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法務合同審核

法制日報·法人網訊:在一定會到來或已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法務工作,特别是其中的合同審核工作,會受到什麼樣的沖擊?需要對法務工作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深入剖析。

跟合同打交道,是大多數企業法務人員,包括律師的日常工作。不誇張地說,“合同審核”無争議地占用了法務百分之六七十的工作時間。法務合同審核的質量好壞,決定了法務工作的績效高低。

近年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快速“侵入”各領域,包括法律服務領域。未來的法務合同審核工作應該是怎樣的?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法務合同審核工作進行底層的剖析,且深刻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對法律工作可能造成的觸動。

法務合同審核的流程與特點

法務審核合同,是基于企業的要求,站在企業方立場,對待簽署的合同文書提出修改意見這樣一個過程。從法律專業角度,法務審核合同是按照法律規定以及交易方之間的約定,對合同的内容、格式進行審查與修改,以發現、排除企業法律風險的過程。這裡說的審核合同,不同于起草合同。審核合同是對已有的合同文本提出意見并确定最後拟簽字的合同,起草合同是從零開始制作一份合同文本。顯然,起草合同一般情況下要難于審核合同,但兩者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别。

法務進行合同審核,是有一定流程的。首先,合同是由一定結構體系的條款組成的,合同審核要遵循合同的結構體系。結構體系是指組成合同的條款的排列邏輯。合同條款可以按合同履行的時間順序進行排列,也可以按合同履行的工作内容進行排列。如一份設備采購與安裝合同,條款可能多達數百條,必須按一定内在邏輯排序,否則讀起來肯定雜亂無章,不易理解,更不易發現風險。合同審核工作,做的第一步,便是把合同的結構和邏輯理清。

其次,法務合同審核時,也是有标準的注意事項的。根據前人經驗總結,合同審核一要審查主體資格是否合格,二要看約定内容是否合法,三要注意合同條款是否實用,四要審查權利義務是否明确,五要看交易需求能否滿足。這是審核合同的内容要注意的事項。另外,審核合同的形式,同樣有四點注意事項:一是看排版是否美觀,二是标點符号及語法是否準确,三是條款内容是否存在沖突,四是标準模塊和必備條款是否缺乏。現在的法務人員進行合同審核時,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參照這些注意事項,出具審核意見。

最後,部分法務喜歡将合同審核的要點清單化。對于一份已熟悉的合同類型,法務經常會總結出類似合同的審核要點清單。對着清單進行一一審核,即便是剛入門的新手,其所給出的審核意見也基本會符合企業的需要。這是對他人經驗的巧妙移植。如某企業法務部制作了一份采購合同審核清單,列舉了該類合同審核的20項要點,從審查交易方“主體資格條款”,到審查“争議解決辦法條款”。新入職法務隻須對照該清單,即可得出具初步的審核意見。

一般情況下,法務審核合同,會根據自身經驗對同一類型的合同,或者存在類似問題的合同,提出類似的審核意見。這保證了同一位法務出具合同審核意見的一緻性,同時也反映了該法務人員的認知邊界。這樣,某個行業或某家企業中的法務,因為該行業或該企業的業務模式是基本定型的,其在工作中遇到大部分合同都是自己見過的、自己審核過的。因此,法務的工作,在合同審核方面,帶有較強重複性操作屬性。

不同的法務,對于同一份合同出具的審核意見,可能不一緻。但因審核時要注意的操作事項是基本一緻的,須遵循的邏輯是統一的,更重要的是,用于規制合同的法律、法規是完全一樣的,導緻法務合同審核意見會大幅趨同。最大的差别,可能來源于企業決策者的不同認知上。它使得不同法務的合同審核意見有一定的個性和偶然性。

人工智能對法務合同審核的影響

基于IBM認知計算機沃森(Watson)研發的世界第一個人工智能律師Ross于2016年誕生,自此法律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内便不斷湧現。其實,法律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在30年前就已開始了。1987年,美國東北大學舉辦首屆國際人工智能與法律會議(ICAIL)。1991年,國際人工智能與法律協會(IAAIL)成立。在IAAIL設定的十大主要議題中,自動化法律文本分類和概括,自動化次要、重複性法律任務的法律機器人等赫然在目。

在中國,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促進人工智能在證據搜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閱讀與分析中的應用”。目前的法律與人工智能創業潮中,明顯可見的創業方向包括自助合規審查、合同審核、電子證據開示和訴訟結果預測等。這些均表明,法律人工智能(法律AI)已來。在這波法律AI中,聚焦點之一便是法律文件(當然包括合同)的閱讀與分析的自動化,這無疑給法務合同審核工作帶來巨大沖擊。

法律文件的自動化,會給法律行業帶來相當深遠的變化,它主要指兩個層次的自動化。

一是法律文件審閱的自動化。無論是并購中的盡職調查、合規中的調查取證,還是對合同進行分析,都需要對法律文件進行閱讀。自動化這一工作将能夠顯著提升法律人的工作效率。例如,美國的摩根大通公司開發出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件,原來律師和信貸人員每年需要36萬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該軟件隻需幾秒就能完成,且錯誤率大大降低。作為熱門的創業領域,提供智能合同審閱服務的法律科技公司越來越多。

二是法律文件生成的自動化。新聞業正在被機器人寫作所改造,法律業正面臨着同樣的情況。矽谷一家律所Fenwick & West開發的一個程序,可以為準備上市的創業公司自動生成所需文件,這将律師賬單時間從數十小時減少到了幾小時。國内也已存在若幹家緻力于合同自動拼接、生成的法律創業公司,機器人輔助起草法律文件的時代看似即将到來。

