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條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傷寒三日,理應轉屬少陽,脈不但小而且不弦,隻小而不弦是邪已微,那此病是要好的。 這也根據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說的。當參37條:“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第272條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這個每篇後頭都有這麼一句話,這個也是屬于王叔和的,是照例的文字,這個是不是準确的沒考驗。但沒有什麼大意義。到這裡少陽病講完了。
這個書隻是在原則上講的少陽病的特征,由中風傷寒傳來的,這種情況由中風來的,中風多熱,不止于口苦咽幹目眩,甚至于耳聾目赤,但傳入少陽,都胸脅苦滿,而煩。要有這種情況,柴胡證不可吐下。傷寒也是一樣的,意思更較含蓄的多,一方面給太陽傷寒與少陽病的一個,就頭痛發熱,鑒别的一個法子,證候是一個,但要辨脈,脈弦細,把少陽脈也說出來了。那這一系列都是原則上的,治法提出小柴胡湯,言外其它的柴胡劑,也是都在前面講了。至于後頭合病也是略略一提。前面合病也,無論是合病并病,依法應主治少陽,偏于表的,可以柴胡劑與解表劑合方,但是隻是發汗不行。偏于裡的用柴胡劑兼攻裡可以,隻攻裡不行。所以要前後看,就明白了。
再把三陽篇總結溫習一下,在中醫辨證上主要是陰陽,由于病的發生,脈法也是這樣的,不太過便不及,全是的,證候也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陰陽就是矛盾的二個方面,上、下就是一對矛盾,上是積極的方面,前後也是一樣的等,把積極的一方面叫陽,把消極方面叫陰,這是古人講的陰陽,給矛盾的二方面起的,在證候上什麼叫積極呢?就是興奮的發陽的熱的等。抑制的陳衰的消極等為陰證,在臨床上确實能體會,所以病的發作隻是二個方面,如測血壓,不是高就是低了,不高不低,血壓就一定,所以一有病生理機能要改變,首先改變就是代謝機能,亢進的方面發生陽性症,如痛呼叫等,脈也是大、浮、實等為太過的情形,這叫陽。有的病發作消沉的樣子,如昏睡不醒,身涼,脈沉微細澀為不及,為陰。這些陰陽哪來的?還是生理機能的關系,主要是代謝機能,有病就使機能改變,就這二個方面,一個是太過,一個是不及。
首先病的萬變,就這麼二類,不是陽就是陰,不陰不陽就沒病。這種病的反應,古人看證候反應,反應在表,表即體表,即軀殼,身痛、頭痛、關節痛,都在體表,就是反應在表上的陽證,就叫表陽證,即太陽病。這種陽性證反應到裡,裡很好體會,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從這就知道裡就是指消化道裡面,就叫裡證,也不在體表,也不在消化裡面,叫半表半裡證,就在胸腹前邊,一切髒器都屬于半表半裡的方面。這就是頭前說的三陽證,什麼叫陽證,可證的反應,着落有個處所,就是表裡半表半裡。古人通過臨床是經過很長時間看出來的。疾病就這二個方面。
三陽證呢?我們講三陰呢,就是三陽三陰證。古人限于科水平。這個就是六經的問題,所以搞出個六經來。本來太陽就是表陽證,陽明就是裡陽證,少陽就是半表半裡的陽證,古人給它起個名,叫太陽,陽明病,少陽病。為什麼病隻反應這麼三個方面?還有别的嗎?這個值得研究。古人也看出來了,人體遭受外邊的侵蝕,就要抵抗,就是正邪交争,我認為這個是中醫的大發現,也就是說人有病了,不是疾病完全進的反應,是人機能與之鬥争而造成的證候反應。古人這麼看的,這個很有道理。對治療也有指導必要。《内經》上曰: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出汗是谷氣,谷氣能化成精氣,精氣是養人的珍貴的東西,即是營養成分,飲食入胃吸收後的東西就是營養成分。汗就是這麼生的,然後說正邪的分争,說的非常好,今邪氣交争于骨肉,在表的時候,即外邪與人的精氣在體表打仗,交争于骨肉,即軀殼。而後汗出者,出了汗,就是精勝也。機體勝,所以出汗了。真打勝了,不能再發熱,汗來之于谷氣,打勝了,胃當然很亢奮,能吃而不複發熱。現在呢人不能吃,熱來了,就說明打敗了,就是津卻邪勝了。出汗是津氣洩于外,再不能吃,津氣不能補益,隻是邪留在裡頭了。
這一段說明什麼?《内經》這段很精,就說人在表的時候,人們用水谷之氣與外來的邪氣在體表抗拒。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特征,為什麼脈浮頭項強痛?脈浮即裡頭充血了,不是血多了,是體液盡量向體表輸,打算出汗,生理學上有,要出汗前,毛細血管都擴張,則内部水分盡量往這裡來,所以血管達到極充血的情況,尤其上半身最厲害,腦袋脖子等充斥更兇。筋者崩起來,越往上邊越痛,所以頭也特别疼,他那就是個壓迫性的疼痛,上邊最厲害。這就是要出汗,不得汗出的一種情況。脈浮,頭項強痛,為什麼怕冷,他不是寒來的,他是由于液體的往外來,充斥于體表,這個熱也在液本裡頭呀,他這個體表體溫呀特别加高。我們平時與外邊空氣的接觸啊他是一定差距,這陣加大差距了,本來外邊也沒風沒寒的他就感覺寒的刺激。他是這麼一個,所以咱們古人呢常常拿現象當本質,惡寒呢就是受了寒了,惡風就是受了風了,這是不對地。他應該是這麼解釋。這個就說明,人體打算出汗,他出不來。咱們講麻黃湯不有個陽氣重(zhong) 故也。盡量的把這個體液向外輸送,都在體表上呢,人發燒受不了,腦袋疼的亂蹦,他就出不來汗,那麼桂枝湯他講出汗,雖然出汗,他這個精氣呀,不足以祛邪,出了汗了,這邪氣反倒深入了。桂枝本為解肌呀,他還是想讓他再出汗,但是他不是像麻黃那個辦法,他要加強精氣的。所以這個地方啊,那麼咱們講的是太陽病,那麼少陽病也是一樣的,陽明病也是一樣的,全是正邪紛争,咱們講那個柴胡劑也講了,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這個打仗地,他如果在體表支持不了了,這個正啊沒有勝邪的機會了,他也沒那個能力了,人的這個身體的這個這個良能啊他始終都不退卻,奮戰到底,他是這樣的,他不過是轉移戰線,在表不行了,他退到胸腹前間,他幹什麼,他借用這些髒器一切的阻止的功能,共同的來把這個病邪驅逐出去,由呼吸道呀,由泌尿系呀,等等各方面,他利用這些器官,利用肺利用腎等等的,所以把這個病邪呀,正氣也往裡邊來,他這樣奮鬥的。那麼裡也是,他把這個病邪正個包裹在胃腸裡面,想用吐下,這些自然的官能把它解除,他這個我們好好想一想,在這個集體驅逐疾病,隻有那麼三個,隻有這麼三個方面,再沒有了,這就把這個,把這個疾病的反應啊,固定到一定的病位上,他不是在表就是在裡再不半表半裡,他沒有了,這個人的體質呀是萬人皆同的,這個構造,自然的構造都是這樣的,所以這自然的就這麼三個方面的病情反應,這個病情反應都全就是在人的這個機 能和這個病邪交互作用之下而搞出來的,所以中醫挺笨這個事兒,可是他搞這個東西是挺妙,古人得來也是不簡單。所以這個表裡半表半裡是這麼樣的,沒有再有其它的方面了,那麼古人看到臨床上那也是通過很長時間的,哦,總結出來了,有這麼一種三陽病,各有一定的證候,可是限于當時的水平,沒有其它可借助以理解的,他就是主觀想的,這時還有一種經絡的關系,經絡受邪,所以這個東西很耽誤事呀。
那麼現在呢咱們不應該這樣了,不足以證明,這個經絡是什麼,就是血管,你看内經上說不就是血管子嗎,血管受邪旁處都不得病,單這個血管還單通膀胱的這個血管,哪有個事呀,這東西講不通的東西,古人沒辦法,這限于當時的科學水平嘛,哎他就這麼想。中醫的發展是先針灸呀!這也可能呀,他利用自然的東西,所以砭石嘛,拿石頭磨個尖子他也砸吧腦袋。他這個疾病危脅人,人老想要對付它,他逐漸的,針灸先發展,由于這個針灸穴道的關系,他搞出他這麼一套規律,這種規律他也客觀存在,可是一旦發病是不是它發的病,就成了問題了,尤其咱們這個,所以我們研究這個傷寒論我開始就說了,你像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這種三個征候确實存在,它是客觀存在,古人通過實踐發展的,它永遠也不會變的。現在咱們臨床上不常遇到這事嘛,你看頭兩天是太陽病,過兩天他身上也疲倦了,發燒不退,口苦,胸脅滿,惡心,這就是少陽病了嘛,這咱們常見着啊,古時候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不會變的。
所以這個他是一個自然科學的,他是一個自然存在的自然規律,這個不會變的,所以咱們講中醫有些先生們,中醫不講陰陽五行,不講髒腑辨證還有東西了,這是瞎說的,有東西,那麼這個規律這不就是嘛,再這個規律上來治病來,現在西醫還不會呢你可知道,這東西挺妙的,咱們好好研究辨證施治這精神,很了不起。你看看吧,太陽病想以汗解不能汗解,咱們就發汗,那麼正與這規律相适應。所以這個實踐裡出真知呀,他這個沒人提還是散風啊,祛寒哪,等等地還搞這個呢。但是真正地通過古人這種客觀事實,我們應該怎麼認識它怎麼把這個理論更提到現實上來。現在大家都不想這個,非講那套不可,講那套把那個中醫講完拉倒,他那套東西不行啊,尤其咱們現在,決不能悖科學而言,這個是很重要的事,科學經過百般試驗的,你還想啥,你也瞅見那個病菌了嘛,你還直搖腦袋說沒有?
