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好的教育,是“留白式”教育

最近,閨蜜雲雲跟我抱怨,忙得喘不過氣來,都快神經質了。

雖是略帶誇張的說辭,但從她的神情中我讀到了她的疲倦和無奈。

在我細問之下,閨蜜雲雲說:“周一到周五晚上給孩子排滿了文化課補習,雙休是各種各樣的藝術類培訓。”

關鍵是,每樣課程閨蜜都在一旁陪讀,孩子在學習,她就在旁邊做筆記,方便回家輔導兒子。

在閨蜜看來,把兒子的生活塞得滿滿的,就是高質量安排。殊不知,這種“填塞式”教育,累了孩子,苦了自己。

看到閨蜜這麼累,再看看身邊很多父母都在圍着孩子打轉,希望孩子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這種出發點無可厚非。

但是,塞得太滿真的好嗎?孩子喘不過氣來,父母更是累崩了。

其實,對孩子更有利的教育應該是“留白式”教育。

就如一位作家說的:“棋盤之上,黑白分明,虛實相間,恰到好處的空白,會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教育也是亦然。”

在我看來,這種教育就是“留白式”教育,留給孩子去體驗、去實踐、去成長。

留點兒空間讓孩子去成長

近日,一條“12歲女孩每天跑步媽媽騎摩托車陪練”的微博視頻火了。

湖南益陽,12歲女孩蔔怡靜酷愛跑步,被身邊的同學稱為“小飛人”。她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世界田徑冠軍。

蔔怡靜說自己很愛跑步,隻要跑起來就很開心,并且每天堅持跑步2小時。練習跑步時,媽媽跟不上她的速度,就騎着摩托車陪練。

在我看來,這條微博火的原因不僅是女孩能堅持每天跑步2小時,更值得點贊的是女孩媽媽的做法。

她不像普通媽媽一般,看到女孩喜歡與學習無關的事,就大力阻撓。而是選擇,堅持女兒的夢想。

成功的媽媽大抵就是這樣的,不會幹涉孩子太多,會留點兒空間讓孩子去成長。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麼幸運,有支持自己的父母。在我身邊,就有很多父母喜歡“控制”孩子的生活。

表姐對孩子的教育抓得很嚴,可以用瘋狂這個詞來形容。在她的教育觀裡,除了文化成績,還是文化成績。

表姐的兒子曾偷偷跟我訴苦,說媽媽是個恐怖的女人,隻要成績沒有達到她的要求,回家就是一頓痛打,不接受他的任何理由。

一次,表姐的兒子回家說想要學習輪滑,因為班上好多男同學都在學習,很是羨慕。

表姐劈頭蓋臉一頓罵:“學習那東西有用嗎?可以讓你分數變高嗎?少打這種主意,還是多用心思在學習上吧。”

不用說,表姐的兒子成為了學習機器人,分數是他唯一能證明自己的方式。

沒有自己的愛好,沒有自己的情緒,沒有父母的理解,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怎麼樣呢?

有位作者說:“隻有真正把屬于孩子的空間還給他們,讓他們從單一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我深以為然,好的教育應該是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去摸索,去成長。

好的教育,是“留白式”教育

留點兒時間讓孩子去體驗

小紅書博主“Lucas和Louis”曾分享她的體驗式育兒方式:

在孩子幼兒園年齡段的時候,她沒有像普通媽媽一樣給孩子報五花八門的興趣班,而是帶孩子去世界各地體驗生活。

《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學校不能和社會脫節。意思是放手讓孩子在多變的生活中親身實踐和體驗,培養孩子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等。

博主“Lucas和Louis”深知培養這種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

所以,她會帶着孩子們在巴厘島Green 建樹屋,零距離接近大自然,體驗原生态帶給人類的好處。

帶着孩子在英國博物館夜宿聽故事,感受異國他鄉的風俗,體會讀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帶着孩子在塔斯馬尼亞露營觀星,了解一些天文地理,增加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喜歡上有趣的世界。

博主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嘗試不同的體驗,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生活經驗,磨煉抗挫折的意志,啟發孩子們的興趣愛好。

