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優秀鋼琴冠軍的背後,是三年400下耳光 ,父母的霸道式教育有多可怕...



    進化媽:父母遵循合理的教育準則,耐心傾聽與關懷孩子的需求。走進孩子的内心,引導孩子在自主學習中收獲成功與成就感的幸福,成為更懂孩子的父母。


    作者:己言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教導有方》的節目裡,主持人方婷分享了一個故事。

    一個叫胡丁琦的女孩,在她13歲那年獲得了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的多項冠軍。

    衆人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是稱贊這孩子太棒了,小小年紀就獲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實在令人羨慕。

    但震驚了在場觀衆的是:優秀的她,5歲被父親逼迫練琴,童年玩耍更是奢望,甚至苦熬父親三年來将近400下的耳光教育。

    “400耳光打出鋼琴神童”的霸道式教育,殘酷剝奪孩子童年玩耍的自由,逼迫孩子遵循父母的期望安排,無疑是父母在設計孩子的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跟随“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效應,甚至有父母始終秉持“不打不成才”這種錯誤觀念作為教育孩子的方式,試圖震懾孩子按自己的教育規劃走。

    父母對孩子一意孤行的要求、唯我獨尊的教育準則,無疑也是一種對孩子霸道的教育方式。

    被霸道式教育的優秀孩子

    身心背負着承壓防線的挑戰

    優秀鋼琴家的誕生,童年承載着被家長嚴苛教育的支配,鋼琴家郎朗的童年更是許多琴童的縮影。

    郎朗從小有着鋼琴天賦,郎爸更是對郎朗的鋼琴寄予厚望,甚至辭職全心栽培兒子,郎朗的童年均是在練琴與父親的嚴苛教育中度過。

    父親對郎朗的要求非常嚴厲,有一次他因學校的鋼琴彩排耽誤了回家練琴而遭來父親的逼迫,讓他在:回沈陽、跳樓、吃藥自殺中作出選擇。

    面對父親的逼迫,郎朗内心無比痛苦,讓他一度想自殘放棄彈琴,甚至在自傳中寫道:“那一天我用拳頭錘牆,想把每一根骨頭砸斷,看你還怎麼讓我練琴。”

    父母的逼迫式霸道教育,枉顧孩子身心承壓的底線,對孩子實施寄予厚望的嚴苛逼迫,無疑是父母把期望孤注一擲在孩子身上的一場博弈。

    被父母霸道式教育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心理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董卿,曾在發布會上講述自己原生家庭的嚴苛教育對她的影響。

    她從小在父親嚴苛教育的打壓下成長,比如:不允許她把時間浪費在照鏡子打扮和參加文體活動上,對她設立各項嚴苛的要求,經常打壓她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等。

    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促使她形成了自卑心理,盡管現在已是别人眼中的優秀之人,但她還是會經常陷入一種别人無法理解的自卑情緒中。

    這種自卑讓董卿沒有安全感,時常暗示自己必須要比别人完成的更好,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讓自己感到踏實。

    父母打壓式的霸道教育,幹涉限制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完全屈服自己的教育安排。

    殊不知每一次的打壓,都是刻在孩子心裡一道自卑的傷疤,給孩子留下根深蒂固的消極心理暗示。

    可見父母的霸道式教育,無疑是在挑戰孩子身心承壓的最低防線,繼而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影響。

    父母的霸道式教育,

    是剝奪孩子幸福感的利刃

    前段時間,上海14歲女孩留下三頁遺書輕生的事件令人為之歎息。

    在遺書的字裡行間中,透露出孩子長期被父母霸道式教育所支配的痛苦。

    父母不僅要求她成績名列前茅,把她塑造成“别人家的孩子”,一旦成績稍有落差,她便會淪為出氣筒遭受父母的辱罵與抽打。

    女孩過得并不幸福,但絲毫沒有感受到父母的安慰,盡管身心受創仍要繼續拼命學習。

    遺書中:“毀掉一個人很簡單,隻需要毀掉她的童年,你們已經毀了我。”