人家傷寒論,什麼傷寒杆菌,人家給你看,你看看對不對,你說那不是,那是風那是寒,這是受了寒了,積久化熱,你這東西不行啊,所以中醫這個問題啊不是太簡單,他是這個自然規律是對的!所以咱們講這個三陽,回頭咱們好好大家讨論,研究這個事。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他的治法,發病的機制,都可以研究的,這個東西。所以傷寒論這本書啊,證應該好好研究。那麼他這個書好在哪呢?好就好在不是張仲景自己做的,所以這個閉門造車的書是不對的,皇甫谧說這個書是論廣湯液的,我認為這是對的,那個湯液經啊,在漢書上有這個,那麼這個湯液經是不是伊尹做的,也不是。就我們這個内經也不盡是黃帝歧伯呀,他這個中醫發展是很久很久的呀,那對我們來是無量數的醫學貢獻,那積很長的時間,通過實踐搞出來的。那麼那個時候呢書寫困難,他那時候拿竹闆子刻,這還是有字呢那以前更不用說了,所以中醫發展相當久了,也沒人知道由誰發展起來的,他本來就不是一個人嘛,内經也是,總結前人的,擱到黃帝歧伯,其實是不是這麼個事啊,叫我看這都是歪曲曆史,這全是前人的長時間的反複的總結出來的那個東西,本草也是,那也不是神農啊,可是後來做書的人啊,我那時候做書也是,你說誰發明的,他也不知道誰,就得找聖人。所以那時候也可以說是給這封建勢力服務吧。有的聖人生而知之嘛,如果是聖人的生而知之,那當然是了,這像咱們不是生而知之,他不是。
這個湯液經這個書啊,他就是記載咱們說的六經這個辨證這種東西,哪個方劑,他是以方劑為主了。張仲景根據那個時候,可能張仲景這個人啊是這個湯液經的傑出的傳人,他是有所整理,有所發揮,所以皇甫谧也說,論廣《湯液》為十數卷,也沒說他是照抄的,但是古人這種結論是從那書上來的,那麼張仲景呢,你看他這個方劑,你就看出來了,你看桂枝加芍藥湯,他說本雲桂枝湯今加芍藥,可是這個加桂可能是他的,那個本來的方劑呀還是擱本地擱着呢,他給你注明,全是,非常準。我認為他這個書啊,決不是他自己,個人沒這麼大的精力,中醫這個東西他是通過實踐搞出來的,通過實踐,一個人他的壽命多短哪,那你把那個還能把這個病的一般規律都把它搞清楚,還能試驗出來某種方劑對某種具體的證治,百試百效的,或者是都試驗出來,哪能啊!一個人他不可能啊,你就拿這個脈吧那也不是一個短暫的時間就把他發明出來呀。所以那也經過極長的時間,不過到這時候之前,就是湯液經,那個問世,中醫這套辨證施治呀那就是長成了,那當然也不是一個人的,那就是積以前的結論,所以中醫他是這麼樣一個發展的。那麼現在最可靠的呢就是這個方法方式,所以咱們講這書啊也把它擺清楚,今天咱們就這樣子,把這個三陽病擺清楚。那麼古人的一個看法,我們知道他跟内經不一樣,你們回頭看看内經,内經是這麼說的,他說這個六經呀,遞傳,由太陽傳陽明,由陽明傳少陽,咱們在臨床就沒看到過陽明傳少陽的病,沒有;更沒有六經治完了回頭再傳太陽,更沒有,所以他不是從内經上來的。内經還有一點也不是。内經說太陽陽明少陽三陽皆主表,可汗而已,他這個說陽明不可發汗少陽不可發汗那他怎麼能是,所以我們我們這都是可以讨論的,那麼他什麼方法呢?
第一個它是由表及裡,由表及半表半裡,可能這樣,也有從半表半裡再及裡,這是他的規律,所以我又把他擺出來了,太陽病這麼治,可發汗,那麼禁吐禁下禁溫針是吧,就根據這個書啊,那麼陽明病呢?陽明病,實,不隻熱而且實,那要用承氣湯,隻是熱,尤其外熱,我們那天解釋,注解也說了怎麼樣用,白虎湯。這都是他的規律方法呀。那麼少陽病呢?隻能用和解,既不能吐也不能下又不能發汗,這就是我們這種規律呀!始終是這樣,那麼怎麼來認識這套規律就是我們方才讨論的那套東西,什麼叫作陽什麼叫作陰,為什麼太陽是表陽明病是裡,少陽病半表半裡,那麼是不是在表就是太陽經絡呢,經絡受邪呢,這都值得讨論的,古人一個看法,我們現在離開這個看法行不行?所以這個東西挺重要。研究嘛,我們就得從這個書,把這個規律,擺出來,我們再通過這個各人都有思想吧,咱們怎麼來認識它,更較比合适,我是這麼一個看法,今天咱們就講到這吧。
第六章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那麼太陰病就是裡陰證了,那麼就是在裡位,同是在裡位有兩種不同的證候反應,那麼如果為熱為實,熱實于裡的那個我們叫作陽明病,那麼這個呢就是虛寒在裡,這個太陰病,那麼所以開始講太陰病啊,就是講太陰病的提綱了。那們咱們講的太陰病,這個提綱都概括了。
第273條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那麼太陰病,古人辨證啊,他有一定的病理病型啊。那麼他是裡虛,咱們所說是胃虛停 飲啊,所以他腹滿,那麼胃有水呢他就要吐,這個腹滿他是一個虛滿,咱們頭前也講不少了,所以胃虛呀,客熱邪氣他都往胃裡頭來,所以肚子他就發滿;那麼裡頭有停飲呢,他要吐,吃不下,那麼現在辨證也常這麼說呀,脾虛有濕不愛吃東西就是這種情況。那麼他這個不是隻是有飲而已,由于這個虛呀有飲,他還不能夠收澀,自己不能收澀,所以這個自利益甚,這個自利呀,就由本身虛,自下利,不是吃藥的關系而且越來越厲害,他是由于胃虛,裡頭 有停水而且胃虛這個機能陳衰到這個地步,而不能收澀他,而且這個水在裡頭還不能保持住,失去這個收澀作用,所以他自利而益甚。人們這個寒水刺激這個胃腸他是要疼地,那麼如果要是刺激不那麼厲害呢,也有時候不疼,所以時腹自痛,也是自痛。那麼這類的病,就是虛寒在裡,這是以下為禁哪,應該用溫補,溫藥來補,如果要以為這個腹滿,誤為裡實,咱們頭前講那個胃家實呀而下之就壞了,必胸下結硬,這個結字呀在《玉函經》他是個痞,痞硬與結硬差不多,這倒沒什麼關系。一下呀,更使得上邊虛了,這個寒飲更往上沖逆,所以他胸下部啊更硬滿,而為結硬之變。那麼這一段他主要是說明太陰病的特征。也就是說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這個虛寒在裡,那麼反應這個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越來越厲害,這個病就是屬于太陰病。
這跟陽明病正是一個對立,正是一個相反的,那個是熱結于裡,一派是這個實熱證;那麼這個呢是虛寒在裡,一派地是這個虛寒證。
第274條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太陰中風啊這就是暗示由太陽轉屬為太陰病,所以說他太陰中風。就是太陽病中風證傳裡而為太陰,這個,這個太陽病,本來是個有餘,他是一個陽性這麼一個,太陽病傳裡,以傳陽明為常,但是也兼有傳為太陰的,也有少陰。那麼這個少陰病傳裡呀大概都傳太陰,但是也有少的時候而傳陽明的,這個,所以這一段呢,他指着太陽中風證傳裡而為太陰病。四肢煩疼,這是太陽病的證候啊,是不,這說明這個太陽中風證,在表為裡的一個證候啊。陽微陰澀而長者,這個脈呀,陽微者浮見微,這個太陽病,浮而見微者外邪已衰之象,一個脈雖然還浮但微的很,這說明在表之邪也衰了,陰澀這是裡虛呀,澀者為血少嘛,他由于轉屬太陰下利,那麼喪失津液啊,所以這個陰澀。雖然這個陰澀是由于轉屬太陰而有虛之象,但是脈不短而長,說明這個胃有一個恢複的一個傾向。這個水谷呀是來自于胃,那麼如果這個脈短呢這個津液是虛竭之甚了。所以頭前咱們講陽明病裡有脈短則死呀,這講地津液虛時,但是這個脈長,說明這個胃氣恢複,雖然脈澀他是有虛了但是看這脈長呢他是有餘于裡的一個征兆。表邪既微,而裡氣欲複,所以為欲愈。這一節說的太陰病。 …… 這一節在這麼擱着呀不怎麼好,這一篇說的意思很多了,咱們講完再說啊。
第275條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醜上。
這都是信不得的,像頭前太陽病從巳至未上,陽明病從申至酉上,這個東西都要不得地,這是古人根據這個五行地推算的法子,不一定準确地,這個不可随便信,沒什麼大意思。他是一種照例的文字。因為太陰是至寒至陰了所以他這個旺時呀在亥至醜。所以他這個書都是在旺時他這個病好,這是根據五行的看法,這個不可靠。
