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焦樹德治咳七法!看完各種咳嗽都會治了!

一宣

1.辛溫宣化法

适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皮毛束閉,肺氣不宣所緻的咳嗽。

常兼有頭痛、身痛、惡寒、發熱、無汗、咳吐白痰、脈浮等。

常用方劑如:

杏蘇散(杏仁、蘇葉、桔梗、枳殼、前胡、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

止嗽散(荊芥、白前、桔梗、甘草、百部、陳皮、紫菀、生姜)

三拗湯(麻黃、杏仁、甘草、生姜)

2.辛涼宣肺法

适用于感冒風溫、風熱,溫邪襲肺,肺氣失宣所緻的咳嗽。

常兼有微惡風寒、發熱、口渴、脈浮數等。

常用方劑如:

桑菊飲(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連翹、蘆根)

加減銀翹散(金銀花、連翹、桔梗、薄荷、荊芥穗、牛蒡子、浙貝母、杏仁、淡豆豉、生甘草)。

3.宣郁理氣法

适用于情志不遂,肝氣郁滞,胸中氣機不得宣暢影響到肺氣失宣所緻的咳嗽。

證見咳嗽,胸悶,脘脅痛脹,生氣則加重,喜長籲,性急躁,脈弦等。

常用方如:

加減疏氣飲子(厚樸、紫蘇梗、青皮、陳皮、大腹皮、瓜蒌皮、桔梗、枳殼、半夏、茯苓、香附、炙甘草)

加減七氣湯(厚樸、半夏、茯苓、白芍藥、紫蘇、橘皮、杏仁、桔梗、地骨皮、桑白皮、浙貝母、黃芩)

餘如常用的疏肺、開肺、寬胸理肺、通宣理肺等也都屬于宣的範疇,甚至吐湧、取嚏亦為宣法,不一一詳舉。

宣法最常用的藥物一般有桔梗、荊芥、蘇葉、馬勃、防風、陳皮、前胡、麻黃、桂枝、細辛、金銀花、薄荷、牛蒡子、浙貝母、射幹、生姜、蔥白、淡豆豉等。

二降

1.降氣化痰法

适用于肺氣月贲郁,痰濁不降,肺失肅降而緻的氣逆咳喘諸症。

常用方如:

蘇子降氣湯(蘇子、厚樸、陳皮、半夏曲、前胡、沉香、當歸、甘草、生姜)

加味沉香降氣湯(香附、陳皮、蘇子、桑白皮、砂仁、沉香、桔梗、萊菔子、炙甘草)

2.豁痰肅降法

适用于咳嗽多痰,胸悶懶食,痰涎壅盛諸症。

常用方如:

三子養親湯(炒蘇子、炒白芥子、炒萊菔子)

加味半瓜丸(半夏、瓜蒌仁、貝母、桔梗、枳殼、知母、杏仁、橘紅、葶苈子)。

3.祛瘀肅肺法

适用于胸背仆跌損傷,瘀血内阻所緻的咳嗽。

這種咳嗽往往久咳不愈,夜間較多,胸背受傷部隐痛等。

常用方如桃仁散(桃仁、桑白皮、茯苓、橘絡、紫蘇梗、紫蘇葉、槟榔)

加味當歸飲(大黃、當歸、蘇木、生地黃、赤芍藥、桔梗、貝母)

餘如通腑降痰、瀉痰逐飲等,亦均屬降法,不一一詳舉。

降法最常用的藥物一般有蘇子、杏仁、桃仁、旋覆花、白前、沉香、半夏、川貝母、枇杷葉、瓜蒌、地骨皮、槟榔、萊菔子、青礞石等。

三清

1.清熱化痰法

适用于肺熱痰多的咳嗽。證見咳嗽,咽痛口渴,痰黃稠難出,便秘,脈數等。

常用方如:

清咽甯肺湯(桔梗、栀子、黃芩、桑白皮、前胡、知母、生甘草)

清肺湯(黃芩、桔梗、茯苓、桑白皮、陳皮、貝母、天門冬、栀子、杏仁、麥門冬、生甘草、當歸)

清肺化痰湯(黃芩、栀子、桔梗、麥門冬、桑白皮、貝母、知母、瓜蒌仁、橘紅、茯苓、甘草)

2.清燥養肺法

适用于肺燥咳嗽。

證見幹咳少痰,咽幹,咽癢,少津,甚或痰中有少量血絲,舌幹唇燥等。

常用方如桑杏湯(桑葉、杏仁、沙參、象貝母、淡豆豉、栀子皮、生梨皮)

四汁膏(雪梨汁、藕汁、生蘿蔔汁、生薄荷汁,加糖慢火熬膏)。

3.清瀉肺火法

适用于火熱咳嗽。證見咳嗽聲高,痰黃黏稠,甚或味臭,口渴牙痛,唇裂鼻幹,咽喉腫痛等。

常用方如:

