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時常會說,凡事求個心安理得。的确,做事本應如此。然而,人們忽略了有一種疾病就叫心病不安,這種情況無法讓人心安,要想心安,就得用藥調理。對于心病不安,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各有不同,有認為是心血不足導緻的,也有人認為是心氣不足導緻的。如果是心血不足導緻的,就會有煩躁,小便短赤、咽幹,肌膚枯槁,精神憔悴,甚至狂妄喜笑,診其脈,多見細數或者洪大;如果是心氣不足的,就是精神倦怠,喜卧懶言,小便清長,或者多說一會兒話多做一點事就會心中潮熱而自汗。但是有些醫生見到心病不安,不辨别陰陽,總是以為是心血不足,這樣治療當然有時候也會治好,有時候卻治不好。如果剛好遇上了心血虛的,那就治好了,如果遇上的是心氣(陽)虛,那就沒啥效果。
一般來說,不少醫生在調理心病不安的時候,大多用藥無非就是人參、酸棗、茯神、遠志、琥珀、龍骨、朱砂、地黃、當歸、元肉之類,或者就是天王補心丹等定志甯神的方子,但是這些方藥,重在養血,如果是心血不足,自然是可以的,倘若是心陽衰敗或者心氣不足,那就沒啥用處。清代著名的火神學派創始人鄭欽安,也正是感念這種情況,“不忍坐視不言,姑酌一治心陽虛方,以補市習之漏”,于是創制了一個神奇的配方。
這個神奇的配方就是補坎益離丹,全方由“附子八錢,桂心八錢,蛤粉五錢,炙甘草四錢,生姜五片”組成(注:清代一錢約等于現代的3克)。鄭欽安認為,之所以給這個方子起名“補坎益離”,主要是用來“補後天之火,以壯君火也”,全方用附子、桂心大辛大熱的藥物為君藥,重點在于補坎中真陽;用具有鹹味的蛤粉來補腎,腎得到滋補,陽氣就有了依歸;再加上生姜、甘草調和中土,且“最能交通上下”,從而使得坎離交泰,自然合一。
從補坎益離丹的名字來看,就知道它能夠交通心腎,不僅僅是在調理心陽不足,其實也在調理心腎陽虛,正所謂“真火旺則君火自旺,心陽不足自可愈,真氣升則真水亦升,心血不足亦能療”,所以補坎益離丹重在交通心腎、調理氣血。附子、桂心補坎中之陽,補陽就是補氣;蛤粉補坎中之陰,補陰就是補血,于是“氣行血随,血行氣附,陰陽合一,升降不乖”,何愁心病不能治呢?
對于補坎益離丹的用途,鄭欽安認為,“此方功用最多,凡一切陽虛諸症,皆能奏功,不獨此耳”。也就是說這個方子的用途很多,一切陽虛的病證都可以使用。當然,這個方子中的附子,由于具有較強的毒性,需要先煎1.5小時及以上,用湯匙沾少許藥液,用舌頭蘸一下,不麻口了才能煎煮其他藥。
雖然方中的附子有一定的毒性,但是方中的生姜和甘草也不是吃素的,一是生姜和甘草可以調理中氣,能夠交通上下,還能解附子的毒。二是甘草是升降的樞紐,正如醫家們所說,“陰陽之妙,交會中宮,調燮之機,專推國老”。所以,生姜和甘草在這個方子裡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不可忽視。
對于補坎益離丹的地位,有人曾這樣評價道,“欽安酌此一方,名曰補坎益離丹,以治心陽虛證,深得太陽與少陰為表裡之機關,窺見岐黃根柢,從桂枝湯變化而出,直透仲景之心法,且不憚煩勞,于辨證用藥中,剖明陰陽大旨”。所以,正确運用火神派的這個方子,對于臨床治病還是頗有許多幫助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