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做好自己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對孩子最消極的影響,不是沒有付出,而是沒有做好孩子的榜樣。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活得精彩,成為孩子想成為的人。父母自己活好了,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01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的微信頭像,
換成了自己孩子的圖片?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晚上不再出去,
而是在家教導孩子學習?
跟朋友聊天話題什麼時候變成了孩子?
你自己呢?以前哪個愛玩愛鬧的你呢?
你就這樣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身上,
把你認為的最好的給孩子了,
買最好的衣服,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
将僅有的時間全部用來陪伴孩子了,
但是孩子的表現總是達不到你的期許……
02
有媒體對高考狀元及他們的父母做采訪,
發現三個很有趣的現象:
第一:
高考狀元并非傳統的書呆子,
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好,并且為人很有趣。
陝西文科狀元向遠方喜歡健身,
他空閑時就會練器械、
跟同學打籃球、
經常跟父母去爬山。
貴州理科狀元查緻遠喜歡才藝,
他精通唱歌、跳舞、朗誦、演奏,
還是學校電台台長。
福建理科狀元陳汜玄喜歡寫作,
他參加詩社、辯論,
還經常自己寫劇本。
第二:
高考狀元的父母教育方式是“散養”,
并不是“孩奴”。
當詢問他們是怎樣教育孩子時,
他們都說:“平時他們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會有規定的時間跟孩子交流。”
第三:
“孩奴式父母”的孩子成績一般,
性格不樂觀。
同樣問他們是如何教育孩子時,
他們不僅訴說自己的苦水,
而且對孩子有很多不滿。
他們很不解,
為什麼付出了全部卻得不到同等的回報?
為孩子付出一切,
難道就真的是最好的教育了嗎?
03
在很小的時候,他跟父親到書店買書,
他很喜歡一本故事書,父親不想買,
父親趁别人不注意的時候,
偷偷撕下書中的一頁并藏在了口袋裡。
當他長大之後,
下意識地做着跟父親一樣不好的行為,
逃公車票、偷吃商場食物......
他知道這些行為很不好,也感到很羞恥,
但是總是在不知覺中就做出來了,
他說:“我一直努力不做我父親,
可身上總有他的影子。”
這是父母的影響力,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力。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
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
都是原生家庭影響的、甚至是決定的,
你的思想和行為,就是父母的影子,
從中可以照見父母的面容和精神品質。”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