第276條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這段啊其實不是太陰病,他沖着下利說的,這個下利這類的,雖型似太陰病,但他不是的,就是一般的下利,這跟我們頭前講的那個,太陽陽明合病必下利,用葛根湯主之是一個問題,那麼為什麼這裡擱個太陰病呢。他這兩條你要是對照看就好了,有虛實之分,虛實在表證不在裡證,那麼真正太陰病啊雖有表證也不能夠發汗。咱們頭前講很多了。下利清谷,那麼這種虛寒,像上面咱們提綱的這個樣子,他隻能救裡不能解表,那麼這個都是沖着下利說的,這個下利病要是脈浮有太陽病的征候,如果實,你可以用葛根湯,那就是麻黃劑了,發汗。那麼如果是虛是桂枝湯的顯現,顯現的是桂枝湯證,這個當然是脈浮弱,那個當然是脈浮緊了,從脈上來說,那麼就從症狀上來說呢那麼那個一定是無汗,這個可能是有汗,他用的是桂枝湯嘛。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啊這很有用。但是這一段他擱到這是另有旁的意思,以後我們再解釋。那麼主要在臨床上他是很有用,這個無論是腹瀉無論是痢疾這個講的都是痢 疾呀大概都是痢疾呀,這個痢疾呀這個病如果顯現表證,就說明這個病啊還是有表解之迹呀,那麼這時候抓緊時機而用發汗藥,十有八九要好的,這咱們要注意呀。這點這個痢疾快有了,那麼這個呀,他這西醫呀不可理解,說是用發汗藥還能治痢疾。不是發汗藥治痢疾,因為痢疾呀他這個證候以太陽病反應出來,那我們就要用發汗類藥,沒有表證那你千萬不要發汗,是不行的,那麼這一段呢他是沖葛根湯證那一條說的,那個說是太陽陽明合病,那麼這個偏虛,他說一個太陰太陽合病的意思,所以擱個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那麼這個治療的手段呢,同這個葛根湯是一緻的,後來少陰病上有,那麼少陰病下利,他用的是白通湯,那麼這個白通湯啊也是一個發汗藥,他是以大蔥為君呀這個方劑呀,蔥白他用十四莖,那麼裡頭擱幹姜與附子,這個陰證,你得用溫性藥呀亢奮溫性藥不可的,他現于脈微細這類的下利證,他要有表證,那你用葛根湯也不行桂枝湯也不行,那非用白通湯不可,所以這在後頭有,那麼這幾條啊意思都是一樣的!雖然下利這是病屬裡呀,但是他反映以表證反映出來的,我們還要跟适應這個表證應用發汗劑就可以好病的,要沒有表證是不行的啊,所以他這個書啊,他古人的詞句,所以咱們對這個書的認識應該掌握他的這個規律。不要認為他的這個詞句之間,那什麼,就壞了,這個是太陰病,那個是陽明,什麼太陽陽明合病,其實是一個,其實一樣,就是所現的證不同,所用的方劑也就是不一樣。
第277條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這個是最重要的,這一段他呼應到頭一節了,太陰病所說的這個下利呀不是咱們所說的一般的那個樣子的,不渴,所以自下利而不渴,這個渴與不渴是我們辨寒熱的主要的一個證候,這個在臨床上咱們也是常遭遇的,這個人說口幹口渴,那麼他一定裡有熱呀,那不是太陰。
所以自下利,口中和,這個三陰病都口中和,那我們看也是沒舌苔,這口中啊挺滋潤,而不渴,這種自下利,這屬于太陰。那麼為什麼要不渴呢,以其髒有寒故也,這裡都是有裡虛有寒,所以他不渴,他沒有熱,那麼這個隻能用溫補,當溫之,用什麼藥呢宜服四逆輩,這個四逆輩呀概括很多了,像咱們說的理中湯,四逆湯,通脈四逆,等等地吧,附子湯啊,同是,你像真武湯啊,我們用什麼呢?因證而施呀。
所以仲景這本書啊,注重最後是在方證,他通過六經,六個類型,然後他要分析寒熱虛實,又分析八綱,那麼最後這個具體證治,通過這個六經八綱還得落到這個方劑上,所以他擱個四逆輩,這就是讓你臨床上啊具體要分析,該用理中用理中,該用附子湯用附子湯,該用四逆湯用四逆湯,所以我們對這個方劑的适應證必須要搞清楚。那麼這一段看出來那麼太陰病他這個自下利,純粹是裡虛有寒哪,否則那不是屬于太陰病,那麼裡有寒,隻有溫之一法。
第278條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這一段很重要,他這陽明病啊就提過,那麼這個裡證之所以發生,他這個前後都是一貫的,咱們這個證候的反應啊在古人看,他不是疾病自己在那起作用,他是疾病和我們人體的這個抗禦疾病的這個機制啊的交互作用下的一種反應。
咱們頭前也講了,在太陽病就是正邪交争于骨肉在體表,這意思呢要達到發汗的目的,這《内經》說的很詳細了。你們回頭可以自己找一找,在這個《素問?熱病論》就有這一段,陰陽交那一節,我上次也說一回了,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津,夫邪氣交争于骨肉,而得汗出者,精盛也。精盛當能食而不複熱。他那段說的很好,那就說正邪,咱們說太陽病的階段啊,他就是相生在體表,那麼達到發汗呢,他就好了,達不到呢,他就顯出太陽病征候了,所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咱們講這個半表半裡,講這個少陽病的時候,也講過,他這個少陽病啊,也是咱們這個機體他要主動的改換策略,他要在體表,他不足以驅邪了。所以這個人身上咱們說的這個正氣呀,咱們這個醫書呀都說正氣呀,老與邪他是鬥争的,一惜不存,他要不鬥争,人就完了。所以這半表半裡證也是,表不足以驅邪了他退到裡頭,退到哪去呢,所以結于脅下的,外表是血弱氣盡了,他打算由半表半裡,半表半裡什麼地方啊,就是我們一切髒腑所在之地,就是胸腹腔間,他利用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排洩系統,這些髒器的官能,協同把病的這部分排出,要排出去也就沒問題了。沒排除,就形成少陽病那種口苦咽幹目眩的那種症狀了。那麼這個裡證呢也是一樣,那麼無論是在表或者半表半裡,不足以驅邪,他就把這個病啊盡量的包圍 在胃腸裡面,也想由胃腸裡面或者湧吐,或者瀉下,把病驅出。那麼這一段呢,你看看這個,所以在陽明病他就提出來了,這個傷寒脈呀,他本來浮緊,太陽傷寒嘛,這頭前都講過的東西了,那麼這個他浮而緩,浮而緩說明什麼呢,津液不充于外了,這個傷寒是沒有汗的,沒有汗這個脈應該緊,這個外表啊充斥津液,他退到裡頭去了,他同那個血弱氣盡是一樣的,他往裡頭來了,他這個脈就緩了,他再往裡頭之後呢,他不但緩,他還要沉了,沉實嘛他整個進裡頭去了。那麼這一段他這個脈已經浮而緩,這個氣不充于外了,有内傳之勢了,内傳要傳陽明呢,他不光手足溫哪,他是一身手足俱熱呀,那是真正陽明病。所以品咱們頭前有嘛,生于熱汗自出,真正算陽明了,他隻是手足溫,那麼說明這裡面呀,不夠陽明病那個證候,他所以說,說系在太陰,還有虛寒的這一方面,與太陰有聯系。這個說明什麼,我們講陽明病講過了,這陽明他是裡熱呀,那對人身上的水份蒸發的非常地快,小便數,汗自出,那麼他這時候呢系在太陰哪,就是那個将脈浮緩,而沒到那個程度呢還,裡頭恐怕還是有濕 呢,沒到大便結硬那個程度,那麼這個時候常常發生,發黃,如果裡面濕這個熱在裡頭有了,要是熱郁于濕,那就要發黃了,他說太陰者當發身黃,這是古人的一種看法,其實我們遇到這個太陽傷寒要是脈浮緩手足溫哪,也有的時候這種征候,就是發黃一個先驅者,拿咱們現在話說,就是急性黃疸性肝炎,他有這個先驅證。那麼也有不是的,這個病将傳裡他是裡頭 蘊熱的這個階段,也有這種情況,所以古人把這個拿出來,一并說,說這時候啊有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可以發黃,另一種情況呢,小便自利,說明這熱還是盛的,這個濕往外跑啊,濕越于外,光熱他不會發黃的,咱們在陽明篇說一個大便硬者,七八日,大便硬者是陽明也,就是變成陽明病了,這個他沒說那種,這個他說什麼,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他在這他就是變化了,因為這個病啊有三種情況的結果,一種他如果真正這個邪都進于裡,而為熱結于裡的時候,汗出小便數大便一定硬,那就變成陽明病。第二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也常應使這個熱郁于濕而為發黃。