以深度學習、大數據等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對所有業務流程和模式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法務審核合同這樣一種專業性工作,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如前所述,未來合同文本的閱讀,可以交給預設的程序完成,并歸納出文本要點。通過對大量文本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系統可以輸出相應的合同修改意見。這些修改意見,可能一開始是不完善的、不适用的,但人工智能以一種“加速度”的方式,使其“自我”變得越來越聰明的特點,最終應會給出與有經驗法務人員輸出的合同修改意見效果類似的意見。到那時,法務審核合同這樣性質的工作,還會存在嗎?這也是很多律師與法務人員驚呼要“失業”的原因。

法務合同審核的反思與再定位

法務審核合同,自企業産生法務部門的時候便已是法務工作的重頭戲。這種工作,在AI興起時,真的會被機器取代嗎?這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反思一下合同的本質以及合同審核工作的再定位。

合同是企業利益獲取的源泉、利益交換的載體。合同審核是合同方進行利益博弈的過程,博弈的内容便是風險的排除、轉嫁和分配等。法務審核合同的目的是在實現合同商業目的的前提下,排除己方企業的風險。在多數情況下,法務審核合同需要考察的是合同内容的合法合規性、合同交易結構與商業目的的吻合性、合同條款的明确性與可執行性、合同文字表述的準确性等。

這些待考察的内容,從信息特征來看,可分為結構化的信息、非結構化的信息。從标準化來看,可分為标準化工作、非标準化工作。如合同一般必須包括當事人名稱、标的、數量、質量、價款或報酬、履行期限和地點、違約責任、解決争議的辦法八要素。這便是合同的結構化信息。合同審核工作必須審查合同是否滿足了這八要素,這便是合同審核的标準化工作。

當然,根據合同的複雜程度,主要指合同交易行為的複雜程度,結構化信息和标準化的操作,組成比例是不一樣的。越複雜的合同,結構化信息和标準注意事項的審核,其重要性就越小,非結構化信息和非常規操作的組成比例就越大。我們應重點關注那些非結構化的信息,以及進行非常規的審核操作,而不是結構化信息和常規工作部分。

另外,符合企業合同商業目的的審核,不應是一次性的合同修改,還應包含合同簽署之後的合同履行階段的監督。也即合同審核不應是靜态的,而應是動态的。動态的合同審核才能真正保證合同從簽署到履行的一緻,或及時發現合同履行與合同簽署不一緻之處,從而及時拟定應對策略,以滿足合同目的的最後實現。

再者,有價值的合同審核意見,不僅要考慮合同本身能給企業帶來的利益,還要考慮管理層對合同修改意見的接受程度,以及合同對方對合同修改意見的接受程度。合同審核工作還是一個溝通、說服和心理較量的工作。

綜上,真正有價值的合同審核,是在理解合同交易行為的商業背景,與管理層充分溝通之後,得出已包含了法律、風控、商業與管理等綜合考量的審核意見。它同時融合标準化的條款處理、非标準化的思考與協調等行為在内,是一個讨價還價、動态、變化的結果。這是我們認識人工智能時代下法務合同審核工作的出發點。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法務合同審核

未來的時代屬于人工智能的時代,人工智能會改變法律服務的流程與方式,這一點似乎沒有疑問。但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律師,由它們來提供更加精準、更加完善的法律服務嗎?這種擔憂不是一點道理沒有。據悉,一個名叫DoNotPay的機器人律師已在倫敦、紐約和西雅圖幫助16萬人打違章罰單申訴案件了,且勝訴率為60%。

創新工場的李開複曾提出一個“五秒鐘準則”,即一項本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可以在五秒鐘以内的時間裡,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做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據他預測,從事翻譯、新聞報道、助理、保安、銷售、客服、交易、會計、司機等工作的人,未來10年将有約90%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對照“五秒鐘準則”,合同審核工作似乎很幸運。一般的合同審核,似乎肯定不隻要花掉法務的“五秒鐘”。但法務處理的大量合同,很多是範本合同或格式合同。在形成合同初始文本的時候,合同制作者即有意識地将合同條款标準化、格式化,以提高下次使用合同的效率。這樣的合同,審核起來無疑會非常快。輔助于合同文檔的對照功能,一份新的格式合同或範本合同,審核起來似乎又是可以一鍵搞定的事。

如這種可标準化、結構性強、重複性高的合同文檔數據處理在法務工作中經常出現,的确可以借助目前人工智能的技術将審核工作自動化,減少律師和法務人員的使用。而且,随着計算能力的持續提高、算法的叠代優化以及法律大數據的逐步積累,不僅是合同,起訴書、備忘錄、判決書等高級法律文件也可以自動生成。

那麼,人工智能時代下法務合同審核何去何從呢?每家企業是否還要配備專門的法務人員來審核他們的合同,還是交給機器就好?其實,正如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傑瑞·卡普蘭在其著作《人工智能時代》所說,“大部分工作将發生轉變而非消失”。基于前文對法務合同審核工作的反思,我們認為,在合同審核中,有大量的非結構化信息,大量的依賴于人類溝通的操作,大量建立在合同方之間鬥争和妥協的行為,這些是無法交給人工智能來完成的。完全不需要人類溝通與協調行為的合同簽署過程,其實是不存在的。在可預見的将來,出現能夠完全模仿人類特有的理智與情感的智能機器人,也是不現實的。

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由法務來審核合同仍是有必要的,但形式已發生改變。對于那些可标準化的簡單合同,可以設計出智能合同審核系統,以提高企業合同管理的效率。對于那些複雜的,需要多方溝通、多領域判斷的合同,仍需富有經驗的法務來審核。對于那些中間地帶的合同,便處于傑瑞·卡普蘭所說的“人機協作”狀态,即機器先初步審核,得出初步審核意見,然後由人類律師或法務去複核、修改及完善。特約撰稿 陶光輝

編輯:法人編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