,也是萬萬不可免俗的。
那是在七八年前的一個傍晚,我因故和人暴怒發作。
當天晚上,我就感覺到耳鳴不已。後來,耳鳴又連續發作多日,這才慢慢消解。
等一切歸于平靜,我為自己當初的沖動懊悔不已,主動請人家吃飯以表歉意。
同時,我也深深見識到,怒氣和肝火,對耳朵的傷害,如此之明顯。
來吧,我再給你說一個真實的案例。
這個,比我慘多了。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醫案記載姓黃,當時是34歲。
大概在三天前吧,此人在家中和人吵架。
吵架,其實也是一種疏洩。會吵架的人,在激烈言語中,甚至能感覺到一絲爽快。
這個人,當時可能就是太過“舒爽”,于是停不下來。嚷起來沒完。嚷着嚷着,他忽然感覺自己臉紅發脹,耳中有憋氣發悶的感覺,啥也聽不見了。
這個現象一出來,他立刻就不吵了。
結果,一時的收斂并不能解決問題。患者随後就出現了多次一過性地失聰,犯病的時候啥也聽不見,而且還伴随耳鳴、失眠、口苦。
患者當時才34歲啊,耳朵不好了可不行!所以,他趕快到醫院檢查。結果,大夫告訴他,耳朵裡頭一切正常,不必擔心。
患者聞言苦笑:眼看着聽不見了,怎麼讓我不擔心?
于是,他轉投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象弦,苔薄,舌紅。結合以往的發病經曆,醫家很快就拟出一張方子。你來看——
甘草10克,淮小麥30克,紅棗7枚,當歸10克,白芍6克,丹皮6克,龍骨10克(先煎),牡蛎25克(先煎),蔓荊子10克,菖蒲3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用藥4劑以後,耳聾的發作頻率明顯降低,程度減輕,時間也縮短了。隻不過,下午的時候偶爾發作。
另外,口苦、煩躁等感受,也有所緩解。
這時候,醫家根據原方,稍作加減,繼續投用10劑。患者最終諸證悉平,生活歸于正常。
這裡頭,什麼道理呢?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句話,肝之氣,通于耳。
有人可能會問了,都說肝開竅于目,現在怎麼又通于耳呢?這不是胡言亂語嗎?
我給你講,中醫總結這個規律,是從病人身上發現的。中醫觀察到,肝氣不和、失常的人,耳朵常常犯病,這才有了此類論斷。
比如說上文醫案裡這個患者吧,發病之初源于吵架,辨證之時脈象弦、舌紅、苔薄。發病之時,臉紅目赤。很顯然,這是肝郁氣滞,化火上沖啊。中醫有時候也把這個狀态稱之為“疏洩太過”。
肝火和自然界的火一樣,往上竄。這一竄,直接竄到耳朵裡,導緻耳聾、耳鳴。肝氣的逆亂,引發耳部氣機的失常。
這個時候怎麼辦?既然是肝氣失常,那就要調節肝氣。
怎麼調節?對中醫十分熟悉的讀者,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之類的配伍。
但是呢,醫案裡的醫家,用的是甘麥大棗湯。咱們再來看看原方吧——
甘草10克,淮小麥30克,紅棗7枚,當歸10克,白芍6克,丹皮6克,龍骨10克(先煎),牡蛎25克(先煎),蔓荊子10克,菖蒲3克。
咱們先挑次要的說。
當歸,養肝血。白芍,平肝陽。丹皮,清肝熱。龍骨和牡蛎,潛鎮安神。蔓荊子清利頭目,菖蒲可以開竅醒神。
這些,是次要的,是常規的用藥之法。
接着,看甘草、小麥、紅棗這三味藥。
你記住,這三味藥,構成了甘麥大棗湯,是源于《金匮要略》裡頭的方子,可以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一個人,因為心肝陰血不足,導緻脈象細而數,舌淡紅而少苔,整個人精神恍惚、總想哭、心煩、睡不好覺,類似于更年期綜合征那個狀态,用此方就對了。其中,小麥甘涼,可以滋補心肝之陰,除煩甯心。大棗,可以補心肝之血。甘草,可以補養心氣。
甘麥大棗湯的這些功能,中醫用“緩肝急”三個字來形容。啥是緩肝急啊?這話出自《黃帝内經·素問·髒氣法時論》。原話是:“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我們用大白話理解,就是肝的脾氣不好,容易着急,容易肝火旺,肝陽上亢,怎麼辦?着急了,就用甘味之品來緩解其性。甘麥大棗湯,其實就辦這個事兒。小麥、大棗、甘草,不都是甘味的嗎?對不對?
這是我自己的粗淺理解,不一定對,你多批評。
總而言之,面對上文醫案裡患者肝郁化火上沖的狀态,用甘麥大棗湯來“緩肝急”是不錯的辦法。在這個基礎上,配合其他一些涼肝、安神、鎮靜之品,效果就更好了。
當然了,如果不用這個手段,以龍膽瀉肝湯應對,或者以丹栀逍遙散應對,不可以嗎?我覺得也可以。這就是醫家臨證選方所決定的了。
總而言之,我們在郁怒、生氣、發火的時候,你要記住,我們的耳朵作為“肝之竅”,其實正在接受考驗。它的氣機如果為肝氣逆亂所擾,那就容易發生耳鳴耳聾。這樣的事兒,在無數患者身上,在文老師身上,都發生過。我希望你能認真對待。
好了。我就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