第三個就是,像我方才講的這個,他也沒大便硬,這個時候他暴煩下利,他這個病也就好了,這就是我們說的那個,這個病之所以,為裡證,這個身體呀就要達到這個目的,如果這個胃不是虛,這胃氣相當強,而且還達到驅邪的目的,下利,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這個病是一定要好的,什麼道理,就是脾氣不虛,脾不虛,究其實還是胃了,這個他講的太陰病呀。那麼這個陽明病,他是這個人身上一種抗病機制啊,這是一種良能啊,這個良能不是一個萬能。常常的把這個病啊包圍到胃腸裡面了,達不到這個治愈的目的,反而大便不通,這是一種,那就變成陽明病。可是雖然大便通了,這個髒器虛衰,他達不到驅除疾病的目的,而本身又病了,那就是所謂的太陰病了。那麼如果髒器不衰,也達到下利了,這個病一定好,這就是這裡一個問題,所以這一段相當重要,他這是談病理的問題。為什麼他老擱這呢,在陽明篇,那也講,他講的是陽明病,他沒講到自愈的這 方面,他說如果不發黃,小便自利,這個内在的水份都沒有了,他光有熱了就變成陽明病了,大便硬者屬陽明病。那麼這一段呢他講的太陰病,太陰病啊如果像頭前講的這提綱,那就是髒器虛衰了,雖然下利不足以驅邪,那麼假若髒器不衰而下利了,那正是這個機體達到目的了,就是正勝邪去了,他這一段段主要是這個。所以他前後的這個他稍稍變化變化,他這個意思呀,充分到這上發揮了,這陽明病到這個地方,整個就把這一段的意義發揮到了完備。那麼再一個就是說,你不能看到他腹痛下利全是太陰病了,那麼這一段正是大相反。這是病愈的一種反應了。
第279條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這段是有語病的。但是他那意思不是這個,他說本太陽病,太陽病依法當發汗哪,不可以吃瀉藥,遇到這麼一個糊塗大夫,而反下之,一下虛其胃腸,引邪入内了,所以因而腹滿實痛者,這個腹滿實痛者,怎麼叫屬太陰也,他不是太陰病,要是太陰病還能用大黃嗎,是不是呀?
太陰病不可下,你看那頭前,若下之必胸下結硬,那麼他這個就證候讓你鑒别呀,由于太陰病啊有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又有腹滿,那麼就證候上說屬太陰,他是就這個辨的這個證候上來說。這正是叫人鑒别真正的太陰這種腹滿時痛啊與這個本方證,就是桂枝加芍藥,桂枝加芍藥大黃,這種鑒别法。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啊,不要以片面證候就下結論地,非得全面看問題不可,他這個本來是太陽病,誤下引邪入裡,這個腹滿是實滿,不是虛滿,這個痛也是實痛,也不是虛痛,不像太陰病那個,但是證候呢,屬太陰,他的意思是主要在這一點。
所以這個方子呀不是治太陰的喲,他由于表沒解呀,他下之後他沒發汗,他表未解,所以仍然以桂枝湯為主的,用桂枝湯原方,由于腹滿實痛,這個芍藥治腹滿,同時治攣痛,這個芍藥是個苦而微寒的藥啊,它治熱不治寒,治實不治虛,所以這個腹滿時痛,不是我們太陰病講的那個腹滿實痛,那麼如果大實痛者,拒按而且滿的也厲害,大實痛,可見這個大實痛,與上面那個什麼呢那個也是實痛,不過,不大而矣呀,真正大實痛,大便也不見,不但加芍藥還得加大黃,所以這個怎麼是太陰病呢。
這個著書的呀,他就是誤于他這個一看他有個太陰病這也有個太陰病,他不是太陰病,可張仲景作這個書啊他是有語病的,他這個也不應該列到太陰篇裡頭,不是,你往這列幹什麼,所以這個,所以我們讀他的這個書啊,不能因詞害意呀,一個屬太陰就認為這是個太陰病。真遇到太陰病,一擱芍藥大黃一治一個死,他不是。他是屬于實滿實痛,如果實滿實痛輕微者,用芍藥就行,他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湯啊,所以桂枝湯加重芍藥就可以了。要是大實大滿,那你非通大便不可,還得加大黃啊,那麼太陰病不渴,不可下,這怎麼下呢?那不矛盾嗎,與這個提綱就矛盾呀,你怎麼統一起來的?就這個不是太陰病。要真是太陰病那仲景就太糊塗了,那個說不可下,這又說可下,哪有這回事呀!這不對,是吧,但是擱到這一塊呢給這個注家容易迷惑讀者,所以讀他這個書呀,非要根據他這個全面這個規律啊好好掌握,才能用這個書,要不然的話不能用啊,這也挺要緊啊。
所以桂枝加芍藥湯啊不應該列到太陰篇裡頭,桂枝加大黃湯更不能列到太陰篇裡頭,那麼他這個方劑呢,是個表寒未解,擱一個桂枝湯。芍藥這個藥啊,咱們頭前講過芍藥甘草湯,是拘攣哪,四肢急,拘急,腳攣急嘛,他也能夠治拘攣,這都同時也能夠緩急痛,所以咱們這個是腹急痛大概都加芍藥,那麼加大黃湯呢就是上面加芍藥再加大黃一味,不但緩其痛而且攻其實。你看看後頭就有了,當時就怕你誤會。
第280條
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他就怕你拿這個,見到腹滿時痛你就用這個,是不行地。他要是真正的太陰病啊,這脈一定是弱的,這個弱也挺概括,他就是虛弱之脈了,脈沉微呀,沉弱呀,都屬于脈弱之類的。其人續自便利,頭前說這個自利益甚類的太陰病,繼續他自下利,你也看到這個腹滿時痛了,假設這個腹滿時痛像着頭前那個樣子,而可以用這個芍藥大黃,你可不要用,宜減之,不是減量,不要用。什麼道理呢,真正要裡頭有寒到那個分上,這也一定虛,胃氣弱,這種苦寒藥呀,擱上就是下利不止,易動故也。
所以這一段正是給上一段,讓你對去,對照着看,所以上邊那一段哪能并不是屬于太陰,那麼這個太陰病到這就完了,是嗎?其實他不是,頭前講了那麼很多,你像這個下利清谷啊,咱們用頭前講的那個四逆湯啊,那個全屬于太陰,這個太陰人的死亡啊就在這個階段,這個太陰病要是不治,這個胃氣衰敗到極,是不可恢複的,是非死不可。那麼這些病他都沒擱到太陰裡頭,為什麼呢,他有他用意思的。這個太陰病啊同陽明病一樣,都是從表,或半表半裡轉屬而來的。他把太陰病的死證啊都擱到下一篇,都擱到少陰篇裡頭了。他這個也有大道理的,他這個少陰病共太陽病全在表啊,他這個是人素虛,或者是老年人,氣血虛衰的人,得了外感,一發作就是少陰病,脈微細。……這個表證 就是邪氣交争在骨肉啊,在體表,體力虛衰現這個少陰病,支持在表時間最短,他支持不了,所以我們講了少陰病就好了。少陰病,二三日無裡證可發汗,可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二三日他就是兩三天,無裡證,就是在表了,無裡證就是在表嘛,現在一般人都不認為少陰病在表,不在表這一段怎麼講啊,他就在表,他在表的時間最短,你看我們講的太陽病七八天,才傳裡,六七天,甚至于十餘天還有時候在表呢,這個少陰病不行,他幾天就是并發裡證,一并發裡證就是太陰病,嘔吐下利,四肢厥冷都來了,這個馬上就死亡,所以他把太陰病的死亡證啊全擺到少陰篇裡頭了,幹什麼?那就是警告醫家呀,說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這個表證,真正是脈微細人但欲欲寐的這種情況,不可輕視呀,轉瞬就可死亡,他一病裡就危險,所以得抓緊時間,就是兩三天的時間,他是這個表證,那你用這個麻黃附子細辛,那或者麻黃甘草附子呀,這就是還可以望其生,能夠有救,你們看這個報上啊有的是,這個老人得感冒死亡最多,他為什麼他就是這個關系,就是幾天他就轉變到太陰病,轉到太陰病這個死亡的機會是最多的,他本來就虛,又轉為太陰病,那個衛氣敗那是最快的,所是他這個書是得好好讀是吧!他太陰病呢他不講這個,這東西都在後頭呢,頭前他也講一講,講裡虛的重要性,所以在太陽篇也講了,他說下利清谷,雖然有表證,當救其裡,不要管表,因為胃氣一敗就有死亡的可能,雖然講了但不詳細,那麼在太陰病呢,他把太陰病正面的證候指出來了,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那麼這個病是不能下的,若下必胸腹結硬,這是正面上的證侯,那麼也有些是是而非的,如方才講的桂枝加芍藥,桂枝加芍藥大黃,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太陰病,但臨床上要辨,必須要鑒别,那麼如果真是太陰病的那個腹滿時痛,則不能用芍藥大黃,這是很清楚,那麼太陰病的一切危險證侯和治法,一句話就說明白了,什麼宜服四逆輩,所以這一章别看它短,都全了。