二母甯嗽湯(生石膏、知母、貝母、栀子、黃芩、瓜蒌、茯苓、陳皮、枳殼、生甘草,可去陳皮加玄參)

清肺降火湯(陳皮、杏仁、桔梗、貝母、茯苓、黃芩、前胡、瓜蒌仁、生石膏、枳殼、生甘草,陳皮可改為桑白皮)

石膏散(生石膏、炙甘草共為細末,冷開水送服9g,可酌加枇杷葉、貝母、桑白皮、桔梗、黃芩、栀子等。兼有大便秘結者,可重用瓜蒌,并将杏仁搗碎,同時加用生大黃、槟榔、玄明粉等)。

4.清暑益肺法

适用于暑熱傷肺,咳嗽氣短,脈數煩熱等。

常用方如:

加減洗肺散(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沙參、杏仁、桑白皮、枇杷葉、六一散)

加味玉露散(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天花粉、生甘草、桑白皮、枇杷葉、麥門冬、竹葉、五味子、桔梗)

清肺白虎湯(生石膏、知母、竹葉、黨參、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甘草、烏梅)。

餘如清化、清肺、清金、瀉白,甚至通下瀉火、清肺抑火等,亦屬清法,不一一詳舉。

清法最常用的藥物一般有桑白皮、栀子、生石膏、寒水石、黃芩、知母、青黛、滑石、青果、桑葉、連翹、大青葉、闆藍根、山豆根、錦燈籠、蘆根等。

四溫

1.溫肺化痰法

适用于肺寒咳嗽,吐痰白稀或涼。

常用方如:

溫肺湯(幹姜、半夏、杏仁、陳皮、甘草、細辛、阿膠、生姜、大棗)

八味款冬花散(桑白皮、蘇葉、麻黃、款冬花、紫菀、五味子、杏仁、炙甘草)

蘇子湯(蘇子、幹姜、半夏、肉桂、人參、橘皮、茯苓、甘草等)。

2.溫肺行氣法

适用于肺寒,氣機不暢而咳嗽上氣,胸膈不利。

選方如:

加減三奇湯(陳皮、桔梗、青皮、紫蘇、半夏、杏仁、枳殼、厚樸、幹姜、沉香)

九寶飲(陳皮、杏仁、麻黃、桂枝、桑白皮、薄荷、蘇葉、大腹皮、甘草,酌加旋複花、蘇子等)。

3.溫中化痰法

适用于形寒飲冷,脾肺俱寒,咳嗽吐涼痰稀涎。

常用方如:

半夏溫肺湯(半夏、茯苓、細辛、幹姜、肉桂、桔梗、陳皮、旋複花、黨參、白術、甘草)

加味理中湯(黨參、白術、幹姜、甘草、茯苓、半夏、陳皮、細辛、五味子、款冬花等)。

4.溫腎納氣法

适用于腎虛寒不能溫陽化氣,寒邪上犯,腎虛不能納氣而産生的咳嗽氣喘。

證見吸氣不能深納丹田,呼氣較易,吸氣較難,夜間咳喘加重,腰膝畏冷,面色發黑等。

常用方藥如:

金匮腎氣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肉桂、附子,可加五味子)

加味補肺湯(熟地黃、肉桂、人參、蜜炙桑白皮、紫菀、黃芪、五味子)

黑錫丹等。

餘如溫脾安肺,溫腎化飲,溫腎益氣等法,亦均屬于溫法,不一一詳舉。

溫法最常用的藥物一般有白芥子、幹姜、紫菀、款冬花、肉桂、白豆蔻殼、百部、薤白等。

五補

1.培補肺氣法

适用于肺氣虛的咳嗽。

證見面白,氣短,咳聲低,言少氣弱,神疲,脈虛等。

方如補肺湯(黨參、黃芪、紫菀、五味子、熟地黃、桑白皮、蜜少許)

黃芪湯(黃芪、白芍藥、麥門冬、五味子、前胡、黨參、細辛、當歸、茯苓、半夏、大棗、生姜等)。

2.補陰保肺法

适用于肺陰虛咳嗽。

證見潮熱少痰,盜汗,顴紅,夜間咽幹口渴,聲啞,痰中帶血,脈細數等。

選方如加味生脈地黃湯(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冬蟲夏草、蜜紫菀)

甯嗽膏(天門冬、白術、茯苓、百合、款冬花、百部、杏仁、貝母、紫菀、阿膠、饴糖、蜂蜜,熬為膏劑)。

3.補腎益肺法

适用于腎陰虛損而緻咳嗽咽幹,五心煩熱,盜汗,幹咳少痰,顴紅,腰酸腿軟,夢遺滑精,尺脈弱等。

選方如加減:

地黃湯(生地黃、熟地黃、山藥、山茱萸、麥門冬、川貝母、茯苓、炙甘草、牡丹皮、枸杞子、五味子、知母、地骨皮)