    這句話,更是道出女孩對父母的霸道式教育中,所感受到的不幸與絕望,促使她選擇自殺這條不歸路。

    作家尹建莉在書中曾言: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隻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樊登老師曾分享過有關國際學生的統計數據:在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全球考試成績,中國學生位居第一名。

    但是,針對這些學生作幸福度調查的數據顯示,中國學生幸福度的成績是墊底的。

    樊登老師談論到:在讓孩子獲得考上重點大學的能力,卻犧牲孩子的個人幸福度。

    而正如他的同事,中學考試成績隻要拿第二名,母親就不讓他進家門,現三十多歲事業有成,但卻患有嚴重的焦慮症導緻經常失眠。

    作家尹建莉書中曾言: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而且有責任讓他幸福。

    許多父母把自己無法實現的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希望通過孩子得以實現,繼而彌補父母過往的遺憾。殊不知父母過高的期望,卻剝奪了孩子的幸福。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快樂童年的伴随,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教育,絕不是成為抹殺孩子幸福童年的理由。

    霸道式教育,隻因父母把孩子逼得太緊,猶如一把剝奪孩子幸福感的利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超負荷的打擊。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學習應把持有度,才能引導孩子自主學習與發掘成功背後的幸福。

    孩子的正向教育,

    父母從戒掉“霸道”準則開始

    在面對孩子的正向教育中,父母不妨摒棄“霸道”的準則,做到以下幾點:

    1、面對孩子的表現:就事論事,不輕易否定

    《親愛的小課桌》節目中,徐敬凱的媽媽講述:她從不誇贊自己的孩子,皆因孩子已是“别人家的孩子”。

    傅首爾回應:面對孩子好的表現,父母需要表達滿意,做得不對的事情,應就事論事。盡管事情不妥,也要強調他是個不錯的孩子。

    父母應正确審視孩子的行為表現,孩子好的表現應表達贊同,不好的表現應就事論事,但絕不輕易否定孩子的人設。父母對孩子正确的認可與錯誤的批評,才能教導孩子懂得明辨是非。

    2、面對孩子的學習:學習任務,應把持有度

    樊登老師一次演講中說道:高壓父母的教育理念,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父母給予孩子的高壓,根本無法讓孩子提高學習。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書中曾言:給孩子施加高壓,讓他們滿足父母定下的過高标準,會徹底毀掉孩子。

    父母應衡量孩子心理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與布置孩子的學習任務。高難度主張鼓勵孩子挑戰,挑戰失敗則适當降低孩子的學習要求,以确保孩子心理平衡為準則。

    3、面對孩子的教育:耐心溝通,關懷與了解

    作家趙紅梅在書中曾言:如果父母耐心跟孩子溝通,大家就會發現他們确實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興奮和好奇才跟風瞎鬧的,并不是分不清是非。

    父母在孩子教育的溝通上,需要多投入耐心與關懷,耐心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關懷孩子内心的真實感受。

    通過對孩子的傾聽,繼而拉近親子關系的距離,成為更懂孩子的父母。

    《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說:

    “如果你想讓人們造一艘船,不要雇人去收集木頭,不要發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務,而是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

    許多父母想把孩子培養成才,盲目讓孩子必須達到自己要求與标準,繼而忽略孩子内心的真實想法與感受。

    父母若一意孤行采用霸式的教育來震懾孩子屈服,隻會讓孩子身心承受巨大的委屈,繼而對孩子的幸福感、身心承壓的平衡造成負性影響。

    興趣愛好是學習最好的原動力,父母不妨摒棄霸道的教育方式。嘗試以溫和耐心的态度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正确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向,從而讓孩子自主投入學習與高效成長。

    父母遵循合理的教育準則,耐心傾聽與關懷孩子的需求。

    作者簡介:己言,富書專欄作者,我是有想法、有原則、有執念、喜歡頭腦風暴碎碎念的文章創作愛好者!在文章輸出中,感受文字輸出的獨特魅力,堅持原創、持續輸出,在寫作道路上穩步前行,文章首發公衆号: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