少陰病下利,隻是用四逆輩,它這個是不對的,它這個隻是略略的說,如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是順差下利一證而說的,這就是照應頭前的葛根湯,而且少陰病還有一個白通湯,那麼主要的證侯在這裡,所以在下面凡四逆輩就是太陰病,那還有說的嗎?不能說是在這是太陰病的治法,後頭越要用它就不是太陰病,哪有那個事呀,那就沒法可尋了,尋還怎麼辨證呀,所以它這個書是一貫的,既提出四逆輩,你們後頭看吧,凡是用四逆輩者,都是太陰病裡虛寒,它精神在這。所以這幾節看者,但無一不備。
所以會讀這個書的,你就能夠讀出這些問題來,不然的話不行。所以尤其是這本書,古人是通過實踐發現疾病的規律和治療的一種方法,這些都是通過實踐來的,這個東西永遠存在的,客觀存在的,可是古人對它是認識呀,有些是不足的,你看象六經,這個六經是自然而然的六個疾病的類型,怎麼來認識它,相信我們再講一講,講一講六經和八綱等等情況,那麼現在我們可以知道,它就這麼幾個類型,就這麼來認識就對了,古人也是這麼認識的,他就要發揮這個裡頭的理了,為什麼就這麼六個類型了,所以就想到針灸經絡之說了,就起了六經來名之,這個就害人不淺了,所以立來這個注家呀,就是在六經上啃,這個六經的名字又來之于内經,就拿内經來附和,來解釋傷寒,這是壞透了,王叔和是首先,咱們這本傷寒論沒有,你看成無已本傷寒論就有,頭前有個傷寒例,這是王叔和作的,王叔和采集仲景遺論,這是功垂千古呀,要沒王叔和恐怕這本書傳不下來,但是他沒認識這本書,他也沒法認識這本書,他是古人嘛,他就認為這本傷寒,就說的内經上的傷寒,所以就在頭前寫一個傷寒例,傷寒例頭一句話就是陰陽大論曰,整個用内經上論傷寒的這些都抄來了,那後世的注家受王叔和的影響很大,也認為這本書來自于内經,咱們現在還說,這個傷寒論從内經發展起來的,你們想象可能不可能,内經不是個方書,它也沒多少方子,一個人就通過内經,就能作出這麼旨意,這麼樣肯定,我們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它正确,不會有的,誰有那麼大的聰明,那除非聖人,現在咱們就不信有聖人,沒有嘛,那怎麼可能,那内經還有呢,你根據内經搞一搞,不可能的事,可是大家現在都這麼說,所以一提起這個經,就是經病,又是腑病,又是腑病都出來了。所以這本書真正辨證的體系、經義,反而灰而不彰,那麼現在你問一個人這個傷寒論這個辨證呀,怎麼一個方法體系呀,說不上來,注家都沒在這個上下手,所以這個古人的認識有時候是錯的,就是對經絡的認識,張仲景也不例外,它也沒改嘛,仍然擱太陽病太陰病,所以這個給後世影響比較大。咱們今天就講到這兒,我講的這些大家可以琢磨琢磨,我講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第七章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這個少陰病,根據八綱看,就是表陰證,也不是什麼特别的病,古人起的個經絡名稱,所把大家把少陰病給弄糊塗了,古人對這個規律的認識,是通過實踐,肯定是沒問題的,客觀存在的,但對這個認識是有問題,古人那時候是限于科學呀,所以這個說是經絡受邪發病,這個與後世的辨證很有影響,我們先根據這本書講一講,再來讨論,這個值得讨論的,開首說了一個少陰病的題綱,這個題綱的意思是後世注家的說法。所謂題綱者,就是概括一個病的概括說法,題綱者提其綱領嘛,以下也都包括這個綱領,我向來都認為這是一個特征,那麼少陽病的一個特征,太陽的特征,見到這種證侯就是什麼病,所以叫特征也可以,那麼他這頭一節是這麼說的。
第281條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少陰病也是表證(表陰病),他這沒詳細談了,這就沖太陽病來說的,一般的表證也類似太陽病,但是脈雖然浮,但比較微細,這個微細呀,借助于浮,同時由于這個少陰病呀,虛,所以這個人呀,但欲寐,喜歡躺着,喜卧,困倦,就是我們平時遇到感冒這種病,不過少,還是這個太陽病多,那麼身體特别虛的人,或者老年人,氣血俱衰,得外感,常常發生少陰病這種征象,就是脈不浮,而偏于微細,那麼其人呢雖然也有身疼體痛,頭痛項強等都有,但是,但欲寐,應該這樣理解這一段。
第282條
少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這一段關照很多方面,少陰病裡頭要停水的話,太陽病也有這種情形,那麼他就要吐,而又不得吐出,所以心煩,這個心煩呀,應該有個逗點,它這個欲吐不吐心煩,欲吐而不得吐,它心煩,但欲寐是少陰病的本證,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是它的一個特征,就是說在少陰病存在的時候,已經得少陰病了,有這個但欲寐的證侯的反應,同時欲吐而不吐,而心煩,那麼就是外邊表現為少陰病,同時裡内頭有停飲,所以要吐不吐而心煩,應該作這樣一種體會,那麼這個少陰病本虛,它要傳裡呀,不等到八九日,咱們講太陽病,五六天是傳少陽病的時候,那麼六七日,七八日,一般五六、六七日常傳少陽,七八、八九日常傳陽明,我用少陽病它是虛,尤其裡頭再有停飲,有寒飲,那傳裡非常快,一傳裡頭,這個少陰病傳裡呀,不象太陽,多傳太陰而發生嘔吐下利的這些病。
太陽病傳裡呢常傳陽明,發為胃家實這類的病,可是太陽病也有時候傳太陰,那麼少陰病呢,也有時候傳裡傳陽明,後頭也有,但是這個都是比較特殊的,比較少,一般少陰病的這種表證,傳裡,常傳太陰,尤其胃有停水,開始得病就是欲吐不吐而心煩,這個最終是傳裡發生太陰病了,非到五六天的時候,這個少陰病支持在表的時間最短,二三日以後,四五日就常傳裡了,到五六天自利而渴者,自下利而渴者,屬少陰也,這個渴呀,這句話是這個意思,上次講這個太陰病的時候也講過,所以下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是不是有這麼一節呀,這個虛寒在裡,它不象熱,它不渴,那麼渴呢,都是有熱,那麼這一段,所以說這時它用的這個字呀,讓你作個參考呀,那麼也有渴屬于太陰的,這就是自利,一般病于太陰發生虛寒在裡的這種下利,它不應該渴,那麼現在這個渴呢,與少陰有關系,因為少陰呀,就是津液虛,就是津虛血少呀,本來就虛,它一下利呀更喪失體液,所以說是渴,這個渴它底下有個注解,虛故引水自救,它說這個渴不是裡熱這個渴,它就由于甯丁易傳裡,一下利更使這個津液虛,本來就虛,那麼這個虛,它缺水呀,所以它引水自救,這麼一種反應的渴,不是象裡頭有熱的渴那麼厲害,所以它擱個屬少陰也,所以它這個書不好講就在這個地方,假設你不前後這麼看呀,沒門,就給弄糊塗了,所以這個陰寒下利應該不渴呀,為什麼渴,它還主少陰呢,你要從字面上不能講,它是要讓你對照前面,它說這個渴呀是虛所造成的,所以我們辨證呀,也不能說這個人下利一渴,它就是熱呀,你要好好看,那麼這個怎麼才能證明它呢?它底下就說了,若小便钯白者,這肯定不是熱,而是寒,虛寒,這是下焦虛有寒的問題,所以說它是少陰病的渴,它是虛的渴,這個頭前也有,看頭前,在太陽篇有這麼一段大家不知道還記得不記得,傷寒六七日不大便,頭痛有熱者,那麼可以用承氣湯,但小便清者,知不在裡,而在表也,宜發汗宜桂枝湯,這個跟那個是一樣的。真正熱,小便必紅赤不可,假設小便清多,這個病呀不是裡熱的問題,所以辨證呀不要片面看問題,就在這。那麼這個渴是裡熱,還是因其虛而渴,因其虛而渴的下利,肯定是陰寒下利,如果因熱而渴呢,那另當别論,那麼這個拿什麼方法來證明它呢?所以這個疑似之間呀,你得取其它的問題了,或者以脈,或者以尿,尿也是驗寒熱的一個标準呀,因為頭有講過的,所以它在這提一提,那麼這時候你看這個尿,如果它紅赤,肯定它這個渴與陰證沒關系,如果白是下焦虛寒,也就是裡,裡虛寒,下焦是在下面嘛,屬于下焦的問題呀,所以這個下利屬于這個虛寒,那是沒問題的,正因為小便色白,正因為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就說這個水呀,比正常的這個包含的内容不一緻,水的成分呀多少些膽汗呀,國為水代謝呀有些尿素等,所以色它不會白的,如果色白說明這個水的消化沒有,這個機能的虛衰沒有得到正常的消化,它是這麼一個說法,它是古人的一看法,那麼總而言之,這一段很重要。