加減紫菀湯(紫菀、前胡、麥門冬、天門冬、桔梗、知母、百合、甘草、杏仁、生地黃、熟地黃、女貞子、阿膠等)。

4.補脾益肺法

适用于脾肺俱虛,咳嗽食少,短氣虛怯,四肢懶倦。

選方如:

加味人參黃芪湯(人參、黃芪、白術、陳皮、茯苓、炙甘草、當歸、五味子、麥門冬、紫菀、款冬花)

加味白術湯(黨參、白術、橘紅、半夏、茯苓、貝母、炙甘草、前胡、附子、神曲等)。

餘如益氣養肺,生津保肺,培土生金等,亦皆屬補法,不一一詳舉。收斂肺氣之法,也寓有一定的補意,請參看“收”法。

補法最常用的藥物一般有黃芪、黨參、人參、白術、山藥、冬蟲夏草、蛤蚧、鐘乳石、甘草、太子參等。并可參看潤法、收法的一些藥品。

六潤

1.甘涼滋潤法

适用于溫燥咳嗽,氣喘咽癢,痰少難出,口渴,聲嘎,脈細而數。

常用方如:

清燥救肺湯(桑葉、生石膏、甘草、麻仁、阿膠、黨參、麥門冬、天門冬、杏仁、枇杷葉)

加減安漱湯(天門冬、麥門冬、阿膠、黃芩、杏仁、五味子、生甘草、川貝母、桑白皮、梨皮、天花粉、蜜枇杷葉等)

2.養陰潤肺法

适用于肺燥陰虛,津液不布所緻的咳嗽。

證見聲啞、幹咳、盜汗、口渴飲水不解渴,甚或咯少量血絲,口鼻幹,皮膚幹燥,脈澀等。

常用方如:

紫菀散(蜜紫菀、阿膠、人參、麥門冬、川貝母、甘草、茯苓、桔梗、五味子,可加玄參、地骨皮)

二冬膏(天門冬、麥門冬、蜂蜜等,熬膏服用)。

3.甘寒生津法

适用于熱病以後,熱傷肺胃陰分而緻的咳嗽少痰,口渴引飲,唇舌幹燥,舌紅瘦,苔剝脫,食少便燥,消瘦,四肢倦怠,飯後遲消,脈細數等。

方如:

沙參麥冬湯(沙參、麥門冬、玉竹、生甘草、桑葉、生扁豆、天花粉)

玄霜雪梨膏(雪梨汁、藕汁、生地黃汁、麥門冬汁、生蘿蔔汁、白茅根汁,煎煉适度加入白蜜、柿霜收膏,再用姜汁少許)

餘如滋腎以潤肺,潤腸以降氣,養血潤燥,滋陰清化等,均屬潤法,不一一詳舉。

潤法最常用的藥物一般有麥門冬、沙參、阿膠、蜂蜜、天門冬、梨、梨皮、生地黃、玄參、杏仁泥、藕、柿餅、柿霜等。

七收

1.斂肺化痰法

适用于咳嗽日久,聲啞失音,痰少氣逆。

方如:

潤肺丸(诃子、五倍子、五味子、甘草,蜜丸噙化)

加減人參冬花散(诃子、人參、款冬花、貝母、烏梅等)

2.收肺斂氣法

适用于久咳不止,肺張葉舉,肺氣浮散,嗆咳氣短之症。

方如九味散(黨參、款冬花、桔梗、桑白皮、五味子、阿膠、貝母、烏梅、罂粟殼、生姜、大棗)

加味诃黎勒丸(诃子、海蛤粉、瓜蒌仁、青黛、杏仁、香附、馬兜鈴、百合、烏梅、五味子)

餘如收合肺氣、合肺斂氣、收澀斂肺、收氣潤養等,均屬收法,不一一列舉。

收法最常用的藥物一般有五味子、烏梅、罂粟殼、百合、馬兜鈴、诃子、五倍子、白及、白果、白蔹等。

以上七大法則,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按照辨證論治的法則靈活運用,不可亂用。

如果當“宣”反“潤”,可緻咳嗽久久難愈,痰膩難出,胸悶少食。

如果當“收”反“宣”,可緻咽燥幹咳,甚或咳血失音……

這是要求注意辨證論治不可亂用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根據病情需要,又常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則,合并起來使用。

例如:宣降合用,潤收合用,清中加潤,補而兼收,宣、降加清、潤、補佐收等,并且還可以酌情需要而調整用量的輕重。

例如在組方時可用七分宣三分降,三分潤七分收,四溫六補,八補二收,五宣二降三清,三清五潤二降……

這樣,七大法則又可以變化出許多原則,以應疾病的變化。正如前人經驗所說:“病有千端,法有萬變,圓機活法,存乎其人。”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産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點擊下方視頻 了解關注醫承有道學堂視頻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