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筋膜騰起、靈通于背

太極拳練功劄記

一江水白

亂彈——

練拳是需要想象的,所謂“意象”或“心意”都是想象。想象最忌的是刻闆,一個形象一個動态,它是活的。沒有想象的拳就等同于純粹的肢體運動,就不是咱們的傳統拳術。但想象又不是空中樓閣,不是幻境,它是建立在我們身體的這個平台上的。

練拳時的想象有點兒像是咱們的山水畫,似像非像,實若虛,虛若實。也有點兒像是素描,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一個大緻形象,突出幾個關鍵部位就可以了。它忌填滿塞實。

所以前人們才一再強調“用心不可太過”,是“若有若無,隻在有意無意之間”。假如什麼都不想就在那裡随意地比劃,或者是似是而非的憑空捏造,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練功又是精緻的,就如同打造一台精密的儀器,是個細活,它不是某些人口中自以為是的“大道至簡”。個人以為,所謂“大道至簡”、“道法自然”隻适合做最後的總結,不能成為我們日常練功的實際指導原則。仔細想想現實當中huawei的芯片和光刻機的故事就能明白其中道理了。

練拳是小技,可以印證大道理。但不是直接搬用大道理的,否則就是教條主義,是空口說白話,最終一事無成。

練功竅要之一:大臂肱骨外側面至肘節處肱三頭肌遠端肌腱(主要是三焦經上的天井穴、清冷淵穴處)松開後,産生柔和的感覺,再用意把這個感覺收納入肺,演拳時頓生妙趣。

《開講啦》有個搞雕刻的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雕刻家)和小撒對話時說——心靈柔軟的人,手也是柔軟的。平常練習雕塑時還可以用手在空氣中練習比劃。

手軟與手無力是兩碼事兒,咱們可别領會錯了。

1、吊膽田——腹股溝深處裂開至尾骨兩側,連接深層臀肌,其肌筋膜作意輕輕向腰隙收縮;與此同時,肛門括約肌也向上方輕輕收縮,順尾骨内壁輕緩上縮,直至腰隙。這些意勁到達(注入)腰隙之後就合而為一了,這是有腳而腿而腰的東西。這個意勁最後還可以直達胸口窩,而後在胸腰之間運化。

2、合丹田——兩肩作意由肩井穴處順脊兩側向下松沉,直至腰隙,這是由兩膊而肩而胸而腰的東西。

如此,上下兩頭合到腰隙,融會貫通,即為合丹田。

意勁合到腰隙丹田,即是松腰。

到了這個程度,意勁的開合就可以在腰部統一運轉了。開的時候,意勁往後腰部走,打通膀胱經上的腎俞穴和志室穴,這個時候,意勁也就能做到腰以上向上行,腰以下向下行,這就是“開”。

運功時久,就會發覺這個開與合是一個東西,意即一伸一縮。再用功,則是周身團聚,松沉折疊(腰背部折疊運用時得用上膽經上的帶脈穴、京門、五樞穴、維道穴以及肝經上的章門穴等)。身軀的感覺是腿長長了,長到腰上,腰以上至頭頂則好像是縮短了,其上輕下沉的感覺也就出來了。

3、靈通于背——就是功夫要上後背,上了後背才能生出敏感來。有了敏感,才能用心捕捉千變萬化的靈機。

如何感知功夫上後背——心氣稍稍下降,兩腿根好似長到了腰腎處,這樣就能與兩膊說上話。

運功時久,你會感覺兩腿與兩膊能生出無數的變化來。(兩膊運轉時與兩腿形成無數個夾角,猶如千手觀音。兩膊變化由腿而來)

勤勉用功,稍待時日,後背兩大腿根意勁透入胸腔,似成球狀,此時,兩膊在胸腔裡運轉就是360度無死角了。

4、筋膜騰起——源于抻筋拔骨之後。最關鍵竅要在于兩肘關節撐開後,其意蘊滲入兩肺,兩肺漸成兩瓣薄薄透明的葉片狀,再漸成網膜狀(還可意象成張開翅翼的蝴蝶狀)。

胸腔揉開後,胸腔内胸口窩處始顯網狀膜,漸次向周圍擴散,分上下布散,上半部分散布入上胸腔,再散入鎖骨肩窩内,滲入肩頭骨縫,順大小臂、腕部骨節,直至指甲縫。下半部分聯絡後背肋骨壁裡的橫膈膜,再向下延展,入腰,滲入腰背筋膜,繼續向下延展,滲入闊筋膜張肌及髂胫束,沿大小腿、踝骨骨節,直至腳底達趾甲縫。

如此,全身體内形成一片完整的網狀結構,這個網狀結構就是棚勁,演拳時一動無有不動,左右上下前後相互牽扯,尤是在各骨節縫裡不能扯斷,胸口窩裡不能内陷,在體腔内不能打結,就像一張撐開的虎皮(亦可意象成張開翅翼的蝙蝠),柔韌有勁,又似一張撒開入水的網,即輕靈又沉着,且絲絲入扣無缺陷。

這張網形成以後,身體好像是從上到下(從頭到腳,包含胳膊)橫向劈開兩瓣,而後把網膜夾在中間。以後練功、演拳就動這張網膜(可意象成古時軍中幡旗,又如老輩人家的中堂),其筋骨及内髒都是随着這張網膜而動。

這張網膜織成了,就什麼都有了,身體内的伸縮開合纏轉皆有此網膜而來。

用功到此,方能真正體悟“肌膚骨節處處開張,不先不後迎送相當”這句話。

骨節撐開至指尖,意氣回落至腰隙丹田,此為開中有合。尤其是在演拳轉換時,骨節撐開保持架構,用意勁伸縮纏轉,出入骨縫,逐漸形成所謂“中氣”,一運就是纏絲勁。纏絲勁是一個整體,一動全動,即為整勁,而後在整勁的基礎上用意變化。整中求變,方是真正的活變。能活變方能稱謂拳術。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