第一個,一般說是陰寒下利不不渴,那麼它渴呢,也有陰寒下利,真正虛它也渴,這種渴不甚,那麼你要看看它小便是黃赤,還是清白,黃赤肯定是裡有熱,那個既不是少陰,也不是太陰,不是少陰病轉屬太陰了,肯定它是,就是以前發生少陰病,也要轉屬陽明了,那麼它要是小便色白呢,肯定上面那個斷法是對的,所以這是關于辨的問題,所以這個書必須得整個看,你隔着看呀就什麼也不是了,那麼由于太陰病他說了,下利要是不渴的話,這都是屬于陰寒下利,宜服四逆輩也,那麼這裡它又提一個不渴,也是病于太陰它怎麼就不渴了呢?也有這個情形,那麼這個津液特别虛,缺少水分,它是這麼一種想水喝,那麼這個可能驗以小便,這在太陽篇裡也講了,傷寒六七日不大便,這時候頭痛有熱,那肯定是陽明,它不大便了,但這個了不一定呀,你看看這個小便如何,如果小便赤,肯定用承氣湯,那麼小便清,就是這裡說色白了,那肯定裡頭沒熱,那麼這腦袋痛呀,還是表證,發熱頭痛,那還是要解表,所以這個書要整個看,不然的話,你看看這個注家的解釋都錯了,它這道理在哪呢,他就光守這一段,他就鬧不清楚了,這是第二段,這段挺重要,第一段說明這個少陰病,要是内有停飲,是絕對要傳裡,太陰,發生自利的不可,也往往呢這種下利由于少陰病本虛呀,容易引水自救的這個渴不要錯看了,要好好辨證,驗小便看怎麼樣,所以這段呀,很不好講,看這個本文常常鬧錯誤。
第283條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複吐利。
病人脈陰陽俱緊,這是傷寒的脈,太陽傷寒呢它是無汗,現在呢有汗,所以擱個反汗出者,那麼這樣一出汗就不是太陽傷寒了,此亡陽也,這是表虛不固,而津液外亡,這個亡陽是指津液說的,那麼亡失津液,表虛它屬于少陰,所以它說屬少陰,這個少陰病呀,一般說脈是比較微細的,脈浮而微細,也有浮緊的,也有,這個是說明這個,這個陰陽俱緊的這個陽是指的寸,陰指的尺,仲景這個脈法呀,陽有的指脈浮,陰有指的沉取的,如頭前講的太陽病陽浮而陰弱,這個陽浮于外,而陰弱于内,這是内外為叫陰陽,那麼這個呢不是,這個就指的寸尺之分,那麼這個候表裡呀,仲景這個脈法有二種,有以浮沉來候的,浮為表,沉為裡,也有以寸尺來候的,寸以候表,尺以候裡,這個在金匮要略裡頭,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在前,就是指的關脈,那浮在後呢,病為在裡,它以這個尺寸來候表裡,所以研究仲景的書,他這個脈法就是這樣,它這個就是這樣的,寸也緊尺也緊,他說這個緊不是實的問題,因為什麼,它汗出,不是太陽傷寒陽氣重于表,不是這個樣子,這個是亡陽,亡陽者是表虛不固而汗自出,那麼由于這個寸脈緊,這個緊就是邪勝,就是外邪……那麼這個津液又虛,所以這個法當咽痛,這個組織枯燥再一有熱,嗓子要痛的,陰脈緊,他陰脈也緊,這個緊脈也主寒也主水飲,這個陰脈是指裡的水飲,有寒飲,那麼少陰病這個尺脈緊裡有寒飲,法當吐利,所以他這個法當咽痛,而複吐利,沖這個脈陰陽俱緊說的,那麼這段也不好講,這段得分析清楚,所以少陰病呀一個特殊的問題,這是說的特殊的問題,少陰病一般脈偏微細呀,也有緊的,可是緊它與太陰傷寒是二樣呀,太陽傷寒脈浮緊它是表實,咱們說麻黃證陽氣重故也,他這個陰陽俱緊反汗出,他這是亡陽,那麼它這個表氣不固,而亡陽汗出,是這麼一促情況,所以他說屬少陰,那麼為什麼法當咽痛而複吐利呢?由于這個寸以候表,表的邪熱甚,又亡失津液,所以法當咽痛,尺脈也緊,所以裡有寒飲,法當吐利,所以既咽痛而複吐利,它是這麼一個。它這個文章呀都是非常簡練,這是少陰病有一種特殊的脈證。他這個常常有這種情況,那麼這個不是說它馬上就要,這是說它這個往後呀,開始的這個少陰病要有這個汗出脈緊,它這個雖是緊,還是有餘的脈,它邪熱甚呀,這個傳的以傳少陽的時候多,那麼這個吐利和咽痛,這個後頭有治療,這個豬膚湯就是,這個不是的,這是不過是虛熱這種證候,不是太陰這種證侯,這種下利也不是真正的太陰下利,這個咽痛呢,就是近于這個少陽病呀,這種孔竅的這種發炎,大概都屬于少陽病,這裡它說明呀,少陰病要有這個脈,要是傳裡的話,能發生這個情況。
第284條
少陰病,咳而下利谵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以火劫發汗,這是迫使發汗,少陰病,本虛,津液虛,這個發汗最傷人的津液,那麼病表的這個階段呀,是要發汗,但是要微發汗,不象太陽病,更不能用火攻,以火迫使大汗,這更錯了,如果裡頭要是有停飲的話,這個火邪激動停飲,逆于上者,所以于肺則必咳,迫于下則必下利,它這個受火氣的激動裡飲的話,火氣入胃呢,那一定要谵語,少陰病津液本來虛,再迫使大汗出,小便必難,它沒有水往下行了,那麼這就什麼道理呢?就是強責少陰,發汗,不應該用火劫發汗,這是強責少陰害的,大出汗是不對的,太陽病也不能用火攻,咱們頭前講了很多了,那麼少陰病尤其不能用火攻,要火攻就有這個變化發生,少陰病在表了,也是要用發汗但是發汗更得節制,第一個是火攻不可。
第285條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
這個細數之脈呀,是虛而有熱呀,就是津虛熱甚,脈細數,見之于沉,這是裡,津虛熱甚的這麼一種情況,病為在裡,少陰病要是細數見于浮的那麼一個問題呀,要就根據少陽病
的那一種發汗法則,它脈沉,沉為在裡呀,這是虛熱在裡,這它不可發汗,所以它少陰病,那麼它是個表陰證,我們說他是表證,曆來注家都不承認,這是我這麼講,可它不是表證,為什麼這也不可發汗,那也不可發汗,這不是費話嗎,這很清楚它是個表證,這個表證它不能拿太陽病的發汗法子來發汗,要是微發汗就不對,它後頭有呀,用火攻不可,尤其到已經脈沉,它這個病已經入裡了,太陽病不能發汗,少陰病也不能發汗。
第286條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複不可下之。
這一句也很好,後頭也有矛盾的事。這個少陰病,脈微是指脈微欲絕那個微,不是開始說的“少陰病,脈微細”那個微,那個是浮之中偏于微細,這個是但微,脈微欲絕的微,真正微到那個份上,那不可發汗,什麼道理呢,沒有津液,亡陽故也,這個外面津液沒有,不是陽氣重而是亡陽,那麼外的陽已虛,這是不可發汗,尺脈同時要弱澀者,弱,尺脈遲以候裡,前面已講了,這個尺以候裡,可見上面這個脈微是指的陽脈微了,寸脈微,寸以候表嘛,那麼尺脈弱,裡虛,澀者血不足,裡也虛而血不足,更不可下,所以少陰病要是脈微,不是微細那個微,這個微是脈微欲絕那個微,脈時有時無的,這是沒有陽,這樣的不能發汗的,這與上面的全是少陰病發汗的禁忌證,與太陽篇有發汗禁忌證一樣。
第287條: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頭前不是講了。