著名的斯卡蒙生長模式曲線也顯示:孩子從出生開始發展最快的就是神經系統,到6歲之前已完成80%,這标志着體驗式教育的重要發展階段就在0-6歲之間。

好的教育,是帶孩子不斷去嘗試,啟發孩子的愛好,遵從孩子的身心發展。

正是有這樣“前衛”的媽媽,懂得給孩子留點兒自己的空間,所以孩子也将回饋給她一張滿意的答卷。

好的教育,是“留白式”教育

同事燕子每年都會帶着孩子一起去參加社會公益團體組織的“體驗生活”活動。

她說前兩年跟兒子的關系很緊張,因為不善于表達對兒子的愛,對兒子總是嚴格要求,讓兒子一度以為媽媽不愛自己。

通過參加“體驗生活”的活動,母子倆的感情竟然親密起來。我很好奇,是什麼神秘的體驗,讓原本疏遠的親子關系變得如此親密無間。

同事燕子說,按照規定,他們到了指定的地方,就會進行封閉式生活,家長一個營地,孩子一個營地,在體驗期間是見不到面的。

兩周的生活體驗,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做,早上起來疊被子、整理房間、自己做早飯、刷馬桶......

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學會感恩,感恩同伴的幫助,感恩老師的辛勤付出,感恩父母的養育。

在體驗回來以後,同事燕子改變了很多,會對兒子說:“媽媽愛你。”

燕子的兒子也體會到了媽媽的愛,和媽媽的關系慢慢融洽起來。

因為一次體驗,母子倆關系好起來,她對兒子的要求不再是停留在分數上,會時不時關心兒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

好的教育,不是父母不停地灌輸大道理給孩子,讓孩子親身去體驗一次比什麼都好。

好的教育,是“留白式”教育

留點兒自由讓孩子去實踐

陶行知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的确是這樣。

真正對孩子有益的教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或培訓班裡,社會是一本更好的教科書,它可以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了解生命的意義......

跳水皇後郭晶晶的育娃方式是明星界的教科書。

夫妻倆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去陪伴孩子體驗生活,他們的教育不僅僅是停留在孩子的課堂上。

比如帶孩子去插秧,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

讓孩子幫忙洗車賺零花錢,讓他們懂得錢的來之不易;

帶孩子探望貧苦地區村民,讓他們體會生活的百味交雜。

好的教育,不是給孩子安排得滿滿的,而是适當給點自由,讓他們親身實踐,這遠遠比說教有用的多。

好的教育,是“留白式”教育

之前看到的微博視頻,讓我很感動。

貴州榕江,一個叫姚美龍的媽媽帶着3個孩子下地插秧,最大的孩子10歲,最小的孩子才4歲。

4歲的孩子,很多媽媽都是捧在手心裡怕摔壞了,是什麼讓這位媽媽如此“狠心”?

這位媽媽說是為了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的辛苦。我為這位媽媽的做法點贊,正如老話說:你說一萬句工作辛苦,不如讓孩子實踐一次。

現在,也有很多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親身實踐。

比如,河南新鄭一群10歲左右的孩子出門撿垃圾,早上八點出門,午飯是問别人讨剩飯吃。

他們撿來的垃圾去送給清潔工,如果送不出去就賣了,做公益捐出去。

家長說,現在的孩子太享福了,想讓孩子出來體驗一下辛苦,讓他們知道生活的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

好的教育,是“留白式”教育

還有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帶着孩子從德陽出發,一路上坐的都是最便宜的車。她在家裡煮好了路上吃的飯,讓孩子體驗生活的不易。

這些家長的可貴之處是讓孩子通過社會這本書,領悟生活的不易,體會父母的辛苦。

在教育這條路上,很多家長都使出十八般武藝,認為給孩子排上滿滿的培訓課,帶孩子上昂貴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安排。

可是,孩子們并沒有因此變得更優秀,反而活成了“機器人”。

家長們,是不是适當轉變一下我們的教育理念呢?或許,适當的放手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成長空間,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對孩子來說,好的教育,是需要“留白”的教育。适當地讓孩子自我發揮,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思考、體驗、成長,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更好的人。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