少陰病不是也有脈緊的情況嗎?這是接着那段說的,那麼這個到七八天的時候傳裡了,而自下利,就是傳裡為太陰病了,原來脈緊,這個驟然間脈微了,脈暴微,可是這個時候有好有壞,如果手足逆冷,那胃氣已衰了,是壞象了,這個病了不得了,手足不逆冷,不厥,而反溫,這是裡氣,胃氣相當好呀,胃氣還強,那麼原來脈緊,它沒有了,這是欲解之候,雖然煩而下利,這個下利煩燥是一個不好的樣子,咱們治下利快了,熱天是下利多,要是煩燥這個病都是一個變化莫測的時候,這個病在進展,那麼這個煩呢,不是,這個正與邪争者煩哪,雖然它煩燥而下利,不要害怕的,一定好。這段在太陰篇裡也有呀,就是“腐穢當去”那條互參就明白了,這個不一定得少陰病,太陽病也是一樣的,這個病的邪氣非常實,脈緊嘛,那麼傳裡,傳裡之後了,如果胃氣亢盛,這個病邪反而由傳裡而去,所太陰篇不是有“腐穢當去故也”,這是生機能把這個病自然抗拒了,就是解除了,這很好,所以說這個中醫呀,古人這句話是一個自愈名言,所以正邪交争,這個很合乎科學,古人看這個疾病呀,不是疾病自己在那進展的,它人的機能交互起作用,怎麼個機能呀,這個生理呀,就是人體的這個,老跟疾病,要想解除它,就是咱們現在話就是鬥争呀,它與疾病老鬥争,一時也不息,這個很有道理,咱們這個内經之所以形成,與這個都有關系的,這個要跟你們解釋一下,這個人要是有了病,這人體這個東西,受了外界勢力它就要抵抗,沒有這個本能呀,你象咱們在宇宙不能的,這個病菌有的是呀,就象這個急性傳染病也是一樣的,他不得病,他就得病了,這個不得病的,是他的身體機能非常的亢奮,一遇到病菌就能馬上抵禦它,那麼這個病呢,也是這樣的,有了病了,這個生理機能也會想法子抗拒它,要解除它,可是靠這個自然量力,有時候解除不了,解除不了呀,他就反應為病狀了,就形成了這個病狀,這是咱們中醫正邪交争,咱們再想一想,這個人體呀,萬人構造都一樣的,不是你這樣體質,他那樣體質,都是一樣的,五髒六腑大緻都一樣,抗禦疾病呀限于自然的生理結構,他有一定的方面,你看咱們随便拿腦子想一想,人體想要排除疾病,就這麼幾個方面,一個從廣大體表面,出汗,用發汗的辦法來解除疾病,咱們太陽病就是這樣,前面已講過來,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它就想要從廣大的體表面以發汗的機理把病邪解除,它解除不了,所以陽氣在表嘛,血管又多,達到一個飽滿充血狀态,脈緊,脈浮而緊,頭項血液凝滞樣疼痛,感冒都有這樣的感覺,體溫高了,與外界的差距加大了,覺着有寒,咱們細想想,這些症狀是什麼呢?你要看看解剖生理學就好了,這個人要發汗以前呀,第一個血管擴張,就是毛細血管,所以内部體液大量輸送到體表,幹什麼?它想出汗,毛孔一開,它汗就出來了,從汗腺就出來了,那熱就解除了,可是在另一般的個感冒呀,形成這種太陽病的階段呀,
達不到汗出,這種準條件都具備了,所以得這個表證,那麼再有一個方面呢,你想一想,人體的構造呀,表不行,他就還想個辦法,它就是裡,裡就是消化道之裡呀,上面吐出,下面排洩,他利用這個道理,這也是萬人具備的,咱們講的陽明病、太陰病都是這個東西。它把這個病邪整個驅逐在胃腸之裡,就達到這個目的就行,也是限于自然量力達不到,就即便下利了,這個胃腸的功能呀,它反而自己出了毛病了,病邪還沒排出去,自己就出了毛病了,就是所謂太陰病的這種情況,那麼反到達不到這個洩下的作用,就是陽明病的那種情況,這就是裡,去離表,裡而外,就是利用半表半裡這個方面,這一方面利用一切髒腑的機能,呼吸道呀,泌尿系呀,等等的方面把它排除,這就是咱們說的口苦咽幹少陽病那種情況,這個排除疾病在人體上隻有這麼三個方面,你想一想,可是這個……就規定疾病反應的表、裡、半表半裡這麼三個部位,是不是的,所以咱們這個辨證,它不是表就是裡,再不然就是半表半裡,這個不是疾病在那搞的,這就是人體共疾病,它老想解除它,這個人體起個主導作用,所以這個病不離開表、裡、半表半裡,那麼這個機制的反應,要是亢奮,就是人體的機能呀,就是陽性征,要是這個機制的反應弱衰,這就是陰性證,那麼這個病位就有表、裡、半表半裡,這個證的性質的反應不外乎兩大類,一個陰一個陽,所以有陰陽,裡有陰陽,半表半裡也有陰陽,就六個型,六個基本類型,我們現在臨床上還是這六個類型,它不是這個類型就是那個類型,也有這個類型與那個類型交錯互見,這都有的,這就是六經呀,它古人通過臨床呀他看到這六個基本類型,這個不容易,他經千難萬苦總結出來的,所以咱們六經就是這個,可是古人對它呢沒法認識,限于當時的科學嘛,我們現在比古人強的多,是條件強的多,不是腦袋比他們強的多,所以他們就是用上經絡了,那麼這經絡受邪發的病,這就壞了,所以就弄一個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等都拿經絡名給起上了,這個他害人不淺,但是古人也是的,原起他未必是這個意思,可是後世注家在這裡就作文章羅,這就把辨證的規律給弄不明白了,到現在也沒弄清楚,所以現在研究傷寒論,傷寒論怎麼個辨證體系呀,說不出來,那麼中醫辨證施治究竟失治,是疾病自己什麼呢,也不知道,我認為這些地方要努力,這個東西就在這個,它是規律性反應,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這外規律性的反應是怎麼來的呢,主要來于人體與疾病的鬥争,古人這個體會是很好的,不是疾病孤獨在那進展的,它是機體與疾病兩個方面的作用,所以古人說正邪交争,這是很科學的一名話,可是大家都是做口頭痰羅,沒有好好分析這個東西,咱們這是講一個是扯遠了,可是我說的這個很重要,這個對理解六經還是很重要的,那古人不對就是不對,現在有一幫人哪,對古人……,我認為是錯的,他古人那時沒法認識呀,好幾千年前,就張仲景也是一千幾百年哪,他怎麼能認識呢,它限于當時科學水平,那麼他不認識不等于中醫這個科學東西,他這個自然規律還是好的嘛,那麼他錯了,我們還是跟着錯?我認為不對,應該結束它,我就認為這個六經不是這個,與内經中的六經沒有一點相同之處,它這個都講表裡相傳,那個講的六經遞傳,那它對的,而且那裡頭說是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那麼這三天,可以發汗,陽明也可以發汗,少陽也可以發汗,它這書不是的,少陽、陽明絕對不能發汗,這怎麼能共同呢,它不是共同的,所以這個注家呀,咬定這個經絡不放,它這是個大問題,那麼這一段不可是少陰病,而是我們講的這個287,凡是表證的時候,如果邪勝,那麼它傳裡,傳裡這是一個生理機能,把它由裡解除呀,那麼如果暴煩下利,由脈緊反細,而手足反溫,手足反溫,這個古人的看法也不對,這個谷氣不達四末,就手腳冰涼,……說明胃氣比較強,那麼這個不是虛脫的那種情況,這是好現象,邪去正虛之象,所以它要自愈,這個跟那個“腐穢當去”太陰病是一緻的東西,可以互看,研究這個東西呀,就得想法,怎麼想法提高,對中醫理論的提高,這個是要緊的。
第288條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卧,手足溫者,可治。
什麼叫惡寒而蜷卧,惡寒就是怕冷,蜷卧是蜷着腿,弓着腰,叫蜷卧,這是惡寒之甚,咱們就這個證侯,古人的看法呀,這是陰寒至極了,就是陰虛而寒,陰寒證,那麼這個少陰病,病于裡而利,就是病于太陰了,那麼這個下利有的時候好,有時候它是壞,後頭有,下利止還有死證,它無可下,它那個津液脫盡了,沒有可下的,那就是死證,那麼這個下利止,雖然惡寒而蜷卧,就象是個虛寒到家了,但是手足不厥而溫,跟上面一樣的,所以這個衛氣呀,人這個衛是生之本呀,衛氣存則生,衛氣亡則死,有一分衛氣,就有一分生命,沒有就完了,它這裡就是,手足溫說明衛氣還存在,還可以治,要如果四肢厥冷,衛氣已敗,必死無疑。
第289條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這是接着那一節來的,當然也有下利的這種情況,這蜷是說明少陰病轉入太陰,少陰病沒去,可是太陰病發生了。都在這個階段了。這個陰病見陽則生,這個時自煩欲去衣被,外邊這個情況是虛寒到家了,也是惡寒而蜷,這個煩是個熱象,也就是正邪相持而煩,這個燥不是,燥是亂也,正不勝邪,咱們不是說正邪交争,在相持的時候煩,不能相持,邪勝正不能自持了,那就燥,燥者亂也,所以這裡隻是煩,還能相持,而且欲去衣被,這是熱在裡邊相當盛,……這是個好現象,這是也可治的,這都全從自上頭少陰病下利說起的,這個少陰病下利可連貫着看,一方面合病,就是少陰與太陰同時發病,也叫少陰病下利,第二個就是少陰病傳裡而發生下利,就是少陰太陰的并病,也可以叫少陰病下利,這個書沒明指出來呀,再者是二者俱有,我們研究這個書呀,無論它是合病,或者是并病,隻要是這種情況,這種情不要緊的,看着挺危笃,但是還能治,主要的是衛氣沒敗。
第290條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它這個少陰中風它就是跟太陽中風是一樣的,它這個沒提傷寒,随便說一個,中風如此,傷寒也如此了,就是古人認為是受風邪了,在太陽病裡頭特别提出二種治法……(32集完)
第291條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第292條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釋】:少陰病轉屬太陰,嘔吐、下利、手足不逆冷而反發熱者,為胃氣不衰,故不死。假設脈不至者,可灸少陰太溪穴七至。
【注】:①吐利,是少陰病并于太陰的重要标志(見太陰病提綱)。病人太陰可關系生死,但不是說必死,其預後還得看邪正交争的結果。太陰在裡,是人體禦病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治療中不可不預先考慮,給予足夠重視,争取防患于未然也。
②手足不厥冷,即無四肢厥逆。反發熱者(參見294條)胃氣不衰,當有治愈之機。
③脈不至者,即脈不出。在太溪穴用灸法可亢奮陽氣,促其脈至。
【按】在漢代時,針灸比湯液運用普遍而興盛,一提灸少陰,一般都能知道,故不注明穴位。本注選太溪穴系後人經驗,故從之,其後世湯液盛行,針灸反衰也。
第293條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釋】少陰病八九日傳裡而發陽明病,故一身手足熱。由于其人便血,知為熱入血室,故謂熱在膀胱也。
【注】①少陰病,八九日常為表證傳裡之期,表示病已傳裡。少陰病,其人必虛,虛寒較重之人病在表的時間甚短,一般用不了這麼多天才傳裡。
②一身手足盡熱,知此傳陽明也,為熱盛于裡。少陰病本虛,虛熱相搏,擾動下焦的血脈,因而便血。熱在膀胱,指在膀胱的部位,不是膀胱之内。
【按】熱入血室,有少陽證,有陽明證。109條《金貴婦人産後》的第7條屬陽明證,150、151條屬少陽證,熱入血室還有自愈證,讀者可前後互參。
第294條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釋】血不充于四末則厥,故少陰病厥者必無汗,謂但厥。若強發其汗,必動其血,緻口鼻出血,目出血等,其道不一。肢厥者,血本需,上出血更使之竭,因名之為下厥上竭,為難治。
【注】①厥者,四肢逆冷,是津虛血少,血液陽熱不達于四末的緣故。少陰病多虛,若虛的厲害則可緻厥,真寒而厥者定無汗。
②因厥而無汗,若強發其汗,或發汗不當而使大汗出,必動血而發血證,奪汗者亡血也。
③血出于口鼻或目,即血竭于上。本厥于下,今又血厥于上,故名曰下厥上竭。此證溫之礙于血,涼之礙于厥,故為難治,但不等于不治,當知。
【按】少陰病表證亦可發汗,但四肢厥冷屬真寒證者絕不可發汗,切記。本條述少陰病而肢厥者,是少陰不可發汗證之一。
自本條以下論轉屬太陰的死症。
第295條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釋】少陰病,惡寒身蜷,虛寒已甚。若複轉屬太陰而下利,是為重虛。手足逆冷者,胃氣已敗,故不治。
【注】①開始為虛寒在表的少陰病,後轉屬為太陰病。身蜷,即蜷着手足,團身而卧。願屈不願伸,是惡寒相當嚴重的表現。
②下利,又手足逆冷,此少陰轉屬太陰,一派陰寒之象。胃氣已敗,故曰不治。
【按】少陰病維持在表的時間甚短,常二三日并于裡而發太陰證,若治不及時,就有死亡的可能,這也是在太陰篇不論死證而放在少陰來講的原因。
第296條
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釋】少陰病不解,并于太陰則上吐下利。若其人煩躁不甯,四肢逆冷者,為胃氣已敗,生機欲息之象,故死。
【注】吐利,少陰轉屬太陰的特征。曰躁煩而不曰煩躁,因躁而煩,躁多煩少,主精氣欲盡。四肢厥逆,為中氣沉衰,陰寒極盛,殘陽欲息之象,故死。
【按】手足逆冷是看胃氣有無的關鍵,若于其他陰寒證病并見,則危矣。另外,手足逆冷還應辨寒熱的真假。
第297條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釋】少陰病,并于太陰而下利,胃氣不複,精氣洩盡而利止,頭眩時時昏冒者,為血虛上竭之證,必死。
【按】頭眩,時時昏冒者,有似于今所謂腦貧血證。本條所述為精氣虛竭所緻也。
【注】此少陰病并于太陰。下利止,要辨佳惡。胃氣複,利止為佳;裡虛已極,無利可下而利止為惡。本條屬後者。眩為頭暈、頭眩者,由于吐利而津液喪失太過所緻。冒為頭發沉,其重者為昏冒,血虛不足以奉上也。以上都是虛脫衰竭的現象,故曰死。
【按】陽氣盡者死,陰血竭者亦死,此陰陽互根之理,茲不贅述。少陰病并于太陰當慮此變也。
第298條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釋】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者,虛寒至甚也。脈不至者,血不足而氣衰也。因無熱,故不煩。神欲離,故但躁。病屬不治,必死。
【注】①四逆,惡寒而身蜷,陰寒甚,虛已極也。
②脈不至,血不足,且心髒已衰竭。
③煩者,正邪争,熱也。因無熱,故不煩。躁者,亂也,躁動無暫安時,隻躁不煩,有陰無陽,邪盛正衰,神欲離散也。
④死,孤陰無陽也。
【按】無下利,未傳太陰。波及心髒,為少陰并于厥陰。四逆,脈細欲絕者,與當歸四逆湯尚可治。但若脈不至,不但血不足,心力亦大衰,尤其不煩但躁,死在頃刻也。
第299條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釋】少陰病六七日,已傳入厥陰,若氣促而息高者,為氣脫于上。此大兇侯,主死。
【注】①少陰病六七日,傳半表半裡厥陰之期。
②息高者,呼吸短促而聲音很高。氣息出入全在胸上位,吸淺呼急,形容呼吸困難,竭盡全力的狀态,為氣脫于上的兇候,故主死。
【按】此亦為少陰并于厥陰之死狀。上條為心衰,本條為氣脫。兩條均無太陰病特征,故知系少陰厥陰并病也。
第300條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卧,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複煩躁,不得卧寐者,死。
【釋】脈微細,但欲寐,為少陰病本有的脈和證。始得之病在表,宜服麻黃附子細辛湯。微細之脈見于沉,可知為寒飲在裡。汗出不煩者,暗示原來還有發熱心煩,因過服麻黃附子細辛湯,汗後表解而煩亦去也。寒飲未除,故自欲吐。太陰病的為證漸顯,急與附子湯溫中逐飲或可得治。待至五六日,終因胃虛無力收攝而自下利。複煩躁,以至不得寐者,是生機欲息,難得暫安之象,故終不免于死。
【按】少陰病本虛,若裡有水飲,勢必轉屬太陰。其過程由漸至著,先有自欲吐,而後自利、煩躁不得卧。通過這條正告醫者,要知防微杜漸也。學者宜與後之麻黃附子細辛湯、附子湯、四逆湯條互參而細研之。
【注】①微細,少陰脈。但欲卧,少陰證。脈不浮而見沉者,裡有寒飲。此少陰病裡有水飲者也。
②此亡陽激動裡飲的反映。少陰病始得之,有發熱而煩者(參見306、309)。服藥後,得微汗而熱除煩去,以有裡飲,雖熱除煩去而病未已,反自欲吐。脈沉為寒飲在裡的确證,此少陰并于太陰之始也。從另一個角度看,不煩為無熱擾,反映氣已不足。汗出促使陽熱欲息,不是好現象。
③至五六日,或因誤治,或因未治,或因人甚虛,終于并發太陰下利,乃至煩躁,既不得卧又不得寐,此正不勝邪,生機欲息之象,故死。
【按】少陰病傳裡為裡陰證(太陰病)或半表半裡的陰證(厥陰病),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以上六條均為少陰轉屬太陰或厥陰的死證,确屬危險兇殆,學者宜細觀熟記。吐利為表證傳裡的見證,宜把握陰陽屬性。又陰性病入裡時傳變迅速,不可等閑觀之。
小結
自開始至此,可作為少陰病篇的總論。少陰病與太陽病同在表位而陰陽兩種不同的證,曆來注家誤于經絡名稱,不承認少陰病亦屬表,但以上有三條論述少陰病不可發汗,如不是病在表,列這些禁汗條豈不是廢話。少陰病本虛,維持在表的時間甚短,二三日即常傳裡或半表半裡,傳裡多屬太陰,傳半表半裡多屬厥陰。此與太陽病傳裡多屬陽明,傳半表半裡多屬少陽者正好相反。少陰病在表本無死證,其死證均于太陰或厥陰時見之,最後諸條乃其例也。具體證治論述于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